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山東某規模化豬場藍耳、豬瘟病毒與細菌混合感染引起的疫情的病原及抗體水平檢測與分析,對藍耳、豬瘟病毒與細菌混合感染的疫情做出診斷並提出豬場整體防控措施。經過臨床症狀、病理剖檢,細菌分離鑑定及抗原、抗體檢測對疫情病因進行確診分析。結果表明,本疫情主要是藍耳、豬瘟病毒和胸膜肺炎混合感染,同時根據抗體水平的檢測發現該豬場免疫程序存在設計缺陷。由於該豬場疫情屬於混合感染,進行防控時應從豬場整體考慮制定綜合防治措施。
隨著我國養豬行業的規模化、區域化、集中化的快速發展,很多大型規模豬場迅速籌建,快速發展的背後出現的是基礎硬體設施達標,而人員管理軟體跟進不上。管理人員的養殖技術、疫病防治知識水平參差不齊,給疫情在豬場的發生滋生了溫床。目前各個規模豬場管理者最為關心的問題是如何降低保育豬發病率,提高豬場生產性能指標,但是保育豬發病率高,成活率低,一直是豬場的頭疼問題。
豬繁殖與呼吸症候群和豬瘟是養豬業的兩大「殺手「疫病,不僅對豬體造成嚴重損害,且所引起的免疫抑制問題常造成細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混合或繼發感染,導致疫苗免疫失敗,造成治療效果不佳。免疫抑制病毒與其它病原微生物的混合感染是目前豬場臨床上疫病發生最普遍,處理起來最為棘手的問題。下面介紹一起規模豬場發生藍耳和豬瘟病毒與胸膜肺炎放線桿菌混合感染的治療與控制措施。
1、發病情況
山東某養殖集團飼養種豬 3500 頭,其中存欄 14000 頭,屬自繁自養豬場,已進行過藍耳、豬瘟、偽狂犬、細小、乙腦、口蹄疫等疫苗免疫。2015 年 6月以來,保育豬及育肥豬相繼發病,發病率可達90%,死亡率近 10%,經阿莫西林、強力黴素、林可黴素等抗生素治療,但收效不大,病情仍在蔓延。
2、臨床症狀
斷奶仔豬和45日齡仔豬表現為精神倦怠、,拉黃色稀糞,腹式呼吸,個體腹部或耳尖發紺,其中54日齡左右傷亡嚴重,、患豬表現為食慾減退甚至廢絕,消瘦,被毛粗糙,皮膚蒼白,體表淋巴結腫大,以腹股溝淋巴結尤為明顯,部分豬皮膚上出現急性紅、粉紅甚至紫斑性的皮疹,後肢、腹部、耳部、嘴部皮膚發紺。有的後肢無力,行走搖晃,部分豬腹瀉,嚴重的體溫高達40~41℃,張口呼吸,呈現高度呼吸困難狀態,豬舍衛生一般,食槽內蒼蠅很多,豬體表較髒。
3、病理解剖
選取8頭54日齡發病豬只,進行剖檢取樣,其剖檢病理變化如下:全身淋巴結腫大,特別是腹股溝、肺門、腸繫膜與頜下淋巴結腫大、出血明顯如紫葡萄樣;整個肺臟與胸腔粘連,肉樣病變,胸腔有粘性滲出物;脾臟腫大,邊緣梗死灶;膀胱和腸壁有出血斑;腎臟有針尖狀出血點,髓質及腎盂、腎乳頭出血。
4、實驗室檢測
4.1 細菌分離鑑定
無菌取病豬的肺臟劃線接種於血平板、TSA+血清+NAD上培養20小時,肺臟在TSA+血清+NAD上有半透明灰白色的大菌落如圖1,革蘭氏染色為革蘭氏陰性兩端深染的短桿菌如圖2,初步判斷疑似胸膜肺炎放線桿菌;挑取菌液進一步提取細菌 DNA,採用通用引物進行 PCR 擴增,結果顯示PCR擴增出特異性條帶,鑑定為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如圖3。
4.2 藥敏試驗
取分離菌株採用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 Kirby-Bauer 法進行藥敏試驗,共檢測 10 種原料藥,其中 10 種單方原料藥藥敏紙片購自北京九州天瑞科技有限公司,檢測結果見表 1。從表中可見單方原料藥中除了頭孢噻呋為高敏外,有3 種為中敏,4種為低敏感,2種不敏感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