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是不是比細菌感染更可怕?

2021-01-20 騰訊網

當今世界對人類致病的微生物最被大眾熟知的有細菌和病毒,因此人們也總是喜歡拿兩者作比較。

有人就會說了:「2003年的非典、至今仍未攻克的愛滋病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是不是所有病毒感染都如此可怕,甚至比細菌感染等其他感染更可怕?」其實未必。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都有可能引發致命危機,只是嚴重與否還得看具體情況,不能一概而論,比如:鼠疫、霍亂就屬於細菌感染,不僅傳播速度快,死亡率也高。

那麼,此次新冠病毒為何如此難對付呢?

病毒結構簡單

病毒不像細菌那樣擁有完整的細胞結構,病毒只有蛋白質外殼和核酸,沒有自己的代謝和酶系統,除非寄生於別的細胞,否則不能生存。病毒一旦進入人體內,便會鑽進細胞裡,並在細胞裡複製自己。如果病毒在細胞裡大量地複製,細胞會很快地破裂而死掉,細胞破裂時會散發出大量的病毒,這些病毒又會鑽進別的細胞裡。由此,病毒便無休止地繁殖下去。

藥物研發較難

細菌自身擁有細胞,我們能據此製造出消滅細菌的藥物,所以抗菌藥物種類繁多。但是病毒沒有細胞,藥物攻擊病毒的時候,就有可能破壞了人體內那些含有病毒的細胞。因此也使得有針對性的抗病毒藥物較難研發。

傳播能力強

病毒體積微小,許多病毒都能通過飛沫和接觸傳播,傳播能力極強,很容易引發大規模流行,並且能夠在人們之間反覆感染,如新冠病毒、SARS病毒、流感病毒等,即使一個病毒感染患者治癒了,如果沒有做好防控措施,很可能會二次感染,這也是新冠病毒難以消滅的原因之一。

那麼,怎樣和病毒做鬥爭呢?

這要靠人體內「與疾病搏鬥的能力」即免疫力。人生來就具有與疾病搏鬥的能力。損害人體的病毒一旦進入人體內,人體便會與其搏鬥。病毒怕熱,於是人體便升高體溫消滅病毒。得病時發高燒就是這個緣故。

還有,通過和病毒搏鬥,人體記住了病毒的形狀,下次再有同樣的病毒侵入,人體便能輕而易舉地將其消滅掉,這就是「特異性免疫作用。」不過免疫產生的抗體,其有效時間也是不一定的,有的終身免疫,有的則不能。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病毒感染遠比恐怖片可怕,推薦六部病毒感染類電影
    殊不知此人身上攜帶致命豬流感病毒,短短一天時間,病毒迅速蔓延城市的各個角落。許多人在不知不覺間被感染,進而將死亡的陰影引向周圍所有的人。韓國果然是敢拍、會拍、能拍,不亞於好萊塢製作的全民災難片,流感的傳播過程、速度、恐懼感拍的酣暢淋漓,劇情扣人節奏緊快,小細節大場面全部到位,最後借ZF的正確決策完成前面的諷刺和隱喻,也都恰到好處。
  • 病毒和細菌有何區別?醫生:病毒比細菌更可怕,3個理由讓你明白
    病毒和細菌都是能讓人生病的一種微生物,所以我們在生活中都習慣將病毒和細菌放在一起說,而這兩者確實都是可以讓人們生病的東西,但醫生也跟我們說,病毒要比細菌可怕得多,大家也需要搞清楚病毒和細菌到底有什麼區別!醫生:病毒和細菌的區別在哪裡?為什麼說病毒比細菌更可怕,3個理由讓你明白。
  • 比細菌和病毒更可怕的,是超級細菌
    原創 象妹 小象君 AnimalDialogue 來自專輯One health編譯 / Andrea,大地編輯 / Hess,JJJJ能在人-動物之間傳播的新冠病毒著實可怕,但另一種同時影響人類和動物健康的隱形殺手
  • 細菌感染or病毒感染?別急!3步全解決,在家做判斷!
    上周末科大大發表了一篇關於抗生素的文章,一瞬間家長紛紛留言吐槽表示都用過,然後七嘴八舌的都在問:科大大,到底什麼是細菌感染,什麼是病毒感染?科大大,血常規化驗單怎麼看?靠不靠譜啊?科大大,寶寶病毒感染怎麼辦?科大大......細菌感染 or 病毒感染孩子3個月後到6歲之間,細菌和病毒感染最易發生。
  • 反轉子是細菌免疫系統的「門衛」,確保細菌在病毒感染後存活下來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破解了這個長期以來的謎團:反轉子是細菌免疫系統的「門衛」,可確保細菌菌落在遭受病毒感染後得以生存。Sorek和他的研究團隊起初並未著手解決反轉子的謎團;他們正在尋找細菌免疫系統中的新組分,特別是幫助細菌抵禦病毒感染的組分。最近發現細菌的免疫系統基因傾向於在基因組中所謂的防禦島(defense island)內簇集在一起,這使得搜索它們變得更加容易。當他們在細菌的防禦島內發現反轉子的獨特特徵時,Sorek團隊決定開展進一步調查。
  • 細胞利用脂滴抵禦病毒和細菌感染機制
    當病毒或細菌感染宿主細胞時,它們需要大量的營養物來增殖,並讓它們達到脂滴。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發現,為了應對感染,脂滴將抗生素和抗病毒蛋白組裝在一起而形成複合物,在這些複合物中,抗生素和抗病毒蛋白協同作用,對抗病原體並消滅它。這是一種會在身體所有細胞中發揮作用的機制,而不僅僅是巨噬細胞等免疫系統細胞所特有的。
  • 嗓子紅、嗓子痛、嗓子化膿,是細菌還是病毒感染?
    導致扁桃體炎的病原體種類繁多,其中主要是病毒,如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狀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EB病毒、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很多細菌或特殊微生物也可導致。以A組β溶血性鏈球菌(GABHS,是導致扁桃體炎的最常見細菌)為例,5~15歲扁桃體炎患者中,GABHS佔比最高,約15%-30%;成人扁桃體炎患者中,GABHS佔5%-10%;3歲內扁桃體炎患兒中,GABHS感染少見;所以相對其他年齡段,3歲內兒童扁桃體炎更可能是病毒感染。
  • 8部必看的病毒感染電影,病毒比魔妖還可怕!
    《釜山行》一趟開往釜山的列車,一個溜上列車攜帶病毒的乘客,咬了一個乘務員接著感染了一車廂的人,而後越來越多的喪失出現了,人們拼命的逃竄,向更後面的車廂。這部電影被冠以很高的評價,它從來不害怕不避諱去談及人性的黑暗面:比喪屍更可怕的是人性,比人性更可怕的是人心。總的來說,此片整體以虐為主,淚點極多。相比於英勇的暴虐喪屍,一場場的生離死別或許更為震撼。被咬的男主為了女兒選擇跳車的那一刻,淚溼眼眶。
  • 這4部感染類的電影,病毒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引人深思!
    相信大家都看過不少恐怖題材的電影,這個題材最多應該就是病毒感染的。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說4部感染類的電影,內容因為深思,病毒不可怕,可怕的事人心。   首先就是「釜山行」這是一部韓國感染喪屍類的電影,在一輛向釜山行駛火車上倖存的人類和喪屍展開的一場逃亡
  • 什麼是病毒?病毒和細菌是不是一回事?抗生素能不能殺滅病毒?
    很多人對病毒實際是根本不了解的,比如請你回答幾個問題:病毒是不是一種生物?
  • 藍耳、豬瘟病毒與細菌混合感染診斷方法及控制措施
    通過對山東某規模化豬場藍耳、豬瘟病毒與細菌混合感染引起的疫情的病原及抗體水平檢測與分析,對藍耳、豬瘟病毒與細菌混合感染的疫情做出診斷並提出豬場整體防控措施。經過臨床症狀、病理剖檢,細菌分離鑑定及抗原、抗體檢測對疫情病因進行確診分析。結果表明,本疫情主要是藍耳、豬瘟病毒和胸膜肺炎混合感染,同時根據抗體水平的檢測發現該豬場免疫程序存在設計缺陷。
  • 最狡猾的病毒,讓被感染的外來蜜蜂繞過守衛,進入並感染蜂巢
    眾所周知,病毒,是存在於自然界中的一種非常微小的生命形式,個頭非常小,連細菌都比它們大幾百到幾千倍。病毒的結構非常簡單,只含一種核酸(DNA或RNA),因此它們必須在宿主的活細胞內寄生才能生存和繁殖。然而,研究人員發現,當科學家將一隻外來蜜蜂安置在一個蜂巢的入口處時,受感染的蜜蜂與守衛們進行以上所說的各種密切接觸。對於外來蜜蜂,蜂巢的守衛更願意讓感染了IAPV病毒的蜜蜂進來,而會把健康的蜜蜂或免疫系統被激活的蜜蜂拒之門外。這種反應只針對IAPV感染。
  • 研究揭示cGAMP信號保護細菌免受病毒感染機制
    研究揭示cGAMP信號保護細菌免受病毒感染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19 14:04:57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Rotem Sorek和Gil Amitai合作發現了環GMP-AMP(cGAMP)信號保護細菌免受病毒感染的機制
  • 腸道細菌可以預防和治療輪狀病毒感染
    Gewirtz課題組發現分段絲狀細菌可預防和治療輪狀病毒感染。這一研究成果2019年10月10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上。 儘管清除輪狀病毒(RV)通常需要適應性免疫,但研究者無意間構建了RV抵抗性免疫缺陷小鼠,研究人員推測這反映某些微生物可以針對性抵抗
  • 藍耳、豬瘟病毒與細菌混合感染診斷及控制2
    4、實驗室檢測4.1 細菌分離鑑定無菌取病豬的肺臟劃線接種於血平板、TSA+血清+NAD上培養20小時,肺臟在TSA+血清+NAD上有半透明灰白色的大菌落如圖1,革蘭氏染色為革蘭氏陰性兩端深染的短桿菌如圖2,初步判斷疑似胸膜肺炎放線桿菌;挑取菌液進一步提取細菌 DNA,採用通用引物進行 PCR 擴增,結果顯示PCR擴增出特異性條帶,
  • 病毒感染為啥難做特效藥?
    從今天起,關心科學和經濟,請您和我們一起,看科技如何讓生活更美好。知識卡片人類對抗細菌可以依靠抗生素,面對病毒,卻往往只能依靠自身免疫力。01細菌和病毒有什麼不同?生活中常見的感染,分為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兩大類。
  • 研究稱病毒已「變異」,是不是更容易被感染了?
    其中,S型與來自蝙蝠的冠狀病毒更接近,為相對古老的病毒版本,但它只佔103個病毒基因組研究序列中的30%;而相對「年輕」的L型更為流行,佔70%。論文推論,可能由於L型有更強的傳播性和(或)更快的複製效率,從而比S型更具侵略性。此消息引發大眾焦慮:病毒變異會使疫情防控壓力更大嗎?《生命時報》採訪權威專家為你解答。
  • 細菌與病毒誰更小?
    微生物作為地球上最小的生命形式,人們總是忽略它們的存在,病毒和細菌相比,二者的大小相差約1000倍。可就是這微小的生物時時刻刻刷著「存在感」,人類一不留神就會被它們感染。無論是動物細胞還是植物細胞,大多數細菌可以獨立生存繁殖而不需要任何宿主,細菌有一整套生長和繁殖的裝置(細胞器),通常是無性繁殖的。而病毒必須找到一個寄主細胞來繁殖。
  • 多篇研究揭示病毒是如何感染機體的!
    文章中,研究者首次發現,流感病毒能夠粘附在常見呼吸道細菌表面,並且會明顯增強細菌吸附到器官壁上的能力,相比僅感染細菌或流感病毒的小鼠而言,感染細菌-病毒複合體的小鼠往往死亡率較高。圖片來源:Nature研究者Jason Rosch博士說道,細菌似乎會利用流感病毒來裝飾其表面,從而在感染早期增強細菌吸附到呼吸道組織上的能力,在似乎也是在感染早期細菌和病毒互相協作促進感染的一種方式。
  • 「噩夢細菌」感染的病因、症狀及治療
    當其他抗生素失效時,這一類抗生素通常被用作治療嚴重感染的最後手段。這些微生物被稱為「噩夢細菌」,因為它們對幾乎所有可用的抗生素都產生了抗藥性,這使得CRE感染極其難以治療,而且可能致命。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稱,美國每年約有9300例與醫療保健相關的感染是由CRE引起的,近50%的患者因CRE細菌感染而死亡。CRE感染在全球範圍內也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其列為最重要的病原體,這意味著它們會對人類健康構成最大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