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利用脂滴抵禦病毒和細菌感染機制

2020-10-22 第一醫學頻道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西班牙多家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描述了一種新的免疫防禦機制。這種機制是由能夠吸引和清除入侵病原體的細胞器---脂滴(lipid droplet)---協調的。

脂滴是我們的細胞積累營養物的細胞器,這些營養物以脂肪的形式為細胞的功能發揮提供必要的能量。比如,脂滴為心臟的跳動、肝臟的代謝功能或肌肉的運動提供能量。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Albert Pol教授說,「脂滴就像我們細胞的儲藏室,我們把以後要用的食物積累在這裡。這發生在所有真核細胞中,從酵母或昆蟲到植物或哺乳動物。」

當病毒或細菌感染宿主細胞時,它們需要大量的營養物來增殖,並讓它們達到脂滴。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發現,為了應對感染,脂滴將抗生素和抗病毒蛋白組裝在一起而形成複合物,在這些複合物中,抗生素和抗病毒蛋白協同作用,對抗病原體並消滅它。這是一種會在身體所有細胞中發揮作用的機制,而不僅僅是巨噬細胞等免疫系統細胞所特有的。在昆蟲身上也觀察到了這種防禦策略,這說明了它在我們先天免疫進化過程中的重要性。

英國昆士蘭大學分子生物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羅伯特·帕頓(Robert Parton)教授和馬特·斯威特(Matt Sweet)教授,以及巴塞隆納大學的阿爾伯特·波爾(Albert Pol)教授進行了國際合作,他們發現,這些脂肪滴既是食物來源,也是對抗細菌入侵的「秘密武器」——它悄悄地參與了病原體和我們細胞之間的戰鬥。

脂肪是細胞「兵工廠」的一部分——細胞可以製造有毒蛋白質,把它們「包裝」在脂滴中,然後攻擊入侵者。人類脂肪細胞的專門化細胞以脂滴的形式儲存體內脂肪。多年來,生物學家們都認為脂滴只是一個細胞中脆弱的儲存場所,在動物細胞被感染時僅能成為細菌的食物。

而隨著耐抗生素超級細菌數量的增加,研究人員決心尋找對抗感染的替代方法

一種可能是增強人體的自然防禦能力。斯威特教授說:「我們發現,被稱為巨噬細胞的白細胞感染後,脂滴會移動到巨噬細胞中細菌存在的地方。」

細菌感染也改變了白細胞消耗能量的方式。「當沒有足夠的其他營養物質時,脂滴可以作為線粒體的燃料來源。」在感染過程中,脂滴離開線粒體轉而攻擊細菌,從而改變細胞的新陳代謝。

細胞生物學家帕頓教授在果蠅中發現這種現象後受到啟發,繼續進行這項研究。研究小組在小鼠和人類細胞上進行了一系列實驗,他們發現,脂滴上攜帶一系列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功能很廣泛,比如還可以參與免疫反應。

他們發現了脂質液滴攜帶著一個被與免疫反應關聯的蛋白質的陣列。當危險細菌進入細胞時,會觸發化學警報信號,使脂滴上的免疫蛋白被激活,進而殺死任何接近脂滴的細菌。

「大多數人認為脂滴是『脂肪團』,只對儲存能量有用,但現在我們看到它們在細胞中起著代謝開關、抵禦感染等作用——現在有整個科學會議的研究人員都在研究它們。」

研究人員表示:"它正在使用它就像一個蜂蜜陷阱一樣,它正在生產這些蛋白質,把它們放在脂質液滴上,然後殺死細菌"。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們還只是找到證據表明脂質液滴能對抗細菌,尚未找出它們對抗病毒的跡象。而且這些脂肪滴也並非「萬能武器」,一些常見的細菌和病原體業能夠躲開這些脂肪滴的攻擊。因此,找出哪些細菌可以存活,以及它們是如何存活的,也將至關重要。

下一步,研究人員們希望找出脂滴是如何靶向細菌的,並主要聚焦於利用這種脂質液滴的免疫活性來幫助治療傳染病。研究人員指出,通過了解人體的自然防禦,可以開發出不依賴抗生素來對抗耐藥感染的新療法。

細胞先天免疫的關鍵

這些研究人員發現為了保護自己免受感染,細胞會在脂滴上放置大量的抗生素和抗病毒蛋白。通過比較了正常細胞和受感染細胞中脂滴的表面積,他們總共確定了400種候選蛋白,當與病原體接觸時,它們將發揮脂滴的保護功能。論文共同通訊作者Marta Bosch解釋說,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著重關注其中的6種蛋白,我們證明它們在感染不同類型的細菌時保護宿主細胞。」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Miguel Sánchez-álvarez說,「這些抗生素和抗病毒蛋白集中在宿主細胞內的單個區室中,在那裡,它們可以發揮協同作用,同時減少它們的毒性,並允許細胞的其餘部分正常運作。」

此外,這項新的研究表明,這種策略可以產生廣譜反應,也就是說,存在許多具有不同作用機制的抗生素和抗病毒蛋白。還允許產生協作機制來攻擊感染。這些作者解釋說,「蛋白之間存在協同作用,例如,一個蛋白破壞病原體的膜,另一個蛋白破壞它的基因組物質 。」

Albert Pol說,「在此之前,人們一直認為脂滴在感染過程中服務於病毒或細菌,然而,這項新的研究表明這個觀點是錯誤的。鑑於對當前抗生素普遍存在的耐藥性,這項研究揭示了一種重要的防禦機制,可能可以用於開發新的治療策略以阻止感染。

來源:中廣集團、微生物技術應用

相關焦點

  • Science發文揭開脂滴的新功能:抗菌免疫
    研究表明,當外來的細菌進入細胞質時,胞內含抗菌蛋白質的脂滴會向它們「發起進攻」。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的病毒學家Sue Crawford並沒有參與這項研究,她說,人們在超過100年前就已經認識到脂滴的存在了,但直到現在,我們對它們的了解仍然不夠。這是一篇很棒的論文,明確了脂滴抵抗外來細菌入侵的分子機制。
  • 學術新鮮事:Science發文揭開脂滴的新功能:抗菌免疫
    研究表明,當外來的細菌進入細胞質時,胞內含抗菌蛋白質的脂滴會向它們「發起進攻」。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的病毒學家Sue Crawford並沒有參與這項研究,她說,人們在超過100年前就已經認識到脂滴的存在了,但直到現在,我們對它們的了解仍然不夠。這是一篇很棒的論文,明確了脂滴抵抗外來細菌入侵的分子機制。
  • 《科學》發現刷新百年認知:對抗細菌,細胞內有這樣的「戰鬥機」!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富有吸引力的美味竟是細胞內的陷阱…… 在頂尖學術期刊《科學》的最新一期上,科學家們發現,細胞內包裹著油脂的脂滴(lipid droplet),其實在幫助人體自身的防禦系統抵抗感染,堪稱細胞裡的「細菌戰鬥機」。這一發現不僅刷新了人們多年來對脂滴的認識,也為開發新的抗菌療法提供了新的方向。
  • 《科學》發現對抗細菌,細胞內有這樣的「戰鬥機」
    假如你是一顆小細菌,被吞入人類的細胞後,會發現細胞裡漂浮著一團團油滴,它們看起來很好吃。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富有吸引力的美味竟是細胞內的陷阱……在頂尖學術期刊《科學》的最新一期上,科學家們發現,細胞內包裹著油脂的脂滴(lipid droplet),其實在幫助人體自身的防禦系統抵抗感染,堪稱細胞裡的「細菌戰鬥機」。
  • 腸道菌群新功能,觸發人體免疫防禦機制,幫助人體抵禦病毒感染
    原創 生物世界 Bio生物世界 收錄於話題#腸道菌群5個撰文 | nagashi編輯 | 王聰排版 | 水成文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身體被包括細菌、病毒和真菌在內的數萬億微生物佔據,這些微生物被統稱為共生菌群
  • 脂肪也能對抗細菌?研究發現:細胞內的脂肪滴是細胞的「兵工廠」
    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的表明,脂肪滴並非只是細胞內的一個簡單的能量貯存器,而是一個複雜、活動旺盛、動態變化的多功能細胞器。脂滴能夠沿著細胞骨架運動,並與其它細胞器相互作用,可能在脂類代謝與存儲、膜轉運、蛋白降解,以及信號傳導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 肝臟中的主要細胞類型—肝細胞抵禦多種病毒感染的分子機理
    ,相關研究結果表明,長期以來被認為能幫助清除血液中化學毒素的細胞—肝細胞或許還能作為機體免疫系統的重要組分,從而幫助藥物有效增強機體抵禦多種新發病毒感染的能力。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觀察到,當小鼠感染了名為科薩奇病毒B3(CVB3)的卡薩奇病毒時,小鼠就會經歷明顯的肝臟損傷,包括肝細胞的損傷和死亡等。
  • 肝細胞抵禦諸如科薩奇病毒等多種病毒感染的分子機理
    研究者指出,肝細胞能幫助機體控制諸如科薩奇病毒等常見病毒的感染,同時還能有效抵禦其它多種病毒的感染,相關研究結果表明,長期以來被認為能幫助清除血液中化學毒素的細胞—肝細胞或許還能作為機體免疫系統的重要組分,從而幫助藥物有效增強機體抵禦多種新發病毒感染的能力
  • 反轉子是細菌免疫系統的「門衛」,確保細菌在病毒感染後存活下來
    Sorek和他的研究團隊起初並未著手解決反轉子的謎團;他們正在尋找細菌免疫系統中的新組分,特別是幫助細菌抵禦病毒感染的組分。最近發現細菌的免疫系統基因傾向於在基因組中所謂的防禦島(defense island)內簇集在一起,這使得搜索它們變得更加容易。當他們在細菌的防禦島內發現反轉子的獨特特徵時,Sorek團隊決定開展進一步調查。
  • 研究發現脂肪不僅能儲存能量還能幫助人類對抗細菌
    據外媒報導,眾所周知,脂肪是一種能量儲存系統,但現在研究人員發現,它在抵禦感染方面也發揮著以前未知的作用。來自昆士蘭大學和巴塞隆納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細胞可以利用脂肪來對抗細菌。線粒體是細胞內部的結構,可以將氧氣轉化為可用的化學能。當其他營養物質消耗不足時,線粒體就會轉化為脂質作為替代燃料來源。但現在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新機制。當細胞被細菌入侵時,脂質從線粒體轉移到細胞中細菌存在的部位。攻擊者通常會吃富含能量的脂質--現在發現細胞可能會利用這一優勢在將脂質提供給細菌之前先「中毒」。
  • 浙江大學研究團隊發現鐵調蛋白抵禦細菌感染新機制
    新華社杭州8月16日電(記者朱涵)浙江大學研究團隊最新研究工作發現,鐵代謝關鍵基因「鐵調蛋白」能夠抵禦機體細菌感染,在細菌感染的免疫防禦系統中具有重要作用。相關論文於15日在線發表於學術期刊《細胞發現》。
  • 脂肪也是身體兵工廠,人體釋放含有毒蛋白質的「脂肪團」對抗細菌
    之前的研究發現,某些寄生蟲、病毒和細菌會竊取這些飛沫,並利用它們來促進生長。所以直到現在,科學家們認為這些脂滴支持了感染。他們給老鼠注射了脂多糖,一種由細菌產生的毒素。根據這項研究,這種毒素刺激老鼠肝臟中受到威脅的細胞產生更多的脂滴,並增大現有的脂滴的大小。
  • 研究揭示cGAMP信號保護細菌免受病毒感染機制
    研究揭示cGAMP信號保護細菌免受病毒感染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19 14:04:57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Rotem Sorek和Gil Amitai合作發現了環GMP-AMP(cGAMP)信號保護細菌免受病毒感染的機制
  • 感染HPV有助抵禦皮膚癌 病毒中也有抗癌「友軍」
    感染HPV有助抵禦皮膚癌 病毒中也有抗癌「友軍」 2019-12-11 19:59:19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金鳳高危型HPV持續感染往往與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發生高度相關,HPV引發細胞癌變的主要機制是將病毒DNA整合入宿主染色體,病毒致癌蛋白E6及E7在腫瘤發生過程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嚴沁表示,低危型HPV感染往往引發皮膚疣。例如HPV-1、2、3、4感染會產生蹠疣和扁平疣,HPV-6、11會引起生殖器疣,例如尖銳溼疣。HPV的傳播途徑很多。
  • 我國科學家發現植物幹細胞免疫病毒的關鍵因子:尋找植物抵禦病毒的...
    那麼植物如何抵禦病毒?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趙忠教授團隊通過發育生物學和植物病毒學兩個領域交叉研究,找到植物幹細胞免疫病毒的關鍵因子—WUSCHEL(WUS)蛋白,揭示植物幹細胞的廣譜抗病毒機制。  目前,植物病毒病害已成為農業生產中的第二大病害,每年在全球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植物一旦染上病毒,將帶來毀滅性後果。
  • 多篇研究揭示病毒是如何感染機體的!
    圖片來源:Nature研究者Jason Rosch博士說道,細菌似乎會利用流感病毒來裝飾其表面,從而在感染早期增強細菌吸附到呼吸道組織上的能力,在似乎也是在感染早期細菌和病毒互相協作促進感染的一種方式。
  • 陳根:從提供營養到攻擊細菌,脂肪的抗菌之路
    比如,常見的寄生蟲(如錐蟲和惡性瘧原蟲),細菌(如分枝桿菌和衣原體)和病毒(如C型肝炎和登革熱)就在其生命周期中誘導和靶向脂滴由於脂滴被認為是細菌入侵的食物來源,因此,長期以來,脂滴也在很多情況下被人們認為是健康的敵人。現在,來自昆士蘭大學和巴塞隆納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細胞也可以利用脂肪來對抗細菌。
  • 病毒感染是不是比細菌感染更可怕?
    當今世界對人類致病的微生物最被大眾熟知的有細菌和病毒,因此人們也總是喜歡拿兩者作比較。有人就會說了:「2003年的非典、至今仍未攻克的愛滋病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是不是所有病毒感染都如此可怕,甚至比細菌感染等其他感染更可怕?」其實未必。
  • iScience:發現細菌形成膜泡新機制,將助推新療法和疫苗開發
    日本筑波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細菌形成膜泡的新機制,而細菌會利用膜泡相互交流或抵禦抗生素。該研究成果已發表在期刊iScience上。通過研究含分枝桿菌酸的細菌(MCB),其中也包括引起結核病的細菌,研究人員證明了環境刺激決定了MCB形成膜泡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