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病毒?它和細菌有何異同?

2021-01-09 澎湃新聞
什麼是病毒?它和細菌有何異同?

2020-09-04 16: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掌健識 上海市醫學會健康科普基地

做健康的傳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長

一、病毒是一種特殊的病原微生物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其實,絕大多數微生物對人類是無害的,而且有很多微生物還和人類共生,甚至可以服務於人類。

可是,畢竟有一些微生物是可以讓人生病的。這些可以侵犯人體,引起感染甚至傳染病的微生物,叫作病原微生物,也叫作病原體。病原微生物包括寄生蟲、真菌、細菌、螺旋體、支原體、立克次體、衣原體、病毒等等。

病毒就是一種常見的病原微生物。據說,人類疾病中有50%都與病毒有關,而且病毒性疾病基本都是傳染性疾病,例如,目前正在全球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危害極大。因此,了解病毒有利於我們增長防病治病的知識。

二、病毒與細菌有何異同?

細菌也是常見的病原微生物。但是病毒和細菌有哪些相同點?有哪些不同點呢?

(1)病毒比細菌的結構更特殊。細菌的結構也比較簡單,但比病毒複雜得多。多數細菌是一個單個的細胞,它有完整的細胞結構,能夠獨立生活和繁殖。而病毒是一種沒有細胞結構的特殊微生物。它們的結構非常簡單,僅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就是我們常說的「核酸」)組成。

(2)病毒比細菌小得多。細菌很微小,但是可以在光學顯微鏡下看到它的結構。而病毒個體極其微小,絕大多數要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普通的光學顯微鏡看不到。病毒要比細菌小1000倍左右。所以,在病毒面前,細菌算得上是龐然大物了。

(3)病毒和細菌的生存方式不同。由於細菌具有完整的細胞結構,它侵入人體時通常在人的細胞外活動,所以容易被人體免疫系統發現,也容易被藥物(抗菌藥物)殺滅。而病毒的結構連完整的細胞都不算,所以不能獨立生存,只能寄生在人體或其他生物(稱為宿主)體內,而且必須侵入到宿主的細胞內,藉助宿主細胞內的能量和原料合成自己的蛋白質,從而得以複製增殖,之後再從細胞中出來破壞其他的細胞。正是由於病毒多數都在細胞內活動,所以人類不太容易對付它,很多藥物並不容易進入細胞殺死它,所以一般依靠人體的免疫系統發現和殺滅它。

正是由於以上特點,病毒引起的疾病比細菌引起的更加多,更加容易傳染,更加不容易治療。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對病毒性疾病的提前預防。

圖2 病毒與細菌的大小相差1000倍

(病毒落在細菌身上,就像落在太空船上的小小機器人)

(圖片源於網絡)

供稿:上海市臨床藥學專科分會抗感染藥物學組

作者:王 卓 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

原標題:《【掌健識】什麼是病毒?它和細菌有何異同?》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病毒和細菌有什麼不同
    病毒是一種最小的病原微生物,個體最小,結構也最簡單。它不具有什麼細胞結構,只含一種形式的核酸,或是脫氧核糖核酸(DNA)或是核糖核酸(RNA),沒有能進行蛋白合成的核糖體結構,也沒有執行代謝功能的線粒體或其他細胞器。
  • 病毒和細菌有何區別?醫生:病毒比細菌更可怕,3個理由讓你明白
    病毒和細菌都是能讓人生病的一種微生物,所以我們在生活中都習慣將病毒和細菌放在一起說,而這兩者確實都是可以讓人們生病的東西,但醫生也跟我們說,病毒要比細菌可怕得多,大家也需要搞清楚病毒和細菌到底有什麼區別!醫生:病毒和細菌的區別在哪裡?為什麼說病毒比細菌更可怕,3個理由讓你明白。
  • 專家詳說細菌和病毒-光明日報-光明網
    因為這次的病原體是病毒,不是細菌。那麼,病毒和細菌到底有什麼異同?為啥不能用抗生素殺病毒?入侵人體,細菌和病毒有不同的途徑       細菌中有許多「好人」,其中腐生細菌是生態系統中重要的分解者,使碳循環能順利進行;部分細菌會進行固氮作用,使氮元素得以轉換為生物能利用的形式。
  • 看不見的敵人—漫談細菌和病毒
    病毒很小,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出它嬌小的身軀。舉個例子,假如人是一棵參天大樹的話,病毒充其量只是他的半片樹葉。為什麼不是一片呢?因為它不具備一片葉子的完整結構,沒有DNA雙螺旋鏈結構。目前疫情還在擴散,尤其是美國,雖然科技發達,醫療資源豐富,公共衛生體系也是全球比較先進的,但面對一個小小的看不見的病毒,卻任由它張牙舞爪吞噬了十萬人無辜的生命,又奈之若何?
  • 病毒、細菌和腫瘤分別是什麼東西?它們有什麼區別?醫生通俗科普
    大家好,我是葉醫生,在直播的時候有粉絲提問病毒細菌和腫瘤有什麼區別?今天我給大家通俗科普一下這個問題,這是很基礎的通俗科普文章,寫給大眾看的,如果是專業人士可以考慮不用看。 那病毒、細菌和腫瘤分別是什麼東西?
  • 細菌和病毒是不是一回事?一個是活的,另一個好像不是
    我們習慣於將細菌與病毒放在一起說,也自然而然地將兩者看作是一回事,可實際上兩者並不相同,甚至可以說是毫無關係。怎麼會毫無關係呢?最起碼細菌和病毒都是微生物吧?還真不是,細菌是微生物,但病毒並不是,甚至於病毒能不能算是生物都有待探討。沒錯,從本質上來講,細菌與病毒的區別就在於,一個是活的,另一個好像不是。我們先來看看那個活的,也就是細菌,細菌是什麼呢?
  • 什麼是病毒?病毒和細菌是不是一回事?抗生素能不能殺滅病毒?
    病毒和細菌是不是一回事?抗生素能不能殺滅病毒?絕大多數人對這些概念是模糊,甚至混淆的。細菌是一種單細胞生物,有細胞壁、細胞器、DNA等相對完整的細胞結構,可以自已生長繁殖。而病毒不是生物,是介於生命體和非生命體之間的有機物種,無法自行表現出生命現象。
  • 細菌和病毒的區別
    細菌和病毒的區別1-結構細菌:單細胞或多細胞組成的簡單生物,大多數有完整的酶系統,有完整的細胞結構,脫離宿主一般能進行獨立的生存;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有含有核酸的物質,有DNA或RNA兩種,是最低等的生物,沒有完整的酶系統,只能寄生有細胞的生物2-大小細菌:肉眼看不到,用普通的光學顯微鏡可以看到病毒:體積更小,用放大數萬倍的電子顯微鏡3-代謝方式細菌:有自己的代謝系統病毒:沒有代謝系統,需要寄生在活體體內進行代謝,利用其它生物細胞代謝
  • 中考語文閱讀理解精練15:細菌和病毒
    ①細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它們的特徵區別很大。細菌雖然小,要在光學顯微鏡下才能看得見,但它除了擁有生命的基本單位核酸之外,還有一大套賴以生存的配套設施。包括作為居住"公館"的細胞壁,儲存營養物質的"倉庫",以及進行新陳代謝的"化工車間"。依靠這些.細茵能夠攝取外界的物質並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 地球最小的生命有多小,細菌病毒哪個先出現?來看微生物的秘密
    那麼,通過對這塊來自火星的隕石的研究,我們對微生物生命有何認知呢?ALH84001被鋸開後,科學家用百萬倍電子顯微鏡觀察,發現類似地球的細菌生命。但它相較於地球的細菌生命,ALH84001中疑似的細菌生命體積,就小得太多了。這一發現被公布於眾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連當時的美國總統柯林頓都十分關注。
  • Bacteria vs Virus/細菌與病毒
    然而,正如世界衛生組織所強調的:抗生素不治病毒,只治細菌。(Antibiotics do not work against viruses, only bacteria.)新冠肺炎由新冠病毒引起,顧名思義,新冠病毒是一種病毒,當然無法用抗生素進行抑制或滅殺。那麼,細菌(bacteria)和病毒(virus)的區別是什麼呢?
  • 比細菌和病毒更可怕的,是超級細菌
    抗微生物藥物的耐藥性產生,為什麼要引起重視隨著新冠疫情的持續,醫學專家們除了對新冠病毒本身的愈發了解之外,也開始擔心起了另一種隱形殺手——超級細菌。「普通」和「超級」細菌 © TEDEd在重症住院患者中,繼發感染是一種非常易發的併發症。
  • 新型肺炎由病毒引起,那麼病毒和細菌是一回事嗎?很多人都不知道
    我們都知道此次新型肺炎是由病毒引發的,可以大家會有疑惑,這病毒和這肺炎是一回事嗎?如果不是,他們有什麼區別呢?如果我們感染了病毒,又怎麼有效對付它呢?首先,我們先來看看病毒到底怎麼回事。伊萬諾夫斯基發現,我們可以把這個得了菸草花葉病的葉子拿出來,通過一些方法,把它提取出一些液體,而這個提取液中,肯定含有一些治病的元素,但他並不知道治病的元素是什麼,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就讓這個提取液通過了一個過濾器,這個過濾器有個特點,細菌經過過濾器後,就過不去了,所以經過這種特殊的過濾器後,這個提取液就是完全無菌的了。
  • 如果太空中也有細菌和病毒……
    當人類終於有能力將探測器送出地球軌道親眼看一看其他星球時,問題卻接踵而來。這些探測器除了搭載精密的科學儀器之外,還經常順便捎上一些「不速之客」——地球上的微生物。雖然在前往其他星球的旅途中,宇宙空間嚴苛的溫度以及強烈的射線足以殺死大部分像細菌病毒這樣的微生物,但架不住還有另一些已經在地球上進化得刀槍不入的生命,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地表最強生物」水熊蟲。
  • 我可能沒上過生物課,病毒和細菌竟有這麼多不同
    其實,雖然都是可能讓人體生病的病原體,細菌和病毒,無論是從它們自身來說,還是從致病原理、治療方式來說,都大不相同。Part.1、雖然都很小,但細菌往往比病毒大得多病毒和細菌是我們經常會聽到的詞語,但它們的差異可不少。首先,它們的大小有差別。
  • 病毒從何而來,又從何而去——淺談病毒歷史上的生存和進攻策略
    病毒從何而來,又從何而去?在一個美麗的早晨,城市道路上車來車往。在某一處公交站點,人們排隊上了公交車,車上有人坐,有人站,總的來說秩序井然。這個時候,其中某一個人打了個大噴嚏。其他人看似無動於衷,公交車內依然和諧如初。
  • 生命的「跗骨之蛆」——病毒,它們到底從何而來?
    病毒的複製需要細胞,但是細胞又比病毒的構造要複雜,兩者之間誰更早出現?病毒又是從何而來?病毒是一種非細胞生命形態,它由一個核酸長鏈和蛋白質外殼構成,病毒沒有自己的代謝機構,沒有酶系統。因此病毒離開了宿主細胞,就成了沒有任何生命活動、也不能獨立自我繁殖的化學物質。
  • 打噴嚏的飛沫中有多少細菌病毒,正常人也有嗎?
    我們身體有一個應激保護性的反射系統,就像手指接觸到燙或者冰的東西時會猛地縮手一樣,呼吸系統裡也有類似的應激反應,那就是噴嚏,生活中也比較常見.。那麼打噴嚏的飛沫中有多少細菌病毒,正常人也有嗎? 打噴嚏是怎麼形成的?
  • 細胞利用脂滴抵禦病毒和細菌感染機制
    當病毒或細菌感染宿主細胞時,它們需要大量的營養物來增殖,並讓它們達到脂滴。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發現,為了應對感染,脂滴將抗生素和抗病毒蛋白組裝在一起而形成複合物,在這些複合物中,抗生素和抗病毒蛋白協同作用,對抗病原體並消滅它。這是一種會在身體所有細胞中發揮作用的機制,而不僅僅是巨噬細胞等免疫系統細胞所特有的。
  • Cell:生物學家將竊聽細菌通信的病毒變成細菌殺手
    2018年12月16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家Bonnie Bassler和研究生Justin Silpe鑑定出病毒VP882能夠竊聽細菌對話,隨後有點像間諜小說裡的情節,他們發現一種利用它攻擊大腸桿菌和霍亂弧菌等致病性細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