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諾貝爾獎,還有哪些你所不知道的?

2020-10-06 瀟湘名醫

來自美國和英國的三位病毒學家憑藉「發現C型肝炎病毒」摘得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關於諾貝爾獎,還有哪些你所不知道的?小編來為您盤點。

10月5日,2020年諾貝爾獎「開獎周」正式拉開帷幕。新冠病毒大流行改變了世界的打開方式,擁有百年歷史的諾貝爾獎,也不得不取消頒獎晚宴,半個多世紀以來首次打破傳統。今年諾貝爾獎獲獎者的獎金將增加至1000萬瑞典克朗,比以往額外多100萬克朗(約合11萬美元)。

北京時間昨天下午17點40分,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率先公布。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 哈維•阿爾特、麥可•霍頓和查爾斯•M•賴斯獲得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作出的貢獻,三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元人民幣)。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三位獲獎者。哈維•阿爾特,美國病毒學家,出生在紐約市,1956年在羅徹斯特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1960年在該校得到醫學學位。1964年與後來的諾貝爾獎得主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發現了澳大利亞抗原,後來被認為是B肝病毒的一部分。他還以動物模型來研究人體免疫缺陷病毒,並確定了C型肝炎病毒。

麥可•霍頓 ,英國生物化學家,參與開發C型肝炎測試。霍頓1972年獲東英吉利大學學士學位,並於1977年獲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生物學博士學位。然後,他在白金漢郡塞爾研究實驗室工作,在1982年成為希龍公司的非甲非B型肝炎部主管。

查爾斯•M•賴斯 ,美國病毒學家,其主要研究領域是C型肝炎病毒。他是洛克菲勒大學的病毒學教授。

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三名科學家發現C型肝炎病毒,這是在抗擊病毒性疾病領域取得的標誌性成果。正因為他們的發現,如今可以對C型肝炎病毒進行高敏感度的檢測,這樣的檢測基本可以消除全球多地的輸血性肝炎,改善全球健康狀況。他們的發現還使針對C型肝炎的抗病毒藥物得以快速發展,得以治癒該病,這為根除C型肝炎病毒帶來了希望。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還需要國際努力來推進血液檢測,在全球範圍內提供抗病毒藥物。

C肝是目前中國高發傳染性疾病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中國C肝人群的數字為1000萬人左右。 然而,眼下,國內這一龐大規模的C肝患者尚沒有得到充分及時的篩查與診斷。

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兼肝病中心主任王貴強說,C肝是個沉默的殺手,比較隱秘,不通過儘早的篩查,很難發現。

他指出。感染C型肝炎病毒後, 只有約20%的患者會出現乏力、食慾減退、噁心、低燒、黃疸等急性肝炎症狀,80%的患者無明顯症狀 ,因此,患者往往在發現感染時病情已進展至肝纖維化或肝硬化,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他建議,對於容易得C肝的一些特定人群、高危人群要加強篩查,比如說,在既往手術中有接觸過各種血製品歷史、做過透析的人群,還有在不規範的機構做紋眉、打耳洞、修腳的人,吸毒、通過性接觸可能感染C肝的人群。另外,有酒精肝、脂肪肝的人群也要加強C肝的篩查,因為一旦感染C肝,又有脂肪肝,病情進程會加快。王貴強還強調,在醫院檢查時,當檢測出C肝抗體陽性時,一定要到感染科、肝病科的專科醫生那裡進一步檢查,通過核酸檢測以確定是既往感染,還是依然處在感染期,「有時候醫生也沒有告訴患者進一步去哪裡檢查,患者就不看了,這是很遺憾的事情。」

C肝與愛滋病毒傳播途徑相同,有血液傳播、母嬰傳播和性傳播三種方式。 王貴強還表示,與C肝感染者性交及有性亂行為者感染C肝的危險性較高。如果性交夥伴同時感染其他性傳播疾病,特別是同時感染了愛滋病病毒後,更容易傳播C肝病毒。感染C肝的孕婦在分娩時則可能將C肝傳播給新生兒。

再說回諾貝爾獎 ,每年這個時候,我們都會重點關注,但實際上有關諾貝爾獎,還有一些事你並不了解, 比如為什麼沒有數學獎,為什麼獎項不頒發給過世的人?為什麼一個獎項最多只頒發給三個人?不妨來了解一下吧:

關於諾貝爾獎也還有一些有意思的數字我們可以了解一下。 從1901年至今,諾貝爾獎已有近120年的歷史,累計頒發597次,共有919位個人和24個組織獲得過諾貝爾獎,54次授予女性。

年齡最大的獲獎者是2019年化學獎得主之一——被譽為「鋰電池之父」的美國科學家古迪納夫,當時他已 97歲 。面對這份「遲來的」榮耀,古迪納夫表示:「活到97歲,你可以做任何事情。能獲得諾貝爾獎,我感到既榮幸又受寵若驚。」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一直到現在,在傳統自然科學領域中有一個有趣的趨勢——諾貝爾獎得主獲獎時的年齡越來越大。對此,諾貝爾博物館的高級主管古斯塔夫•卡爾斯特蘭德曾解釋,一百年前,全世界只有大約一千名物理學家,而今天,這個數字已經上漲到約一百萬。

科學家也許在年輕時就取得重大發現。但是,成就突出的科學家成千上萬,而且諾貝爾獎委員會對科學成果的可靠性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可能要等很多年才有可能獲獎。

在219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獲獎者中,12人是女性。其中,美國細胞遺傳學家芭芭拉·麥克林託克是唯一一個由單個人獨得該獎項的獲獎者。 最近一次獲得該獎項的女科學家是來自中國的屠呦呦

最初, 諾貝爾的遺產只有3100萬瑞典克朗。從1901年至今,諾獎發放的獎金總額早已遠超這個數字,但卻仍有錢發放,這要歸功於投資理財。

諾貝爾基金會的錢投資過國債,也投過房地產和股市。但是,理財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2011年,由於全球股票市場不振,諾貝爾基金會的股票投資,就虧損了1900多萬瑞典克朗。

2020年,每項諾貝爾獎獎金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比2019年增加100萬瑞典克朗。

拿到「巨額」獎金後, 有不少得獎者把錢花在後續的科研上,還有人把獎金捐出去。

當然,也有科學家選擇了「買買買」。 英國細胞生物學家保羅•納斯在獲獎後,決定買一臺高檔摩託車。經濟學家弗蘭科•莫迪利安尼把部分獎金用來升級他的帆船。1993年醫學獎得主之一的菲利普•夏普則買了一間有百年歷史的房屋, 他直言,獎金實在是諾獎美好的一部分。

總之,「開獎周」即將拉開帷幕,

一起來看看2020年諾貝爾獎各獎項的公布日期(均為北京時間):

生理學或醫學獎:不早於10月5日17:30 ;

物理學獎:不早於10月6日17:45;

化學獎:不早於10月7日17:45;

文學獎:不早於10月8日19:00;

和平獎:不早於10月9日17:00;

經濟學獎:不早於10月12日17:45

來源:湖北之聲綜合中新網、醫學界 視頻來源網絡

編輯:思儀

審核:李軍震、萬敏

監製:洪燕、劉開莫、肖新宇

【來源:湖北之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關於諾貝爾獎的這些,你知道嗎
    我們常常稱某個獎項為某界的諾貝爾獎,比如奧斯卡獎被大家稱為影視界的諾貝爾獎,可見諾貝爾獎的至高地位。它無疑是各個國家地區各個領域科學獎都夢寐以求的,如果哪位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獎,他的非凡成就一定是得到絕大多人的認可的。但實際上大部分的人對諾貝爾獎的了解都是很淺的,關於諾貝爾獎的這些知識你知道嗎?
  • 關於諾貝爾獎,你不知道的5件事
    然而我們開頭就說了,諾貝爾終身未婚,連妻子都沒有,更不可能有帶「數學家」屬性的妻子。現在可以推測的是,諾貝爾除了是一位發明家外,還是一名商人,具有實用主義。你看他規定的5個選項都是看得見、摸得著,具有現實實際意義。而數學在那個年代屬於理論派,不在諾貝爾的考慮範圍內。EyeOpener個人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因素。
  • 諾貝爾獎你知道多少,看看你不知道的這幾件事,西瓜視頻帶你了解
    諾貝爾獎,是我們從小就知道的一個超級厲害的獎項,一般沒有頂級水平的人和對世界有貢獻的人,是不能夠輕易獲得的,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諾貝爾獎中有哪些我們不知道的事情。1.一生只能獲得一次諾貝爾獎你能獲得多少次諾貝爾獎並沒有限制。美國科學家約翰·巴丁於1956年和1972年兩次榮獲物理學獎,英國生物化學家桑格弗雷德裡克於1958年和1980年兩次榮獲諾貝爾化學獎。
  • 2020年諾貝爾獎收官!關於它,這些事你知道嗎?
    、為改善受衝突地區的和平所做出的貢獻,以及為防止將飢餓問題作為戰爭和衝突的武器方面所發揮的作用。」你都知道?那小編今天就來說說關於諾貝爾獎那些你不知道的事要知道,諾貝爾獎設立之初,單項獎金只有15萬瑞典克朗(約合11萬人民幣)。
  • 2020年諾貝爾獎收官!關於它,這些事你知道嗎?
    、為改善受衝突地區的和平所做出的貢獻,以及為防止將飢餓問題作為戰爭和衝突的武器方面所發揮的作用。」 諾貝爾獎 是世界各界科學家都為之奮鬥的獎項, 是學術界個人最高榮譽。 而這個獎項的設立和一個人有關, 什麼?你都知道?
  • 2018年諾貝爾獎預測:10個你不知道的冷知識
    除了預測 還有10個你不知道的諾貝爾獎冷知識!01、你只能獲得一次諾貝爾獎錯。你能獲得多少次諾貝爾獎並沒有限制。諾貝爾法規關於這一點很明確:一旦你獲得了諾貝爾獎,它就永遠屬於你。第10條規定表明:「任何上訴均不能改變諾貝爾獎評審團的決定。」因此,那些網上呼籲某一個諾貝爾獎被收回的請願書,沒有任何效用。04、四個人可以同時獲得一項諾貝爾獎錯。諾貝爾獎有關規定表明,諾貝爾獎可被授予多個獲獎者,但在任何情況下,獎項不得授予超過3個獲獎者。
  • 為什麼中國人難以獲得諾貝爾獎?還有搞笑諾貝爾獎?
    這兩天諾貝爾獎相繼公布了,關於諾貝爾獎,你究竟了解多少,為什麼發了這麼多年,獎金還是沒有發完,為什麼還有一些奇怪的獎項,為什麼獎項裡沒有數學,為什麼中國人難以獲得諾貝爾獎。這麼多疑問,跟著阿貓一起了解一下吧!
  • 2020諾貝爾獎啟幕…關於它,這些事你可能還不知道…
    面對這份「遲來的」榮耀,古迪納夫表示:「活到97歲,你可以做任何事情。能獲得諾貝爾獎,我感到既榮幸又受寵若驚。」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一直到現在,在傳統自然科學領域中有一個有趣的趨勢——諾貝爾獎得主獲獎時的年齡越來越大。對此,諾貝爾博物館的高級主管古斯塔夫•卡爾斯特蘭德曾解釋,一百年前,全世界只有大約一千名物理學家,而今天,這個數字已經上漲到約一百萬。
  • 2020諾貝爾獎啟幕,關於它,這些事你可能還不知道
    面對這份「遲來的」榮耀,古迪納夫表示:「活到97歲,你可以做任何事情。能獲得諾貝爾獎,我感到既榮幸又受寵若驚。」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一直到現在,在傳統自然科學領域中有一個有趣的趨勢——諾貝爾獎得主獲獎時的年齡越來越大。對此,諾貝爾博物館的高級主管古斯塔夫•卡爾斯特蘭德曾解釋,一百年前,全世界只有大約一千名物理學家,而今天,這個數字已經上漲到約一百萬。
  • 2020諾貝爾獎今起陸續揭曉!關於它,這些事你可能還不知道
    關於諾貝爾獎,這些知識你都知道嗎?從1901年至今,諾貝爾獎已有近120年的歷史,累計頒發597次,共有919位個人和24個組織獲得過諾貝爾獎,54次授予女性。其中,年齡最大的獲獎者是2019年化學獎得主之一——被譽為「鋰電池之父」的美國科學家古迪納夫,當時他已97歲。面對這份「遲來的」榮耀,古迪納夫表示:「活到97歲,你可以做任何事情。能獲得諾貝爾獎,我感到既榮幸又受寵若驚。」
  • 2020年諾貝爾獎正在頒獎!關於「諾獎」,這些你知道嗎?
    不過,兩人同時也深陷關於CRISPR-Cas9技術的專利戰,而專利權的歸屬,以及由此引發的深層次倫理和社會問題,也引起了學界的廣泛爭議。關於諾獎,這些事你可能還不知道誕生記一份差點無效的遺囑「請將我的財產變做基金,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利息作為獎金,獎勵那些在前一年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人。」100多年前,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立下遺囑,設立諾貝爾獎。
  • 已有9人獲2020年諾貝爾獎!關於「諾獎」,這些事你可能還不知道…
    不過,兩人同時也深陷關於CRISPR-Cas9技術的專利戰,而專利權的歸屬,以及由此引發的深層次倫理和社會問題,也引起了學界的廣泛爭議。關於諾獎,這些事你可能還不知道誕生記一份差點無效的遺囑「請將我的財產變做基金,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利息作為獎金,獎勵那些在前一年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人。」100多年前,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立下遺囑,設立諾貝爾獎。
  • 2020諾貝爾獎啟幕!除了打破這一多年傳統,還有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雖然在今天,人們認同諾貝爾獎是科學界的權威獎項,但在百年之前,它卻遭受非議,差點夭折。  在諾貝爾遺囑公布之初,瑞典輿論一片譴責之聲,諾貝爾也因為沒把巨額遺產捐贈給瑞典,而被貼上了「不愛國」的標籤。
  • 除了「諾貝爾數學獎」,還有什麼是諾貝爾不知道的?
    2020年的諾貝爾獎得主已經全部揭曉,這組國際性的權威大獎,因其在學術界崇高的地位,向來為世人所矚目。圖源:nuobeierjiang.cn但是,關於諾貝爾獎的前世今生獎金為什麼一百多年都用不完?發明炸藥的化學家諾貝爾為啥還設個文學獎?今天,阿研為你一一揭曉。
  • 你知道諾貝爾獎,卻不知道諾貝爾的遺囑糾紛
    諾貝爾,化學家,是一位在學術生涯中叱吒風雲的人物,他出生於1833年10月21日瑞典斯德哥爾摩,1896年12月10日在義大利聖雷莫的米歐尼德莊去世,他是諾貝爾獎的創始人。諾貝爾獎的設立,對推動科學事業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與和平,起到了巨大意義。它激勵著人們不斷勇攀科學高峰。諾貝爾生前經營油田業務,因此積累了大量財富,這也成為日後諾貝爾獎的經濟來源基礎。然而,你不知道的是,諾貝爾獎的設立,源自於一場家庭遺產糾紛。
  • 我的世界:關於水的特性你知道哪些?想讓冰變成水,還有這種說法
    關於水的特性,大家眾所周知的特性之一,就是冰是水的一種物理形態,當冰破壞或變成水。除了這個大家還知道關於水有哪些特性嗎,水的特性遠不止這些,它們會根據群系的不同,而改變自身的顏色。包括一格水可以流動八格,但是你只用挖深一格,那麼它們便可以繼續流動,理論上來說可以無限延流。這些都挺有趣味性的,關於水的特性,今天小黃象來總結了幾點。在某種情況下,當冰方塊被破壞後並不會出現水。
  • 關於養車,你不知道的冷知識
    關於養車,你不知道的冷知識。大多數人買車都是通過朋友推薦或者是銷售員推薦,但是真正懂車的人不多,所以對於怎麼養車也不清楚。有的甚至不知道多久進行一次保養,直到4S店打電話才會去保養。今天告訴大家幾點小知識。
  • 關於諾貝爾科學獎,你需要知道這些……
    瑪麗·居裡(Marie Curie)| 圖 維基百科在今年的諾獎揭曉之前,你需要知道這些知識——這樣,即使你不明白諾獎科學家到底在研究些什麼,至少可以在談論諾獎這個熱門話題時,不至於顯得太落伍。居裡一家兩代四人獲諾獎,是諾貝爾獎也是科學史上的一段佳話。
  • 你知道的莫言屠喲喲,但你不知道的,這個愛好文學的男人
    對於屠呦呦,莫言,這幾個人的名字,我們應該都比較熟悉,他們都是我國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我們知道諾貝爾獎在全世界知名度是極其高的,它代表了一個人在一個領域中所具有的至高的成就。而幾乎每家每戶每人都知道有對諾貝爾獎這個獎項,在早幾年那時候莫言得了諾貝爾文學家只用一天的時間就變得家喻戶曉,不難感受到這個獎項對於個人以及國家所能帶來的榮譽。尋常聊起,我們都知道諾貝爾獎就是諾貝爾成立的,故這也是諾貝爾獎的由來。 但我們卻不了解成立諾貝爾得獎的諾貝爾這個人,不了解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這個傳奇人物的一生。
  • 關於諾貝爾獎您可能不知道的6件事
    1.您想贏得諾貝爾獎嗎?這是規則。您可能無法提名自己獲得諾貝爾獎,而其他人則必須為您做。提名時您必須還活著。如果被提名,除非獲獎,否則您可能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是否進入候選名單。他們不願死後授予該獎項,但他們認識到甘地對非暴力的終生承諾,於是決定不向任何人授予當年的和平獎,並指出沒有「合適的在世候選人」值得獲得該獎項。甘地的爭議持續到1961年:聯合國秘書長達格·哈馬舍爾德(DagHammarskjld),即使他於當年早些時候死於飛機失事,也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