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ravirus,此外,還在動物組織中發現大約600種新的環狀DNA病毒

2020-12-01 生物谷

2020年2月8日訊/

生物谷

BIOON/---病毒是地球上最神秘的生物之一。它們是世界上最小的生命形式之一。鑑於沒有宿主它們就不能存活和複製,因此一些科學技質疑它們應當被視為生物。如今,包括巴西米納斯吉拉斯聯邦大學病毒學家Jônatas Abrahão在內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一種病毒具有無法識別的基因,這使得它成為所有已知病毒中最奇怪的一種。但是,我們真正知道多少種病毒?另一個研究團隊剛剛發現了數千種新病毒,它們潛藏在數十種動物的組織中。

Abrahão說,這些發現說明了我們對病毒「還有很多仍然需要去了解」。

Abrahão在搜尋巨病毒(Science, 2017, doi:10.1126/science.aal4657)時發現了這種病毒。巨病毒的大小與

細菌

相當。2003年,它們首次是在變形蟲中發現的。在一個當地的人工湖中,他和他的同事們不僅發現了新的巨病毒(giant virus),而且發現了一種巨病毒由於其體積小而與大多數感染變形蟲的巨病毒不同。他們將它命名為Yaravirus。

Yaravirus(暗色斑點)感染變形蟲,並且它所含的全部基因都是之前未識別的。圖片來自J. ABRAHÃO AND B. LA SCOLA/IHU-MARSEILLE/MICROSCOPY CENTER UFMG-BELO HORIZONTE。

Yaravirus的大小並不是唯一奇怪的事情。Abrahão等人在對它的基因組進行測序後,發現它的所有基因中沒有任何一個與科學家們之前發現的基因相匹配。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預印本伺服器bioRxiv上,論文標題為「A mysterious 80 nm amoeba virus with a near-complete 「ORFan genome」 challeng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DNA viruses」。

這種病毒的新特性並不令美國紐約大學的Elodie Ghedin感到驚訝,她在廢水和呼吸道系統中尋找病毒。她說,廢水數據中超過95%的病毒「與[資料庫]中的參考基因組不匹配」。她說,就像Abrahão一樣,「我們似乎一直都在發現新病毒。」

Abrahão說,Yaravirus的某些基因看起來像是巨病毒中的基因,但目前尚不清楚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他和他的同事們仍在研究這種新型病毒的生活方式的其他方面。

在Abrahão一次追逐一種病毒時,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病毒學家Michael Tisza和研究生邁Michael Tisza正在撒更大的網。他們在動物組織中廣泛搜索

遺傳

物質呈環形的病毒。這些所謂的環狀病毒包括乳頭瘤病毒,其中的一種是人乳頭瘤病毒,它可引起宮頸癌。

為了找到這些環狀DNA病毒,Buck及其團隊從人類和其他動物的數十種組織樣本中分離出病毒顆粒,並篩選了它們的環狀基因組。他們通過尋找一種編碼病毒外殼的基因,證實這些環狀基因組屬於DNA病毒。這些基因序列通常無法識別,但是Tisza編寫了一個電腦程式,可用於預測哪些基因最有可能編碼這些病毒外殼的獨特褶皺。

Buck團隊總共發現了大約2500種環形DNA病毒,其中大約600種是新發現的。該團隊在發表eLife期刊上的一篇標題為「Discovery of several thousand highly diverse circular DNA viruses」的論文中報導,目前尚不清楚這些環形病毒會對人類健康產生什麼影響(如果有的話)。但是Buck說,這些數據應當允許醫生和科學家開始建立這些聯繫。Abrahão說,這種方法「是一種了解數百或數千個病毒基因組分布的重要工具」。

這兩項新研究的意義不僅僅在於確定哪些病毒會引起疾病。某些生活在人體中的病毒可能有助於保持我們的健康,而另一些病毒幫助循環利用必要養分而在保持生態系統平穩運行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環境病毒學家Curtis Suttle(未參與任何一項新的研究)說,「沒有[它們],我們就無法生存。發現病毒和確定它們的特徵具有巨大的好處。」(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Paulo V. M. Boratto et al. A mysterious 80 nm amoeba virus with a near-complete 「ORFan genome」 challeng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DNA viruses. bioRxiv, 2020, doi:10.1101/2020.01.28.923185.

2.Michael J Tisza et al. Discovery of several thousand highly diverse circular DNA viruses. eLife, 2020, doi:10.7554/eLife.51971.

3.Elizabeth Pennisi. Scientists discover virus with no recognizable genes. 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b2121.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02/scientists-discover-virus-no-recognizable-genes

相關焦點

  • 環狀RNA/DNA研究新進展!
    【2】Science:科學家在動物組織中發現大約600種新的環狀DNA病毒doi:10.1101/2020.01.28.923185病毒是地球上最神秘的生物之一。它們是世界上最小的生命形式之一。鑑於沒有宿主它們就不能存活和複製,因此一些科學技質疑它們應當被視為生物。如今,包括巴西米納斯吉拉斯聯邦大學病毒學家J?
  • 科學家發現無可識別基因的最怪病毒—新聞—科學網
    同時,另一個研究小組日前在幾十種動物的組織中發現了數千種新病毒。 巴西米納斯聯邦大學病毒學家Jonatas Abrahao是研究者之一,他表示,這些發現表明關於病毒「我們還有多少需要了解」。 Abrahao是在搜尋巨大病毒時有了這一發現的。
  • 江蘇疾控部門發現新型環狀單鏈DNA病毒
    中新網南京12月16日電 (記者 申冉)16日,記者從江蘇省疾控中心獲悉,該中心從一例新加坡回國發熱病人送檢樣本中,首次鑑定出一種新型環狀單鏈DNA病毒。  據介紹,該病毒基因組含2種主要開放讀碼框(ORFs),分別編碼複製酶蛋白Rep和衣殼蛋白Cap;有2個基因間隔區,其中大的間隔區含有環狀病毒特徵性莖環結構。
  • 新發現!中國農科院植保所郭立華發現真菌多組分環狀單鏈DNA病毒
    根據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CTV的最新報告,真菌病毒基因組包括雙鏈RNA、正義單鏈RNA、負義單鏈RNA、逆轉錄單鏈RNA和環狀單鏈DNA五種類型。近年來,隨著高通量測序手段的廣泛應用,大量新的真菌病毒被鑑定和測序,這些病毒的發現,極大地促進了我們對真菌病毒的多樣性和進化的認識。
  • 科學家發現首個真菌多組分DNA病毒—新聞—科學網
    4月3日,《科學—進展》在線發表了首個三組分環狀單鏈DNA病毒FgGMTV1,這種病毒的寄主是小麥赤黴病的主要病原真菌禾穀鐮刀菌。發現者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以下簡稱植保所)研究員郭立華團隊,利用克隆載體成功構建了該病毒的侵染性克隆。 多組分真菌RNA病毒已經被廣泛報導,但此前還沒有多組分真菌DNA病毒的報導。
  • 環狀DNA測序又有新工具
    並且,環狀DNA 還廣泛存在於包括人類的各種真核生物中,具有很高的組織和疾病特異性。近期,科學家又在人和植物的細胞核內發現了大量環狀DNA,還在癌細胞中發現了這一不被人們重視的環狀DNA,經過專家推斷,它甚至可能與癌細胞的快速繁殖能力有一定相關性。
  • 非編碼RNA之環狀RNA最新研究進展
    研究者從豬脂肪、心肌和肝等9種不同組織以及三個發育階段的骨骼肌中,系統鑑定5934個環狀RNA,分子特徵分析表明豬環狀RNA表達具有高度的時空特異性,與小鼠和人等物種具有較強的保守性;30%以上的環狀RNA作為miRNA的sponges對基因表達發揮重要調控作用;發現數百條骨骼肌中特異性豐富表達以及產肉性狀相關環狀RNA分子。
  • 環狀DNA測序工具面世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5月14日報導,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生物學家發明了一種新工具,可對環狀DNA進行測序,這將為科學家提供更豐富、更準確的數據,有望促進針對病毒、農業甚至癌症的研究。研究主要作者、博士後研究員德文·梅塔說:「藉助CIDER-Seq,我們可以了解神秘的環狀DNA在人和植物細胞中的功能。」研究人員解釋稱,環狀DNA在細菌和病毒的基因組中很常見,最近,科學家又在人和植物細胞的核內發現了環狀DNA,並將其稱為染色體外環狀DNA(eccDNA)。
  • 生產出B肝病毒共價閉合環狀DNA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基因與細胞工程研究室陳志英團隊,成功利用微環DNA技術生產出B肝病毒共價閉合環狀DNA。
  • 繪製出首張兒童癌症環狀DNA圖譜 染色體外環狀DNA...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國夏洛蒂—洪堡大學和柏林自由大學附屬醫學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染色體外環狀DNA或會促進兒童癌症的發生,文章中,研究人員繪製出了首個兒童癌症環狀DNA精細化圖譜,有望揭示兒童患癌的原因並開發新型的治療策略。
  • 巨型病毒是如何釋放DNA物質感染細胞的?
    巨型病毒是指比普遍感冒病毒體型大10倍以上的病毒,它們會滲透到細胞中,通過一種叫做「星門(stargate)」的特殊組織釋放自己的DNA。現在最新詳細的圖像揭曉了巨型病毒星門如何打開,以及實現病毒感染細胞組織的過程。
  • 臺灣學者在東亞家蝠中發現新型狂犬病毒:臺灣蝙蝠麗沙病毒(TWBLV)
    臺灣新北市動物健康研究所和臺灣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合作,對前2個病例中分離獲得的蝙蝠狂犬病毒進行了系統鑑定和分析,證明他們在臺灣東亞家蝠中發現的是一種新型狂犬病毒:臺灣蝙蝠麗沙病毒(Taiwanbat lyssa-virus
  • 病毒的DNA測序,以期開發下一代癌症疫苗
    通常,98%的宮頸癌是由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引起,而HPV疫苗可以預防HPV感染,使宮頸癌發病率降低約71%。此外,研究表明約20%-40%的人類癌症由細菌和病毒引起,了解並鑑定哪些細菌和病毒會導致癌症,這對預防癌症意義深遠。
  • 研究報導蟲媒DNA病毒劫持宿主印跡基因逃逸表觀抑制新發現
    近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郭惠珊研究組在 The Plant Cell 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 DNA Geminivirus研究發現蟲媒DNA雙生病毒誘導植物異常表達一個編碼E3 ligase的印跡基因,通過泛素化降解DNA甲基轉移酶,從而逃逸宿主甲基化抑制,促使病毒早期基因轉錄和病毒積累。雙生病毒是一類單鏈環狀的植物DNA病毒,能夠侵染包括玉米,番茄,木薯等多種重要的農作物,對農業生產造成十分嚴重的危害。
  • PNAS:發現蝙蝠中的一種新型逆轉錄病毒不僅感染蝙蝠細胞,也能感染...
    如今,它們正面臨著來自另一種哺乳動物---蝙蝠---的威脅,這種威脅可能更嚴重,也更持久。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澳大利亞伯納特研究所和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揭示蝙蝠攜帶著一類導致考拉患上愛滋病樣疾病(AIDS-like disease)的致命性病毒。這一發現對於保護這種標誌性的有袋類動物具有重要意義。
  • 病毒是怎麼回事?為何要遠離野生動物
    細菌中廣泛存在一種名叫「質粒」(plasmid)的小片段環狀DNA,這些基因基本上就是一群打工仔、臨時工,細菌隨時可以從環境中吸收它們為己所用,也隨時可以趕走它們。  在很多細菌中,除了自身原本的DNA以外,還經常會有一些小片段的環狀DNA,那些被稱為質粒。於是在漫長的演化中,有些質粒學會了一件事:我們不要一輩子打工!
  • 物種譜又添新丁,在澳大利亞西部,發現56種新的蜘蛛綱動物!
    西澳大利亞大學和西澳大利亞博物館研究人員在西澳大利亞皮爾巴拉地區發現了56種新的蛛形綱動物,被稱為節肢動物。這項發表在《分子系統遺傳學與進化》上的研究發現,除了卡裡吉尼國家公園的一個地表物種外,所有的新物種都生活在地下,這使得它們很難被收集。
  • 深圳先進院生產出B肝病毒共價閉合環狀DNA
    儘管現有抗病毒藥物可以控制B型肝炎病毒的複製,卻無法徹底清除病毒。共價閉合環狀DNA(cccDNA)是B肝病毒複製的模板,其在肝細胞核內持續、穩定的存在被認為是B肝病毒感染慢性化及抗病毒治療停止後復發的最重要因素。
  • Nat Microbiol:在中國雲南蝙蝠中發現一種新的絲狀病毒---勐臘病毒
    2019年1月1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和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中國發現了由果蝠(蝙蝠的一種)攜帶的一種新的絲狀病毒,他們稱之為勐臘病毒(Menglà virus)。
  • 科學家在巴西發現全新神秘病毒,90%的基因無法識別
    近日,科學家在巴西一人工湖中發現了一種神秘病毒,其基因組對科學家來說幾乎是全新的,在人類的病毒研究中從未得到過記載。科學家們將這種病毒命名為雅拉病毒(Yara virus),雅拉是巴西神話中的水女王,既讓人生畏,又讓人感到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