-
中國科學家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結構 助新疫苗開發
中國科學家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結構 助新疫苗開發 2019-10-19 10:50:05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中國解析豬瘟病毒】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饒子和
-
讓病毒卡在神經末梢,新型皰疹病毒疫苗顯示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研究者發現,利用修飾的活病毒疫苗來接種豚鼠或能顯著增加其機體中抵禦病毒抗體的產生,當接種較強毒力的HSV時,接種疫苗的動物表現出了較少的生殖器損傷、病毒複製和較少的病毒脫落現象,而這種病毒最早非常容易進行傳染。
-
中國測定首例寨卡病毒基因序列 有助於研發疫苗
據新華社-新華視點2月22日消息,22日,中國疾控中心與江西疾控中心合作成功測定我國大陸首例輸入性寨卡病毒的全基因序列。病毒全基因序列的成功解析,為了解病毒的變異和開發疫苗及診斷試劑奠定了重要基礎。 另據中新社報導,記者22日從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獲悉,春節期間,中國廣東省出現寨卡病毒輸入性感染病例後,該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迅即啟動應急工作機制,與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出入境檢驗檢疫系統相關單位密切合作,在獲得從委內瑞拉歸國患者臨床標本後,採用高通量測序技術,於2月21日直接從尿液中獲得病毒全基因組序列。
-
研究表明T細胞可以預防小鼠寨卡病毒感染
赴美治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在伊蚊肆虐的地方,寨卡病毒可能也不會落後太遠。儘管2015年至2016年在美洲爆發的茲卡疫情已經過去,但茲卡可能會再次出現,而且「在許多國家,茲卡可能會悄無聲息地傳播,」拉霍亞免疫研究所(LJI)教授蘇簡·施雷斯塔博士說。「我們需要開發有效的疫苗。」
-
盤點新世紀五大傳染病,伊波拉病毒疫苗能給新冠病毒疫苗哪些啟示?
這是一種主要由伊蚊傳播的病毒,可通過血液、母嬰和性關係人際傳播,臨床主要表現斑丘疹、發熱、關節及肌肉酸痛。寨卡病毒對於嬰兒有極大的威脅。研究表明,感染了這種病毒的孕婦分娩嬰兒出現小頭症及其他神經系統病變的可能性大增。寨卡病毒之前在全球只是有零星爆發。2015年5月,巴西發現寨卡病毒疫情,開始在南美洲大規模爆發流行,並不斷蔓延至全球59個國家及地區。
-
伊波拉病毒疫苗的研製能帶來哪些啟示?
這是一種主要由伊蚊傳播的病毒,可通過血液、母嬰和性關係人際傳播,臨床主要表現斑丘疹、發熱、關節及肌肉酸痛。寨卡病毒對於嬰兒有極大的威脅。研究表明,感染了這種病毒的孕婦分娩嬰兒出現小頭症及其他神經系統病變的可能性大增。寨卡病毒之前在全球只是有零星爆發。2015年5月,巴西發現寨卡病毒疫情,開始在南美洲大規模爆發流行,並不斷蔓延至全球59個國家及地區。
-
《科學》:寨卡病毒結構圖首次繪製—新聞—科學網
《科學》:寨卡病毒結構圖首次繪製解析度近原子尺度 有助開發藥物和疫苗 圖為寨卡病毒表面結構。
-
美國開始寨卡滅活疫苗臨床試驗
新華社華盛頓11月7日電(記者林小春)繼今年8月啟動一項寨卡疫苗臨床試驗後,美國科學家7日又宣布啟動另一種寨卡疫苗的一期臨床試驗。 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在一份聲明中說,寨卡病毒仍在繼續擴散,對孕婦及其嬰兒尤其不利。「我們迫切需要一種安全、有效的寨卡疫苗,保護人們不被寨卡病毒感染」。
-
賽諾菲用基因重組技術開發新冠疫苗 最快1年後人體測試
2月19日,賽諾菲全球疫苗事業部賽諾菲巴斯德宣布,依據先前開發SARS疫苗的經驗,與美國生物醫學高級研究與開發局(BARDA)合作,利用先進的基因重組技術平臺加速開發新冠病毒(COVID-19)疫苗。與此同時,相較於傳統疫苗開發平臺,基因重組技術有利於快速開發疫苗,並在更短的時間內大規模製備疫苗。基於杆狀病毒表達平臺,賽諾菲已開發了一款已獲批上市的重組流感疫苗產品。賽諾菲預計,將在6個月內篩選出一款候選新冠病毒疫苗在實驗室進行測試,並可能在1年到18個月內準備好在人體內測試疫苗。COVID-19屬於冠狀病毒家族,可引起呼吸系統疾病。
-
賽諾菲用基因重組技術平臺開發新冠疫苗,最快1年後人體測試
賽諾菲巴斯德表示,基因重組技術能對病毒表面的蛋白質產生精確的基因匹配。DNA序列編碼將被結合到杆狀病毒表達平臺的DNA中,並用於快速製造大量的冠狀病毒抗原,這些抗原經配製後將刺激人體免疫系統來抵禦病毒。與此同時,相較於傳統疫苗開發平臺,基因重組技術有利於快速開發疫苗,並在更短的時間內大規模製備疫苗。
-
牛津疫苗被叫停,腺病毒疫苗是否安全?
除牛津疫苗外,中國康希諾生物和俄羅斯「衛星V」(Sputnik V)的疫苗等也是同類型重組病毒疫苗。究竟腺病毒疫苗的原理是什麼?是否不及其他類型疫苗安全?這款名為AZD1222的疫苗,是由一種感染了黑猩猩的普通感冒病毒的弱化版本(腺病毒)製成。
-
中山大學團隊研究新型滅蚊技術可防控寨卡病毒
廣州中山大學奚志勇團隊首創的顯微胚胎注射沃爾巴克氏菌控制蚊媒的技術將可有效防控寨卡病毒。 14日,由國際原子能機構主辦,中山大學承辦的「促進南亞與東南亞國家在結合昆蟲不育技術與傳統控制方法監控登革熱病毒媒介方面的專業知識與基礎設施共享」國家顧問會議在該校舉行,奚志勇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諸多證據和一些初期試驗的結果,顯示沃爾巴克氏體菌可抑制蚊子體內的寨卡病毒。此外,中國及歐洲地區廣泛存在並傳播登革熱的白紋伊蚊也能傳播寨卡病毒。
-
諾獎得主文卡:新冠疫苗和藥物的研發應該並重
因此我們著實需要耐心,睜大眼睛,始終讓自己保有選擇的餘地,同時應該繼續抗病毒藥物的研發。」10月30日在上海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期間,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印度裔英國結構生物學家、英國皇家學會主席文卡特拉曼·拉馬克裡希南(Venkatraman Ramakrishnan,下稱「文卡」)與論壇現場連線,接受了財新等媒體的採訪,從公共衛生的角度分享了他對新冠疫情控制和新冠疫苗的看法。
-
研究稱沃爾巴克氏體菌可抑制蚊子體內的寨卡病毒
研究稱沃爾巴克氏體菌可抑制蚊子體內的寨卡病毒 時間: 2016-03-14 15:07 來源: 中國新聞網 編輯: 娜娜 廣州中山大學奚志勇團隊首創的顯微胚胎注射沃爾巴克氏菌控制蚊媒的技術將可有效防控寨卡病毒
-
疫苗開發成功了,為什麼無法根除病毒?
,完全可以徵服小兒麻痺症病毒的兩種疫苗,此後還進行了全球性的接種普及。比如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一帶。這裡面其實有複雜的原因。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尤其是在巴基斯坦邊境一帶,連年戰亂。而推行任何一種大規模的疫苗接種計劃,是必須要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做為支撐,不然是沒有辦法進行的。而阿富汗內鬥不斷,與它接壤的巴基斯坦邊境也有不少「三不管」地帶,所以疫苗接種在這種地區推行起來就遇到不少困難。此外還有人為因素。
-
新冠病毒變異 疫苗還有效嗎?正在測試……
自英國確認變異病毒傳染性增強後,已有的疫苗對變異的病毒是否還有效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據路透社22日報導,美國生物技術企業莫德納公司、美國輝瑞製藥有限公司和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正在分別就其疫苗對於變異新冠病毒的有效性進行測試。
-
人工控制病毒複製 可使病毒「搖身一變」成疫苗
(原標題:新技術使病毒「搖身一變」成疫苗) 科技日報北京
-
病毒的DNA測序,以期開發下一代癌症疫苗
通常,98%的宮頸癌是由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引起,而HPV疫苗可以預防HPV感染,使宮頸癌發病率降低約71%。此外,研究表明約20%-40%的人類癌症由細菌和病毒引起,了解並鑑定哪些細菌和病毒會導致癌症,這對預防癌症意義深遠。
-
新冠病毒變異,疫苗還有效嗎?正在測試……
據路透社22日報導,美國生物技術企業莫德納公司、美國輝瑞製藥有限公司和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正在分別就其疫苗對於變異新冠病毒的有效性進行測試。該公司將在接下來幾周內開展更多測試以證實這一預期。,來檢測疫苗在多大程度上能夠使變異新冠病毒失效。
-
中國測定首例寨卡病毒全基因序列 或利於疫苗研發
【財新網】(記者 劉佳英)中國大陸累計發現三例輸入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後,據新華社報導,中國疾控中心與江西疾控中心已於2月22日合作測定出中國大陸的首例輸入性寨卡病毒全基因序列。此一進展,或有助於寨卡病毒診斷試劑和疫苗的研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