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圓環病毒不同基因型在環境中存在不同,跟免疫有關嗎?

2020-07-04 防非復養

與基因型b相比,基因型a發生嚴重問題的頻率要低得多。為什麼這些基因型會發生變化?

豬圓環病毒不同基因型在環境中存在不同,跟免疫有關嗎?

受圓環病毒影響的動物

當研究歐洲、亞洲、北美等地豬圓環病毒病的大規模暴發時,發現在所有分析這些健康問題的國家,從2001年到2004年左右,基因型a向基因型b的流行率發生了非常明顯的變化。基因型a的嚴重問題發生的頻率遠低於基因型b。而顯而易見的問題是,為什麼這些基因型的頻率會發生變化?我們說的是一個沒有疫苗引起的免疫壓力的時期。我們目前正面臨另一個變化,最常見的基因型已從b型轉變為d型。為什麼會發生這些流行率變化?有人猜測疫苗接種可能影響了這一變化,基於疫苗覆蓋率對b型病毒比d型疫苗更有效的觀點。但這仍然只是猜測,特別是如果我們記得今天所有的商業疫苗都是基於PCV-2a的話。

已經證明的是,基於PCV2-a的疫苗可以對其他PCV-2基因型提供保護。


到現在為止,已經識別出多少種PCV-2基因型?

最近,我們與義大利帕多瓦大學的Giovanni Franzo博士合作,決定根據基因分型標準創建一個比2008年最初使用的更現代的基因型重演。我們考慮到基因型中存在一定數量的序列。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能夠建立8個基因型(a、b、c、d、e、f、g、h),儘管在所列的基因型中,有些基因型的代表性較差。

總之,丹麥回顧性地描述了PCV-2c在研究從PCV-2a到PCV-2b患病率的變化時,與PMWS臨床問題的發生有關。PCV-2c隨後在巴西和中國的一些野豬身上發現。在墨西哥和美國發現了PCV-2e,在中國發現了PCV-2f。我們今天所能說的是,最常流通的基因型是d,其次是b和a。這並不意味著其他基因型不流通,但它們與其他三種基因型的代表性和地域分布並不相同。


PCV-2重組現象如何影響疫苗效力?

的確,在圓環病毒中會發生重組現象。病毒之間的區域有所變化,不同基因型之間也可能發生變化。這如何影響疫苗的效力?應當指出,疫苗是基於PCV-2所含的唯一衣殼蛋白製成的,這是最簡單的已知病毒之一。如果我們考慮基因型b和d之間的假想重組會影響整個部分,那麼疫苗保護不會有任何問題。如果重組僅影響基因組的一部分,但是重組不是隨機發生,而是發生在特定點,這可能是一個問題。由於這些原因,並且鑑於尚未進行具體的研究,目前,重組不被認為是足以影響當前疫苗保護能力的足夠大的變異來源。在疫苗接種PCV-2的同時被診斷為臨床圓環病毒相關疾病的農場的零星病例與重組病毒的存在無關。


將來不同的PCV-2基因型的頻率會改變嗎?

這是我們目前尚不知道的事情,但它可能像以前一樣發生。有人說這和疫苗接種的影響有關,但是我們還不知道。實際上,今天我們仍然不知道為什麼基因型b「更成功」導致頻率從a變為b。

關於基因型重要性的興趣和討論可能由於這些零星病例而增加,在接種了PCV-2疫苗的農場觀察到臨床豬圓環病毒病。當基因分型時,這些農場大多數都有PCV-2d基因型。許多專家質疑這是由於基因型逃避了疫苗的作用,還是因為它具有更高的致病性,但我認為這一發現只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PCV-2d是目前農場上最常見的基因型。事實上,基於豬圓環炎臨床診斷的研究已經開展,研究了存在哪些基因型,發現最常分離的三個基因型是a、b和d。此外,當發現基因型d的頻率越來越高時,當有人質疑目前的疫苗是否能保護這種基因型時,我們進行了實驗性感染,結果是疫苗以與a和b相同的方式覆蓋了這種基因型。


歡迎關注,獲取更多精彩養豬內容!

相關焦點

  • 載體表達的siRNA分子對豬圓環病毒2型複製的抑制作用
    ,揚州 225009)摘要:【目的】尋找一種基於RNA幹擾技術的豬圓環病毒2型感染的防控方法。【方法】根據豬圓環病毒2型毒株基因組核苷酸序列,設計了3條特異性小幹擾RNA(short interfering RNA,siRNA)分子,其中2條針對豬圓環病毒1型和2型複製酶基因(rep),1條針對豬圓環病毒2型核衣殼蛋白基因(cap),將合成的DNA片段退火形成雙鏈,分別連接到RNAi-Ready pSIREN-RetroQ ZsGreen 載體鼠源U6啟動子下遊,轉化大腸桿菌得到陽性克隆,測序鑑定後分別命名為
  • 一例豬圓環病毒 2 型與豬球蟲病混合感染的診治案例
    不同日齡豬對球蟲的敏感性不同,仔豬對球蟲很敏感嚴重時可造成死亡,成年豬時多呈隱性感染,造成感染豬生長不良,飼料利用率下降。隨著集約化、規模化生豬養殖模式的發展,生豬疫病的流行呈現出新特點,典型的豬圓環病毒病逐漸向非典型方向轉變,由於臨床症狀較輕,經常會被忽視,但由於其感染常常會導致機體免疫抑制,易於繼發其他疫病。
  • 哈獸研所研製出國內首例「豬圓環病毒疫苗」
    日前,從哈獸研所傳出喜訊,由該所劉長明研究員研發的「豬圓環病毒2型(PCV2)滅活疫苗(LG株)」,經過十年的科技攻關,終於獲得成功,通過了農業部獸藥評審中心評審,獲得二類新獸藥證書。該疫苗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 什麼是豬圓環病毒感染?如何防治?
    豬圓環病毒(PCV)感染是由豬圓環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病,主要侵害 8~13 周的仔豬,以消瘦、腹瀉、呼吸困難和體質下降為特徵。病豬和帶毒豬是主要的傳染源,病毒可隨糞便,鼻腔分泌物排出體外汙染飼料、水源和周圍環境。病毒和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和胎盤感染。保育期仔豬的發病率、死亡率均低於哺乳期仔豬。本病以散發為主,初次為急性暴發,病程一般較長,可持續一年以上。本病的發生與飼養管理有密切的關係。
  • B肝藥物開發很好靶點,基於RNAi,對不同基因型沉默效應
    從遺傳學角度,B肝病毒被分為9個基因型,這些基因型是基於整個基因組中超過7.5%的組間差異。比如,南非約翰尼斯堡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健康科學學院病理學院抗病毒基因治療研究室研究人員曾介紹,有一個假定的第10個基因型J,從單個個體中分離出來,並被預測為基因型C重組體,但還需要進一步的鑑定。
  • 聽課筆記|| PCV2(圓環病毒)的防控要點
    用D-氨基葡萄糖處理感染細胞,可促使病毒增殖。2.PCV3:PCV3/cn/Hubei-618/2016、2000bp 豬圓環病毒2型研究的瓶頸問題-病毒分離的影響因素:1) PCV1汙染,幹擾PCV2的分離;2) 細胞無病變,很難群定是否感染;3) 不同毒株對細胞適應性有差異; PCR
  • Nature:不同細胞和物種之間的基因表達差異塑造先天性免疫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威康基金會桑格研究所和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歐洲生物信息學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對六種哺乳動物物種中的25萬多個細胞的基因進行測序,證實了免疫反應中的基因如何在不同的細胞之間和不同的物種之間具有不同的活活性。
  • 血小板數量減少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病毒有關
    慢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的特徵,是血液中血小板數量少。血小板減少發生在血小板早期被嚴重破壞的情況下。原因有兩種,要麼是一些抗血小板的自身抗體引起的,要麼是一些免疫性複合血小板膜導致血小板被巨噬細胞吸收。血小板短暫的生命是一種自身免疫機制的結果。在ITP患者的血液循環中,血小板的壽命會大大縮短,平均存活時間從2~3天減少到幾分鐘。
  • 科學家將合成基因線路編程的溶瘤腺病毒應用於腫瘤免疫治療
    ,提高了溶瘤病毒治療的特異性,實現了免疫效應子的可控和局部表達,有望成為多種癌症的治療策略。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是一類具有複製能力的腫瘤殺傷型病毒。通過對自然界存在的一些致病力較弱的病毒進行基因改造製成特殊的溶瘤病毒,利用靶細胞中抑癌基因的失活或缺陷從而選擇性地感染腫瘤細胞,在其內大量複製並最終摧毀腫瘤細胞。同時它還能激發免疫反應,吸引更多免疫細胞來繼續殺死殘餘癌細胞。
  • 病毒存在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處在食物鏈不同環節的生物數量是相對恆定的,因為只有保持這種相對恆定的狀態才能保持生態系統的平衡。如果這一平衡被打破就必然導致生態環境遭到一定的破壞。病毒在生態系統中是一種極為特殊的存在:病毒是一種個體微小、簡單的非細胞型生物。病毒作為一種非細胞生命形態是由一個核酸長鏈和蛋白質外殼構成的,病毒並沒自己的代謝機構,也沒有酶系統。
  • PNAS:劍橋最新力作揭示新冠起源和傳播,不同地區新冠病毒存在顯著...
    其中A是蝙蝠外群冠狀病毒的祖先類型;A型和C型在東亞以外的地區(也就是歐洲和美國)的比例很高;B型是東亞地區最常見的類型,且其祖先基因組似乎在沒有首先突變為衍生B型就沒有在東亞以外地區傳播,這表明在亞洲以外地區對該類型具有「奠基效應」(founder effects)或免疫或環境抗性。
  • 能使病毒 「隱身」的基因:超過閾值才會被免疫系統發現
    北京時間12月5日消息,免疫系統能有效保護我們免受周圍環境中病原體的侵襲,但是,所有系統都會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在發表於11月29日《PLOS生物學》(PLOS Biology)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者描述了一個能使病毒免於被免疫系統探測到的基因,而該基因原本具有保護身體免受自體免疫性疾病(人體內的異常免疫反應攻擊正常細胞)傷害的功能。至於最終的結果如何,取決於有多少病毒試圖進入人體。
  • 雙相II型和I型是否存在不同的基因型?——臨床現象學差異
    最原始也最明顯的例子是白光,它是由不同波長的混合物組成,這些波長可以被稜鏡分解成不同顏色的光譜。由於紅、黃、藍光的波長不同,它們不能相互轉化,因此每一種光都是一種獨立的。兩組之間存在一些差異:BD-II患者一生中患焦慮症的比例較高,尤其是社交恐懼症和單純恐懼症。他們的病情遵循一個更慢性的病程,病情逐漸加重,重度和輕度抑鬱發作的間隔時間也越來越短。但是,BD-I的首發症狀更為嚴重。
  • 解析樹鼩抗病毒天然免疫通路基因特異性和HCV模型受限的遺傳機制
    該研究從樹鼩RIG-I基因缺失出發,結合功能實驗,展現出哺乳動物抗病毒天然免疫的適應性和功能多樣性。樹鼩中RIG-I基因缺失,是否對抗病毒天然免疫通路中的其他基因也有影響,該問題的答案尚不明確。近期,姚永剛團隊發現位於內質網的接頭蛋白STING在樹鼩細胞中存在兩種不同的轉錄本。
  • 不同病毒載體對腎臟轉染效率的比較
    文中研究人員評估了通過不同的注射方式,腺相關病毒載體(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及其不同血清型、腺病毒載體(Adenovirus, ADV)、慢病毒載體(Lentivirus)向腎臟傳遞基因的能力[1]。
  • 現在新冠病毒出現了ABC三種類型,其基因突變的速度是否正常?
    新冠病毒變異的有關情況英國科學家根據基因測序結果,將其劃分為3種不同的病毒毒株:A、B和C。其中A型與最早發現的蝙蝠身上攜帶的病毒類型一致,被認為是原始感染病毒基因組,也是其它變異病毒類型的來源。而B型則是從A型中衍變而來,通過兩個基因突變點將之與A型分隔開來,然後在B型的基礎上又衍變為C型。
  • 緬甸撣邦南部出現一種可怕病毒,已有上百頭生豬死亡
    今日匯率:中緬 1:196.4  緬中1:0.005【緬甸中文網訊】撣邦南部娘瑞鎮內發現豬圓環病毒,已致上百頭生豬死亡
  • 狂犬病毒的G蛋白與免疫保護作用
    L、N和P蛋白以非共價鍵結合到病毒顆粒RNA,產生的核糖核蛋白(RNP)複合物在病毒顆粒中形成一種螺旋捲曲的核殼體(nucleocapsid)結構。最近,已經有技術可以了解RNP的晶體結構。核殼體將RNA隔離,並將其與細胞環境屏蔽。該RNP複合體被脂蛋白包膜包繞,後者由M蛋白組成,由三聚體G蛋白構成的表面突起延伸到病毒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