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病毒實際是根本不了解的,比如請你回答幾個問題:
病毒是不是一種生物?
病毒和細菌是不是一回事?
抗生素能不能殺滅病毒?
絕大多數人對這些概念是模糊,甚至混淆的。
細菌是一種單細胞生物,有細胞壁、細胞器、DNA等相對完整的細胞結構,可以自已生長繁殖。
而病毒不是生物,是介於生命體和非生命體之間的有機物種,無法自行表現出生命現象。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是蛋白質衣殼裡包了一個核酸分子(DNA或RNA),無法獨立生長,必須藉助宿主細胞才能複製。
所以病毒和細菌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細菌比病毒「塊頭」大得多,細菌一般是微米級別,病毒則是納米級別,最小的細菌和最大的病毒差不多大;病毒可以感染幾乎所有細胞結構的生命體,包括細菌,但細菌則無法「感染」病毒。
殺滅細菌可以用抗生素,但抗生素對病毒是完全無效的,所以病毒感染需要用抗病毒藥物,最有效的預防手段是疫苗。所以記好了,抗病毒用抗病毒藥,抗細菌才用抗生素。
那麼病毒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病毒不是生命體,而是一種依賴宿主細胞進行繁殖的類生物體。當它感染宿主後,就會強迫宿主細胞快速複製裝配出大量和它一樣的拷貝,而不是自己分裂出大量細胞。多數的病毒感染最終會導致宿主細胞的死亡,但也有一些會潛伏下來,不會讓宿主細胞發生明顯變化。
病毒究竟起源於何時何處,由於沒有病毒留下的化石記錄,目前還沒有人知道。不過目前來看,只要有生命的地方,就會存在病毒,所以有可能當幾十億年前第一個細胞出現的時候,病毒就已經存在了,這意味著病毒有可能是和地球上第一個生命一起出現的。有一種假說甚至認為,生命有可能就是起始於類似病毒的有機分子的自組裝機制。
目前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超過5000種病毒,從簡單的螺旋形、二十面體形到複雜幾何形狀的複合型都有,形態各異,大小約在20納米到300納米之間,大約30000到75000個病毒排在一起約有1釐米長,約為細菌的千分之一。
病毒引發的人類疾病很多,比如感冒、流感、水痘等一般疾病,以及天花、愛滋病、SARS和禽流感等嚴重疾病,不過很多病毒也不會對人體產生傷害,還有些病毒可以與人體長期共存,比如愛滋病毒、B肝病毒等,保持感染性而不受宿主免疫系統的影響。但通常情況下,人體免疫系統會對病毒立刻作出反應,殺滅入侵的病毒。
所以我們大可樂觀一些,很多時候我們都在遭受病毒攻擊,只是不知不覺中免疫系統已經替我們幹掉了這些入侵者。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是人類與病毒之間戰爭的勝利者,否則就不會有那麼多人活到年老才死去了。在人類醫療和衛生條件極大改善的今天,病毒已很難對人類構成大規模的威脅。
雖然我們聞病毒而色變,但在整個地球生態系統,尤其是海洋生態系統中,病毒扮演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一茶匙的海水中就有100萬個病毒。海洋中的微生物約佔整個海洋中生物質的90%,而病毒每天會殺滅其中20% 的生物質,尤其是細菌,每年減少大氣中大約110億噸的二氧化碳,是海洋碳循環過程中的主要力量。
所以,雖然我們極端厭惡自己體內的病毒,但這個世界上真要沒有病毒,整個生態系統也就不存在了。
在看即支持,點擊即力量!⇩
有夢想,就會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