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細菌可以預防和治療輪狀病毒感染

2020-12-08 騰訊網

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Andrew T. Gewirtz課題組發現分段絲狀細菌可預防和治療輪狀病毒感染。這一研究成果2019年10月10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上。

儘管清除輪狀病毒(RV)通常需要適應性免疫,但研究者無意間構建了RV抵抗性免疫缺陷小鼠,研究人員推測這反映某些微生物可以針對性抵抗RV。並且,這種RV抵抗性可通過共宿和糞便移植來傳播。

通過加熱,過濾和抗菌劑來處理保護RV的微生物菌群,然後將稀釋的處理過的微生物群轉移到無菌小鼠體內並進行微生物組分析。

這種方法表明分段的絲狀細菌(SFB)足以保護小鼠免受RV感染和相關的腹瀉。這種保護與先前定義的RV阻抗因素無關,包括幹擾素、IL-17和IL-22。SFB在迴腸的定植誘導宿主基因表達的變化,並加速上皮細胞更新。

在體外,將RV與含有SFB的糞便一起孵育可降低RV的感染性,表明RV可被直接中和。因此,不受免疫細胞的影響,SFB可針對某些腸道病毒感染和相關的腹瀉病提供保護。

據介紹,輪狀病毒(RV)在各種微生物包圍中接觸腸道上皮細胞,從而提供了微生物影響RV感染的可能性。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9)31079-7

附:英文原文

Title: Segmented Filamentous Bacteria Prevent and Cure Rotavirus Infection

Author: Zhenda Shi, Jun Zou, Zhan Zhang, Xu Zhao, Juan Noriega, Benyue Zhang, Chunyu Zhao, Harshad Ingle, Kyle Bittinger, Lisa M. Mattei, Andrea J. Pruijssers, Richard K. Plemper, Timothy J. Nice, Megan T. Baldridge, Terence S. Dermody, Benoit Chassaing, Andrew T. Gewirtz

Issue&Volume: 10 October 2019

Abstract:

Rotavirus (RV) encounters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amidst diverse microbiota, opening possibilities of microbes influencing RV infection. Although RV clearance typically requires adaptive immunity, we unintentionally generated RV-resistant immunodeficient mice, which, we hypothesized, reflected select microbes protecting against RV. Accordingly, such RV resistance was transferred by co-housing and fecal transplant. RV-protecting microbiota were interrogated by heat, filtration, and antimicrobial agents, followed by limiting dilution transplant to germ-free mice and microbiome analysis. This approach revealed that segmented filamentous bacteria (SFB) were sufficient to protect mice against RV infection and associated diarrhea. Such protection was independent of previously defined RV-impeding factors, including interferon, IL-17, and IL-22. Colonization of the ileum by SFB induced changes in host gene expression and accelerated epithelial cell turnover. Incubation of RV with SFB-containing feces reduced infectivity in vitro, suggesting direct neutralization of RV. Thus, independent of immune cells, SFB confer protection against certain enteric viral infections and associated diarrheal disease.

DOI: 10.1016/j.cell.2019.09.028

Source: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9)31079-7

期刊信息

Cell:《細胞》,創刊於1974年。隸屬於細胞出版社,最新IF:36.216

官方網址:https://www.cell.com/

投稿連結: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cell/default.aspx

掃一掃,關注本公眾號!

腸菌與健康 microbiota & health

帶你了解腸道菌群與健康的奧秘!

相關焦點

  • 小兒腹瀉病-諾如病毒和輪狀病毒感染
    輪狀病毒感染初期症狀像感冒 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腸炎,常見於每年10月中下旬至次年的2月份,主要感染群體為免疫力差的嬰幼兒,也是5歲以下兒童腹瀉的首要病因。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們在感染一次輪狀病毒後,依然有多次感染的可能。
  • 人體腸道細菌的鞭毛竟然是抗病毒成分
    喬治亞州立大學的免疫學家們發現了一種能夠預防並治療小鼠輪狀病毒感染的小型腸道細菌。  沒有參與研究的特州大學西南藥物中心免疫學家Lora Hooper說:「研究揭示了微生物所具有的全新益處:戰勝病毒。這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發現。」
  • 幼兒易患輪狀病毒性腹瀉,孩子健康無小事,治療手段需了解
    (一)接種輪狀病毒疫苗的必要性由於嬰幼兒容易被病毒感染而出現腹瀉的情況,因此輪狀病毒疫苗是根據輪狀病毒而研發出來的預防輪狀病毒感染的疫苗。這一種疫苗不僅僅可以通過注射的方法進入到體內,也可以通過口服方法。而在我們國家當中一般是通過口服來注射疫苗。現在對於輪狀病毒沒有特別好的治療藥物。最好預防輪狀病毒的方法就是通過注射輪狀病毒疫苗。
  • 兒科醫生說--如何預防和治療諾如病毒感染?
    人是如何感染諾如病毒的? 諾如病毒是一種腸道病毒,感染後容易導致急性腸胃炎。諾如病毒通常通過以下途徑感染: ●食用或飲用被諾如病毒汙染的食物或水; ●觸摸被諾如病毒汙染的物體後未徹底洗淨雙手而進食; ●接觸過諾如病毒感染患者,如照顧患者、與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
  • 寶寶健康的大敵:比諾如更可怕的病毒——輪狀病毒
    我家寶寶才七個多月5天前開始嘔吐第二天就開始拉臭臭的蛋花樣便便到醫院一檢查化驗結果是輪狀病毒感染幾天下來,寶寶和大人都瘦了一圈真是急死人了作為新手爸媽,不禁要問:輪狀病毒又是什麼?該如何預防?為此,我院兒科一區主任吳德軍提醒各位家長:近段時間醫院多見腹瀉患兒,很多是毫無徵兆地出現嘔吐、腹瀉、發燒等症狀,有些患兒一天腹瀉次數高達幾十次。作為父母,一定要多多了解輪狀病毒,並做好預防。輪狀病毒是個什麼鬼?
  • 輪狀病毒「盯上」嬰幼兒 專家:接種疫苗是有效預防方法
    據介紹,輪狀病毒可以在手上存活4個小時左右,在水中可以存活數天,年齡較大兒童和成人同樣可以感染輪狀病毒,只是感染的臨床症狀較輕,有時感染後可以沒有任何症狀,但卻是病毒攜帶者,是隱性的傳染源,當嬰幼兒接觸後易感染病毒發病。病毒經過孩子體內,從大便排出,汙染了孩子或者大人的手部,再碰到食物、水或者周圍的環境,就把病毒傳播開了。另外,生病的孩子的唾液、嘔吐物中也帶有病毒,也可以傳播。
  • 李蘭娟:腸道微生態製劑,可以有效預防新型肺炎導致繼發感染!
    國家衛健委最新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強調指出,「避免盲目或不恰當使用抗菌藥物,尤其是聯合使用廣譜抗菌藥物」。同時,李蘭娟院士強調:可使用腸道微生態調節劑,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預防繼發細菌感染。
  • 輪狀病毒出沒 這些坑家長別踩
    在這個季節,小兒腹瀉多為輪狀病毒腸炎。輪狀病毒是秋冬腹瀉的主要病原之一,該病12月份達到高峰,可持續到次年3月。由於腹瀉是一種常見病,有些家長嫌跑醫院比較麻煩,於是就在家裡自己用藥物給孩子治療。但在自行治療過程中難免會踩到「坑」,下面就給大家梳理一下,家長們在應對小兒輪狀病毒腸炎過程的幾個常見誤區。
  • 輪狀病毒的「愛情攻略」
    記住: 我們輪狀病毒也許會遲到 但每年都不會缺席 我們前面兩講已經提到,輪狀病毒傳染性極高,但預防措施效果有限,5歲以下兒童普遍易感;感染後一般沒有特異性抗病毒治療方法,而以補液等對症處理為主
  • 揭秘輪狀病毒誘發嚴重胃腸道疾病的分子機制!
    圖片來源:CDC研究者Joseph Hyser表示,此前研究中我們使用螢光鈣傳感器和實時成像技術進行研究後發現,輪狀病毒感染的細胞能夠展現出異常的鈣信號,我們可以將其轉化為從感染細胞中輻射出的細胞間鈣信號的脈衝圖譜
  • 「噩夢細菌」感染的病因、症狀及治療
    即便如此,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在其最新的18種耐抗生素威脅報告中,仍將CRE列為美國的公共健康威脅,這是該機構最擔心的問題。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稱,美國每年約有9300例與醫療保健相關的感染是由CRE引起的,近50%的患者因CRE細菌感染而死亡。
  • 自貢某幼兒園發生諾如病毒感染 關於諾如病毒感染,你還需要知道這些!
    專家指出,諾如病毒性胃腸炎的治療沒有特殊性,一般對症治療,即發燒就退燒,腹瀉就止瀉,脫水就補水,腹痛、便血等症狀先做腹部超聲,排除腸套疊等急腹症。臨床治療一般不用太多藥物,常用藥包括:蒙脫石散,保護胃腸黏膜;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口服補液鹽,預防及糾正脫水。 如何預防諾如病毒感染?
  • 家長要注意了,孩子得了輪狀病毒腸炎,除了腹瀉,還有3種症狀
    因為一到秋冬,自己家的小娃兒,很容易就會被輪狀病毒感染,孩子是上吐下瀉的遭罪,家長是跟後餵藥輸液忙得團團轉,病情嚴重的孩子連學都上不了,只能在家裡休息好了再上學,最近輪狀病毒腸炎又開始爆發了,今天醫生就給大家科普一下輪狀病毒腸炎的知識。什麼是輪狀病毒腸炎?
  • 輪狀病毒並不可怕,做好這些,讓寶寶平安自愈
    作者:寶寶知道 教育不好成焦慮輪狀病毒威力不小啊!寶寶健康的大敵:輪狀病毒,總是時不時來侵犯。寶寶上吐下瀉停不住,尤其出現標誌性「蛋花湯樣」便便,可一定要小心了!別的不怕,就怕脫水,該怎麼讓寶寶平安自愈,看看下文吧。
  • 細菌感染or病毒感染?別急!3步全解決,在家做判斷!
    上周末科大大發表了一篇關於抗生素的文章,一瞬間家長紛紛留言吐槽表示都用過,然後七嘴八舌的都在問:科大大,到底什麼是細菌感染,什麼是病毒感染?科大大,血常規化驗單怎麼看?靠不靠譜啊?科大大,寶寶病毒感染怎麼辦?科大大......細菌感染 or 病毒感染孩子3個月後到6歲之間,細菌和病毒感染最易發生。
  • 一克嘔吐物裡就有上千顆輪狀病毒顆粒
    對於秋季腹瀉的 " 罪魁禍首 " ——輪狀病毒,記者了解到,它主要侵犯小腸絨毛上皮細胞,造成細胞損傷,絨毛吸收能力降低,從而導致腹瀉,主要通過糞 - 口途徑傳播,此外也可以通過接觸傳播。作為導致全球 5 歲以下兒童嚴重的脫水性腹瀉的首要病原體之一,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有哪些表現?它的危害又有多大?
  • 諾如病毒流行?小兒秋季腹瀉高峰逼近
    「近期我市出現諾如病毒流行,傳播速度快,易引起暴發。」關於病毒的常見症狀以及預防措施,一些幼兒園的保健室已經通過班級下發了告家長書,做了相關說明。隨著天氣轉涼,小兒童秋季腹瀉進入高發期。但是,在秋天拉肚子,並不一定就是秋季腹瀉,也不一定是諾如病毒,有不少腹瀉是由於其他原因所引發的。輪狀病毒和諾如病毒都是導致兒童腹瀉的常見病毒。往年秋冬一般是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為主。
  • eb病毒能治療好嗎 如何預防EB病毒感染
    在我們生活中,想必大家對於eb病毒感染還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吧,EB病毒又稱人類皰疹病毒,是一種皰疹病毒。它主要感染人類口咽部的上皮細胞和B淋巴細胞。那麼,eb病毒能治療好嗎?eb病毒怎麼預防?下面來了解一下吧。eb病毒能治療好嗎可以治好的放心吧!可能要住院治療,我寶寶住院十天就出院了。
  • 輪狀病毒秋冬季高發 寶寶出現這些症狀家長們要小心
    又到輪狀病毒高發的秋冬季,家長需警惕病毒侵襲寶寶身體。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新生兒科主任吳斌表示,輪狀病毒傳染性極強且無特效藥,主要感染人群為嬰幼兒,6個月到2歲的嬰幼兒是輪狀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嬰幼兒感染輪狀病毒後會引起腸炎,出現嘔吐、腹瀉、高熱、食慾減退等症狀。由於該病多發生於秋冬季節,故又被稱為「秋季腹瀉」。
  • 冬季到,預防新冠的同時,這種病毒也別忽視!
    如果孩子真的感染了輪狀病毒,作為家長肯定會特別揪心,想方設法想要孩子快快好起來。 這樣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千萬別病急亂投醫,該怎么正確對待,這裡分享4個要點給大家。 感染後沒有特效藥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