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化學家,是一位在學術生涯中叱吒風雲的人物,他出生於1833年10月21日瑞典斯德哥爾摩,1896年12月10日在義大利聖雷莫的米歐尼德莊去世,他是諾貝爾獎的創始人。
諾貝爾獎是當世界範圍內今對科學家的最高嘉獎。諾貝爾獎的設立,對推動科學事業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與和平,起到了巨大意義。它激勵著人們不斷勇攀科學高峰。
諾貝爾生前經營油田業務,因此積累了大量財富,這也成為日後諾貝爾獎的經濟來源基礎。
然而,你不知道的是,諾貝爾獎的設立,源自於一場家庭遺產糾紛。
諾貝爾生前立過三次遺囑。在1895年11月27日立的第三份遺囑中說:「在此我要求遺囑執行人用以下方式處置我可以兌換的剩餘財產:將上述財產兌換成現金,然後進行安全可靠投資;用這份資金成立一個基金會,將基金所產生的利息每年獎給在前一年中為人類做出傑出貢獻的人。將此利息分為五等份,分配如下:一份獎給在物理學方面有重大的發現或發明的人;一份獎給在化學上有重大的發現或改進的人;一份獎給在醫學或生理學方面有重大發現的人;一份獎給在文學界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最後一份獎給為促進民族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
就是這樣一份遺囑,在公之於眾後引起了軒然大波。甚至於一些瑞典的知名人士公開出面批評這份遺囑忽略了瑞典的利益。而最大的糾紛源於諾貝爾家族,眾所周知,諾貝爾是單身且沒有子嗣,所以散居在世界各地地的諾貝爾的親屬聯合起來,想要推翻這份遺囑。
諾貝爾生前立的第二份遺囑寫於1893年3月4日,遺囑中說,在他去世後將他遺產的80%,用來支持各國傑出的科學家、文學家和致力世界和平的人士。遺產剩餘的約20%將由諾貝爾的親屬繼承享有。
1895年立的第三份遺囑之所以受到如此爭議,是因為人們認為它存有巨大缺陷,因為,諾貝爾號稱是「歐洲最富有的流浪漢」,生前沒有固定住所,遺囑中沒有呈現出諾貝爾是哪個國家的人。諾貝爾的大部分財產在法國,而諾貝爾本人卻出生於瑞典,然而他制定的遺囑執行人又是瑞典人,他指定的獎金評定機構也大多數是瑞典的機構,因此這份遺囑的合法性到底應該交由法國法院判定還是瑞典法院判定受到了巨大的爭議。
這時,諾貝爾生前指定的遺囑執行人,也緊急將諾貝爾在國外的財產轉移回國。他們通過瑞典駐法國總領事諾琳達幫忙,悄悄地將諾貝爾的財產轉移回國。緊接著,諾貝爾的兩個侄兒和一個侄婿也來到法國領事館請求幫助,他們還是遲了一步,他們在得知財產轉移後,緊急向法國法院起訴,結果查封了諾貝爾在巴黎還沒有來得及出售的住宅。
遺囑執行人在和評獎單位協商未來基金會的規則時,遭到了瑞典科學院的抵制。按照遺囑,物理獎和化學獎是由瑞典科學院評定的。因此,1898年2月1日瑞典法院開庭第一次審理此案。
此時,瑞典國王召見了諾貝爾家族的愛艾默紐兒,他是諾貝爾家族中最有影響力的人,讓他勸說其他親屬尊重諾貝爾的遺囑。艾默紐兒同意了,經過和遺囑執行人的協商,諾貝爾的親屬們將得到一筆補償:一是將由他們繼續收購併繼續經營巴庫的石油產業,二是諾貝爾遺囑1892年全年利息將由其諾貝爾的親屬享有。
這的確是一大筆財產,約920萬美元。
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設置了諾貝爾基金會,1901年12月10日,諾貝爾去世5周年時,諾貝爾獎首次頒發。
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支票。獎金數額最初為3萬美元,今天的諾貝爾獎金高達110萬美元,金質獎章約重半磅,內含23K黃金,獎章直徑達6.5釐米,獎章正面是諾貝爾浮雕像。
12月10日是諾貝爾去世紀念日,每年的這一天,瑞典斯德哥爾摩和挪威奧斯陸分別隆重舉行諾貝爾獎頒獎儀式,瑞典國王親自出席並授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