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病毒?病毒和細菌是不是一回事?抗生素能不能殺滅病毒?

2021-02-23 徐德文科學頻道

很多人對病毒實際是根本不了解的,比如請你回答幾個問題:

病毒是不是一種生物?

病毒和細菌是不是一回事?

抗生素能不能殺滅病毒?

絕大多數人對這些概念是模糊,甚至混淆的。

細菌是一種單細胞生物,有細胞壁、細胞器、DNA等相對完整的細胞結構,可以自已生長繁殖。

而病毒不是生物,是介於生命體和非生命體之間的有機物種,無法自行表現出生命現象。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是蛋白質衣殼裡包了一個核酸分子(DNA或RNA),無法獨立生長,必須藉助宿主細胞才能複製。

所以病毒和細菌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細菌比病毒「塊頭」大得多,細菌一般是微米級別,病毒則是納米級別,最小的細菌和最大的病毒差不多大;病毒可以感染幾乎所有細胞結構的生命體,包括細菌,但細菌則無法「感染」病毒。

殺滅細菌可以用抗生素,但抗生素對病毒是完全無效的,所以病毒感染需要用抗病毒藥物,最有效的預防手段是疫苗。所以記好了,抗病毒用抗病毒藥,抗細菌才用抗生素。

那麼病毒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病毒不是生命體,而是一種依賴宿主細胞進行繁殖的類生物體。當它感染宿主後,就會強迫宿主細胞快速複製裝配出大量和它一樣的拷貝,而不是自己分裂出大量細胞。多數的病毒感染最終會導致宿主細胞的死亡,但也有一些會潛伏下來,不會讓宿主細胞發生明顯變化。

病毒究竟起源於何時何處,由於沒有病毒留下的化石記錄,目前還沒有人知道。不過目前來看,只要有生命的地方,就會存在病毒,所以有可能當幾十億年前第一個細胞出現的時候,病毒就已經存在了,這意味著病毒有可能是和地球上第一個生命一起出現的。有一種假說甚至認為,生命有可能就是起始於類似病毒的有機分子的自組裝機制。

目前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超過5000種病毒,從簡單的螺旋形、二十面體形到複雜幾何形狀的複合型都有,形態各異,大小約在20納米到300納米之間,大約30000到75000個病毒排在一起約有1釐米長,約為細菌的千分之一。

病毒引發的人類疾病很多,比如感冒、流感、水痘等一般疾病,以及天花、愛滋病、SARS和禽流感等嚴重疾病,不過很多病毒也不會對人體產生傷害,還有些病毒可以與人體長期共存,比如愛滋病毒、B肝病毒等,保持感染性而不受宿主免疫系統的影響。但通常情況下,人體免疫系統會對病毒立刻作出反應,殺滅入侵的病毒。

所以我們大可樂觀一些,很多時候我們都在遭受病毒攻擊,只是不知不覺中免疫系統已經替我們幹掉了這些入侵者。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是人類與病毒之間戰爭的勝利者,否則就不會有那麼多人活到年老才死去了。在人類醫療和衛生條件極大改善的今天,病毒已很難對人類構成大規模的威脅。

雖然我們聞病毒而色變,但在整個地球生態系統,尤其是海洋生態系統中,病毒扮演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一茶匙的海水中就有100萬個病毒。海洋中的微生物約佔整個海洋中生物質的90%,而病毒每天會殺滅其中20% 的生物質,尤其是細菌,每年減少大氣中大約110億噸的二氧化碳,是海洋碳循環過程中的主要力量。

所以,雖然我們極端厭惡自己體內的病毒,但這個世界上真要沒有病毒,整個生態系統也就不存在了。

在看即支持,點擊即力量!


有夢想,就會飛翔!

相關焦點

  • 殺滅新冠病毒,抗生素有用嗎?目前可能只有這類藥物有用
    眾所周知,抗生素可以用來殺菌,通常被用來治療炎症感染。那麼,既然抗生素可以用來殺滅細菌,是否可以用來殺滅病毒呢?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期間,是否可以使用抗生素來預防和治療這種疾病呢?病毒和細菌感染儘管症狀可能看起來很相似,但它們之間有很多不同,因此它們治療的方式也不同。
  • 專家詳說細菌和病毒-光明日報-光明網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流行,做好防護的同時我們也聽到「目前沒有特效藥物」的消息,有人會問:為什麼不能用抗生素治療呢?因為這次的病原體是病毒,不是細菌。那麼,病毒和細菌到底有什麼異同?為啥不能用抗生素殺病毒?
  • 病毒和細菌有什麼不同
    病毒是一種最小的病原微生物,個體最小,結構也最簡單。它不具有什麼細胞結構,只含一種形式的核酸,或是脫氧核糖核酸(DNA)或是核糖核酸(RNA),沒有能進行蛋白合成的核糖體結構,也沒有執行代謝功能的線粒體或其他細胞器。
  • 細菌和病毒是不是一回事?一個是活的,另一個好像不是
    我們習慣於將細菌與病毒放在一起說,也自然而然地將兩者看作是一回事,可實際上兩者並不相同,甚至可以說是毫無關係。怎麼會毫無關係呢?最起碼細菌和病毒都是微生物吧?還真不是,細菌是微生物,但病毒並不是,甚至於病毒能不能算是生物都有待探討。沒錯,從本質上來講,細菌與病毒的區別就在於,一個是活的,另一個好像不是。我們先來看看那個活的,也就是細菌,細菌是什麼呢?
  • 新型肺炎由病毒引起,那麼病毒和細菌是一回事嗎?很多人都不知道
    我們都知道此次新型肺炎是由病毒引發的,可以大家會有疑惑,這病毒和這肺炎是一回事嗎?如果不是,他們有什麼區別呢?如果我們感染了病毒,又怎麼有效對付它呢?首先,我們先來看看病毒到底怎麼回事。可是,這就有點奇怪了,你是完全無菌的液體,放到葉子上,葉子為什麼也能生病呢?這就說明,這個葉子生病的原理,並不是細菌造成的。所以,伊萬諾夫斯基認為,它可以濾過這種過濾器,所以這種治病的物質,一定比細菌小。可能是細菌的分泌物,於是就給它取了個名字,叫過濾性病毒。
  • 什麼是病毒?它和細菌有何異同?
    什麼是病毒?它和細菌有何異同?細菌的結構也比較簡單,但比病毒複雜得多。多數細菌是一個單個的細胞,它有完整的細胞結構,能夠獨立生活和繁殖。而病毒是一種沒有細胞結構的特殊微生物。它們的結構非常簡單,僅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就是我們常說的「核酸」)組成。(2)病毒比細菌小得多。細菌很微小,但是可以在光學顯微鏡下看到它的結構。而病毒個體極其微小,絕大多數要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普通的光學顯微鏡看不到。
  • Bacteria vs Virus/細菌與病毒
    美國總統川普的不靠譜防疫建議不勝枚舉,而他將細菌和病毒混為一談的言論雖然令人瞠目,卻不能不說反映了很多人的認知錯誤。然而,正如世界衛生組織所強調的:抗生素不治病毒,只治細菌。(Antibiotics do not work against viruses, only bacteria.)新冠肺炎由新冠病毒引起,顧名思義,新冠病毒是一種病毒,當然無法用抗生素進行抑制或滅殺。那麼,細菌(bacteria)和病毒(virus)的區別是什麼呢?
  • 發燒真的能燒死身體裡病毒和細菌嗎?
    得流感的人通過呼吸、噴嚏都能把病毒釋放到環境裡,病毒在體外能存活越久,找到下一個倒黴蛋的機會就越高,這個應該很好理解。所以冬季要減少流感,科學的辦法是提高溼度和溫度。民間有個防感冒的辦法是在家裡蒸醋,其實醋也許不是關鍵,關鍵是這蒸出來的熱氣可以增加溫度又增加溼度。鼻腔是流感病毒進入人體的第一個落腳點, 溫度要比體溫低,病毒也就能存活得更久。
  • 既能殺細菌,又能滅病毒,這樣的通「材」,了解一下
    這一概念之所以得到高度的關注,是因為病原體耐藥性問題目前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攀升,而已有的幹預手段還相對有限。MDRO產生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抗生素濫用,抗生素耐藥性(AMR)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2019年全球十大健康威脅之一」。
  • 銀離子抗菌液能殺滅新冠病毒? 聽聽專家怎麼說
    其中,有一類產品名為「銀離子抗菌液」,商家聲稱將其噴在口罩上可殺滅新型冠狀病毒(以下簡稱新冠病毒),這是真的嗎?首先,我們來看下銀離子抗菌液是怎麼殺滅病毒的。接觸殺菌是銀離子主要的消毒方式。接觸殺菌是指銀離子與細胞接觸發生反應,造成細菌固有成分被破壞或產生功能障礙,導致其無法生長繁殖,進而死亡。
  • 細菌和病毒的區別
    細菌和病毒的區別1-結構細菌:單細胞或多細胞組成的簡單生物,大多數有完整的酶系統,有完整的細胞結構,脫離宿主一般能進行獨立的生存;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有含有核酸的物質,有DNA或RNA兩種,是最低等的生物,沒有完整的酶系統,只能寄生有細胞的生物2-大小細菌:肉眼看不到,用普通的光學顯微鏡可以看到病毒:體積更小,用放大數萬倍的電子顯微鏡3-代謝方式細菌:有自己的代謝系統病毒:沒有代謝系統,需要寄生在活體體內進行代謝,利用其它生物細胞代謝
  • 銀離子抗菌液能殺滅新冠病毒? 缺乏科學依據
    其中,有一類產品名為「銀離子抗菌液」,商家聲稱將其噴在口罩上可殺滅新型冠狀病毒(以下簡稱新冠病毒),這是真的嗎?  首先,我們來看下銀離子抗菌液是怎麼殺滅病毒的。  接觸殺菌是銀離子主要的消毒方式。接觸殺菌是指銀離子與細胞接觸發生反應,造成細菌固有成分被破壞或產生功能障礙,導致其無法生長繁殖,進而死亡。
  • 銀離子抗菌液能殺滅新冠病毒?缺乏科學依據
    其中,有一類產品名為「銀離子抗菌液」,商家聲稱將其噴在口罩上可殺滅新型冠狀病毒(以下簡稱新冠病毒),這是真的嗎?首先,我們來看下銀離子抗菌液是怎麼殺滅病毒的。接觸殺菌是銀離子主要的消毒方式。接觸殺菌是指銀離子與細胞接觸發生反應,造成細菌固有成分被破壞或產生功能障礙,導致其無法生長繁殖,進而死亡。
  • 中考語文閱讀理解精練15:細菌和病毒
    ①細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它們的特徵區別很大。細菌雖然小,要在光學顯微鏡下才能看得見,但它除了擁有生命的基本單位核酸之外,還有一大套賴以生存的配套設施。包括作為居住"公館"的細胞壁,儲存營養物質的"倉庫",以及進行新陳代謝的"化工車間"。依靠這些.細茵能夠攝取外界的物質並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 病毒感染是不是比細菌感染更可怕?
    當今世界對人類致病的微生物最被大眾熟知的有細菌和病毒,因此人們也總是喜歡拿兩者作比較。有人就會說了:「2003年的非典、至今仍未攻克的愛滋病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是不是所有病毒感染都如此可怕,甚至比細菌感染等其他感染更可怕?」其實未必。
  • 病毒星球:全球化時代的病毒與人類
    這本書也許無法像權威的醫學、衛生實踐指南那樣指導我們每個人抗疫,但畢竟,知識能消除恐懼,理解能打破隔閡,了解病毒,就是了解人類的處境、了解我們自己。 我們已知新冠肺炎是由病毒傳染引起的,病毒究竟是一種什麼存在?它單純對人類有害的嗎?我們周圍還有哪些潛在的瘟疫病毒源?
  • 看不見的敵人—漫談細菌和病毒
    病毒很小,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出它嬌小的身軀。舉個例子,假如人是一棵參天大樹的話,病毒充其量只是他的半片樹葉。為什麼不是一片呢?因為它不具備一片葉子的完整結構,沒有DNA雙螺旋鏈結構。一條RNA鏈,一旦入侵人體,便張開血盆大口,吞噬細胞,使其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不能呼吸,不能代謝,直至死亡。
  • 研究發現噬菌體病毒可使超級細菌恢復對抗生素的敏感性
    據外媒報導,除了病毒,「超級細菌」也已經引起了全球關注。這些狡猾的細菌正在快速進化對抗生素的抗藥性,這意味著一些最好的藥物可能很快就會無法發揮效用。現在,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繞過這些所謂的「超級細菌」的抗藥性的方法--用捕食性病毒分散它們的注意力。
  • 細菌會像病毒一樣,瘋狂傳染人嗎?
    如果我們能夠認出它,是不是就能免於傷害或者減少傷害?病原體,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蟲的統稱。微生物佔絕大多數,包括病毒、衣原體、立克次體、支原體、細菌、螺旋體和真菌;寄生蟲主要有原蟲和嚅蟲。病原體屬於寄生性生物,所寄生的自然宿主為動植物和人。能感染人的微生物超過400種,它們廣泛存在於人的口、鼻、咽、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以及皮膚中。
  • 外媒:研究發現銅鍍層能殺滅新冠病毒 可用於醫療設備
    墨爾本一家三維列印公司目前已在多處政府設施和大學安裝了銅門牌和銅門把手,但科學家稱應擴展到醫療設施和各公共場所。據澳大利亞《雪梨先驅晨報》網站4月15日報導,銅具有廣泛的抗微生物特性,且已安裝在全球的一些醫院,以阻止對抗生素具有耐藥性的超級細菌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