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3人團隊克服困難發現世界首例病毒中的朊病毒
今日一條科學消息登上熱搜:一個小小的3人團隊發現世界首例病毒中的朊病毒,整個項目科研經費總共才花費了48萬元,卻為世界阿爾茲海默症防治帶來新希望。導師許曉東老師和妻子陳紅英老師都來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團隊中的研究生叫南昊。
-
我國專家在病毒中發現朊病毒
《自然·通訊》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一個具有朊病毒特性的病毒表達因子》的論文,該課題組在病毒中發現朊病毒,這一發現或為阿爾茲海默症的防治帶來曙光。近40年來,科學家們陸續在動物、植物、真菌和細菌中都發現了朊病毒。但是,作為自然界中數量巨大、種類繁多、分布甚廣的生命形式,病毒中是否存在朊病毒一直不為人所知。受限於朊病毒的預測和鑑定手段,2016年以前,人們對朊病毒的認識局限於動物界和真菌界。
-
Nature Communications:中國科學家首次發現病毒編碼的朊病毒
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們在研究傳染性海綿狀腦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TSE)時發現了朊病毒的存在,美國生化學家Stanley Prusiner因發現朊病毒獲得了1997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近40年來,科學家們陸續在動物、植物、真菌和細菌中都發現了朊病毒。
-
打破外國壟斷 中國科學家首次發現藏在病毒中的朊病毒
同時,可能為揭示病毒感染和阿爾茲海默症之間的必然聯繫帶來新的啟示。這是中國第一個成功在朊病毒鑑定領域開拓疆土的團隊,它的成員總共只有三人:許曉東、陳紅英和南昊。它名叫病毒卻不是病毒,而是一類出了bug(錯誤摺疊)的蛋白質。朊病毒具有感染性,有時會造成致命的疾病。眾所周知的狂牛症、阿爾茲海默症,都與這類蛋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
重大發現,阿爾茲海默症竟與常見病毒感染有關!
但是,因為試驗需要以大量的數據為基礎,在分析數據的過程中,我們漸漸發現了病毒與神經疾病的特殊關係,於是修改了研究課題。」在此次研究中,小組將死於阿爾茲海默症的病患大腦與正常死亡的人的大腦樣本進行比較。單單發現在患阿爾茲海默症病人大腦中病毒的數量非常大,這一結果並不能排除這些病毒只是過路者的可能性。於是 Dudley 開始了進一步的探索。他們用大腦樣本的數據創建了電腦模型,以便於觀察人腦自帶的基因和在人腦中被發現的病毒 DNA/RNA 如何互動。
-
打破外國科研壟斷,中國科學家發現藏在病毒中朊病毒
這一研究,將朊病毒的發現歷程從動物、植物、真菌、細菌擴展到了最後一種生命形式——病毒。同時,可能為揭示病毒感染和阿爾茲海默症之間的必然聯繫帶來新的啟示。 這是中國第一個成功在朊病毒鑑定領域開拓疆土的團隊,它的成員總共只有三人:許曉東、陳紅英和南昊。這項研究的發起者,許曉東副教授。
-
朊病毒感染細胞間外泌體中蛋白質組學分析
目前認為,朊病毒病是由正常細胞型朊蛋白(PrPC)構象發生改變,形成了具有感染性、部分蛋白酶K抗性和去汙劑不可溶性的朊病毒(PrPSc)。感染朊病毒Chandler毒株的小鼠神經瘤細胞系SMB-S15是一種可觀察到朊病毒的持續複製,但不影響細胞生長和分裂的細胞模型,經硫酸戊糖(pentosane sulfate,PS)處理後可清除PrPSc;經白藜蘆醇(resveratrol,RES)處理後可有效抑制PrPSc的體外複製,並消除其在體內的感染力。
-
科學網—發現!病毒中有朊病毒
因為南昊所在的許曉東課題組第一次在病毒中發現了朊病毒,而在此前,朊病毒只在植物、動物、真菌和細菌中被發現過。 這項研究的相關論文在線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 追了20年的奇怪現象 對於此論文的通訊作者、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許曉東來說,這次的研究結果更像是為他困惑了近20年的謎題找到了答案。
-
企業的「阿爾茲海默症」,該怎麼治?
範偉飾演了一個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範老師,記憶回退到了1992年,望溪村支教時最後一節課的課堂上。以幫範老師找回記憶為線索,講述了一個關於教育和師生情的打動人心的故事。 其實不只是人,同樣企業也會得「阿爾茲海默症」。 症狀1:數據被刪除 許多人都熟悉《MySQL從刪庫到跑路》這樣的梗了,這是典型的誤刪除。
-
科學家首次在細菌中發現朊病毒
> 此前只被發現存在於真核生物細胞中
-
歷經10年,他帶領團隊發現「病毒中的病毒」,登上人民日報
2019年1月的一天,一條「世界首例病毒中的朊病毒」的帖子登上了微博熱搜,朊病毒被認為與老年痴呆症有關係,這一發現或為阿爾茲海默症的防治帶來曙光。自從「發現首例病毒中的朊病毒」登上《自然通訊》,許曉東就成了生命科學領域的「名人」,只是這位「名人」沉默了太久,以至於當他的名字再次出現在大眾視野中時,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誰。這雖然與許曉東多年來執著於少人問津的基礎科學研究有關,但更多地,還是因為他曾經離開科研太久。1989年北京農業大學本科畢業後,許曉東曾在黑龍江省牡丹江製藥廠擔任過三年的助理工程師。
-
歷經10年,帶領團隊在世界上首次發現病毒中的朊病毒許曉東:做點不...
原標題:歷經10年,帶領團隊在世界上首次發現病毒中的朊病毒許曉東:做點不一樣的事(潛心科研 砥礪創新)圖為許曉東在實驗室工作。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供圖人物小傳許曉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中國農業大學碩士,英國雷丁大學病毒學博士,主要研究杆狀病毒的分子生物學。他歷經10年持續探索,帶領團隊在病毒中首次發現了朊病毒,證實了「朊病毒廣泛存在」的假說。許曉東是幸運的。
-
朊病毒發現的背後:僅有三人的團隊 買耗材一毛一毛砍價
因為《自然·通訊》雜誌一篇科研論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許曉東副教授和他的團隊走入公眾視野,這個僅有三個人、科研經費不足的團隊,攻克下「可入教科書級」科研成果,首次在病毒中發現朊病毒,這一發現或為阿爾茲海默症的防治帶來曙光。經過近十年努力,許曉東團隊攻克下被外國專家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尿液氣味有望檢測早期阿爾茲海默症
最近有研究發現,可以通過尿液氣味檢測出阿爾茲海默症的早期症狀,為這種常見痴呆症帶來一種非侵入式的檢測方法。研究小組使用動物模型對病毒和疫苗,對來自於人體外的物質可能引起的身體氣味變化,這一課題進行了研究。 據研究的作者,美國農業部國家野生動物研究中心的化學生態學家Bruce Kimball博士介紹,研究小組已經發現了一些證據表明尿液氣味特徵,會因為大腦中由阿爾茲海默症引起的變化而改變。
-
阿爾茲海默症的遺傳學兇手們
自1906年的首例阿爾茲海默症被報導以來,經過一百多年的研究,科學家發現遺傳因素是影響阿爾茲海默症發病的一大原因:晚發性阿爾茲海默症的遺傳率為目前已經發現超過50個與阿爾茲海默症相關的基因位點,表明阿爾茲海默症由多方面的因素導致。晚發性阿爾茲海默症的遺傳因素中有一半以上已經被發現,這使得研究人員能夠通過計算多基因風險分數,以高達90%的準確性預測疾病的發生。
-
西農教授發現世界首例病毒中的朊病毒
南昊:我從2012年大四時就開始跟著許老師做研究,2014年開始做朊病毒這個課題。2016年畢業的時候,許老師沒有博士招生名額,當時也有其他老師找我讀博,但是我很喜歡這個課題,也希望跟著許老師繼續研究,就留下來了。當時已經籤了待遇不錯的其他工作,本想利用閒暇時間做實驗,但是精力跟不上,就辭職專心做實驗了。 北青報:從2016年畢業到現在經濟來源是?
-
無敵的終極病毒——朊病毒
1985年4月,醫學家們在英國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疾病,專家們對這一世界始發病例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研究發現多數病牛中樞神經系統出現變化,行為反常,煩躁不安,對聲音和觸摸,尤其是對頭部觸摸過分敏感,步態不穩,經常亂踢以至摔倒、抽搐。
-
《中國科技網》病毒中首次發現朊病毒 我科學家為老年痴呆病的防治...
《中國科技網》 2019年1月23日 記者22日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分子病毒學實驗室許曉東副教授團隊通過對杆狀病毒表達因子LEF-10多年研究,確定其為一個病毒編碼的朊病毒,為老年痴呆病的防治帶來曙光,其相關科研成果以《一個具有朊病毒特性的病毒表達因子》為題,於1月21日在《自然·通訊》雜誌在線發表
-
朊病毒是如何遺傳的?
其病原即是朊病毒。多年來大量的研究表明,朊病毒是一種不含有任何DNA或RNA、傳染性極強的蛋白質顆粒。作為一種只含有蛋白質的病毒,朊病毒是通過何種方式在動物中傳播的呢?它的遺傳物質又是什麼?精彩演說,猛戳視頻↓↓↓ 1997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授予了美國生物化學家斯坦利·普魯辛納(Stanley B.P Prusiner),因為他發現了一種新型的生物—朊病毒(Prion)。2009年,Susan Lindquist在CELL期刊發表文章稱她們在酵母中篩選出了200餘種符合朊病毒蛋白標準的序列。
-
朊病毒的前世今生
1982年美國神經科學家史坦利-布魯希納從患有羊瘙癢症的病羊腦中第一次分離出了這種病原體。其中沒有任何DNA或RNA的遺傳物質。他將這種病原體命名為朊病毒。布魯希納也因為此次發現,獲得了1997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而朊病毒也不是一種病原體的獨特名字,而是一大類蛋白質的總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