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農林科技大學3人團隊克服困難發現世界首例病毒中的朊病毒

2020-12-05 亂亂彈好世界

今日一條科學消息登上熱搜:一個小小的3人團隊發現世界首例病毒中的朊病毒,整個項目科研經費總共才花費了48萬元,卻為世界阿爾茲海默症防治帶來新希望。導師許曉東老師和妻子陳紅英老師都來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團隊中的研究生叫南昊。

「朊病毒」這個概念對於大部人來說,多少有些陌生。它名叫病毒卻不是病毒,而是一類出了bug(錯誤摺疊)的蛋白質。朊病毒具有感染性,有時會造成致命的疾病。眾所周知的狂牛症、阿爾茲海默症,都與這類蛋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關於研究成果及意義網上已經有很多相關的科普介紹:

引人深思的是,由於項目比較冷門,申請不到經費,也招不到研究生。教授夫妻倆帶著一個已經畢業的研究生,堅持研究。學生在實驗間隙出去打工賺生活費養活自己。經過三人不懈努力,終於成功在病毒中發現朊病毒。最後文章的第一作者給了這名學生。

引用許曉東老師的原文:

據悉,研究成果發布後,很多學校和科研單位都給南昊開出了誘人的條件,許曉東老師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領導們為南昊爭取到了一個博士名額。

可能這個項目研究太冷門了,而且導師年輕,西北農林科技研究經費也有限,據《新京報》報導,研究經費只有48萬元。

向三位純粹高尚的研究者致敬。

相關焦點

  • 歷經10年,帶領團隊在世界上首次發現病毒中的朊病毒許曉東:做點不...
    原標題:歷經10年,帶領團隊在世界上首次發現病毒中的朊病毒許曉東:做點不一樣的事(潛心科研 砥礪創新)圖為許曉東在實驗室工作。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供圖人物小傳許曉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中國農業大學碩士,英國雷丁大學病毒學博士,主要研究杆狀病毒的分子生物學。他歷經10年持續探索,帶領團隊在病毒中首次發現了朊病毒,證實了「朊病毒廣泛存在」的假說。許曉東是幸運的。
  • 我國專家在病毒中發現朊病毒
    新華社西安1月29日電(記者許祖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分子病毒學課題組日前在《自然·通訊》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一個具有朊病毒特性的病毒表達因子》的論文,該課題組在病毒中發現朊病毒,這一發現或為阿爾茲海默症的防治帶來曙光。
  • 《中國科技網》病毒中首次發現朊病毒 我科學家為老年痴呆病的防治...
    《中國科技網》 2019年1月23日  記者22日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分子病毒學實驗室許曉東副教授團隊通過對杆狀病毒表達因子LEF-10多年研究,確定其為一個病毒編碼的朊病毒,為老年痴呆病的防治帶來曙光,其相關科研成果以《一個具有朊病毒特性的病毒表達因子》為題,於1月21日在《自然·通訊》雜誌在線發表
  • 科學網—發現!病毒中有朊病毒
    ■本報記者 袁一雪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6屆碩士研究生南昊為第一作者的一篇論文引起了朊病毒研究人員的注意。因為南昊所在的許曉東課題組第一次在病毒中發現了朊病毒,而在此前,朊病毒只在植物、動物、真菌和細菌中被發現過。 這項研究的相關論文在線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 追了20年的奇怪現象 對於此論文的通訊作者、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許曉東來說,這次的研究結果更像是為他困惑了近20年的謎題找到了答案。
  • 歷經10年,他帶領團隊發現「病毒中的病毒」,登上人民日報
    9月21日,《人民日報》第19版刊髮長篇通訊,報導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許曉東歷經10年帶領團隊潛心科研的故事。2019年1月的一天,一條「世界首例病毒中的朊病毒」的帖子登上了微博熱搜,朊病毒被認為與老年痴呆症有關係,這一發現或為阿爾茲海默症的防治帶來曙光。
  • 朊病毒發現的背後:僅有三人的團隊 買耗材一毛一毛砍價
    因為《自然·通訊》雜誌一篇科研論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許曉東副教授和他的團隊走入公眾視野,這個僅有三個人、科研經費不足的團隊,攻克下「可入教科書級」科研成果,首次在病毒中發現朊病毒,這一發現或為阿爾茲海默症的防治帶來曙光。經過近十年努力,許曉東團隊攻克下被外國專家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Nature Communications:中國科學家首次發現病毒編碼的朊病毒
    2019年1月21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分子病毒學課題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A viral expression factorbehaves as aprion的研究論文。
  • 打破外國壟斷 中國科學家首次發現藏在病毒中的朊病毒
    沒有導師的支持,這一發現就此被選擇性的「忽略」了。不過,從那時起,濃縮膠裡的異常信號,就一直縈繞在許曉東心頭。在黑暗中緩慢前行2009年,許曉東和妻子陳紅英回到中國,他想找一個可以遠離城市的地方安靜做科研,於是選擇了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任教。
  • 梁毅團隊等首次解析朊病毒蛋白纖維高解析度結構
    各種類型的朊病毒自朊病毒發現以來,科學家們陸續在人類、動物、植物、真菌和細菌中發現了朊病毒。2019年1月21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許曉東課題組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雜誌發表研究論文,首次發現由病毒編碼的朊病毒,該發現將朊病毒從細胞生物擴展到了非細胞的病毒世界,
  • 打破外國科研壟斷,中國科學家發現藏在病毒中朊病毒
    沒有導師的支持,這一發現就此被選擇性的「忽略」了。  不過,從那時起,濃縮膠裡的異常信號,就一直縈繞在許曉東心頭。  在黑暗中緩慢前行  2009年,許曉東和妻子陳紅英回到中國,他想找一個可以遠離城市的地方安靜做科研,於是選擇了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任教。
  • 世界首例病毒中的朊病毒被發現 阿爾茲海默症是怎麼回事
    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美國人曾經這樣的下定論「你們做不出來」,而今,我們的科學家用事實證明了我們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們的科學家將整個病毒的生長的過程完整的完成,證明了這種病毒的存在,因為研究這種病毒有很好的前景,我們知道的阿爾茲海默症就和這種病毒有關,如果能夠攻克這種病毒,那麼意味著阿爾茲海默症可能會得到治癒。
  • 朊病毒的前世今生
    更加不幸的是,一些食用了受感染牛肉的英國民眾也被朊病毒入侵,患上了名為克-雅二氏病的不治之症。該病在英國奪去了100多人的生命,在世界範圍內的其它地區也報導了12例。1982年美國神經科學家史坦利-布魯希納從患有羊瘙癢症的病羊腦中第一次分離出了這種病原體。其中沒有任何DNA或RNA的遺傳物質。他將這種病原體命名為朊病毒。布魯希納也因為此次發現,獲得了1997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而朊病毒也不是一種病原體的獨特名字,而是一大類蛋白質的總稱。
  • 科學家首次在細菌中發現朊病毒
    > 此前只被發現存在於真核生物細胞中
  • 無敵的終極病毒——朊病毒
    1985年4月,醫學家們在英國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疾病,專家們對這一世界始發病例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研究發現多數病牛中樞神經系統出現變化,行為反常,煩躁不安,對聲音和觸摸,尤其是對頭部觸摸過分敏感,步態不穩,經常亂踢以至摔倒、抽搐。
  • 西農教授發現世界首例病毒中的朊病毒
    南昊:我從2012年大四時就開始跟著許老師做研究,2014年開始做朊病毒這個課題。2016年畢業的時候,許老師沒有博士招生名額,當時也有其他老師找我讀博,但是我很喜歡這個課題,也希望跟著許老師繼續研究,就留下來了。當時已經籤了待遇不錯的其他工作,本想利用閒暇時間做實驗,但是精力跟不上,就辭職專心做實驗了。  北青報:從2016年畢業到現在經濟來源是?
  • 吃草也可感染朊病毒
    原標題:吃草也可感染朊病毒   近日,位於美國休斯敦的德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草類植物可以結合、吸收和輸送具有傳染性的朊病毒。本研究在線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細胞報告》(Cell Reports)上。   朊病毒是一種基於朊蛋白的傳染性病原體。
  • 科學網—吃草也可感染朊病毒
    近日,位於美國休斯敦的德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草類植物可以結合、吸收和輸送具有傳染性的朊病毒。
  • 兩獲諾貝爾獎,差點顛覆「中心法則」的【阮病毒】,到底是什麼鬼?
    2019年1月21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許曉東課題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發表了題為:A viral expression factor behaves as a prion的研究論文,報導了第一個由病毒編碼的朊病毒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張湧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11月22日,中國工程院公布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張湧教授成功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張湧1956年出生於內蒙古和林格爾縣,現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獸醫學一級學科總學術帶頭人。同時也是農業農村部動物生物技術重點開放實驗室主任和陝西省動物胚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獸醫學科組成員。
  • 我們已知的終極病毒「朊病毒」,電影喪屍的靈感來源
    這些顆粒非常細小,小到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用最小的電子顯微鏡,也沒弄清楚「朊病毒」的內部結構!但就是這些蛋白顆粒,卻具有自我修復,複製,繁殖等複雜生命形態具有的功能!如果你覺得這也沒什麼,舉個例子就能明白:朊病毒好似沒有CPU和主板的空機殼!但你連上線,卻具有正常電腦所有功能!這厲害不?朊病毒另一厲害的功能,沒辦法用常規手段消滅它,它是蛋白質,放大就是一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