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美國和英國的三位病毒學家憑藉「發現C型肝炎病毒」摘得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關於諾貝爾獎,還有哪些你所不知道的?小編來為您盤點。
10月5日,2020年諾貝爾獎「開獎周」正式拉開帷幕。新冠病毒大流行改變了世界的打開方式,擁有百年歷史的諾貝爾獎,也不得不取消頒獎晚宴,半個多世紀以來首次打破傳統。今年諾貝爾獎獲獎者的獎金將增加至1000萬瑞典克朗,比以往額外多100萬克朗(約合11萬美元)。
北京時間昨天下午17點40分,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率先公布。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 哈維•阿爾特、麥可•霍頓和查爾斯•M•賴斯獲得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作出的貢獻,三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元人民幣)。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三位獲獎者。哈維•阿爾特,美國病毒學家,出生在紐約市,1956年在羅徹斯特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1960年在該校得到醫學學位。1964年與後來的諾貝爾獎得主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發現了澳大利亞抗原,後來被認為是B肝病毒的一部分。他還以動物模型來研究人體免疫缺陷病毒,並確定了C型肝炎病毒。
麥可•霍頓 ,英國生物化學家,參與開發C型肝炎測試。霍頓1972年獲東英吉利大學學士學位,並於1977年獲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生物學博士學位。然後,他在白金漢郡塞爾研究實驗室工作,在1982年成為希龍公司的非甲非B型肝炎部主管。
查爾斯•M•賴斯 ,美國病毒學家,其主要研究領域是C型肝炎病毒。他是洛克菲勒大學的病毒學教授。
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三名科學家發現C型肝炎病毒,這是在抗擊病毒性疾病領域取得的標誌性成果。正因為他們的發現,如今可以對C型肝炎病毒進行高敏感度的檢測,這樣的檢測基本可以消除全球多地的輸血性肝炎,改善全球健康狀況。他們的發現還使針對C型肝炎的抗病毒藥物得以快速發展,得以治癒該病,這為根除C型肝炎病毒帶來了希望。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還需要國際努力來推進血液檢測,在全球範圍內提供抗病毒藥物。
C肝是目前中國高發傳染性疾病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中國C肝人群的數字為1000萬人左右。 然而,眼下,國內這一龐大規模的C肝患者尚沒有得到充分及時的篩查與診斷。
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兼肝病中心主任王貴強說,C肝是個沉默的殺手,比較隱秘,不通過儘早的篩查,很難發現。
他指出。感染C型肝炎病毒後, 只有約20%的患者會出現乏力、食慾減退、噁心、低燒、黃疸等急性肝炎症狀,80%的患者無明顯症狀 ,因此,患者往往在發現感染時病情已進展至肝纖維化或肝硬化,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他建議,對於容易得C肝的一些特定人群、高危人群要加強篩查,比如說,在既往手術中有接觸過各種血製品歷史、做過透析的人群,還有在不規範的機構做紋眉、打耳洞、修腳的人,吸毒、通過性接觸可能感染C肝的人群。另外,有酒精肝、脂肪肝的人群也要加強C肝的篩查,因為一旦感染C肝,又有脂肪肝,病情進程會加快。王貴強還強調,在醫院檢查時,當檢測出C肝抗體陽性時,一定要到感染科、肝病科的專科醫生那裡進一步檢查,通過核酸檢測以確定是既往感染,還是依然處在感染期,「有時候醫生也沒有告訴患者進一步去哪裡檢查,患者就不看了,這是很遺憾的事情。」
C肝與愛滋病毒傳播途徑相同,有血液傳播、母嬰傳播和性傳播三種方式。 王貴強還表示,與C肝感染者性交及有性亂行為者感染C肝的危險性較高。如果性交夥伴同時感染其他性傳播疾病,特別是同時感染了愛滋病病毒後,更容易傳播C肝病毒。感染C肝的孕婦在分娩時則可能將C肝傳播給新生兒。
再說回諾貝爾獎 ,每年這個時候,我們都會重點關注,但實際上有關諾貝爾獎,還有一些事你並不了解, 比如為什麼沒有數學獎,為什麼獎項不頒發給過世的人?為什麼一個獎項最多只頒發給三個人?不妨來了解一下吧:
關於諾貝爾獎也還有一些有意思的數字我們可以了解一下。 從1901年至今,諾貝爾獎已有近120年的歷史,累計頒發597次,共有919位個人和24個組織獲得過諾貝爾獎,54次授予女性。
年齡最大的獲獎者是2019年化學獎得主之一——被譽為「鋰電池之父」的美國科學家古迪納夫,當時他已 97歲 。面對這份「遲來的」榮耀,古迪納夫表示:「活到97歲,你可以做任何事情。能獲得諾貝爾獎,我感到既榮幸又受寵若驚。」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一直到現在,在傳統自然科學領域中有一個有趣的趨勢——諾貝爾獎得主獲獎時的年齡越來越大。對此,諾貝爾博物館的高級主管古斯塔夫•卡爾斯特蘭德曾解釋,一百年前,全世界只有大約一千名物理學家,而今天,這個數字已經上漲到約一百萬。
科學家也許在年輕時就取得重大發現。但是,成就突出的科學家成千上萬,而且諾貝爾獎委員會對科學成果的可靠性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可能要等很多年才有可能獲獎。
在219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獲獎者中,12人是女性。其中,美國細胞遺傳學家芭芭拉·麥克林託克是唯一一個由單個人獨得該獎項的獲獎者。 最近一次獲得該獎項的女科學家是來自中國的屠呦呦。
最初, 諾貝爾的遺產只有3100萬瑞典克朗。從1901年至今,諾獎發放的獎金總額早已遠超這個數字,但卻仍有錢發放,這要歸功於投資理財。
諾貝爾基金會的錢投資過國債,也投過房地產和股市。但是,理財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2011年,由於全球股票市場不振,諾貝爾基金會的股票投資,就虧損了1900多萬瑞典克朗。
2020年,每項諾貝爾獎獎金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比2019年增加100萬瑞典克朗。
拿到「巨額」獎金後, 有不少得獎者把錢花在後續的科研上,還有人把獎金捐出去。
當然,也有科學家選擇了「買買買」。 英國細胞生物學家保羅•納斯在獲獎後,決定買一臺高檔摩託車。經濟學家弗蘭科•莫迪利安尼把部分獎金用來升級他的帆船。1993年醫學獎得主之一的菲利普•夏普則買了一間有百年歷史的房屋, 他直言,獎金實在是諾獎美好的一部分。
總之,「開獎周」即將拉開帷幕,
一起來看看2020年諾貝爾獎各獎項的公布日期(均為北京時間):
生理學或醫學獎:不早於10月5日17:30 ;
物理學獎:不早於10月6日17:45;
化學獎:不早於10月7日17:45;
文學獎:不早於10月8日19:00;
和平獎:不早於10月9日17:00;
經濟學獎:不早於10月12日17:45
來源:湖北之聲綜合中新網、醫學界 視頻來源網絡
編輯:思儀
審核:李軍震、萬敏
監製:洪燕、劉開莫、肖新宇
【來源:湖北之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