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病毒是如何釋放DNA物質感染細胞的?

2020-12-05 新浪科技

來源:新浪科技

圖中顯微鏡呈現圖邦病毒打開星門感染一隻阿米巴原蟲。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結合多項技術研究巨型病毒如何釋放它們的DNA,滲透並感染細胞組織。

巨型病毒是指比普遍感冒病毒體型大10倍以上的病毒,它們會滲透到細胞中,通過一種叫做「星門(stargate)」的特殊組織釋放自己的DNA。現在最新詳細的圖像揭曉了巨型病毒星門如何打開,以及實現病毒感染細胞組織的過程。

病毒無論大小,都缺乏複製其DNA所需的機制,病毒微生物本質上就是一卷卷遺傳物質塞入一個密封衣殼中,為了生存下來,病毒必須潛入宿主細胞,破壞其內部機制,並建立一個病毒工廠生產新的病毒。巨型病毒有一個特殊的感染通道——星門。

星門的外型像長有5條腿的伸展海星,它位於病毒表面,在其生命周期大部分時間都處於封閉狀態。一旦病毒進入宿主細胞,病毒星門的每條腿都會「解壓」,使得病毒遺傳物質通過星門釋放出來。目前,該項研究報告發表在5月8日出版的《細胞》雜誌上,最新研究表明,病毒星門開啟是對酸度、鹽度和高溫環境條件的反應。

神秘病毒體積比普通感冒病毒大10倍

科學家是近些年才開始了解這些巨型病毒,據《科學》雜誌報導,首次描述巨型病毒是2003年。在2003年發表的研究報告中,巨型病毒是從20世紀90年代初採集的水樣中分離出來的,當時科學家未仔細檢查這些病毒的遺傳密碼。在收集的時候,他們還無法肯定它們一定是病毒,因為它們的體積很大,其直徑超過300納米,比普通的感冒病毒大10倍。

最終在科學家發現它們10年之後才確定這是巨型病毒,當鑑別技術成熟後,研究人員採集分析該病毒樣本,發現它們缺乏核糖核酸RNA,這是一種關鍵分子,允許細菌構建自己的蛋白質,而病毒則無法獨自完成。

由於最初發現的巨型病毒是在西伯利亞融化的永久凍土層、南極海洋深處以及高鹼性湖泊等極端環境,因此科學家發現這些病毒多數情況下是感染阿米巴原蟲和浮遊生物,但是實驗室研究表明它們能夠感染動物細胞,包括嚙齒類動物和人類細胞。但迄今並沒有相關證據表明巨型病毒與人類疾病存在直接聯繫。

例如外型像20面骰子的巨型病毒,其中包括:擬菌病毒、南極病毒、桑巴病毒和圖邦病毒(Tupanvirus)。這些病毒的結構和外殼非常複雜,在病毒領域中未曾發現,病毒表面的星門組織尤其吸引科學家,因為它的結構非常漂亮,並且呈對稱結構,之前未發現較小病毒存在此類結構。但在此之前如何刺激巨型病毒打開星門仍是一個未解謎團。

打開星門

研究小組發現有3種情況導致了巨型病毒的星門開啟:低pH值、高鹽濃度和1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條件。

在星門打開之前,巨型病毒會在一個叫做「吞噬作用」的過程被細胞吞噬,當流感病毒等小型病毒將它們的脂肪膜和感染細胞融合在一起時,巨型病毒的整個外殼被吞噬,從而滲透至細胞中。

一旦進入細胞中,巨型病毒就會打開它們的星門,釋放出具有傳染性的「種子」,這是從質粒載體下載的完整結構,或者說這是病毒DNA環狀結構,巨型病毒將進入細胞質、蛋白質水溶液、或者包含真核細胞器的鹽水溶液,該過程將使細胞引發感染。

在之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將受感染的細胞切成薄片,並研究其中的成分來分析病毒如何感染細胞,除非人們碰巧捕捉到星門開啟的「瞬間快照」,否則切片拍攝技術很難識別病毒感染細胞的過程。

為了克服這個障礙,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策略來觸發細胞外巨型病毒感染過程,並對該過程的每一階段進行拍攝成像。

分離出巨型病毒之後,研究小組對每個病毒樣本進行不同的化學分析和環境處理,試圖模擬可能在細胞內發生感染的條件。例如:病毒被細胞吞噬後,它們會位於一個叫做液泡的細胞膜泡,液泡呈酸性(低pH值)。

之後研究小組將處理後的巨型病毒放置在低溫電子顯微鏡下觀察,該顯微鏡通過樣本傳輸負電荷粒子束來捕捉原子解析度圖像,他們還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對樣本進行掃描,從而獲得病毒表面的詳細圖像。

研究小組發現有3種情況導致了巨型病毒的星門開啟:低pH值、高鹽濃度和1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條件。

在隔離狀態下,低pH值或者高鹽濃度條件能促使巨型病毒開啟星門,但並未處於完全打開狀態。極高溫條件可促使星門完全開啟,但在細胞真實生存條件下不太可能達到沸點溫度,更有可能的是,高溫條件模擬了宿主環境中發生的其他影響,例如:某種特定酶的存在。

在許多情況下,巨型病毒會拒絕打開它們的星門,然而,一旦研究人員掌握了「正確鑰匙」,星門就會被完美地打開,這就像一粒堅硬的種子在水中發芽一樣。在之前的實驗室工作中,我們預測低pH值和高鹽濃度溶液條件下會導致星門打開。

仍有許多謎團未揭曉

通過技術方式開啟星門之後,研究小組繼續研究蛋白質和遺傳物質如何從病毒中釋放出來,他們特別關注桑巴病毒和圖邦病毒,使用一種叫做「質譜分析法」的技術推斷不同蛋白質的結構。

在巨型病毒脫殼過程中蛋白質將釋放出來,這很可能與病毒感染細胞的初期有關,包括宿主反應停止和病毒工廠組裝。然而,從病毒衣殼中釋放的許多病毒蛋白質是未知的,它們的功能仍有待深入研究。

研究中涉及的外型像20面骰子的病毒僅代表一種巨型病毒,基於同樣的研究方法也可以用於分析其他許多物種,包括從未描述過的基因組和粒子,目前巨型病毒包含的基因和蛋白質與細胞世界中的任何組織都不相似,甚至包括其他病毒,未來的研究方向可能揭曉這些病毒是何時、如何實現首次進化,以及為什麼它們與更常見的生命形式存在較大差異。(葉傾城)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史前神秘巨型病毒感染條件,能否感染人類有待研究
    近年來,從西伯利亞解凍的永久凍土,到南極時光深處的冰層下,科學家們陸續發現了一些神秘的史前巨型病毒。在被鎖進冰層封凍在時間膠囊中數千年後,因為氣候變暖帶來的機遇,它們又重新甦醒過來,煥發了活力。在俄羅斯西伯利亞發現的巨型病毒,甚至在永久凍土中封凍3萬年後,仍然具有感染能力。那麼這些病毒究竟是如何感染宿主的,人類會不會受到感染呢?
  • 3萬年前的遠古巨型病毒被「復活」 科學家首次發現其釋放機制
    在一項新研究中,密西根州立大學科學家團隊揭示了這些神秘而迷人的巨型微生物感染細胞的關鍵方面。藉助於尖端的成像技術,本研究開發了一個研究巨型病毒的可靠模型,並首次識別了幾種關鍵蛋白。 巨型病毒的大小超過300納米,可以存活幾千年。相比之下,造成普通感冒的鼻病毒大約有30納米。
  • 跨膜運輸,病毒是如何感染細胞的
    對於新冠病毒如何感染人類細胞,運用高中生物就可以解釋。病毒感染細胞,包括病毒的吸附——侵入——脫殼——大分子複製——組裝——釋放。其中吸附和侵入是感染的開始,這與病毒的結構和細胞膜的結構,以及細胞膜的物質跨膜運輸機制有關。因此,對於高三學生來說,不妨趁機複習一下高中生物知識。說不定新冠病毒疫情,會進入今年高考題喲。
  • 神秘巨型病毒可緩慢打開「星門」,能否感染人類仍不確定!
    那麼這些病毒究竟是如何感染宿主的,人類會不會受到感染呢?來自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團隊對此進行了研究,發現了病毒星門打開的環境條件。這些病毒有一種特別的機制來釋放它們的病毒基因組,在它們外殼頂點上,有一個海星形狀的封口,科學家們稱之為星門,在感染過程中,這些「海星」和星門打開,釋放出病毒基因組。
  • 遠古巨型病毒復活 電鏡成像解密感染機制
    2014年,科學家在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冰芯採集到一種體型巨大的病毒。這種被命名為闊口罐病毒的巨型病毒在凍土中保存了三萬年依然具有感染能力。在闊口罐病毒之前,科學家還發現了兩種巨型病毒——擬菌病毒(Mimivirus)和潘多拉病毒(Pandoravirus)。巨型病毒的體型遠遠超過普通病毒。
  • 什麼是B肝病毒dna 它是怎麼檢查的
    但是B肝病毒dna大家都不怎麼了解。那麼,什麼是B肝病毒dna呢?B肝病毒dna檢查是怎樣的呢?檢查需要空腹嗎?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什麼是B肝病毒dnaB肝病毒dna是判斷B肝病毒有沒有複製的指標,主要是來判斷人的身體內B肝病毒的多少和傳染的程度。如果檢測值大於1000或者1.0e+ 003拷貝/ML。
  • 病毒如何感染人類?人類如何阻斷病毒?
    病毒是嚴格的細胞內寄生生物,主要原因是病毒沒有自己的能量系統,也沒有自己的物質系統,它只能提供遺傳信息和少量的蛋白質及其他物質(複製)。  二、病毒如何感染人類  對於RNA病毒,它在細胞質內複製,病毒的基因組大致包括兩部分,一是它的複製酶區域,二是它的結構基因區域。例如冠狀病毒,它的基因組是一個長的正鏈RNA,翻譯產生不同的蛋白質。基因組各部分保守性不同,圖上紅色區域表示保守性非常高,顏色遞減表示保守性減弱。
  • 藻類DNA中潛伏巨型病毒基因組
    因此,今年早些時候,當發現巨型病毒含有似乎不需要的基因,即對細胞代謝很重要但對病毒代謝不重要的DNA片段時,研究人員感到很驚訝。目前尚不清楚為什麼這些病毒會將DNA「埋伏」到宿主的基因組中,而不是在細胞內複製。這可能是病毒確保其遺傳物質代代相傳的一種方式。
  • B肝病毒dna定量結果如何看 B肝是否會傳染
    那麼,B肝病毒dna定量結果如何看呢?B肝病毒會傳染嗎?應該怎麼預防B肝病毒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B肝病毒dna定量結果如何看B肝病毒dna定量結果應該怎麼來看呢?其實HBV-DNA定性檢測在化驗單上是用「+」,「-」來表示的。
  • 病毒有可能感染病毒嗎?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它又是如何傳播的呢?首先,病毒是一類體積微小,結構簡單,只含有一種類型的核酸,嚴格細胞內寄生的非細胞型微生物。病毒不能獨立存活,必須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細胞內。也就是它的存在只是為了繁殖,當它繁殖時,它的後代傳播到新的細胞和新的宿主中。其次,病毒通過以下途徑傳播。體液接觸如唾液咳嗽或打噴嚏。再者還可以通過性接觸受汙染的食物或水昆蟲的叮咬傳播等進行傳播。
  • 科學家「看」到愛滋病病毒如何在細胞間傳播
    新華社柏林10月5日電(記者張毅榮)一個國際科研團隊近日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報告說,他們藉助超高解析度的螢光顯微鏡,成功「看」到了愛滋病病毒如何在細胞間傳播,以及這一過程所需的分子物質。這為抗艾藥物研發提供了新思路。愛滋病病毒感染細胞後,會在細胞質膜處組裝病毒顆粒。
  • 多篇研究揭示病毒是如何感染機體的!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奧地利、德國、美國和瑞士的研究人員鑑定出病毒感染可導致惡病質的機制。在遭受一種特定病毒感染的小鼠中,殺傷性T細胞引發脂肪組織和體重的減少,不過它們如何做到這一點仍然不清楚。進一步的實驗顯示殺傷性T細胞需要被LCMV病毒激活以觸發惡病質,而且它們還需要被特定的抗病毒細胞因子激活。然而,目前還不清楚殺傷性T細胞究竟如何促進惡病質產生。 Bergthaler說,他認為這些T細胞可能正在釋放一種可溶性因子來指導脂肪組織開始燃燒脂肪,或者它們首先通過另一種類型的細胞傳遞這種信息。他說,"這是我們留下的重大問題之一。
  • 病毒如何在宿主體內細胞增殖的?
    病毒,是在地球上有別於細胞的另外一種生命形式。在體積上,病毒比細胞還要小,只有10到100納米之間。由於病毒比細胞還要小,這就決定了病毒結構及其簡單,其結構主要部分是:蛋白質外殼和遺傳物質的核。而病毒作為生命獨特形式,最大特點是不能獨立在自然環境生存,只能在宿主活的細胞中以增殖方式生存。
  • BBC震撼紀錄片:人體細胞大戰!面對病毒,我們的細胞戰士真的很拼!
    進入細胞的所有物質都會被分解,病毒也不例外。 這本該是病毒末日。 然而並不。 擊碎分解壁,釋放病毒。
  • 病毒創造了細胞核?我們究竟從何而來
    儘管動物、植物、真菌和原生動物的細胞千差萬別,但它們都有一個顯著的特徵:細胞核。這是一個封閉式(以核孔作為物質進出通道)的膜狀細胞器,包裹著細胞中大多數的遺傳物質。
  • 關於B肝病毒dna定量結果的查看,不說你還不一定知道
    其實,B肝病毒離我們很接近,在檢查身體的時候,會接觸到B肝病毒DNA定量這一項檢查。但是,很多人因為不了解,因此看不懂檢查的數據。那麼,B肝病毒dna定量結果要如何看呢?B肝病毒會傳染嗎?如何看B肝病毒dna定量結果?B肝病毒的dna定量結果是很多人都不明確的,一般在化驗單上面可以看到「+」,「-」兩種符號。「+」是代表陽性,「-」是代表陰性。
  • 編寫Python代碼解析病毒基因組
    此時病毒被呼吸細胞所分泌的粘液所包繞,並且周圍還有分泌的抗體、小免疫系統的多種蛋白質。病毒由包膜包裝,包膜上含有S蛋白、M蛋白、E蛋白。病毒內部為病毒RNA。回答:病毒(virus)是介於生命和非生命之間的一種物質形式。
  • 細胞利用脂滴抵禦病毒和細菌感染機制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Albert Pol教授說,「脂滴就像我們細胞的儲藏室,我們把以後要用的食物積累在這裡。這發生在所有真核細胞中,從酵母或昆蟲到植物或哺乳動物。」當病毒或細菌感染宿主細胞時,它們需要大量的營養物來增殖,並讓它們達到脂滴。
  • Angew Chem:新技術讓你親眼看到病毒如何感染細胞
    2016年3月19日訊 /生物谷BIOON/ --利茲大學的一支研究團隊利用量子點模擬了HIV和伊波拉病毒吸附到宿主細胞進行感染的過程。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Angewandte Chemie上。
  • 《人體的奧妙(細胞暗戰)》,新型冠狀病毒是如何入侵的?
    進入細胞的所有物質都會被分解,病毒也不例外。 但往往只需要一個病毒,便可以控制整個細胞,進而感染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