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專家在病毒中發現朊病毒

2020-12-05 新華社客戶端

新華社西安1月29日電(記者許祖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分子病毒學課題組日前在《自然·通訊》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一個具有朊病毒特性的病毒表達因子》的論文,該課題組在病毒中發現朊病毒,這一發現或為阿爾茲海默症的防治帶來曙光。

朊病毒是一類具有感染性的特殊蛋白,這種蛋白能將某種構象在同種蛋白甚至不同種蛋白間傳遞,最終導致所有蛋白都發生變構。

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們在研究傳染性海綿狀腦病時發現了朊病毒的存在。美國生化學家斯坦利·普魯西納因發現朊病毒獲得了1997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近40年來,科學家們陸續在動物、植物、真菌和細菌中都發現了朊病毒。但是,作為自然界中數量巨大、種類繁多、分布甚廣的生命形式,病毒中是否存在朊病毒一直不為人所知。

受限於朊病毒的預測和鑑定手段,2016年以前,人們對朊病毒的認識局限於動物界和真菌界。2016年,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者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報導了第一個在植物中發現的朊病毒。2017年,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在《科學》雜誌上報導了第一個在細菌中發現的朊病毒。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許曉東課題組在研究杆狀病毒表達因子LEF-10時偶然發現,該蛋白具有不同尋常的聚集行為,這種現象與朊病毒的聚集特徵非常類似。通過實驗,他們在LEF-10中鑑定出一段僅有23個胺基酸殘基的朊病毒結構域,不同於所有已知朊病毒結構域。在病毒感染的昆蟲細胞中,高表達的LEF-10可以從可溶態轉變成聚集態,進而調控病毒的增殖。

許曉東介紹說,人們很早就發現皰疹病毒感染與阿爾茲海默症之間存在某種關聯,倘若皰疹病毒也可以編碼朊病毒,那就有可能在人體中誘導阿爾茲海默症,這或許為阿爾茲海默症的防治帶來一線新的曙光。

相關焦點

  • 科學網—發現!病毒中有朊病毒
    因為南昊所在的許曉東課題組第一次在病毒中發現了朊病毒,而在此前,朊病毒只在植物、動物、真菌和細菌中被發現過。 這項研究的相關論文在線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 追了20年的奇怪現象 對於此論文的通訊作者、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許曉東來說,這次的研究結果更像是為他困惑了近20年的謎題找到了答案。
  • 科學家首次在細菌中發現朊病毒
    > 此前只被發現存在於真核生物細胞中
  • 打破外國壟斷 中國科學家首次發現藏在病毒中的朊病毒
    當得知大洋彼岸的中國,有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團隊要嘗試鑑定朊病毒,美國酵母朊病毒鑑定的頂級專家蘭德爾·哈爾夫曼(Randal Halfmann)這樣評價。然而,就在最近,2019年1月21日,這個團隊的研究成果:《一種病毒編碼的朊病毒》(A viral expression factor behaves as a prion)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1]。
  • 無敵的終極病毒——朊病毒
    1985年4月,醫學家們在英國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疾病,專家們對這一世界始發病例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研究發現多數病牛中樞神經系統出現變化,行為反常,煩躁不安,對聲音和觸摸,尤其是對頭部觸摸過分敏感,步態不穩,經常亂踢以至摔倒、抽搐。
  • 打破外國科研壟斷,中國科學家發現藏在病毒中朊病毒
    當得知大洋彼岸的中國,有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團隊要嘗試鑑定朊病毒,美國酵母朊病毒鑑定的頂級專家蘭德爾·哈爾夫曼(Randal Halfmann)這樣評價。  然而,就在前天,2019年1月21日,這個團隊的研究成果:《一種病毒編碼的朊病毒》(A viral expression factor behaves as a prion)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 Nature Communications:中國科學家首次發現病毒編碼的朊病毒
    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們在研究傳染性海綿狀腦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TSE)時發現了朊病毒的存在,美國生化學家Stanley Prusiner因發現朊病毒獲得了1997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近40年來,科學家們陸續在動物、植物、真菌和細菌中都發現了朊病毒。
  • 《中國科技網》病毒中首次發現朊病毒 我科學家為老年痴呆病的防治...
    《中國科技網》 2019年1月23日  記者22日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分子病毒學實驗室許曉東副教授團隊通過對杆狀病毒表達因子LEF-10多年研究,確定其為一個病毒編碼的朊病毒,為老年痴呆病的防治帶來曙光,其相關科研成果以《一個具有朊病毒特性的病毒表達因子》為題,於1月21日在《自然·通訊》雜誌在線發表
  • 我們已知的終極病毒「朊病毒」,電影喪屍的靈感來源
    朊病毒(示意圖片:Pixabay)朊病毒,一種主要寄宿哺乳動物身上,破壞中樞神經的病毒。
  • 關於朊病毒的簡介
    朊病毒與常規病毒一樣,有著可濾過性、傳染性、致病性、對宿主範圍的特異性,但它比已知的最小的常規病毒還小得多(約30~50nm);電子顯微鏡下觀察不到病毒粒子的結構,而且不呈現免疫效應,不誘發乾擾素產生,也不受幹擾作用。
  • 朊病毒是如何遺傳的?
    其病原即是朊病毒。多年來大量的研究表明,朊病毒是一種不含有任何DNA或RNA、傳染性極強的蛋白質顆粒。作為一種只含有蛋白質的病毒,朊病毒是通過何種方式在動物中傳播的呢?它的遺傳物質又是什麼?精彩演說,猛戳視頻↓↓↓ 1997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授予了美國生物化學家斯坦利·普魯辛納(Stanley B.P Prusiner),因為他發現了一種新型的生物—朊病毒(Prion)。2009年,Susan Lindquist在CELL期刊發表文章稱她們在酵母中篩選出了200餘種符合朊病毒蛋白標準的序列。
  • 世界首例病毒中的朊病毒被發現 阿爾茲海默症是怎麼回事
    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美國人曾經這樣的下定論「你們做不出來」,而今,我們的科學家用事實證明了我們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們的科學家將整個病毒的生長的過程完整的完成,證明了這種病毒的存在,因為研究這種病毒有很好的前景,我們知道的阿爾茲海默症就和這種病毒有關,如果能夠攻克這種病毒,那麼意味著阿爾茲海默症可能會得到治癒。
  • 撒旦的詛咒:朊病毒
    Prusiner研究團隊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上發文,以最新技術檢測了百餘份人類大腦標本,發現阿爾茨海默病(AD)患者腦內存在β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的朊病毒形式。而且奇怪的是,年輕患者腦內的tau朊病毒水平更高,40歲患者約是90歲患者腦內水平的32倍!
  • 吃草也可感染朊病毒
    原標題:吃草也可感染朊病毒   近日,位於美國休斯敦的德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草類植物可以結合、吸收和輸送具有傳染性的朊病毒。本研究在線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細胞報告》(Cell Reports)上。   朊病毒是一種基於朊蛋白的傳染性病原體。
  • 歷經10年,帶領團隊在世界上首次發現病毒中的朊病毒許曉東:做點不...
    原標題:歷經10年,帶領團隊在世界上首次發現病毒中的朊病毒許曉東:做點不一樣的事(潛心科研 砥礪創新)圖為許曉東在實驗室工作。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供圖人物小傳許曉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中國農業大學碩士,英國雷丁大學病毒學博士,主要研究杆狀病毒的分子生物學。他歷經10年持續探索,帶領團隊在病毒中首次發現了朊病毒,證實了「朊病毒廣泛存在」的假說。許曉東是幸運的。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3人團隊克服困難發現世界首例病毒中的朊病毒
    今日一條科學消息登上熱搜:一個小小的3人團隊發現世界首例病毒中的朊病毒,整個項目科研經費總共才花費了48萬元,卻為世界阿爾茲海默症防治帶來新希望。導師許曉東老師和妻子陳紅英老師都來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團隊中的研究生叫南昊。
  • 朊病毒——「上帝」對人類的懲罰
    朊是蛋白質的舊稱,朊病毒意思就是蛋白質病毒,朊病毒(prion virus)嚴格來說不是病毒,是一類不含核酸而僅由蛋白質構成的可自我複製並具感染性的因子。開始他認為病原體可能是細菌或病毒,他發現當地有一種風俗,分吃死人的腦片,一次,他將偷偷帶回來的腦片研碎,取出一部分進行培養,觀察是否有細菌和病毒,但什麼也沒有找到。忽然,他若童心萌發似地嘗試進行一次新的實驗,從培養液中抽取一些蛋白質顆粒的懸浮液,注入到猩猩的腦子裡。蛋白質會成為病原體嗎?好奇心促使他進行了這項實驗。觀察一直持續了近兩年。
  • 科學網—吃草也可感染朊病毒
    近日,位於美國休斯敦的德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草類植物可以結合、吸收和輸送具有傳染性的朊病毒。
  • 朊病毒的前世今生
    1982年美國神經科學家史坦利-布魯希納從患有羊瘙癢症的病羊腦中第一次分離出了這種病原體。其中沒有任何DNA或RNA的遺傳物質。他將這種病原體命名為朊病毒。布魯希納也因為此次發現,獲得了1997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而朊病毒也不是一種病原體的獨特名字,而是一大類蛋白質的總稱。
  • 研究人員首次合成人類朊病毒
    新華社北京6月11日電 著名的狂牛症由朊病毒引起,此類朊病毒病不僅影響動物,還會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美國研究人員近日報告,他們首次人工合成了人類朊病毒,對了解該病毒的結構和複製方式、研發治療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 朊病毒感染細胞間外泌體中蛋白質組學分析
    目前認為,朊病毒病是由正常細胞型朊蛋白(PrPC)構象發生改變,形成了具有感染性、部分蛋白酶K抗性和去汙劑不可溶性的朊病毒(PrPSc)。感染朊病毒Chandler毒株的小鼠神經瘤細胞系SMB-S15是一種可觀察到朊病毒的持續複製,但不影響細胞生長和分裂的細胞模型,經硫酸戊糖(pentosane sulfate,PS)處理後可清除PrPSc;經白藜蘆醇(resveratrol,RES)處理後可有效抑制PrPSc的體外複製,並消除其在體內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