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新晉諾獎得主和上海緣分匪淺,他是這家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

2020-10-05 文匯網

今天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出,三位從事病毒研究的學者共享了這一獎項,而其中一位得主查爾斯·M·賴斯和上海有著特殊的關係。他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育部、衛生部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

「他和我們這裡已經有了幾十年的合作,我們這裡不少學生都曾經得到過他的指導。」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聞玉梅教授第一時間接受文匯報記者採訪時介紹。

查爾斯·賴斯和上海的醫學科學界有著密切的交流。過去多年,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到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與同行進行學術交流。同為病毒學家的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黨委書記袁正宏曾經兩度在賴斯的實驗室訪問。在袁正宏看來,賴斯可以說是一位純粹的科學家,「他的風格就是專注、共享和合作,他一輩子研究黃病毒科(Flaviviridae,寨卡病毒和登革熱病毒都屬於此科),攻克了一個病毒就轉向另外一個病毒。」袁正宏說,就在幾年前,賴斯就明確提出C肝已經被攻克,希望能夠轉向目前尚未被攻克的B肝病毒研究。因為至今為止,B肝還只能通過疫苗在人群中控制發病率。為此,聞玉梅和袁正宏都曾經在訪問時,與賴斯交流過B肝病毒研究的最新進展。

在科學界的同行眼中,開放和合作是賴斯最大的特點,畢竟病毒研究事關全人類的福祉。

在C肝病毒被發現以後,德國科學家拉爾夫·巴通施拉格(Ralf F.W. Bartenschlager)和賴斯都對C肝病毒的結構和複製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創造出了一種使C肝病毒能夠在實驗室培養的人體細胞內複製的方法,他們差不多在同樣的時間發現了C肝病毒複製之謎。

隨後,美國藥物研究科學家麥可·索菲亞(Michael J. Sofia)根據C肝病毒複製機制,研製出一種能夠有效抑制C肝病毒複製的新藥——索菲布韋(sofosbuvir),大大革新了C型肝炎的治療,終於使C肝病毒從發現走向徹底治癒。

也正是因此,這三位科學家在2016年共享了獲得被稱為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當時拉斯克獎的頒獎詞中就寫道:「巴通施拉格、賴斯創造了一種方法,使C肝病毒能夠在實驗室培養的人體細胞內複製。索菲亞則利用C肝病毒複製子系統研發出一種前所未有的藥物,該種藥物安全而具有效力,大大革新了C肝這種致命慢性病的治療之法。」

正是因為賴斯在第一時間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研究成果與科學界共享,使得其他科學家能夠在他的研究基礎上創造出更能造福人類的成果。而這次諾貝爾獎頒給了賴斯,也是對他的科學精神的最大褒獎。

作者:姜澎,圖片來自諾獎官網直播截屏責任編輯:樊麗萍

相關焦點

  • 新晉諾獎得主與上海的緣分
    今天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出,三位從事病毒研究的學者共享了這一獎項,而其中一位得主查爾斯·M·賴斯和上海有著特殊的關係。他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的教育部、衛生部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他和我們這裡已經有了幾十年的合作,我們這裡不少學生都曾經得到過他的指導。」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聞玉梅教授第一時間接受文匯報記者採訪時介紹。查爾斯·賴斯和上海的醫學科學界有著密切的交流。
  • 最新諾獎得主,原來是復旦大學這個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
    CFIC導讀諾獎得主查爾斯·賴斯與上海有著深厚的淵源——他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育部、衛健委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之一,過去曾多次來到上海其中,諾獎得主查爾斯·賴斯與上海有著深厚的淵源——他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育部、衛健委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之一
  • 這位新晉諾獎得主將參加在上海舉行的世界頂尖...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獲悉,2020年新晉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安德烈婭•蓋茲,將參加本月底在上海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介紹她獲得諾獎的黑洞研究。蓋茲的字典裡,沒有「不可能」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以表彰他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另一半授予賴因哈德•根策爾和安德烈婭•蓋茲,以表彰他們發現銀河系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的緊湊物體(黑洞)。
  • 未來大猜想2020丨專訪新晉諾獎得主哈維阿爾特 不會講段子的科學家...
    嚴峻的新冠疫情,讓今年的生理學或醫學獎備受關注。2020年10月5日,哈維·阿爾特、麥可·霍頓和查爾斯·賴斯因發現了C型肝炎病毒,共同成為本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哈維·阿爾特 (Harvey J.
  • 專訪新晉諾獎得主賽門扎:對未來癌症治療充滿信心
    而今年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之一格雷格·賽門扎(Gregg L. Semenza)與其他兩位科學家的發現,開創性地揭示了人體內部的氧氣調解機制——生命中最重要的適應過程之一。賽門扎的研究在醫學界是顛覆性的:低氧及氧化應激反應包含著許多病理基礎,這為醫學界理解癌症、貧血、盲眼病、糖尿病、冠心病等諸多疾病鋪開了一條新的道路。
  • 新晉諾獎得主阿爾特:新冠疫苗研發有待臨床驗證
    「我們曾運用抑制C肝病毒的思路探索新冠特效藥,但沒有取得成功。新冠疫苗可以給我們帶來希望,但目前還有太多的不確定性,能不能起作用、有效時間多長都還有待臨床驗證。」現年85歲的新晉諾獎得主、美國病毒學家哈維·奧爾特(Harvey J. Alter)在專訪中如是說,同時他還再次強調了戴口罩的重要性,並表示「美國沒有利用好佩戴口罩這個簡單有效的防疫措施」。
  • 諾獎得主的花式翻車:學術造假,種族主義,變身神棍
    Kaelin Jr)、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Patcliffe)和雷格·塞門扎(Gregg L·Semenza)。然鵝,獲獎一年後,其中兩位諾獎得主就被爆出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雷格·塞門扎在PubPeer上被掛了41篇,彼得·拉特克利夫被掛了12篇。雖然這些論文都不包括兩位獲獎者最關鍵的那篇研究,但也有不少是諾獎相關的後續研究,對於諾獎的聲譽,也會產生不好影響。
  • 新晉諾獎得主阿爾特:新冠疫苗研發有待臨床驗證
    「我們曾運用抑制C肝病毒的思路探索新冠特效藥,但沒有取得成功。新冠疫苗可以給我們帶來希望,但目前還有太多的不確定性,能不能起作用、有效時間多長都還有待臨床驗證。」現年85歲的新晉諾獎得主、美國病毒學家哈維·奧爾特(Harvey J. Alter)在專訪中如是說,同時他還再次強調了戴口罩的重要性,並表示「美國沒有利用好佩戴口罩這個簡單有效的防疫措施」。
  • 今年諾獎頒給C肝病毒發現者,為何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
    張文宏解釋說,正是基於三位科學家的工作,C型肝炎病毒被發現,由此揭示了其他慢性肝炎病例的病因,並使血液檢測和新藥研發成為可能,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據諾獎評獎委員會介紹,在此次摘得諾獎的三人中,阿爾特最早通過研究表明有一種未知病毒會導致「非甲、非乙」的慢性肝炎。霍頓使用新的策略,分離出了這種名為「C型肝炎病毒」的新病毒的基因組。
  • 作品風格古怪、喜歡織毛衣,這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有點「另類」
    新華社維也納10月11日電(天下人物)作品風格古怪、喜歡織毛衣,這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有點「另類」新華社記者趙菲菲瑞典文學院10日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瑞典文學院常任秘書馬茨·馬爾姆稱這位新晉諾獎得主用「富有語言學才能的、有影響力的著作探索了人類經驗的外圍及特異性」。漢德克與中國頗有淵源。
  • 諾獎得主維特裡希:相信新冠病毒最終會被徵服
    圖為2002年諾獎得主維特裡希教授(後排右三)和上海科技大學的師生們在一起。這位諾獎得主,和上海緣分不一般。不久前,他摘獲2020年上海市白玉蘭紀念獎。當時,他剛從美國返回瑞士,尚處隔離之中。凌晨時分,在線獲知自己得獎的消息,難掩喜悅之情。此前的2018年,他還獲發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成為第一批拿到「中國綠卡」的諾獎得主。他就是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庫爾特·赫爾曼·維特裡希。
  • 復旦學者眼中的諾獎得主:一流的科研需要提出最重要的問題
    Alter)、麥可·霍頓 (Michael Houghton)和查爾斯·賴斯 (Charles M. Rice)三位科學家,因「發現C肝病毒」而獲獎。其中,諾獎得主查爾斯·賴斯 (Charles M.
  • 中國科學院材料力學行為和設計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聘任儀式暨...
    10月23-24日,中國科學院材料力學行為和設計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聘任儀式暨2020年度學術年會在合肥舉行。新一屆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魏悅廣院士、委員清華大學馮西橋教授、西南交通大學康國政教授、天津大學亢一瀾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西安交通大學申勝平教授、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張忠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龔興龍教授、何陵輝教授出席了會議。
  • ...科學院材料力學行為和設計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聘任儀式暨2020...
    10月23-24日,中國科學院材料力學行為和設計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聘任儀式暨2020年度學術年會在合肥舉行。新一屆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魏悅廣院士、委員清華大學馮西橋教授、西南交通大學康國政教授、天津大學亢一瀾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西安交通大學申勝平教授、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張忠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龔興龍教授、何陵輝教授出席了會議。
  • 2018諾獎得主穆魯教授北大行:最好的尚未來臨
    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熱拉爾·穆魯(Gérard Mourou)教授在北大進行題為《ELI極端光學研究及未來發展:高能量單周期雷射科學》的主題講座。 (北京大學 胡朝志攝)中國網北京10月12日訊(記者 唐靖初)10月2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了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 諾獎得主維特裡希榮獲上海白玉蘭紀念獎,我們告訴了他這個好消息
    2020年上海白玉蘭紀念獎日前揭曉,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指導委員會成員庫爾特·維特裡希教授榜上有名。圖|WLF獨家 2013年,維特裡希受聘擔任上海科技大學iHuman研究所特聘教授,並組建了由他領銜的課題組和核磁共振研究團隊。他推動上海科技大學創建首個核磁共振實驗室,引入國際先進的核磁19F標記技術、蛋白質膜上標記技術等,開展了國際上極具挑戰的G蛋白偶聯受體(GPCR)的動態特性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
  • 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20年度學術年會暨第八屆學術委員會...
    南開大學副校長李靖、陳軍,重點實驗室學術顧問佟振合院士、李正名院士,學術委員會主任席振峰院士,副主任周其林院士,學術委員會委員塗永強院士、錢旭紅院士、宋寶安院士、唐勇院士、吳驪珠院士、王梅祥教授、劉育教授、席真教授、朱曉晴教授、崔春明教授、陳永勝教授、陳弓教授,重點實驗室客座研究人員出席了本次會議。
  • 李政道研究所召開2018年度國際學術諮詢委員會會議
    10月18-19日,李政道研究所2018年度國際學術諮詢委員會會議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舉行。此次會議旨在加強李政道研究所與國際一流高校和科研機構的交流與合作,借鑑全球優秀研究所和大學的先進經驗,為李政道研究所提供學術評估和戰略性諮詢,支持李政道研究所的建設與發展。
  • 中國學者眼中的2020諾貝爾獎得主查爾斯·賴斯:謙和、嚴謹
    復旦大學供圖中國學者眼中的2020諾貝爾獎得主查爾斯·賴斯:謙和、嚴謹、具有共享精神中新網上海10月6日電(陳靜 金雨豐 李斯嘉) 2020諾貝爾獎揭曉。哈維·阿爾特(Harvey J.記者6日獲悉,諾獎得主查爾斯·賴斯與上海、與復旦大學有著深厚的淵源——他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育部、衛健委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之一。過去,他曾多次來到上海,與上醫的同行和學生進行交流。該實驗室主任、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黨委書記袁正宏教授長期從事肝炎病毒研究,曾兩次到賴斯實驗室做訪問。
  • 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成立
    中國科學院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成立暨第一次工作會議於11月27日在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召開。  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劉文軍研究員主持會議。劉文軍表示,實驗室建立一年來發展迅速,取得了一定成績,而學術委員會的成立對實驗室發展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