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文卡:新冠疫苗和藥物的研發應該並重

2020-11-02 財新健康

導讀

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英國皇家學會主席文卡認為,有效的疫苗只能是控制新冠疫情的工具之一,「我相信我們既需要疫苗也需要藥物,因為這兩種方法都不會百分之百有效」

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印度裔英國結構生物學家、英國皇家學會主席文卡特拉曼·拉馬克裡希南現場連線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圖/源自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主辦方

文丨記者 徐路易

「樂觀來說,經過批准的疫苗最快或許可以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初上市。通常第一批疫苗未必是最好的。因此我們著實需要耐心,睜大眼睛,始終讓自己保有選擇的餘地,同時應該繼續抗病毒藥物的研發。」10月30日在上海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期間,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印度裔英國結構生物學家、英國皇家學會主席文卡特拉曼·拉馬克裡希南(Venkatraman Ramakrishnan,下稱「文卡」)與論壇現場連線,接受了財新等媒體的採訪,從公共衛生的角度分享了他對新冠疫情控制和新冠疫苗的看法。

文卡認為,如果依賴疫苗,那人們必須擁有非常有效的疫苗。疫苗在人群中的起效需要時間,因為一開始可能需要把疫苗優先給老年人、醫療工作者或者在養老院工作的人使用,也就是說高風險人群會首先使用疫苗,隨後再逐步推廣到其他人群。因此文卡推測,即便有批准的疫苗最快在今年底或明年初上市,其實際對控制疫情真正起效,也可能要到明年年中或明年秋天。人類歷史上,除了天花疫苗,大多數疫苗都不是百分之百有效的。

然而,開發藥物治療新冠肺炎等病症絕非易事。今年3月,世界衛生組織(WHO)開展了名為「團結(Solidarity)」的大型臨床試驗,但根據近期WHO發布的報告,包括瑞德西韋等4種候選藥物的臨床試驗基本無效或療效甚微,四種候選療法全部以失敗告終。儘管抗病毒藥物比抗炎症等藥物的研發更加困難,文卡認為仍然需要迎難而上,目前對新冠病毒已經找到了很多重要的藥物靶點,這可能有點類似於人們對付愛滋病病毒,沒有非常有效的疫苗,但是可能會有好的藥物來控制它。「我個人的感覺是疫苗不是百分之百的解決辦法,它只能是控制新冠疫情的工具之一。」

由於對核糖體的結構和功能的研究,文卡與另外兩位科學家共同獲得了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核糖體被稱為細胞內蛋白質合成的分子機器,其功能是按照信使RNA(mRNA)的指令將遺傳密碼轉換成胺基酸序列,並由胺基酸單體構建蛋白質聚合物。在針對新冠病毒的研究中,人們對核糖體的認識也有了重要的應用。文卡解釋道,當新冠病毒感染細胞時,會編碼一種小的病毒蛋白,這種蛋白的作用是靶向並關閉宿主細胞核糖體。這樣,人體細胞中的這些核糖體就不能使細胞產生可以激發人體適當免疫反應的蛋白質。目前,許多實驗室正在研究新冠病毒是如何製造病毒蛋白來阻斷核糖體功能的。

為應對新冠疫情,英國於今年上半年啟動了一項新的科學倡議,分析來自世界各國的數據,確定可以減緩冠狀病毒傳播的重要因素,並為這一流行病找到長期解決辦法。作為這一倡議的一部分,今年4月,一個由高級別專家組成的委員會成立,間接為英國政府提供專家組建議,文卡是該委員會主席。委員會通過分析全國和全球的數據,來衡量公共衛生上不同的措施和策略分別會在社會和經濟層面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發展經濟的最佳方式是控制病毒,亞洲許多國家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導致經濟崩潰的並不是封城這個策略,而是病毒本身,封城只是一個暫時的控制病毒的措施。」

……

(本文來自新聞原創付費網站「財新網」,點擊文末閱讀全文,關注財新網服務號即可閱讀全篇文章,閱讀更多精彩文章可直接訂閱。)

新冠疫苗緊急使用人群繼續擴大 [2020-10-19]

中國啟動新冠疫苗緊急使用超四個月,緊急接種人群再擴大。據財新記者了解,近日,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曾向留學生開放滅活疫苗緊急接種通道,部分預備出國留學的學生已成功報名並免費接種。

部分地方也已開始布局新冠疫苗緊急使用。10月15日下午,浙江省嘉興市疾控中心在其官方微信發布《新冠疫苗接種的有關說明》稱,「已在重點保障對象中陸續開展新冠疫苗接種,後續將逐步開展一般對象接種。有緊急接種需求的市民,在自願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可到社區預防接種門診諮詢。」

該消息在次日得到省級部門印證,所涉新冠滅活疫苗系浙江省統一向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下簡稱「科興生物」)徵訂。一名接近疫苗研發人士告訴財新記者,所購疫苗數量為200萬劑。

聖誕季前歐洲又成全球疫情「震中」 每日新增感染20萬人 [2020-10-30]

歐洲的新冠疫情在進入秋冬季節後再度拔高。在享受了短暫的夏季「平靜期」後,由於防疫舉措逐步解除、校園重開後年輕人口恢復流動等等因素,歐洲多地又迎來了比前一次高峰更為洶湧的新一輪疫情暴發。

德國、法國等國為了保住聖誕節假期這一本年內經濟復甦的最後防線,被迫在11月重新實施全國「封城」。

根據Worldometers等多方的疫情數據統計,全球單日新增的新冠確診病例總數,在10月28日首次突破了50萬例。

中國加入全球新冠疫苗實施計劃 將向全球供應[2020-10-10]

中國正式參與全球新冠疫苗分配。10月8日,中國同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籤署協議,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COVAX)。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當日答記者問時表示,中國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優先向發展中國家提供。

COVAX於今年6月由Gavi、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CEPI)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共同成立。其將作為一個平臺,支持各種不同新冠候選疫苗的研發、生產、協商其價格,並協調全球分配。一旦研製成功,所有參加國無論收入水平如何,都將有平等機會獲得疫苗。初期的目標是在2021年底之前提供20億劑新冠疫苗,預計足以保護高風險和弱勢人群以及一線醫護人員。

目前,COVAX計劃擁有世界上最大、最多樣化的新冠疫苗組合,現已支持了九種候選疫苗,其中八種處於臨床試驗中,另有九種正在評估。據WHO官網,截至9月17日,全球已有超過170個國家和地區加入了該計劃,包括78個高收入國家和經濟體、及92個中低收入國家。美國政府則於9月表示不會參與,因為該計劃系由WHO等組織共同領導。

責編|馮禹丁

版面|趙今朝 王伯文

本文首發於財新網

我們堅持並尊重原創版權,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轉載授權、投稿及爆料請聯絡財新健康管理員

郵箱:denghuiliu@caixin.com

恰詢:caixinhealth@caixin.com

相關焦點

  • 諾獎得主馬斯金:政府應該在防疫和疫苗分發中發揮更大作用
    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裡克·馬斯金(Eric S. Maskin)在視頻演講中指出,這次新冠疫情讓我們意識到政府在經濟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大流行病的緊急情況下,有些商品不能光依靠市場機制來提供,政府應該在口罩、檢測設備等物資的供給中起到更大作用,在疫苗研製成功後,國際間的政府合作對於疫苗得到合理分發也將十分重要。
  • 諾獎得主阿爾特:新冠疫苗大規模面向公眾使用預計要到明年
    新科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美國病毒學家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29日晚間接受媒體採訪時,讚揚了中國對新冠疫情的快速反應。他同時表示,新冠疫苗大規模面向公眾使用預計要到明年。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阿爾特和麥可·霍頓、查爾斯·賴斯榮獲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闡述了他所關心的C肝病毒方面的研究,表示現在人類還不能根除C肝病毒,因為我們並沒有針對C肝的疫苗。
  • 頂尖科學家論壇|新科諾獎得主阿爾特預計:新冠疫苗明年才能大規模使用
    他在該年的畢業典禮上獲得了大學的最高校友獎。圖片來源:University of Rochester新科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美國病毒學家哈維·阿爾特(Harvey J.Alter),昨天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接受媒體採訪時,讚揚了中國對新冠疫情的快速反應。他同時表示,預計要等到明年,新冠疫苗才能大規模面向公眾使用。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阿爾特和麥可·霍頓、查爾斯·賴斯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對話諾獎得主哈維·阿爾特,對抗新冠,什麼和疫苗一樣有效?
    2020新晉諾貝爾獎生理學獎或醫學獎得主之一——哈維·阿爾特近日接受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專訪,確認參加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並將參與主題演講和圓桌討論。 在專訪中,阿爾特針對目前困擾全球的新冠疫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新科諾獎阿爾特:新冠疫苗可能得等到明年
    Alter),今日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接受媒體採訪時,讚揚了中國對新冠疫情的快速反應。他同時表示,預計要等到明年,新冠疫苗才能大規模面向公眾使用。他在該年的畢業典禮上獲得了大學的最高校友獎。圖|University of Rochester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阿爾特和麥可·霍頓、查爾斯·賴斯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諾獎得主:發展經濟和遏制新冠並非只能二選一,中國就是力證
    「發展經濟和遏制新冠疫情並不是對立的兩件事,不是做了一件,就無法兼顧另一件。事實上,保持經濟持續發展的最好方式就是能控制病毒,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已經非常成功地證明了這一點。」10月30日,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文卡特拉曼·拉馬克裡希南(Venkatraman Ramakrishnan)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期間接受澎湃新聞等媒體採訪時如是說道。
  • 諾獎預測來了!這些諾獎熱門人選將參加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素有諾獎風向標之稱的「引文桂冠獎」,昨天(9月23日)公布2020年獲獎名單,24位科學家上榜。Bjorkman)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生物和生物工程教授獲獎原因——確定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這是分子免疫學中的一個裡程碑式的發現,有助於藥物和疫苗開發。
  • 諾獎得主有話說
    Rice)因發現了C型肝炎病毒而共同成為了本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發現C型肝炎病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人類與病毒性疾病鬥爭歷史上裡程碑式的成就,基於此項研究及後續的龐大的藥物開發市場,極大地推動了C型肝炎的逐漸消亡,C型肝炎甚至可能成為歷史上首次可以被「清零」的肝炎。   在1970年代,A肝和B肝病毒都得到了醫學界的鑑定。
  • 諾獎得主:科學不是政治 分享合作最重要
    2020-10-31 23:23:57 來源:央視新聞諾獎得主談全球抗疫:科學不是政治 分享與合作最重要新冠肺炎疫情已成為人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面臨的最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病毒不分國界,是人類共同的敵人。疫情暴發以來,多國科學家呼籲全球加強合作,攜手應對疫情。
  • 新晉諾獎得主與上海的緣分
    今天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出,三位從事病毒研究的學者共享了這一獎項,而其中一位得主查爾斯·M·賴斯和上海有著特殊的關係。在袁正宏看來,賴斯可以說是一位純粹的科學家,「他的風格就是專注、共享和合作,他一輩子研究黃病毒科(Flaviviridae,寨卡病毒和登革熱病毒都屬於此科),攻克了一個病毒就轉向另外一個病毒。」袁正宏說,就在幾年前,賴斯就明確提出C肝已經被攻克,希望能夠轉向目前尚未被攻克的B肝病毒研究。因為至今為止,B肝還只能通過疫苗在人群中控制發病率。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經過這個事件,我們不經開始思考這些論文平臺對於這些諾獎得主的作假論文的態度,真的能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 又或者,諾獎得主真的可以犯這樣的錯誤嗎? 由人締造的科學奇蹟——諾獎評選流程 諾獎的評選流程被分為2個主要的階段:提名和評選 提名階段:在諾獎頒發的前一年9月,由諾貝爾委員會向各個領域的傑出代表性人物送出
  • 「天才獎」得主餘金權:希望諾獎來得晚一點 想專注於科研
    「我希望諾獎來得晚一點比較好,讓我自己能在獲獎之前先專注於做科研,真正的科學家最大的樂趣還是來自於科研。」2018年10月31日,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接受採訪時說。你看,現在諾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就在這裡。今天有個青年科學家論壇,中國的年輕科學家可以直接和他面對面交流,我非常嫉妒他們。但是在我那個時代,我見不到任何諾獎大師,連講英語都很困難。現在在上海要做頂尖的科學研究環境和條件真的好太多了!提問:你當時作為一個中國學生去國外求學,有什麼感受?
  • 新晉諾獎得主阿爾特:新冠疫苗研發有待臨床驗證
    新冠疫苗可以給我們帶來希望,但目前還有太多的不確定性,能不能起作用、有效時間多長都還有待臨床驗證。」現年85歲的新晉諾獎得主、美國病毒學家哈維·奧爾特(Harvey J. Alter)在專訪中如是說,同時他還再次強調了戴口罩的重要性,並表示「美國沒有利用好佩戴口罩這個簡單有效的防疫措施」。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中國的樓市同樣吸引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們的關注。至少有四位諾獎得主對此作出評論。2007年諾獎得主羅傑·梅爾森和2013年諾獎得主羅伯特·席勒都提出過中國房地產存在泡沫,席勒多次談及,中國房地產下跌風險較大。
  • 諾獎得主威廉 · 凱林:正參與 HIF-1 相關藥物研發
    威廉介紹,腎病在發達國家很常見,基本分為遺傳性疾病和非遺傳性疾病兩種。在氧氣充足的條件下,HIF會降解,(註:缺氧誘導因子-1,即低氧誘導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是1992年Semenza和Wang首先發現的,隨後確立了HIF-1的結構,並證明了其cDNA的編碼順序。)反之或VHL突變後,HIF會提高。另外,VHL編碼蛋白高度依賴於氧氣。那麼VHL蛋白是不是和氧氣有關呢?
  • 新晉諾獎得主阿爾特:新冠疫苗研發有待臨床驗證
    新冠疫苗可以給我們帶來希望,但目前還有太多的不確定性,能不能起作用、有效時間多長都還有待臨床驗證。」現年85歲的新晉諾獎得主、美國病毒學家哈維·奧爾特(Harvey J. Alter)在專訪中如是說,同時他還再次強調了戴口罩的重要性,並表示「美國沒有利用好佩戴口罩這個簡單有效的防疫措施」。
  • 這位新晉諾獎得主和上海緣分匪淺,他是這家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
    今天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出,三位從事病毒研究的學者共享了這一獎項,而其中一位得主查爾斯·M·賴斯和上海有著特殊的關係。在袁正宏看來,賴斯可以說是一位純粹的科學家,「他的風格就是專注、共享和合作,他一輩子研究黃病毒科(Flaviviridae,寨卡病毒和登革熱病毒都屬於此科),攻克了一個病毒就轉向另外一個病毒。」
  • 直擊諾獎 | 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
    本期我們精選了歷年諾貝爾獎得主權威著作和力薦好書,帶你一起品讀大師經典。01.諾獎得主相關著作2020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本書將拍賣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經濟學家解決日益複雜的資源配置問題提供了重要性的新視角和新工具。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班納吉;迪弗洛
  • 低調務實的加拿大,百年來貢獻的諾獎得主你都知道嗎?
    阿爾伯塔大學透露,目前霍頓正率團隊進行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必讀掌柜瞬間覺得安全感爆棚,諾獎獲得者領導的團隊研發的新冠疫苗,聽起來就很靠譜。李嘉誠病毒學研究所內研發出一種C肝疫苗,可治癒95%的C肝病毒攜帶者。
  • 諾獎得主的花式翻車:學術造假,種族主義,變身神棍
    Kaelin Jr)、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Patcliffe)和雷格·塞門扎(Gregg L·Semenza)。然鵝,獲獎一年後,其中兩位諾獎得主就被爆出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雷格·塞門扎在PubPeer上被掛了41篇,彼得·拉特克利夫被掛了12篇。雖然這些論文都不包括兩位獲獎者最關鍵的那篇研究,但也有不少是諾獎相關的後續研究,對於諾獎的聲譽,也會產生不好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