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晉諾獎得主阿爾特,生活不止有科研,還有詩和諾貝爾獎

2020-10-22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論壇 · 看點

離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召開還有10天。從今天起,WLF將每天推送重點參會科學家,介紹他們的研究和趣事,敬請期待。

率先登場的是2020年新科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美國病毒學家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

阿爾特將參加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領銜病毒之戰——世界頂尖科學家病毒峰會。他也將以頂尖科學家的身份,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給後輩科學家提供指導與經驗。

哈維·阿爾特曾經是個文學青年,喜歡讀羅伯特·弗羅斯特(Robert Frost,美國桂冠詩人)的詩,擔任過羅切斯特大學的校報總編。進入醫學研究領域後,阿爾特仍時不時寫詩自娛——尤其是在研究遭遇挫折的時候。他發現了非甲非乙的肝炎病毒(即C肝病毒),但始終無法將其分離,於是賦詩一首,祈禱肝神保佑,病毒分離成功。

然而,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在阿爾特之前發現了分離C肝病毒的方法。得知消息的阿爾特再次賦詩,感嘆自己可能與諾貝爾獎無緣了——他曾與1976年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得主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Baruch Samuel Blumberg)共事,發現澳大利亞抗原(現名B肝表面抗原),但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

擔憂悲劇重新上演的阿爾特。圖|Tenor

肝神最終還是眷顧了哈維·阿爾特。他與麥可·霍頓以及查爾斯·萊斯(Charles M. Rice),因對發現C型肝炎病毒做出的貢獻,共同獲得了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相同的比例頒給了阿爾特、霍頓和賴斯。(圖左至右)。圖|nobelprize.org

在因年齡原因逐步退出研究一線之後,哈維·阿爾特以詼諧幽默的筆調撰寫了自傳《未選擇的路,以及我是如何愛上肝臟的》(《未選擇的路》是羅伯特·弗羅斯特的名篇——編者注),在2013年發表。

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倒計時10天之際,我們編譯此文,以便公眾對這位新科諾獎得主有更深入的了解。因原文較長,將分幾天推送;在不影響理解的前提下,內容有所精簡。

1、諾獎得主初長成

我出生在紐約曼哈頓,是一對猶太夫婦的獨子。從我在醫院出生開始,我就感覺呆在醫院裡挺舒服的,大概命中注定我要成為一名醫生。

我的父親是猶太移民家庭九個孩子中最聰明的一個,他非常想成為一名醫生,但由於經濟原因未能如願。儘管如此,他仍然是家族裡第一個大學生,並在學校裡表現優異。他最終成為了一個成功的商人,但從未對醫學失去興趣。他讀科學文摘和其他的醫學書籍,而不是看報紙的體育版;而我則正好相反。

不管怎樣,父親對我的醫學之路有很大的影響。儘管我想,即使沒有他的鼓勵,我也會選擇這條路。對我來說,生物科學比任何其他學科都更有趣——除了棒球。如果我能成為布魯克林道奇隊的球員,我會毫不猶豫地把醫學扔到九霄雲外。

遺憾的是,我的棒球打的非常爛。因此,我「升華」了我的夢想,成為一名醫生。儘管如此,和父親一起去埃貝特球場看球賽是我最美好的回憶之一。但是,在我狂熱迷戀道奇隊的時候,他們搬去了洛杉磯……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悲劇之一,恥辱程度僅次於珍珠港遭遇偷襲。

我母親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但她有街頭歷練出來的智慧,也是我父親過激行為的平衡器。多年來,他們幾乎沒有在什麼事情上達成過一致,但都具備正直和慷慨的品質。他們相伴近60年,直到80多歲去世。

我母親很焦慮,使我也充滿了神經質傾向。我母親是一個高超的廚師,奇怪的是,我和妹妹卻瘦得一塌糊塗。結果上小學時,我不得不和「正常」的孩子們分開,去一個「健康提高班」上課。

這個班由體弱、肥胖、輕度弱智和其他各色人等組成。學校以無限的智慧,認為只做室內教學、一杯牛奶和一段午休時間,就能讓他們受益匪淺。在這裡,我學會了在下午上課時打瞌睡;不久之後,我也掌握了在上午的課上打瞌睡的技巧。

阿爾特的在校時光:全天犯困。圖|ISS VOICE

分到這樣的班級,對我脆弱的自尊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這也是繼失去心愛的道奇隊之後,我生命中的第二大悲劇。儘管如此,我還是能苦中作樂、以禍為福——這個主題會貫穿我的整個人生——因為我是這個低成就群體中最聰明的一個。所以我提早了一年,在13歲的時候小學畢業了。

當生活給你海量檸檬時,那就榨檸檬汁吧。圖|WiffleGif

跳級的缺點是影響我的社交。我的中學生活與那些每個人都在跳舞、唱歌和約會的青春電影毫無相似之處。直到進入大學,我才學會了和女孩子調情(此處略去八百字,原注)。中學時的我是一個社交棄兒;但在學業上,我是「中等偏上」的人——並不聰明,但是個好學生。直到今天,我還是這樣評價自己。

2、從校報總編到醫學生

我對大學生活充滿了幻想。在參觀了幾所學校後,我選擇了羅切斯特大學,因為那裡有一所醫學院。我沒有申請哈佛或耶魯,我想如果他們真的想要我,他們會打電話來。不知怎麼的,反正他們沒給我電話。多年以後,當吉姆·博伊爾(James Boyer,耶魯大學肝臟研究中心主任)邀請我去耶魯大學做講座時,我洋洋自得,在行政大樓大聲嚷嚷:「你早就該打電話來了!」

吼,這個電話我值得!——by real 阿爾特

大學的第一個學期,我發奮圖強,卻眼睜睜看著上醫學院的希望化為泡影。尤其讓我痛苦的是,我以為我英文很強,結果第一篇作文拿了「D」。老師說我太囉嗦了,就像你現在看到的文章一樣。

被不斷嫌棄的小可憐阿爾特的故事。圖|Giphy

儘管如此,我還是努力學習,成績也有所提高。到大四的時候,我的導師稱讚說,我做得比他們預想的要好得多。

我當上了校報的總編輯,寫些幽默小品,甚至寫嚴肅的社論。這給我帶來了意外收穫——羅切斯特大學醫學院院長倫·芬寧格(Len Fenninger)是我的讀者。有次我去醫學院採訪,和他交流了一個多小時。後來我才知道,芬寧格博士是個令人生畏的面試官,簡直能把面試的學生給吃了。但我卻和他一拍即合,於是我被只招70名學生的醫學院錄取了。

值得一提的是,那天我的第二個採訪對象是一位非常和藹的老先生,他名叫喬治·霍伊特·惠普爾(George Hoyt Whipple,193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後來我才知道,他因為開創性地發現維生素B12與惡性貧血的關係而獲得了諾貝爾獎。此後我每次診療巨幼細胞性貧血的病人,就會想起他和那次採訪。

我喜歡醫學院,甚至解剖學。我們上了整整一年的解剖課,我和屍體都成老朋友了,滿身都是福馬林的味道,一、兩年都散不掉。前兩年我最喜歡的課程是病理學,因為由羅威爾·奧比松(Lowell Orbison,羅切斯特大學醫學院病理學教授)領導的教員團隊非常出色,而且課程開始涉及臨床問題。我報名參加為期一年的病理學研究,但在最後一刻,我拒絕了,因為我失去了對屍體的興趣。

儘管學術生活挺吸引我,但當時我對做醫學研究不感興趣。關於臨床診療和醫學研究之間的心理鬥爭一直困擾著我,花了差不多10年時間才得到解決。醫學院的所有課程和學科我都挺喜歡,我依次學了病理學、眼科、兒科,最後到內科,特別是血液學。雖然那時我還沒特別留意肝臟病學,但我現在發現血液學和肝病學有相似之處。

我的高光時刻出現在四年級的時候,我率先對一名卡車司機的急性腎功能衰竭做出診斷。他的病情令人困惑,基於他的職業和偶然在《讀者文摘》雜誌上讀到的文章,我推斷他是四氯化碳中毒;我發現吸入四氯化碳是腎毒性,而不是肝毒性。我去他的卡車做實地考察,發現了一個空的四氯化碳滅火器,儘管從未使用過。

因為解決了這個案例,我聲名鵲起。我以四年級學生的身份,不僅作了案例演示,還參加了大會診研討。我講這個故事是因為今年(2013年),我將以羅切斯特大學傑出校友獎得主的身份,在同一個禮堂裡做惠普爾冠名的演講。我的生活就是這樣循環往復。

(未完待續)


編譯|羽華

編輯|Kai

責編|小

相關焦點

  • 新晉諾獎得主阿爾特:新冠疫苗研發有待臨床驗證
    「我們曾運用抑制C肝病毒的思路探索新冠特效藥,但沒有取得成功。新冠疫苗可以給我們帶來希望,但目前還有太多的不確定性,能不能起作用、有效時間多長都還有待臨床驗證。」現年85歲的新晉諾獎得主、美國病毒學家哈維·奧爾特(Harvey J. Alter)在專訪中如是說,同時他還再次強調了戴口罩的重要性,並表示「美國沒有利用好佩戴口罩這個簡單有效的防疫措施」。
  • 新晉諾獎得主阿爾特:新冠疫苗研發有待臨床驗證
    「我們曾運用抑制C肝病毒的思路探索新冠特效藥,但沒有取得成功。新冠疫苗可以給我們帶來希望,但目前還有太多的不確定性,能不能起作用、有效時間多長都還有待臨床驗證。」現年85歲的新晉諾獎得主、美國病毒學家哈維·奧爾特(Harvey J. Alter)在專訪中如是說,同時他還再次強調了戴口罩的重要性,並表示「美國沒有利用好佩戴口罩這個簡單有效的防疫措施」。
  • 未來大猜想2020丨專訪新晉諾獎得主哈維阿爾特 不會講段子的科學家...
    「諾獎電話是我聽到的最棒的鬧鐘!」「我想和你們分享我的獎金啊……但我得先去問問我愛人同不同意。」「你問我諾獎如何改變我的生活?它讓我意識到我曾經是有生活的。」1964年與後來的諾貝爾獎得主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發現了澳大利亞抗原,後來被認為是B肝病毒的一部分。他還以動物模型來研究人體免疫缺陷病毒,並確定了C型肝炎病毒。2000年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2013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評獎委員會說,此前對甲型和B型肝炎病毒的研究已有不少發現,但大多數血源性肝炎病例仍無法解釋。
  • 新晉諾獎得主哈維 阿爾特將參加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2020年諾貝爾獎生理學獎或醫學獎今天公布,病毒學家哈維 阿爾特解放日報 上觀新聞記者從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獲悉,美國病毒學家阿爾特已接受本月下旬在上海召開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邀請,將參加生命系列峰會之「病毒之戰」,貢獻精彩演講和圓桌討論。
  • 新晉諾獎得主阿爾特:諾獎得主也是瘋狂打工人,為科學打工
    儘管她從來沒有進入過實驗室或者參與我的研究,她卻以最密切的方式進入了我的生活。她總是對我優雅而有風度,即使我要瘋狂地在實驗室長期苦幹,趕完一個工期又接著另一個。她一直是我最堅定的支持者,她對我的信心更甚於我自己。沒有進過實驗室,卻是諾獎得主阿爾特最好的實驗搭檔黛安妮。
  • 新晉諾獎得主哈維•阿爾特將參加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北京時間今天(5)傍晚,2020年諾貝爾獎生理學獎或醫學獎公布,病毒學家哈維·阿爾特與麥可·霍頓和查爾斯·M·賴斯獲獎,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作出的貢獻。其中,美國病毒學家、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輸血醫學家阿爾特已確定出席即將於本月下旬召開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並將在《世界頂尖科學家生命系列峰會之「病毒之戰」》中貢獻精彩演講和圓桌討論。此外,他還將出席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給後輩提供自己的經驗和建議,倡議扶持青年科學家成長。
  • 新晉諾獎得主阿爾特專訪:倡議扶持青年科學家
    北京時間2020年10月5日下午17:40,2020年諾貝爾獎生理學獎或醫學獎公布,美國病毒學家哈維·阿爾特(Harvey Alter)與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和查爾斯·M·賴斯(Charles M.
  • 新晉諾獎得主哈維·阿爾特,確認參加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北京時間2020年10月5日下午17:40,2020年諾貝爾獎生理學獎或醫學獎公布。美國病毒學家哈維·阿爾特(Harvey Alter)與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和查爾斯·M·賴斯(Charles M.
  • 專訪新晉諾獎得主阿爾特:美國新冠疫苗最早有望明年2月上市
    2020年新晉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美國「病毒捕手」哈維·阿爾特(Harvey Alter)教授10月29日晚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與第一財經記者視頻連線採訪時預計,可用的新冠疫苗可能最早要等到明年
  • 專訪新晉諾獎得主阿爾特:美國新冠疫苗最早有望明年2月上市
    2020年新晉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美國「病毒捕手」哈維·阿爾特(Harvey Alter)教授10月29日晚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與第一財經記者視頻連線採訪時預計,可用的新冠疫苗可能最早要等到明年2月才會獲得監管機構批准上市,儘管他表示確切的上市時間點很難預測。
  • 諾獎得主有話說
    其中,兩位新鮮出爐的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美國病毒學家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和美國天文物理學家安德烈亞·蓋茲(Andrea Ghez)也將首次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哈維·阿爾特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獲得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安德烈亞·蓋茲,因發現人馬座A*——一個400多萬倍太陽質量的黑洞,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2020新晉諾獎得主阿爾特:C肝病毒可以根除 但還有這些障礙……
    哈維·阿爾特、麥可·霍頓和查爾斯·賴斯因為共同發現了C肝病毒(HCV),獲得了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HCV的感染率約為3%,估計約1.8億人感染了HCV,每年新發C肝病例約3.5萬例。
  • 新晉諾獎得主哈維·阿爾特:新冠疫苗大規模使用或在明年2月
    阿爾特直言了突如其來的諾貝爾獎對他的生活所產生的影響,獲獎之後,絡繹不絕的信件和電話朝他襲來。 採訪中,阿爾特除了回憶關於C肝病毒的發現過程之外,還談及了C肝病毒疫苗之所以尚未能面世的原因。
  • 新晉諾獎得主哈維·阿爾特:新冠疫苗大規模使用或在明年2月
    阿爾特直言了突如其來的諾貝爾獎對他的生活所產生的影響,獲獎之後,絡繹不絕的信件和電話朝他襲來。採訪中,阿爾特除了回憶關於C肝病毒的發現過程之外,還談及了C肝病毒疫苗之所以尚未能面世的原因。「我們對於新冠疫苗的研發過程會比當時C肝病毒的研究時間要短得多,這是一個進步。」 阿爾特表示。人類還不能根除C肝病毒生於1935年的阿爾特現年85歲,依然精神矍鑠。「有時候進行科學研究,你也不知道終點在哪裡,進行科學研究一定要有足夠的空間、時間和自由度。」談及自身的科學生涯,阿爾特表示,他參與C肝病毒的研究已經有50年了。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首位參會諾獎得主雲端「報到」!阿爾特:收穫需要時間,當下戴口罩保持距離很重要
    >得主、美國病毒學家哈維·阿爾特(Harvey J.阿爾特越洋表達了對WLF的欣賞,30多分鐘的專訪他與記者聊科學探索之路,聊獲得諾獎後給人生注入的「美妙改變」,尤其是談及新冠疫情,他嚴肅「喊話」:當下,全面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 想一睹「文青」氣質的諾獎得主?來這裡就對了
    一場科學盛宴即將拉開帷幕,前來赴約的是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137位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將於10月30日-11月1日在上海召開。「科學天團」將至,有你要追的「星」嗎?【兩位2020年諾獎得主是「文青」?】
  • 新晉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呼籲:給青年科學家更多的關注...
    圖說:哈維·阿爾特(左一)來源:東方IC【新民晚報·新民網】北京時間今天傍晚,作為與人類生命健康息息相關的獎項,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首先公布。哈維·阿爾特、麥可·霍頓和查爾斯·賴斯因發現了C型肝炎病毒而共享本年度生理學或醫學獎。
  • 新晉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呼籲:給青年科學家更多的關注 包括實打實的資金支持
    記者從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獲悉,阿爾特將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病毒之戰」峰會,發表主題為《C肝:從發現到治癒》的演講。此外,他還將出席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給後輩提供自己的經驗和建議,倡議扶持青年科學家成長。
  • 對話諾獎得主哈維·阿爾特,對抗新冠,什麼和疫苗一樣有效?
    2020新晉諾貝爾獎生理學獎或醫學獎得主之一——哈維·阿爾特近日接受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專訪,確認參加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並將參與主題演講和圓桌討論。 在專訪中,阿爾特針對目前困擾全球的新冠疫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關於諾貝爾獎,還有哪些你所不知道的?
    關於諾貝爾獎,還有哪些你所不知道的?小編來為您盤點。 10月5日,2020年諾貝爾獎「開獎周」正式拉開帷幕。新冠病毒大流行改變了世界的打開方式,擁有百年歷史的諾貝爾獎,也不得不取消頒獎晚宴,半個多世紀以來首次打破傳統。今年諾貝爾獎獲獎者的獎金將增加至1000萬瑞典克朗,比以往額外多100萬克朗(約合11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