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敵人—漫談細菌和病毒

2020-08-10 陽子jinjinma

這是一個看不見的敵人—新型冠狀病毒。

病毒很小,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出它嬌小的身軀。

舉個例子,假如人是一棵參天大樹的話,病毒充其量只是他的半片樹葉。

為什麼不是一片呢?

因為它不具備一片葉子的完整結構,沒有DNA雙螺旋鏈結構。

病毒的結構大都非常簡單,簡單到有的只有一段RNA鏈,鏈條切斷了,順序打亂了,或者某一個伸出來的觸角發生了改變,就變成了另外一個新病毒,這就是病毒的變異性。

一條RNA鏈,一旦入侵人體,便張開血盆大口,吞噬細胞,使其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不能呼吸,不能代謝,直至死亡。

好比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白骨精每次都變幻成不同的模樣,讓人眼花繚亂,防不勝防,當然,最後還是逃不出猴哥的火眼真睛。

所謂新型冠狀病毒,就是以前沒發現的冠狀病毒的一家子,所以才新。也許是親姐妹。所以暫時張大姐,李二妹這樣的叫著。

事實上,在自然界裡,沒有被發現的病毒還有很多。

非典一樣,非典型性肺炎是相對大家都熟悉的典型性肺炎,如大葉性肺炎,毛細支氣管肺炎,間質性肺炎而言的。

這個肺炎不是我們常見的典型性肺炎,所以臨時命名為非典。

所有的未知的肺炎都是非典型性肺炎。

原來治療方案也都對它無效。

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藏在某個神秘幽暗的角落的病毒如今卻張牙舞爪,魚肉百姓,橫行鄉裡,咬起人來毫不客氣,簡直要鬧翻了天,鬧翻了地球。

目前疫情還在擴散,尤其是美國,雖然科技發達,醫療資源豐富,公共衛生體系也是全球比較先進的,但面對一個小小的看不見的病毒,卻任由它張牙舞爪吞噬了十萬人無辜的生命,又奈之若何?

疫情期間,我每天看見大街上消殺車以及醫院院感科的人辛苦的一天背著藥箱三次對著走廊,垃圾桶,牆壁噴灑消毒劑。

當然特殊時期,人人緊張,要加以重點防範。

但消毒劑大部分是含氯的,也不可過多使用。

空氣中氯濃度大了對呼吸道黏膜和肺都會有傷害,對植物,環境,土壤都有腐蝕。

如果我們防護服穿的規範,紫外線燈按時消毒,實在是沒必要一天消殺三次。

況且,除了阻斷傳播途徑是一個方面,提高人體足夠的抵抗力才是王道。

任爾妖魔鬼怪,我自巋然不動。

因此針對病毒,保持生態平衡,保護生態鏈,宿主和人和平相處,減少很多傳播的機會。

保護大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再說一下細菌。

常常我們談細菌色變。

前幾天一個漂亮的小白領因為發熱,咽痛來看病。美女緊皺眉頭,表情痛苦,因為工作壓力大,忍了幾天,實在是飯都吞不下去了才來看病。

打開口腔,用電筒可以清晰看到扁桃體腫大的像巨大的草莓,上面布滿了白色的斑點。查血常規,白細胞1.8萬。(正常不超過1萬)

確診是細菌性化膿性扁桃體炎後,我給她上了抗生素。

三天後,這位美女扁桃體明顯消腫,進食也順暢了,可是出現了腹瀉。這又是為什麼呢?

有害菌當然可恨。如肺炎球菌,綠膿桿菌,膿毒球菌。這些武林高手發起威來可能置人於死地。

我們用抗生素殺死致病菌的同時,也殺死了有益菌。

這些細菌在體表,體內無處不在。不僅沒有害處,反而會對抗一些致病菌,妥妥的是我們的朋友。

譬如釀酒,臭豆腐,發麵都是細菌在發揮作用。

還有一些事條件致病菌,即在身體抵抗力下降或者菌群失調的情況下,由和平相處轉化為敵人。

完全是牆頭草。

如:幽門螺旋桿菌,寄生在胃的幽門,也可能和人一輩子和平共處,不會發病。

在腸道裡面,除了大腸桿菌,雙歧桿菌,還有不同的菌群,它們互相抑制,互相平衡,假如一方有難,打破了平衡,則會爆發戰爭表現形式是——拉肚子。

人類發明了抗生素,不同的抗生素可以殺死不同的細菌,而細菌本身也會適應環境而生。

所以人類研究抗生素的速度遠遠趕不上它們變異的速度,這就是為什麼要控制抗生素的使用。

So,當我們生病的時候,一定要查清楚感染的事細菌,病毒,支原體,衣原體,它的治療方案完全不同,而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要求輸液了事。

相關焦點

  • 看不見的敵人:蝙蝠也會傳播狂犬病?
    看不見的敵人:蝙蝠也會傳播狂犬病?今年一場預期之外的肺炎疫情,讓我們逐漸認識了新冠病毒,並產生進一步的思考:它將與人類共存,還是會被消滅?每一場疫情的爆發,也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而我們最不應忘卻的教訓,就是警惕和敬畏每一個未知生命。不輕易接觸野生動物,病毒這個微小的「敵人」才不會有可乘之機。一旦鋌而走險,可能會為你帶來難以承擔的後果。
  • 什麼是病毒?它和細菌有何異同?
    什麼是病毒?它和細菌有何異同?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總稱。據說,人類疾病中有50%都與病毒有關,而且病毒性疾病基本都是傳染性疾病,例如,目前正在全球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危害極大。因此,了解病毒有利於我們增長防病治病的知識。二、病毒與細菌有何異同?細菌也是常見的病原微生物。但是病毒和細菌有哪些相同點?有哪些不同點呢?(1)病毒比細菌的結構更特殊。
  • 細菌和病毒的區別
    細菌和病毒的區別1-結構細菌:單細胞或多細胞組成的簡單生物,大多數有完整的酶系統,有完整的細胞結構,脫離宿主一般能進行獨立的生存;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有含有核酸的物質,有DNA或RNA兩種,是最低等的生物,沒有完整的酶系統,只能寄生有細胞的生物2-大小細菌:肉眼看不到,用普通的光學顯微鏡可以看到病毒:體積更小,用放大數萬倍的電子顯微鏡3-代謝方式細菌:有自己的代謝系統病毒:沒有代謝系統,需要寄生在活體體內進行代謝,利用其它生物細胞代謝
  • 人類最難對付的敵人·病毒五題——病毒究竟對生命意味著什麼?
    印象中課本尺寸寬大且厚實,內容則枯燥乏味,還出現了許多奇奇怪怪的細菌或病毒名稱。還好,需要記憶的東西不像《生物化學》裡出現的那麼複雜,也不似《物理化學》裡太多繁瑣的計算。30年過去,我由於長期不務正業,專業所學都丟得差不多了。最近一些日子裡,居家避時疫,悶著除了睡覺就是看書,偶爾也思考一些問題。不時地就想到了我們一直小看了的那些「小東西」。
  • Bacteria vs Virus/細菌與病毒
    美國總統川普的不靠譜防疫建議不勝枚舉,而他將細菌和病毒混為一談的言論雖然令人瞠目,卻不能不說反映了很多人的認知錯誤。然而,正如世界衛生組織所強調的:抗生素不治病毒,只治細菌。(Antibiotics do not work against viruses, only bacteria.)新冠肺炎由新冠病毒引起,顧名思義,新冠病毒是一種病毒,當然無法用抗生素進行抑制或滅殺。那麼,細菌(bacteria)和病毒(virus)的區別是什麼呢?
  • 帶孩子了解病毒、細菌、微生物
    >「新型冠狀病毒」 的東西 但病毒、細菌、乃至於微生物 在我們的生活中到底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呢?探險隊進入原始叢林不久,嚮導就莫明病倒了,接著隊員們一個個倒下,未知的病毒正侵襲著探險隊。
  • 專家詳說細菌和病毒-光明日報-光明網
    因為這次的病原體是病毒,不是細菌。那麼,病毒和細菌到底有什麼異同?為啥不能用抗生素殺病毒?入侵人體,細菌和病毒有不同的途徑       細菌中有許多「好人」,其中腐生細菌是生態系統中重要的分解者,使碳循環能順利進行;部分細菌會進行固氮作用,使氮元素得以轉換為生物能利用的形式。
  • 打敗看不見的敵人,人類需要一雙「慧眼」
    病毒之可怕,在於無形面對這個看不見的「敵人而在其背後,作為生物大分子的結構研究的重要手段,冷凍電鏡技術,就像是人類對抗病毒的一雙智慧的雙眸,讓病毒露出「原型」。正因為冷凍電子顯微鏡的自動化、解析度、直接電子探測技術以及高性能圖像處理技術的大幅提高,越來越適合分析大的難以形成三維晶體複合體的三維結構,如膜蛋白以及病毒和蛋白質-核酸複合物等。對新冠病毒的研究突破,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
  • 有益病毒能抗細菌
    原標題:有益病毒能抗細菌  文·胡德良 編譯  ■ 醫衛前沿  細菌既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敵人:一方面,細菌可以引起感染,導致疾病;另一方面,細菌也有助於我們減肥,甚至可以對抗痤瘡。目前,一項新研究顯示,病毒也擁有兩面性:研究人員首次證明,病毒有助於我們的身體對抗細菌的入侵。
  • 病毒和細菌有什麼不同
    病毒除含一種核酸外,還有核酸外包繞的蛋白衣殼,有些病毒在蛋白衣殼外還覆蓋一層脂蛋白包膜。結構簡單的病毒根本不能獨立進行新陳代謝,而需寄生在活細胞內,依賴細胞供給其合成所需的養分和能量,由簡單的病毒核酸分子複製許多相同的病毒個體,以「複製」的形式進行繁殖。
  • 什麼是病毒?病毒和細菌是不是一回事?抗生素能不能殺滅病毒?
    病毒和細菌是不是一回事?抗生素能不能殺滅病毒?絕大多數人對這些概念是模糊,甚至混淆的。細菌是一種單細胞生物,有細胞壁、細胞器、DNA等相對完整的細胞結構,可以自已生長繁殖。而病毒不是生物,是介於生命體和非生命體之間的有機物種,無法自行表現出生命現象。
  • 細菌會像病毒一樣,瘋狂傳染人嗎?
    微生物佔絕大多數,包括病毒、衣原體、立克次體、支原體、細菌、螺旋體和真菌;寄生蟲主要有原蟲和嚅蟲。病原體屬於寄生性生物,所寄生的自然宿主為動植物和人。能感染人的微生物超過400種,它們廣泛存在於人的口、鼻、咽、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以及皮膚中。數量如此之多的生命體寄生於我們人體,是不是很震驚?不用擔心,其實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沒有致病性,反而很多細菌都是益生菌。
  • 勢不兩立還是和平共處,人類該如何對待細菌病毒?
    造成最多人類死亡的,不是戰爭,不是天氣等自然災害,而是看不見的細菌和病毒所帶來的瘟疫。沒有戰爭、風調雨順的年代並不少見,沒有瘟疫的年代卻是稀少的,大大小小的瘟疫始終伴隨著人類,它們是人類始終與之對抗的敵人。引發致病的病原體——細菌和病毒,都是極其古老的生物和類生物,存在時間遠遠超過人類歷史。
  • 超級細菌:一場看不見的戰鬥,潛伏在每個人的身邊,請重視!
    聲明:本文一切資料來源於網絡和書籍(若侵則刪),而本人非專業人士,所寫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也可能會有錯漏。本意為和大家分享交流,歡迎大家指正和補充,不喜勿噴,謝謝!大家好,我是舒宜昂。今天我們來聊一聊超級細菌。(文章最後有我個人對文章重點的總結,趕時間的話可以直接跳到最後面看總結。)
  • 比細菌和病毒更可怕的,是超級細菌
    原創 象妹 小象君 AnimalDialogue 來自專輯One health編譯 / Andrea,大地編輯 / Hess,JJJJ能在人-動物之間傳播的新冠病毒著實可怕,但另一種同時影響人類和動物健康的隱形殺手
  • 病毒和細菌有何區別?醫生:病毒比細菌更可怕,3個理由讓你明白
    病毒和細菌都是能讓人生病的一種微生物,所以我們在生活中都習慣將病毒和細菌放在一起說,而這兩者確實都是可以讓人們生病的東西,但醫生也跟我們說,病毒要比細菌可怕得多,大家也需要搞清楚病毒和細菌到底有什麼區別!醫生:病毒和細菌的區別在哪裡?為什麼說病毒比細菌更可怕,3個理由讓你明白。
  • 發燒真的能燒死身體裡病毒和細菌嗎?
    但是在造這個詞的時候,古人不知道感冒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的。當然,即便是現在,很多人也不見得知道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我們現在再看看這篇中文的帖子裡提到的幾個問題。(1)「在動物試驗中已經證明,33~35℃(90~95 ℉)的溫度最利於病毒及細菌繁殖,換言之,低於常人體溫的溫度也因此最可能引起傷害。所以「著涼」的說法是相當有道理的。
  • 細菌、病毒和肺
    如何保護肺臟免於細菌、病毒的侵襲,多飲水、不抽菸、多運動,還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例如佩戴口罩等。 文章來源:科普中國網 多一個點在看 多一條小魚乾
  • 搞笑瘋人:看不見的敵人最可怕,花木蘭似乎感覺到對方的實力不容小覷?
    搞笑瘋人:看不見的敵人最可怕,花木蘭似乎感覺到對方的實力不容小覷?
  • 如果太空中也有細菌和病毒……
    周五 · 深空探測 |周六 · 茶餘星話| 周日 · 視頻天象撰稿:尼安吉校對:王茸 王婧彧 張硯斌後臺:庫特莉亞芙卡 李子琦地球上,近日的新型冠狀病毒讓大家人心惶惶;而太空中,細菌病毒這類的微生物也是一直以來令科學家和太空人們頭疼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