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馬斯金:政府應該在防疫和疫苗分發中發揮更大作用

2020-09-19 新京報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許諾)9月19日,2020中關村論壇全球科技創新智庫論壇在北京舉行。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裡克·馬斯金(Eric S. Maskin)在視頻演講中指出,這次新冠疫情讓我們意識到政府在經濟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大流行病的緊急情況下,有些商品不能光依靠市場機制來提供,政府應該在口罩、檢測設備等物資的供給中起到更大作用,在疫苗研製成功後,國際間的政府合作對於疫苗得到合理分發也將十分重要。

馬斯金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在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均任教多年,被授予諾貝爾獎是源於其對「機制設計理論」的貢獻。馬斯金以口罩供應為例指出,市場價格的調節可能不足以帶來足夠的供應量變化,即使市場確實能夠刺激生產出足夠滿足需要的供應量,市場價格也很有可能會很高。而市場價格如果太高,會導致大多數人都買不起,結果就是大多數人都將買不到口罩。他表示,解決辦法應該是由政府購買應急商品,然後用一個合理的價格再分配,以低廉的價格轉售給那些需要口罩的公眾。

馬斯金表示,這套機制在大流行病這樣的緊急情況下極具價值,但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各國政府在這個過程中的協調工作,包括協調商品供應,以及協調如何把商品以合理的價格轉售給需要的人。「很遺憾,到目前為止這種機制(在很多國家)沒有被採用,包括我自己的國家,即美國,結果我們遭受了很大損失。」馬斯金表示,「這場大流行病對美國打擊很大,我希望政府今後能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馬斯金還談到了公眾十分關注的疫苗問題。他表示,疫苗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商品,即使疫苗被研發出來了,仍然存在一個棘手難題,即如何讓每個需要疫苗的人都能得到它,特別是如何讓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獲得這些資源。「要讓這些疫苗惠及全世界,而不只是研發國家。」馬斯金表示。他通過肺炎鏈球菌肺炎疫苗的例子指出,國際性的政府間合作,為銷往貧窮國家的疫苗提供資金補貼,將有助於貧窮國家的人口也能獲得相應的新冠疫苗資源。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許諾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李項玲

相關焦點

  • 諾獎得主文卡:新冠疫苗和藥物的研發應該並重
    因此我們著實需要耐心,睜大眼睛,始終讓自己保有選擇的餘地,同時應該繼續抗病毒藥物的研發。」10月30日在上海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期間,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印度裔英國結構生物學家、英國皇家學會主席文卡特拉曼·拉馬克裡希南(Venkatraman Ramakrishnan,下稱「文卡」)與論壇現場連線,接受了財新等媒體的採訪,從公共衛生的角度分享了他對新冠疫情控制和新冠疫苗的看法。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來月將赴上海共話疫情下經濟
    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於北京時間17:45公布,保羅·米爾格龍(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B. Wilson)因「完善拍賣理論和發明新的拍賣形式」成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史上第85位和第86位個人得主。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下月相聚上海 共話疫情下的全球經濟
    他們的研究將激勵機制和複雜性相結合,創造出對競拍者來說簡單明了的拍賣;與傳統的拍賣設計相比,他們設計的拍賣機制大大改善了資源分配。諾獎落幕,另一場科學盛會即將啟幕。第一場主題為「疫情下,全球經濟的迷途與變局」的峰會將迎來諾獎得主詹姆斯·赫克曼(James Joseph Heckman)、安格斯·迪頓(Angus Stewart Deaton)和埃裡克·馬斯金(Eric Maskin)。
  • 2007年諾獎得主馬斯金關於疫情的最新研究:「疫情下的機制設計」
    」上,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哈佛大學亞當斯講席教授埃裡克·馬斯金(Eric S.Maskin)剖析了新冠疫情中,美國政府可以如何運用機制設計合理分配和提供檢測試劑盒。此主題也是馬斯金教授的最新研究。
  • 26名諾獎得主月底齊聚上海滴水湖,一起解答這6個宏大問題
    百年諾貝爾獎雖然頒出了無數桂冠,但26名得主出現在同一個論壇,這樣的密度並不多見。10月15日,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在市政府常務會議上聽取了有關滴水湖論壇籌備情況的匯報,該論壇將邀請包括26名諾獎得主在內的37名世界頂尖科學家齊聚滴水湖畔。
  • CCG主任王輝耀對話諾獎得主 我們需要中國學者和國際學者一起努力去解釋中國的現象
    」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王輝耀博士指出,我們需要邀請更多的國際專家,以及諾獎得主,更多地來中國來看一看中國實際做了什麼工作,看看中國的大轉型,因為我們現在還沒有一套完整的國際理論去解釋中國的經濟轉型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聲明表示,理察·塞勒的成就將經濟學和心理學兩個領域中對個人決策的分析聯結起來,他的基於經驗的發現和理論洞察力在開拓行為金融學這一嶄新而快速發展的領域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同時行為金融學對多方面的經濟學研究和政策有著重要影響。諾獎評委會評論稱,塞勒的研究奠定了行為經濟學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並為經濟學家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分析和實驗工具以理解、預測人類行為。
  • 諾獎不如美國,是教育體制問題?錯!我國諾獎爆發只是時間的問題
    近日正是諾獎頒發的時間,美國佔據了2020諾獎的半壁江山,生理學獎有2人,物理學家有一人。在這種情況下,以前的老調又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拿出來重彈:為什麼我國諾獎不如美國?我國就只會應試教育,培養不出來真正的科學家!我國的教育體制絕對有問題!等等等等,非要藉此把我國的教育貶低的一無是處。
  •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在中國:我們身邊的「諾獎」得主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在中國:我們身邊的「諾獎」得主 2020-12-02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諾獎得主的花式翻車:學術造假,種族主義,變身神棍
    Kaelin Jr)、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Patcliffe)和雷格·塞門扎(Gregg L·Semenza)。然鵝,獲獎一年後,其中兩位諾獎得主就被爆出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雷格·塞門扎在PubPeer上被掛了41篇,彼得·拉特克利夫被掛了12篇。雖然這些論文都不包括兩位獲獎者最關鍵的那篇研究,但也有不少是諾獎相關的後續研究,對於諾獎的聲譽,也會產生不好影響。
  • 100餘位諾獎得主手撕綠色和平,轉基因推廣迎來轉機?
    綠色和平為何被100多位諾獎得主點名批評這封公開信的開頭這樣寫道,「致綠色和平的領導,聯合國和全球各國政府」,能與聯合國和各國政府並列,可見綠色和平在諾獎得主們眼中的「重要地位」。
  • 諾獎得主有話說
    C肝疫苗、HIV疫苗與流感病毒疫苗,被認為是疫苗開發失敗的三大典型。疫苗開發失敗使得科研人員不得不嘗試治療藥物的開發,但也並不順利。但繼三位諾獎獲得者的研究之後,年輕的科學家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繼續著探索。2013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簡稱FDA)批准了PSI-7977(索非布韋,sofosbuvir)聯合病毒唑用於C型肝炎的治療,最終攻克了對C型肝炎的治療難題。
  • 今年諾獎為何發給了減貧經濟學家?主要貢獻在於研究方法
    這不是發展經濟學第一次獲得諾獎,1979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威廉 阿瑟 劉易斯(Arthur Lewis)和西奧多 舒爾茨(Theodore W. Schultz)也因發展中國家研究而獲獎。 不過,本次諾獎三位得主更重要的貢獻在於研究方法方面,他們主要通過實證研究方法,來尋求減輕全球貧困的措施。
  • 77名諾獎得主聯名上書,抗議美政府砍科研機構經費
    當地時間5月21日,77名諾貝爾獎得主聯名「上書」,譴責NIH砍經費的決定,直指美國政府將疫情「政治化」、「太荒謬」。 但達扎克表示,在去年提交的申請中,「我們的優先事項得分名列前三位。我從來沒有得到過這麼好的分數。顯然,這是NIH資助的重點項目」。 達扎克還否認資助武漢病毒所一事,稱僅與武漢病毒所的科學家開展合作研究,且他們和武漢病毒研究所的合作是經過NIH批准的。「他們給了我們一個名單,讓我們跟名單上的中國科學家合作」。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 圖6中的beta-actin和B和G中的都不符合,並且有很明顯複製的痕跡。 經過這個事件,我們不經開始思考這些論文平臺對於這些諾獎得主的作假論文的態度,真的能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 又或者,諾獎得主真的可以犯這樣的錯誤嗎?
  • 加拿大盛產諾貝爾獎得主?原來這些名校校友都是諾獎得主
    2個城市總人數多),可從諾獎頒布以來,已經有20多位諾獎得主來自加拿大,而且6個領域獎項(物理、化學、文學、生物或醫學、和平、經濟學)全部覆蓋。他是加拿大第一位諾獎得主!班廷1916年畢業於多倫多大學醫學院, 1920年到1921年他在韋仕敦大學(西安大略大學)兼職教授整形外科,1921年到1922年在多倫多大學擔任藥理學講師。
  • 新冠疫苗接受度全球調查結果公布,諾獎得主被曝論文造假 | 一周科技導讀
    >Nature Medicine)雜誌發布了首次專門評估新冠疫苗接受度的全球調查。2019年諾獎得主接連被曝出論文涉嫌造假201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共42篇論文的圖片被質疑存在一圖多用、後期篡改等問題,時間跨度長達18年,少數文章更被質疑存在倫理問題。
  • 低調務實的加拿大,百年來貢獻的諾獎得主你都知道嗎?
    必讀掌柜瞬間覺得安全感爆棚,諾獎獲得者領導的團隊研發的新冠疫苗,聽起來就很靠譜。1957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前一陣必讀掌柜聽說川建國和拜登雙雙被提名諾爾貝和平獎,川普在得知此消息後,連發17條推特表達自己的興奮之情
  • 諾獎得主羅伯特·席勒:美股價格已高 別指望疫苗帶來奇蹟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周二表示,股市投資者「害怕錯過」(FOMO)的情緒正在消退,當前美股價格已高,但還沒有高到讓他看空的程度。席勒表示,投資者「害怕錯過」的情緒是帶動美股從3 月23 日低點反彈的主要原因,雖然這股情緒正在消退,巨大漲幅已成過去,但他對股市的看法還沒有轉空。
  • 新冠確診人數破千萬 四位諾獎得主提供「解題」新思路
    在這個歷史性的時刻,羅漢堂連線四位諾獎經濟學得主和羅漢堂學術委員——麥可·斯賓塞(Michael Spence)、拉爾斯·漢森(Lars Peter Hansen)、本特·霍姆斯特羅姆(Bengt Holmstrom)以及阿爾文·羅斯(Alvin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