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原創同珂 等中國動物檢疫
摘要:為探究華中地區臨床發病豬群豬圓環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感染狀況及特點,2018—2019年,從湖北省的武漢、隨州、鹹寧、荊州,湖南省的常德、衡陽、汨羅、株洲等8個地市的40個規模化豬場,採集臨床發病豬群血樣1 550份,利用本實驗室建立的巢式PCR診斷技術進行PCV-2病原學檢測,並採用SPSS 24.0卡方檢驗,對結果進行不同地區、不同養殖階段、不同季節統計分析,同時追蹤與其他繁殖障礙性疾病病原的混合感染情況。
結果顯示:湖南、湖北兩省8個地區發病豬群的PCV-2平均檢出率為31.68%(491/1550),所有檢測地區均有不同程度的PCV-2感染,病原檢出率在8.79%~49.01%之間波動,差異顯著(P<0.05);不同養殖階段發病豬群均有PCV-2陽性檢出,檢出率在12.17%~60.84%之間波動,差異顯著(P<0.05),其中育肥豬和保育豬檢出率較高,而哺乳仔豬、經產母豬和後備豬偏低;PCV-2一年四季均有檢出,檢出率在5.98%~49.81%之間,但有一定的季節性,夏冬季節檢出率偏高,而春秋季節偏低(5.98%),差異顯著(P<0.05);PCV-2和其他繁殖障礙性疾病病原的多重感染較為常見,其中以PCV-2+PRRSV雙重感染和PCV-2+PRRSV+PRV三重感染為主,而四重以上感染較為少見。結果表明,湖南、湖北兩省的PCV-2病原分布較為廣泛,是導致該區域豬群發病的重要病因,但其流行有一定的地區、豬群和季節差異。
建議加強高流行地區、高發季節、重點豬群的免疫、檢測和生物安全管理,逐步控制和淨化PCV-2。本研究初步了解了華中地區PCV-2的流行特點,為其流行控制和淨化制定提供了參考。
豬圓環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屬於圓環病毒科,是迄今為止脊椎動物中最小的DNA病毒之一。PCV有多個血清型,如PCV-1、PCV-2及PCV-3等。PCV-1是豬腎細胞系的汙染物,對豬無致病性,但能產生血清抗體。相比之下,PCV-2具有致病性,以侵害動物體內的免疫系統為主,是公認的世界上危害最嚴重的豬病病原之一,是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症候群(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PMWS)和皮炎與腎病症候群(PNDS)的主要病因。PCV-2可感染各階段豬群:5~16周齡階段,易導致PMWS;育肥後期(16~22周齡),則更多表現呼吸疾病症候群。最近發現的PCV 3與豬皮炎與腎病症候群以及生殖衰竭、心臟和多系統炎症有關,但其致病機制尚不清楚。
為了解華中地區臨床發病豬群PCV-2感染狀況及特點,2018—2019年,從湖南省、湖北省部分地區規模化豬場,採集1550份臨床發病豬樣本,利用本實驗室建立的巢式PCR方法進行PCV2病原學檢測,並分析不同地區、不同養殖階段、不同季節及與其他疾病混合感染情況,以期為今後PCV-2淨化提供依據和數據支撐。
材料與方法
樣品來源
2018年3月—2019年2月,從湖北省的武漢、隨州、鹹寧、荊州,湖南省的常德、衡陽、汨羅、株洲等8個地市的40個規模化豬場(存欄量>500頭),採集出現PMWS、PDNS、繁殖障礙、傳染性先天性震顫(CT)、腹瀉等臨床症狀的發病豬群,每月1次採樣(前腔靜脈採血),共計採集1550份血清樣品,-20℃保存待檢(表1)。被檢豬場均按各自製定的PCV-2免疫程序進行免疫。
樣品處理及病毒核酸提取
將採集的全血1500r/min 離心30min,取上清;按照Axygen體液提取試劑盒說明書,對上清進行病毒核酸提取;用Nanodrop 1000檢測所提取DNA的濃度和純度,然後將DNA於-20℃保存備用。
病原學檢測
採用本實驗室建立的巢式PCR檢測方法,對樣品進行病原學檢測。引物序列如表2所示。
數據統計與分析
對不同地區、不同養殖階段、不同季節及混合感染的檢測結果,採用SPSS 24.0卡方檢驗進行差異性分析,P>0.05為差異不顯著,P<0.05為差異顯著。
結果與分析
不同地區
不同地區檢測結果(圖1)顯示:湖南、湖北兩省8個地市的PCV-2檢出率在8.79%~49.01%之間波動,平均檢出率為31.68%(491/1550),其中常德市最高(49.01%),其次是武漢、鹹寧、衡陽、株洲、荊州、汨羅,隨州市最低(8.79%)。該結果表明,這2個省區的規模化豬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且不同地市間PCV-2檢出率差異顯著(P<0.05)。
不同養殖階段
不同養殖階段檢測結果(圖2)顯示:各養殖階段豬群均有PCV-2陽性檢出,檢出率在12.17%~60.84%之間,其中育肥豬(60.84%)和保育豬(58.29%)檢出率較高,而哺乳仔豬(16.87%)、經產母豬(14.04%)和後備豬(12.17%)偏低。不同養殖階段豬群的PCV2檢出率差異顯著(P<0.05)。
不同季節
不同季節檢測結果(圖3)顯示:PCV-2一年四季均有流行,但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其中夏季(6—8月)檢出率最高(49.81%),而春季(3—5月)最低(5.98%)。不同季節PCV-2檢出率差異顯著(P<0.05)。
混合感染
將送檢的1550份臨床樣品同時進行PCV-2、PCV-3、豬繁殖與呼吸症候群病毒(PRRSV)、豬偽狂犬病病毒(PRV)、豬細小病毒(PPV)病原學檢測。結果(表3)顯示:除PCV-3未檢出外,其他4種病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單一感染,其中PRRSV單一感染率(32.39%)最高,其次是PRV(19.81%),PPV較低(13.55%),而PCV-2單一感染最低(2.45%);雙重感染(49.74%,771/1550)最為常見,以PCV-2+PRRSV為主,其次是PCV-2+PRV,PCV-2+PPV最低;三重感染率(16.58%)較低,以PCV-2+PRRSV+PRV為主,其次是PCV-2+PRRSV+PPV,PCV-2+PRV+PPV最低。四重感染(0.06%,1/1550)極少。單一感染、雙重感染、三重感染的檢出率差異顯著(P<0.05)。
討論
隨著規模豬場數量的逐漸增多,生豬交易愈加頻繁,PCV-2感染率也逐年提高,給我國養豬業造成極大危害。本研究對2018—2019年華中地區湖南、湖北兩省8個地市規模場送檢的發病豬血清樣品進行PCV-2病原學檢測,發現PCV-2檢出率在8.79%~49.01%之間,表明PCV-2在兩省規模化豬場普遍流行,平均檢出率為31.68%,表明流行較為嚴重。韋顯凱等2016年對廣西部分地區豬群5種疫病流行情況監測發現,PCV-2檢出率為39.12%;蔣新華等對2013—2017年採集自江西省10個地區的1082份疑似PCV-2感染豬病料組織進行病原學檢測發現,610份為PCV-2陽性,總檢出率為56.4%。上述結果均表明,PCV-2在我國流行廣泛且較為嚴重,對我國養豬業形成較大危害。不同地區間的差異,通常與豬場的飼養密度、環境控制及管理水平有關,也可能受地理環境及自然氣候等因素影響。湖南省養豬業較密集,豬只調運較頻繁,PCV-2通過拉豬車、汙染的工具、糞便等傳播的風險較高,因此應嚴格執行生物安全措施,實行封閉性管理,發現可疑病豬應及時隔離,並加強外進貨物、車輛、返廠人員的消毒,防止病原傳入。感染率低的地區應對發病豬進行有效隔離,斷絕與其他健康豬只的接觸,儘可能控制PCV-2的橫向傳播,同時嚴格把控引種豬只來源,堅持自繁自養。
不同養殖階段豬群檢測結果顯示,PCV-2可感染各養殖階段豬群。育肥豬(60.84%)和保育豬(58.29%)感染較為嚴重,而哺乳仔豬(16.87%)、經產母豬(14.04%)、後備豬(12.17%)較輕,這與劉冰許等對2015年新鄉市PCV-2病原學檢測的結果相近。哺乳仔豬通過攝取初乳獲得母源抗體保護,從而免受PCV-2侵害。也有研究表明,仔豬在母源抗體降至臨界值時,如果疫苗免疫不及時,往往在仔豬斷奶後轉至保育時出現PMWS症狀,這也解釋了保育豬群感染的主要原因。而育肥豬的飼養密度較大,豬舍環境、管理水平都有所欠缺,豬群通過口-鼻-糞或者汙染工具在豬群中水平傳播,因而感染概率較高。因此,仔豬應在3~6周齡接種PCV-2疫苗;育肥、保育豬養殖密度較大,可適當增設通風口、排氣扇,對轉棟、轉欄的豬舍(環境棉拭子)、豬只(鼻/肛拭子)的PCV-2病原學抽樣檢測,做到環境、豬只雙陰性方可轉群;對母豬應採取PCV-2疫苗普免(3~4次/年)。
檢測發現,該地區PCV-2感染具有一定季節性,其中夏季和冬季是感染高峰期,與段群棚等調查的結果基本一致。分析原因,華中地區夏熱冬寒,溼度高,冷熱應激可引起豬群不適,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而PCV-2可侵害豬免疫系統,抑制體內免疫應答,影響PCV-2疫苗的效力,從而導致感染率升高。因此,夏、冬季應嚴格控制豬舍溫度,避免因冷熱應激致使豬群的免疫力降低,且PCV-2免疫程序也需參考當地氣溫變化進行調整。同時,也需加強夏、冬季的綜合防疫工作。
本檢測結果顯示,PRRSV單一感染率較高,與PCV-2的雙重感染和三重感染較為多見,與段群鵬的觀點一致。這是因為PCV-2主要侵害豬的免疫系統,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從而引起多種病原協同感染。因此,規模化豬場應加強豬群的PCV-2病原學監測,完善生物安全體系,在做好PCV-2流行控制的同時,加強對其他疾病的防控和治理。
結論
綜上所述,湖南、湖北兩省PCV-2分布較為廣泛,一年四季皆有流行,可感染所有養殖階段豬群,與其他病原的混合感染嚴重,但其流行有一定的地市、豬群和季節差異,其中保育豬群感染最嚴重,夏、冬季節高發。建議加強高流行地區、重點豬群、高發季節的免疫、檢測以及生物安全管理,逐步控制和淨化PC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