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周報記者:陳婷
10月29日晚,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新科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美國病毒學家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接受了包括時代周報記者在內的媒體連線採訪。
10月初,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以下簡稱「C肝病毒」),阿爾特和麥可·霍頓、查爾斯·賴斯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在10月4日我們還一直在進行研究,在10月5日我就突然成為了一個天才了。」 阿爾特直言了突如其來的諾貝爾獎對他的生活所產生的影響,獲獎之後,絡繹不絕的信件和電話朝他襲來。
採訪中,阿爾特除了回憶關於C肝病毒的發現過程之外,還談及了C肝病毒疫苗之所以尚未能面世的原因。
此外,他還透露,目前全球至少有大約100個企業參與了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已有7、8個疫苗進入了二期以上的臨床試驗,其中,有3個疫苗進入了三期臨床研究,「但第三期的數據尚未出來。」
阿爾特認為,新冠病毒疫苗正式大規模面向公眾使用,最早可能在2021年的2月份。「我們對於新冠疫苗的研發過程會比當時C肝病毒的研究時間要短得多,這是一個進步。」 阿爾特表示。
人類還不能根除C肝病毒
生於1935年的阿爾特現年85歲,依然精神矍鑠。
「有時候進行科學研究,你也不知道終點在哪裡,進行科學研究一定要有足夠的空間、時間和自由度。」談及自身的科學生涯,阿爾特表示,他參與C肝病毒的研究已經有50年了。
阿爾特回憶,在研究之初,他並不知道那是一種新型的病毒,他所在的團隊研究病毒感染的頻率會帶來什麼後果。
「當時我們已經發現了A肝和B肝,但是在進行B肝的篩查之後,我們的這個病毒的感染能力依然在25%左右,所以我們繼續去研究。」 阿爾特說。
對於該病毒的研究是一個漸進性的過程,阿爾特回憶,直到與麥可·霍頓一起研究之後,才發現了C肝病毒。阿爾特表示,當時團隊用了新的技術才測定了C肝病毒,「之後,我們才得以開發一些針對C肝病毒的測試工具。」
可惜的是,C肝病毒的疫苗尚未研發問世。
「C肝病毒的本質就好像愛滋病病毒一樣,這些小RNA病毒很難研發出疫苗,它們太容易逃脫抗體反應了。」 阿爾特表示,目前疫苗的開發流程對於C肝病毒的開發並不是非常有效。
不過,他也表示,在疫苗缺失的情況下,完全杜絕C肝病毒的傳播和生存,並不是天方夜譚。但是這需要在全世界範圍進行極大規模的檢測,識別所有的病毒攜帶者,並且大幅度地降低藥價。這樣才能有效識別感染的人,並且讓他們快速就診。
確保新冠疫苗的安全性
採訪中,阿爾特屢次談及了據其所知的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情況。
阿爾特透露,對於新冠病毒的研究已經有了一些進度,團隊已經測定了它的基因組、蛋白質結構和抗體,「根據我們病毒的研究時間,預計抗疫時間不會有我們預想的那麼長。」
不過,目前,團隊尚還不知道疫苗是否能夠真正阻止病毒在患者體內的複製。
「對於一個病毒,我們必須明白它在體內是怎麼進行複製的,才能夠研發出有效的治療方式。」 阿爾特透露,有一款疫苗已招募到3萬個受試者,在12月應該就會有相關數據出爐。
此外,阿爾特還在採訪中談及了疫苗的研發難度。他表示,由於病毒的自然特性,病毒只想要存活並且複製,它們的機制是找到宿主並攻擊宿主的免疫系統,「而且它們會突變,並適應不同宿主的體內環境,比如說新冠病毒,不但可以在動物體內生存,還可以在人類的體內生存。」
阿爾特表示,在疫苗的研發過程中,首先需要確保的是病人不會在使用後出現副作用,「我們需要首先確保疫苗的安全性。有幾款疫苗目前的成績非常好,但還是在繼續的試驗之中。」
雖說新冠病毒此前並不是阿爾特的研究領域,但他談了自己的感想。「美國的福奇博士曾說過最擔心的便是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因為該類病毒沒有相應的檢測工具,這次肺炎驗證了他的觀點。人類被攻擊得措手不及。」 阿爾特表示。
他還透露,現在歐美等國家依然處於疫情的風暴之中,醫院和ICU都擁擠了起來,新冠病毒在美國和歐洲又呈現出二次抬頭的跡象,「7月份疫情達到了峰值,現在又進入到了第二波。」
阿爾特特別讚揚了中國的防疫反應速度,以及對新冠疫情的高度重視。在新冠疫苗尚未研發成功的時候,正確佩戴口罩可以起到防護作用。
「目前在美國,大家不願意實施全民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所以情況非常糟糕。」阿爾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