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對人類致病的微生物最被大眾熟知的有細菌和病毒,因此人們也總是喜歡拿兩者作比較。
有人就會說了:「2003年的非典、至今仍未攻克的愛滋病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是不是所有病毒感染都如此可怕,甚至比細菌感染等其他感染更可怕?」其實未必。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都有可能引發致命危機,只是嚴重與否還得看具體情況,不能一概而論,比如:鼠疫、霍亂就屬於細菌感染,不僅傳播速度快,死亡率也高。
那麼,此次新冠病毒為何如此難對付呢?
病毒結構簡單
病毒不像細菌那樣擁有完整的細胞結構,病毒只有蛋白質外殼和核酸,沒有自己的代謝和酶系統,除非寄生於別的細胞,否則不能生存。病毒一旦進入人體內,便會鑽進細胞裡,並在細胞裡複製自己。如果病毒在細胞裡大量地複製,細胞會很快地破裂而死掉,細胞破裂時會散發出大量的病毒,這些病毒又會鑽進別的細胞裡。由此,病毒便無休止地繁殖下去。
藥物研發較難
細菌自身擁有細胞,我們能據此製造出消滅細菌的藥物,所以抗菌藥物種類繁多。但是病毒沒有細胞,藥物攻擊病毒的時候,就有可能破壞了人體內那些含有病毒的細胞。因此也使得有針對性的抗病毒藥物較難研發。
傳播能力強
病毒體積微小,許多病毒都能通過飛沫和接觸傳播,傳播能力極強,很容易引發大規模流行,並且能夠在人們之間反覆感染,如新冠病毒、SARS病毒、流感病毒等,即使一個病毒感染患者治癒了,如果沒有做好防控措施,很可能會二次感染,這也是新冠病毒難以消滅的原因之一。
那麼,怎樣和病毒做鬥爭呢?
這要靠人體內「與疾病搏鬥的能力」即免疫力。人生來就具有與疾病搏鬥的能力。損害人體的病毒一旦進入人體內,人體便會與其搏鬥。病毒怕熱,於是人體便升高體溫消滅病毒。得病時發高燒就是這個緣故。
還有,通過和病毒搏鬥,人體記住了病毒的形狀,下次再有同樣的病毒侵入,人體便能輕而易舉地將其消滅掉,這就是「特異性免疫作用。」不過免疫產生的抗體,其有效時間也是不一定的,有的終身免疫,有的則不能。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