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豬圓環病毒 2 型與豬球蟲病混合感染的診治案例

2020-12-05 賽為養殖

豬圓環病毒( PCV) 在國內很多豬場均有流行,主要是由豬圓環病毒 2 型感染引起,包括豬斷奶後多系統衰竭症候群、豬皮炎-腎病症候群、繁殖障礙、肺炎等,是目前嚴重威脅生豬健康的疫病,給養豬產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豬球蟲病是由寄生在腸道內的艾美科球蟲導致的腹瀉、腸炎等症狀。不同日齡豬對球蟲的敏感性不同,仔豬對球蟲很敏感嚴重時可造成死亡,成年豬時多呈隱性感染,造成感染豬生長不良,飼料利用率下降。

隨著集約化、規模化生豬養殖模式的發展,生豬疫病的流行呈現出新特點,典型的豬圓環病毒病逐漸向非典型方向轉變,由於臨床症狀較輕,經常會被忽視,但由於其感染常常會導致機體免疫抑制,易於繼發其他疫病。豬球蟲感染往往不會引起較高的死亡率,大多呈隱性感染。

2種疫病的混合感染造成的危害遠遠大於各自的單獨感染,因此做好豬圓環病毒病和豬球蟲病的綜合防控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

一:發病情況

2019 年 6 月中旬,安徽省阜南縣某自繁自養豬場發生疫病。該豬場共有 215 頭不同日齡豬,其中母豬 20 頭,成年豬103 頭,仔豬 90 頭,公豬 2 頭。此次發病主要以仔豬為主,約有 20 頭仔豬發病,死亡 5 頭仔豬,病死率達 25%。發病仔豬表現為皮炎、消瘦、腹瀉、食慾下降、個別豬出現血便等症狀。發病後該豬場曾用環丙沙星、氟苯尼考、雙黃連等藥物進行治療,部分病豬的病情稍有緩解,但停藥後有反覆,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

二:臨床症狀

該豬場部分斷奶仔豬出現生長不良、被毛粗亂、有皮炎症狀,發病豬腹瀉,部分嚴重豬出現拉血便現象。患病仔豬出現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狀,身體脫水明顯,逐漸消瘦,食慾下降,精神萎靡,行走遲緩,最終甚至會衰竭死亡。

A.病豬消瘦、被毛粗亂、皮炎; B.肺臟腫脹,質地變硬; C.腎臟蒼白,散在白色壞死灶; D.肝臟散在小出血點; E.腸道出血; F.腸黏膜出血、脫落

三: 實驗室診斷

3.1 腸道寄生蟲檢測

刮取腸道黏膜,用 10 倍體積的飽和生理鹽水充分混勻後,靜置 5 min 後,用接種環蘸取表面液體塗布於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後,100 倍顯微鏡下觀察是否有蟲卵存在,結果如圖 2 所示。從圖 2 可以看出,在視野內可見圓形、淡黃色的典型的球蟲卵囊,因此可判定該豬群存在球蟲感染。

3.2 細菌學檢查

無菌採集病死豬肝臟、脾臟等組織接種於普通營養瓊脂平板和血瓊脂平板,在 37 ℃ 恆溫培養箱內持

續培養 18 h,觀察有無細菌生長。結果顯示,營養瓊脂平板和血瓊脂平板上均無細菌生長,表明病豬組織樣品中無細菌感染。

3.3 病毒學檢測

無菌採集患病豬的肝臟、脾臟和淋巴結,採用混樣方式提取 DNA 和 RNA,用於病毒抗原的 PCR檢測,每個樣品 2 次重複,分別對豬藍耳病病毒和豬圓環病毒 2型進行常規 PCR 檢測,檢測結果如圖 3、4 所示。從圖 3、4 可以看出,豬圓環病毒 2 型抗原檢測結果為陽性,出現 1 060 bp特異條帶; 豬藍耳病病毒檢測結果均為陰性,結果提示該豬群存在豬圓環病毒 2 型感染。

圖 2 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球蟲卵囊( 100×)

四:防治

對該病例進行流行病學分析,觀察臨床症狀和剖檢病理變化,結合實驗室寄生蟲檢測、細菌學檢測和病毒學檢測,確定該豬群存在豬圓環病毒 2 型和豬球蟲的混合感染。針對以上診斷結果,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①對病重、沒有治療價值豬進行淘汰和無害化處理,加強仔豬的飼養管理,豬舍每天消毒,在保證溫度的同時加強通風,做好豬場生物安全管理。

②對病情較輕的豬只進行隔離治療,採用抗球蟲類藥物地克珠利進行針對性治療,混飲 0.10~0.15 g/L,環丙沙星進行肌肉注射,防治繼發細菌感染,連用 5~7 d。

③對未發病豬群進行豬圓環病毒 2 型滅活疫苗緊急免疫,對於治療的發病豬待病情穩定後再進行疫苗免疫。

④採用磺胺氯吡嗪鈉、氟苯尼考和黃芪多糖按預防劑量混合拌料,連用 5~7 d。

⑤對豬舍的糞便,集中清理,堆積發酵,殺滅糞便中的球蟲卵囊。15 d 後回訪,除有 2 頭仔豬因為病情嚴重治療無效後死亡,其餘病豬全部康復,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五:討論

豬圓環病毒 2 型屬於圓環病毒科圓環病毒屬,病毒直徑僅 14~25 nm,是目前獸醫學中發現的最小病毒之一,目前所發現的豬圓環病毒病主要是由豬圓環病毒 2 型感染所致。

由於豬圓環病毒 2 型的感染可以破壞豬群的免疫系統,引發免疫抑制,如不及時治療很容易繼發細菌、寄生蟲或其他病毒性疾病的感染。

該病例中豬球蟲病的暴發可能是由於豬群感染豬圓環病毒 2 型後繼發所致。豬球蟲病發生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以春夏兩季最易發生,在豬球蟲病流行的豬場或地區可在每年春季或夏季進行 1~2 次預防性驅蟲。

同時,加強豬群的飼養管理,做好豬舍清潔衛生和通風工作,及時清除糞便進行堆積發酵,殺滅糞便中的蟲卵。

近年來,出現很多病毒與細菌或寄生蟲混合感染的病例報告,有的甚至是多種病毒或細菌的同時感染。該病例中即為豬圓環病毒 2 型與豬球蟲的混合感染,這種混合感染僅僅依靠臨床症狀和剖檢病理變化很難進行確診,因此實驗室的檢測尤為重要,在臨床症狀和剖檢病理變化的基礎上,針對性開展寄生蟲檢測、細菌學和病毒學檢測,對病情進行綜合分析和判斷,為採取針對性的防治提供科學依據。

相關焦點

  • 什麼是豬圓環病毒感染?如何防治?
    豬圓環病毒(PCV)感染是由豬圓環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病,主要侵害 8~13 周的仔豬,以消瘦、腹瀉、呼吸困難和體質下降為特徵。一、流行病學 PCV 分布很廣泛,豬是其天然宿主,任何年齡的豬均可感染,特別是哺乳期和保育期仔豬易感性最強,尤其是 5~12 周齡的豬。病豬和帶毒豬是主要的傳染源,病毒可隨糞便,鼻腔分泌物排出體外汙染飼料、水源和周圍環境。病毒和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和胎盤感染。保育期仔豬的發病率、死亡率均低於哺乳期仔豬。
  • 豬藍耳病與圓環病毒混合感染
    買回來第四天打了豬瘟弱毒苗,次曰豬開始有個別豬不吃食,起燒.以為是打疫苗引起的副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豬病越來越歷害,又注射了―次大劑量豬瘟疫苗無效,並且豬逐漸消瘦,死亡,呼吸困難。用多種抗生素均未見明顯效果。  一、主要症狀    體溫40.5--41.5'C,精神沉鬱,眼無神,明亮、扎堆、有屙幹屎或拉灰色糞便。
  • 載體表達的siRNA分子對豬圓環病毒2型複製的抑制作用
    ,揚州 225009)摘要:【目的】尋找一種基於RNA幹擾技術的豬圓環病毒2型感染的防控方法。【方法】根據豬圓環病毒2型毒株基因組核苷酸序列,設計了3條特異性小幹擾RNA(short interfering RNA,siRNA)分子,其中2條針對豬圓環病毒1型和2型複製酶基因(rep),1條針對豬圓環病毒2型核衣殼蛋白基因(cap),將合成的DNA片段退火形成雙鏈,分別連接到RNAi-Ready pSIREN-RetroQ ZsGreen 載體鼠源U6啟動子下遊,轉化大腸桿菌得到陽性克隆,測序鑑定後分別命名為
  • 哈獸研所研製出國內首例「豬圓環病毒疫苗」
    日前,從哈獸研所傳出喜訊,由該所劉長明研究員研發的「豬圓環病毒2型(PCV2)滅活疫苗(LG株)」,經過十年的科技攻關,終於獲得成功,通過了農業部獸藥評審中心評審,獲得二類新獸藥證書。該疫苗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 聽課筆記|| PCV2(圓環病毒)的防控要點
    用D-氨基葡萄糖處理感染細胞,可促使病毒增殖。2.PCV3:PCV3/cn/Hubei-618/2016、2000bp 豬圓環病毒2型研究的瓶頸問題-病毒分離的影響因素:1) PCV1汙染,幹擾PCV2的分離;2) 細胞無病變,很難群定是否感染;3) 不同毒株對細胞適應性有差異; PCR
  • 犬貓球蟲病
  • 中國動物檢疫:華中部分地區發病豬群血清樣品PCV-2 病原學檢測
    文章來源:原創同珂 等中國動物檢疫摘要:為探究華中地區臨床發病豬群豬圓環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感染狀況及特點,2018—2019年,從湖北省的武漢、隨州、鹹寧、荊州,湖南省的常德、衡陽、汨羅、株洲等8個地市的40個規模化豬場,採集臨床發病豬群血樣1 550份,利用本實驗室建立的巢式
  • 豬圓環病毒不同基因型在環境中存在不同,跟免疫有關嗎?
    受圓環病毒影響的動物當研究歐洲、亞洲、北美等地豬圓環病毒病的大規模暴發時,發現在所有分析這些健康問題的國家,從2001年到2004年左右,基因型a向基因型b的流行率發生了非常明顯的變化。基因型a的嚴重問題發生的頻率遠低於基因型b。而顯而易見的問題是,為什麼這些基因型的頻率會發生變化?
  • 緬甸撣邦南部出現一種可怕病毒,已有上百頭生豬死亡
    今日匯率:中緬 1:196.4  緬中1:0.005【緬甸中文網訊】撣邦南部娘瑞鎮內發現豬圓環病毒,已致上百頭生豬死亡
  • 豬原蟲類病原體概述及其控制
    豪豬隱孢子蟲(原名隱孢子蟲豬基因Ⅱ型)存在於斷奶仔豬和兩月齡左右的育肥豬,無臨床症狀或表現為腹瀉,但通常與其他腸道病原體如細菌、病毒混合感染有關。豬隱孢子蟲(原名隱孢子蟲豬基因I型或C型)和較少出現的微小隱孢子蟲(牛基因型)可在哺乳仔豬中發現,表現為無症狀或嚴重的腹瀉,甚至死亡。
  • 藍耳、豬瘟病毒與細菌混合感染診斷及控制2
    4、實驗室檢測4.1 細菌分離鑑定無菌取病豬的肺臟劃線接種於血平板、TSA+血清+NAD上培養20小時,肺臟在TSA+血清+NAD上有半透明灰白色的大菌落如圖1,革蘭氏染色為革蘭氏陰性兩端深染的短桿菌如圖2,初步判斷疑似胸膜肺炎放線桿菌;挑取菌液進一步提取細菌 DNA,採用通用引物進行 PCR 擴增,結果顯示PCR擴增出特異性條帶,
  • 30.肉鴿易感染的寄生蟲類疾病,鴿球蟲病的防治
    也是鴿的一種較常見的原蟲病,青年鴿和幼鴿易感染。病原 本病病原是一種單細胞的原生動物,即球蟲。球蟲的種類很多,危害鴿的主要是鴿艾美耳球蟲和唇豆艾美耳球蟲。蟲體寄生於肉鴿的小腸黏膜內。球蟲的卵囊約10微米,其生存的基本條件是充足的氧氣、溼度和適宜的溫度。
  • 又暴發新病毒?我國新發現豬丁型冠狀病毒病,要重視!【碩騰特約-豬病百科】
    豬丁型冠狀病毒又稱豬德爾塔冠狀病毒(PDCoV),是一種新發現的冠狀病毒,它主要感染整段小腸,尤其是空腸和迴腸,
  • 【豬譯館】豬精液-病毒傳播的載體(二)
    2.2.1 豬圓環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豬圓環病毒2型(PCV2)是一種無包膜小DNA病毒,屬於圓環病毒科、圓環病毒屬。豬同時感染PCV2並出現其他相關疾病,一般統稱為PCV2相關疾病[63]。
  • 藍耳、豬瘟病毒與細菌混合感染診斷方法及控制措施
    通過對山東某規模化豬場藍耳、豬瘟病毒與細菌混合感染引起的疫情的病原及抗體水平檢測與分析,對藍耳、豬瘟病毒與細菌混合感染的疫情做出診斷並提出豬場整體防控措施。經過臨床症狀、病理剖檢,細菌分離鑑定及抗原、抗體檢測對疫情病因進行確診分析。結果表明,本疫情主要是藍耳、豬瘟病毒和胸膜肺炎混合感染,同時根據抗體水平的檢測發現該豬場免疫程序存在設計缺陷。
  • 夏季保育仔豬副豬嗜血桿菌病的防控
    隨著夏季氣溫的升高,溼度加大,細菌性疾病的發生概率增加,其中副豬嗜血桿菌病的發病率較高。副豬嗜血桿菌一般最易感染 2 周齡到 4 月齡的仔豬和育成豬,且主要在仔豬斷奶前後和仔豬保育階段發病,通常 5~8 周齡的仔豬發病率可達 10%~15%,嚴重時死亡率可達 50% 以上。
  • 感染非瘟後活下來的豬長期帶毒?會感染其他豬嗎?留還是殺?
    一、實驗設計實驗中,研究人員選取了36頭非瘟病毒檢測陰性、非瘟抗體檢測陰性的5-6月豬,其中30頭作為攻毒豬,用分離於荷蘭的中等毒性的 Netherlands』86 毒株通過病毒培養上清液滴鼻的方式進行接種感染,稱為C型豬。C型豬隨機分為三組,每組10頭,分別關在一個豬舍三個獨立的大欄中。
  • 類立克次氏體和諾卡氏菌混合感染引起雜交鱧慢性死亡一例
    類立克次氏體和諾卡氏菌混合感染引起雜交鱧慢性死亡一例出處:利洋水產 作者:雷燕等 水產養殖網 2015-10-29 09:51:00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勒流鎮一雜交鱧養殖池塘,面積8畝,水深2米,3臺增氧機(見圖1),2014年7月,過塘2-3兩的雜交鱧40萬尾,9月份分一部分到旁邊大塘中,目前該塘有雜交鱧13萬尾,規格0.5斤,塘中混養有大頭魚800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