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出,三位從事病毒研究的學者共享了這一獎項,而其中一位得主查爾斯·M·賴斯和上海有著特殊的關係。他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的教育部、衛生部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
「他和我們這裡已經有了幾十年的合作,我們這裡不少學生都曾經得到過他的指導。」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聞玉梅教授第一時間接受文匯報記者採訪時介紹。
查爾斯·賴斯和上海的醫學科學界有著密切的交流。過去多年,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到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與同行進行學術交流。同為病毒學家的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黨委書記袁正宏曾經兩度在賴斯的實驗室訪問。在袁正宏看來,賴斯可以說是一位純粹的科學家,「他的風格就是專注、共享和合作,他一輩子研究黃病毒科(Flaviviridae,寨卡病毒和登革熱病毒都屬於此科),攻克了一個病毒就轉向另外一個病毒。」袁正宏說,就在幾年前,賴斯就明確提出C肝已經被攻克,希望能夠轉向目前尚未被攻克的B肝病毒研究。因為至今為止,B肝還只能通過疫苗在人群中控制發病率。為此,聞玉梅和袁正宏都曾經在訪問時,與賴斯交流過B肝病毒研究的最新進展。
在科學界的同行眼中,開放和合作是賴斯最大的特點,畢竟病毒研究事關全人類的福祉。
在C肝病毒被發現以後,德國科學家拉爾夫·巴通施拉格(Ralf F.W. Bartenschlager)和賴斯都對C肝病毒的結構和複製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創造出了一種使C肝病毒能夠在實驗室培養的人體細胞內複製的方法,他們差不多在同樣的時間發現了C肝病毒複製之謎。
隨後,美國藥物研究科學家麥可·索菲亞(Michael J. Sofia)根據C肝病毒複製機制,研製出一種能夠有效抑制C肝病毒複製的新藥——索菲布韋(sofosbuvir),大大革新了C型肝炎的治療,終於使C肝病毒從發現走向徹底治癒。
也正是因此,這三位科學家在2016年共享了獲得被稱為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當時拉斯克獎的頒獎詞中就寫道:「巴通施拉格、賴斯創造了一種方法,使C肝病毒能夠在實驗室培養的人體細胞內複製。索菲亞則利用C肝病毒複製子系統研發出一種前所未有的藥物,該種藥物安全而具有效力,大大革新了C肝這種致命慢性病的治療之法。」
但正是因為賴斯在第一時間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研究成果與科學界共享,使得其他科學家能夠在他的研究基礎上創造出更能造福人類的成果。而這次諾貝爾獎頒給了賴斯,也是對他的科學精神的最大褒獎。
作者:姜澎,圖片來自諾獎官網直播截屏責任編輯:樊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