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諾獎為何發給了減貧經濟學家?主要貢獻在於研究方法

2020-11-26 騰訊網

10月14日,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獲獎者為阿比吉特 巴納吉(Abhijit Banerjee)、埃絲特 迪弗洛(Esther Duflo)和麥可 克雷默(Michael Kremer),以表彰他們「在減輕全球貧困方面的實驗性做法」。

與此前獲獎者不同,今年的獲獎者主要貢獻不在於提出新理論,而在於引入了一種新方法,主要採用實證方法進行研究,以探索消除全球貧困的最佳方法。諾貝爾獎委員會稱,由於三位獲獎者的工作,在研究減輕貧困措施的效果時,田野實驗已成為發展經濟學家的標準方法。

重塑研究方法 使得田野實驗成為發展經濟學的標準方法

三位得主從研究領域來看均為發展經濟學。發展經濟學是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在狹義定義下其研究對象主要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問題。這不是發展經濟學第一次獲得諾獎,1979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威廉 阿瑟 劉易斯(Arthur Lewis)和西奧多 舒爾茨(Theodore W. Schultz)也因發展中國家研究而獲獎。

不過,本次諾獎三位得主更重要的貢獻在於研究方法方面,他們主要通過實證研究方法,來尋求減輕全球貧困的措施。

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克雷默和他的同事在肯亞啟動了一組關於學校教育的隨機對照實驗。實際上,他們的實驗相當於是把提高低收入國家人力資本的問題分解成一個個更小、更容易處理的具體主題,每一個主題都可以通過精心設計的實地實驗進行嚴格研究。例如,克雷默在田野實驗中發現,更多的教科書和免費的學校餐食對教學效果影響不大,而對弱勢學生的針對性幫助則大大改善了教育成果。

巴納吉和迪弗洛等人則對印度兩個城市的學生補習項目進行了研究,衡量孟買和瓦爾道拉的學校聘請助教的作用。實驗表明,在短期和中期對最弱的學生提供針對性幫助是一個有效的措施。

三人的研究以及後來的實地實驗都表明,許多低收入國家的教育方面的主要問題不是資源匱乏,最大的問題在於教學不足以適應學生的需求。三位得主在肯亞和印度進行的早期實地研究之後,新的野外實驗在其他國家陸續開展,並且將研究範圍擴展到衛生、信貸和農業等領域。

三位獲獎者設計的實驗具有兩個鮮明的特徵。首先,幹預組和對照組的參與者都是在日常環境中做出實際決策,這意味著測試新政策措施的結果通常可以在現場應用。其次,他們不僅測試了某種幹預措施是否有效,還測試了原因,這是在為可持續的改進而探索人們決策背後的推動力。

諾貝爾獎委員會稱,他們在重塑發展經濟學研究方面發揮了決定性作用,由於三位獲獎者的工作,在研究減輕貧困措施的效果時,田野實驗已成為發展經濟學家的標準方法。

他們發現了什麼?

儘管是在一個個具體話題中進行的實驗,但三位獲獎者的研究還是取得了一系列具有普適性的成果。

在教育領域,巴納吉和迪弗洛等人的研究表明,對弱勢學生的針對性支持具有很強的積極作用。總的來說,一系列對低收入國家教育進行的實驗研究表明,一般來說,額外資源的價值有限,但使教學適應學生需要的教育改革是很有價值的。

在健康領域,克雷默和合著者進行了一項實地試驗,調查了人們對寄生蟲感染驅蟲藥的需求如何受到價格的影響。他們發現,當藥物免費時,75%的父母會給孩子服用這些藥;而當該藥收取低於1美元的價格時,只有18%的父母會給孩子服用。這顯示窮人對預防性醫療的投資極為敏感。

許多貧窮國家的低疫苗接種率可能還有其他原因,其中之一是有限理性。迪弗洛、克雷默等人調查了小農為何不採用相對簡單的創新技術,一種解釋是現在的偏見使他們傾向於推遲投資決策。有限理性對政策設計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對於有偏見的個人,臨時補貼比永久補貼更好。

如何解釋各國人均收入的巨大差異?巴納吉和迪弗洛的研究得出了一個事實: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經濟體在同一生產要素的國內回報率方面存在巨大的異質性,遠遠超過全經濟體回報率的跨國異質性。換句話說,在同一國家內部,一些公司使用最新的技術,而另一些公司使用過時的生產方法,從二者之間的生產率差異結果來看,發展中國家遠大於發達國家。巴納吉和迪弗洛認為,這些配置不當可以追溯到各種市場缺陷和政府失靈,因此,理解並最終減輕貧困的一個核心步驟是,確定所觀察到的效率低下的根源,以及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的政策。

除了理論發現之外,三人以實驗為基礎的新研究已經有了實際政策效果,幫助減輕了全球貧困。例如,巴納吉和迪弗洛在印度的研究引發了大規模的學校支持項目,這些項目目前已惠及10萬多所印度學校。還有,根據克雷默的除蟲研究結果,世衛組織建議,向生活在寄生蟲感染率超過20%的地區的學齡兒童免費分發藥物。

另外,還有一些研究成果的總體影響,例如,受關於扶貧工作的無效投資研究影響,各國政府和組織已關閉了許多被證明無效的方案,而撥出大量資源來採取更有效的措施。

諾貝爾獎委員會表示,在僅僅20年的時間裡,發展經濟學已經成為主流經濟學中的一個蓬勃發展的、以實驗為基礎的領域。三位獲獎者的新研究已經幫助減輕了全球貧困,並具有進一步改善地球上最貧困人口生活的巨大潛力。

新京報記者 顧志娟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郭利

相關焦點

  • 朱寧:你我都熟悉的「拍賣」,今年為何能摘得諾獎?
    北京時間10月12日17時許,諾貝爾經濟學獎正式揭曉。兩位來自美國的經濟學家Paul R. Milgrom 和 Robert B.Wilson摘得殊榮,獲獎理由為「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發明了新拍賣形式」。你我都熟悉的「拍賣」,為何今年得以問鼎諾獎?對此,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副院長朱寧受邀撰文,分享最新觀點。
  • 相對論為何被低估?趙忠堯正電子貢獻被忽略?楊振寧能再獲諾獎?
    相對論的問題在於如何驗證,諾貝爾獎的一個關鍵因素也是成熟且獲得驗證的理論,但無論是廣相還是狹義相對論,想要獲得驗證非常困難,而且關於諾獎評選委員會的守舊觀念也是不小的阻力,但無論如何,愛因斯坦憑光電論文獲得了諾獎,但他因約將諾獎的獎金贈予了已經和他離婚的妻子米列娃。
  • 諾獎啟示 |「從零到一」的科學突破,用重金就能砸出來嗎?
    兩位女科學家,德國馬普感染生物學研究所教授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教授Jennifer Doudna因對CRISPR技術做出的開創性貢獻獲得了今年的諾獎。當時大家爭議的重點在於是選「Church-張鋒」組合,還是「Doudna-Charpentier」組合。這一爭論最終在今年揭曉了,中獎的是「Doudna-Charpentier」組合。
  • 2019年諾獎的爭議:第二位華人現身談貢獻
    2019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委員會提供的5篇諾獎工作核心文獻然而,隨著媒體的曝光以及數位諾獎得主弟子介紹當年的科研工作,江秉華認為,自己在這一領域的科研貢獻被有意或無意地忽視了諾獎官網的介紹稱。該論文成功鑑定了 HIF-1 α 是 HIF 複合物中調節氧氣反應的因子。這篇論文被列為今年諾獎的5篇核心文獻之一,第一作者為同樣來自中國的博士後王廣良,第二作者江秉華,第三作者實驗員Elizabeth A. Rue,塞門扎則為通訊作者。
  • 2020物理諾獎意外獎給黑洞,專家稱早該得
    由於去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獎給了宇宙學和地外行星探測,而近年來物理獎從未連續發給同一領域,所以今年頒給黑洞讓人十分意外。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席David Haviland說:「今年獲獎者的發現為緻密的超大質量物體的研究開闢了新的領域。但是這些奇異的物體提出了更多問題需要解答,並激勵著未來的研究。不僅是關於其內部結構的問題,還有如何在黑洞附近的極端條件下檢驗我們的引力理論的問題。」
  • 2020物理諾獎意外獎給黑洞,專家稱早該得
    由於去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獎給了宇宙學和地外行星探測,而近年來物理獎從未連續發給同一領域,所以今年頒給黑洞讓人十分意外。左起:彭羅斯(Roger Penrose)、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蓋茲(Andrea Ghez)羅傑·彭羅斯的工作表明,廣義相對論預言了黑洞的形成。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今年的諾獎為何如此特殊……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今年的諾獎為何如此特殊…… 2020-10-05 19: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今年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取消了, 諾獎呢?
    今年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取消了, 諾獎呢?2020-08-31 09: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時佔祥 全球醫生組織 諾獎風向標
  • 第 30 次搞笑諾獎公布,今年有 5 個中國老哥獲獎……
    與諾獎相比,搞笑諾獎每年的頒獎儀式更像是大 party,既有頒獎,也有戲劇,還有脫口秀以及扔(紙)飛機。每年頒發的 10 個獎項,除對標諾貝爾獎的生物、化學、醫學、物理、和平、經濟和文學等獎項之外,還包括其他隨機的細分獎項,年年花樣翻新。
  • 2020物理諾獎意外獎給黑洞,專家稱早該得,數學物理神級人物
    由於去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獎給了宇宙學和地外行星探測,而近年來物理獎從未連續發給同一領域,所以今年頒給黑洞讓人十分意外。如今,已有很多關於黑洞的研究,2017年諾獎更是頒給了探測引力波的工作,而那個引力波事件是基於假設黑洞的存在,所以有專家認為,發現黑洞的工作早該得獎。
  • 2020物理諾獎意外獎給黑洞,專家稱早該得,數學物理神級人物獲獎
    由於去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獎給了宇宙學和地外行星探測,而近年來物理獎從未連續發給同一領域,所以今年頒給黑洞讓人十分意外。左起:彭羅斯(Roger Penrose)、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蓋茲(Andrea Ghez)羅傑·彭羅斯的工作表明,廣義相對論預言了黑洞的形成。
  • 2020諾獎顯示C肝是一種可以「治癒」的疾病
    是因為大會定的時間為,每年10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公布,而今年的周一就是10月5日。雖然每年這個時段,全世界翹首期盼,但人家評審委員會的委員們也是要過周末的。再次應驗,拉斯克獎、蓋爾德納獎是諾獎的風向標。Alter和Houghton在2000年的時候共同分享了拉斯克獎,因為Alter研究發現了一種「非A也非B的肝炎」,而Houghton則通過分子生物學的方法成功分離了C肝病毒。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布!首次授予黑洞研究 諾獎為何連年垂青...
    原標題: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布!首次授予黑洞研究,諾獎為何連年垂青天文學?「彭羅斯-霍金奇點定理」是關於廣義相對論中何時產生引力奇點問題的研究結果。愛因斯坦場方程解的奇點是指物質被壓縮到一個點上的情形(類空奇點),以及光線從無限的的曲率處發出的情形(類時奇點)。  「彭羅斯的理論將光線代替時空點,認為光線是宇宙中最基本的物理量,這是把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統一起來的一種方法。」科普作家張軒中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奇點定理證明了黑洞的形成。」
  • 專家談諾獎:化學獎為什麼頒給了生物學工具「基因編輯」
    基於 Cas12 和 Cas13 的開發以及機制研究,又發展出了新的工具用於快速檢測病毒,效率可以達到幾分鐘檢測一個樣品,並且用到了現在的新冠病毒檢測中。維爾吉尼尤斯·希克什尼斯 | Wikimedia Commons張鋒沒有拿到諾獎,我並不意外。雖然他也確實對這個領域貢獻很大,但畢竟他的很多發現都在杜德納她們之後。
  • 化學諾獎委員:為何選兩位女科學家?
    Doudna 共享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獲獎理由為 「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技術」。為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做出貢獻的科學家有很多,為何這兩位科學家被選中?當天晚上,諾貝爾化學委員會增補委員、斯德哥爾摩大學無機與結構化學系教授鄒曉冬接受了《知識分子》的專訪,就為何諾貝爾委員會選擇推薦這兩位科學家等問題進行了回答。
  • 諾貝爾物理學獎又發給了天體物理!再落選的華人科學家有多牛?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諾貝爾物理學獎又發給了天體物理!與該獎再次失之交臂的華人科學家有多牛?今年諾獎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760萬人民幣),這意味著羅傑·彭羅斯拿到500萬克朗,另外兩位物理學家分享500萬克朗。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頒發,是否與去年首度流出的黑洞照片有關,無從得知。但毫無疑問,黑洞真容面世,帶來的震撼是史無前例的。
  • 諾獎解讀|霍金的研究夥伴摘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去年諾獎獲得者「神...
    這就是彭羅斯最大的貢獻。」事實上,對於黑洞,彭羅斯還作出了很多貢獻。1969年,為了修補某些特殊黑洞存在破壞時空因果性的「裸奇點」問題,彭羅斯大膽提出了「宇宙監督假想」,他預言必定有某種物理定律,來防止「裸奇點」的出現。霍金曾是彭羅斯的研究夥伴,對此表示強烈支持,還幽默地說「上帝憎惡裸奇點」。他們二人獲得1988年沃爾夫物理學獎,也是因為共同研究並提出的彭羅斯-霍金奇點理論。
  • 這位中國老人不但辦了中國諾獎,還搶先給今年的諾獎頒了獎
    文/華商韜略 吳蘇這一次「中國諾獎」,領先了諾貝爾獎有一個「中國版諾貝爾獎」眼光獨到,其去年的一位獲獎者,成為今年的諾獎得主!  圖片來源於網絡 , 侵權必刪為何會呂志和獎和諾貝爾獎都選擇頒給杜德納獎項的設置,也是「呂志和獎」和諾獎之間最明顯的差別。
  • 霍金的研究夥伴摘得諾獎!上任諾獎得主竟然這樣說…… | 解讀諾貝爾物理學獎
    這就是彭羅斯最大的貢獻。」事實上,對於黑洞,彭羅斯還作出了很多貢獻。1969年,為了修補某些特殊黑洞存在破壞時空因果性的「裸奇點」問題,彭羅斯大膽提出了「宇宙監督假想」,他預言必定有某種物理定律,來防止「裸奇點」的出現。霍金曾是彭羅斯的研究夥伴,對此表示強烈支持,還幽默地說「上帝憎惡裸奇點」。
  • 霍金的離世讓他錯過了2020年諾獎?其實他離諾獎還差一點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再次頒發給了宇宙學,並且是對黑洞的研究和發現,其中之一就是羅傑·彭羅斯在1965年通過數學的方法描述了恆星到黑洞演化的過程。再一個就是美國和德國的兩位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於羅傑·彭羅斯分享了這次諾獎的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