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不兩立還是和平共處,人類該如何對待細菌病毒?

2021-01-09 小院之觀

人類的歷史,伴隨著各種災難。

戰爭雖然帶來大量死亡,但歷史上還是和平年代居多,戰爭並不是伴隨著每一代人。

造成最多人類死亡的,不是戰爭,不是天氣等自然災害,而是看不見的細菌和病毒所帶來的瘟疫。

沒有戰爭、風調雨順的年代並不少見,沒有瘟疫的年代卻是稀少的,大大小小的瘟疫始終伴隨著人類,它們是人類始終與之對抗的敵人。

引發致病的病原體——細菌和病毒,都是極其古老的生物和類生物,存在時間遠遠超過人類歷史。細菌是微米級的,病毒是納米級的,就算在人類意識到它們的存在之後,很長時間也無法觀察到它。

要一一列舉人類歷史上的因細菌和病毒引發的瘟疫是困難的事情,相對來說,影響較大的有疫病以下幾種:

天花

天花是最早被人類文字記載的傳染病,它由病毒引起,至少有3000年以上歷史。

天花被東徵的十字軍帶回歐洲,造成大量人口死亡,更多的人臉上留下麻點。

天花最著名的傳播,是在殖民時期。登陸新大陸的西班牙人科爾特斯和他的300多名士兵把天花病毒也帶到了南美,在很短時間就傳遍阿茲特克帝國,10年內,2500萬人口的強大帝國只剩650萬人,天花幫助西班牙徵服了新大陸。

在北美,天花的傳播更加迅速,印第安人從未接觸過這種病毒,毫無抵抗力。在天花的肆虐下,一個個印第安部落人口銳減或者完全滅絕,天花又幫助殖民者控制了南美。

清朝的康熙皇帝,就因天花留下麻點,同治皇帝被認為是死於天花。

1798年,接種牛痘預防天花的辦法被英國醫生詹納發明,1976年,WHO發起消滅天花運動,天花被基本消滅。

發現天花疫苗的英國醫生愛德華·詹納

霍亂

著名作家馬爾克斯有部代表作《霍亂時期的愛情》,背景就是哥倫比亞歷史上霍亂肆虐的一段時期。

霍亂是19世紀最嚴重的流行病。它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死亡率較高。

18世紀以來,霍亂爆發過7次全球範圍的疫情。1817年,霍亂在印度爆發,很快漂洋過海,成為「最令人害怕、最引人注目的19世紀世界病」,造成的損失無法估算。

1839年,霍亂疫苗問世,霍亂逐漸成為可以控制的疾病。即使這樣,它也沒有消失,20世紀中期又重現過幾次,就在1991年,拉丁美洲還受到了霍亂侵襲,40萬人得病,死亡4000人。

霍亂弧菌

斑疹傷寒

斑疹傷寒是由普氏立克次體導致的急性傳染病,

它對拿破崙遠徵俄羅斯的失敗起到了重要作用。惡劣的戰爭環境使衛生狀況極差,蝨子大量滋生,拿破崙的大軍為斑疹傷寒的傳播提供了完美的條件。

當時一位隨軍醫生記載了蝨子泛濫的程度:

「勃艮第到蘆葦墊子上睡覺,很快被蝨子的動靜弄醒……於是,他脫掉襯衫和褲子並扔到火裡,蝨子的爆裂聲就像兩個步兵團在交火一樣……許多同伴被咬傷,繼而病倒、死去……」

拿破崙的軍隊大批被感染,不到一個月就損失了8萬人。寒冷、飢餓和斑疹傷寒,和俄國軍隊一起消滅了拿破崙稱雄歐洲的雄師。

一戰時期,塞爾維亞、俄國,都爆發斑疹傷寒,死亡人數超過百萬。

1937年,斑疹傷寒疫苗面世,加上有效的抗生素和殺蟲劑以及衛生條件的提高,現在斑疹傷寒能夠得到有效控制。

黃熱病

黃熱病的罪魁是黃熱病毒,它主要通過伊蚊叮咬傳播,死亡率高,傳染性強,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流行。

黃熱病從加勒比海地區開始傳播,17世紀末在加勒比海地區作戰的西班牙軍隊和鋪設鐵路的法國人都受到黃熱病的侵襲。

它在18世紀逐漸蔓延到南美和歐洲。黃熱病襲擊了英國海軍上將弗農的軍隊,將他在登陸哥倫比亞的1.9萬人減少了一半,幫助哥倫比亞挫敗了英國的進攻。

19世紀,黃熱病在美國流行,它在美國留下的死亡數量記錄,與奴隸交易的記錄平分秋色。

黃熱病沒有特效療法,但可以通過接種疫苗產生免疫力。

黃熱病毒

鼠疫

鼠疫是人類歷史上最令人為之色變的瘟疫。鼠疫在齧齒動物間流行,老鼠、旱獺等是鼠疫桿菌的自然宿主,跳蚤是它的傳播媒介。

在世界上,它有過三次大流行。

第一次是在公元6世紀,它從埃及傳到當時幾乎所有著名國家,遍及歐洲和北非,最嚴重時一天就有5000到7000人死亡,這次瘟疫被稱為「查士丁尼瘟疫」或「地中海瘟疫」,它使東羅馬帝國失去大量人口,是其衰落的重要原因。

第二次是公元14世紀,這就是著名的黑死病。

這次爆發在歐亞大陸此起彼伏,持續了將近300年時間,造成了歐洲2500萬人死亡,帶走了當時歐洲四分之一的人口。

第三次距今更近,它在19世紀末流行,在20世紀30年代達到高峰,波及歐亞非美等大洲60多個國家,死亡人數在千萬以上。

攜帶鼠疫桿菌的齧齒動物對鼠疫免疫,人類卻是鼠疫的普遍易感者,這是鼠疫流行範圍極廣的重要原因,預防接種可以獲得一定的免疫力。

鼠疫桿菌

當近現代終於逐步控制住黃熱病、斑疹傷寒、霍亂、鼠疫、天花等這些古老疾病後,文明世界本身卻又醞釀和傳播出另一些疾病。

進入20世紀中後期我們可以發現,新的流行病不斷產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每年都在侵襲人類。

動物之罪?

人類歷史上流行的瘟疫,大部分傳染源來自動物,比如鼠疫、瘧疾、登革熱、黃熱病等等。

到了現代,猿猴、果子狸、蝙蝠又成為了新的傳染源。

這很難說是巧合,更像是大自然對人類的無知和不檢點的一種報復。

諸多病毒被認為來自動物,但是人類能怪罪動物嗎?要怪只能怪人類自己,貪吃、無知、不講衛生,才是新型疾病傳播的根源。

人類以為自己是地球的主宰,實則我們卻只是依賴著動物和植物們生存。幾十萬年磨合下來,三者構成了一個食物鏈,而如今,自大的人類屢屢伸出貪婪之手,破壞這個賴以生存的基礎。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為了一點點物質利益和朵頤之快,人類失去了對動物,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人類文明發展到現在,已經培養出大量安全的家禽家畜提供肉類蛋白質來源,不吃蝙蝠、果子狸,人類不會餓死。

亂吃野生動物,人類可能滅絕。

現代化的傳播

現代疾病傳播迅速的條件,又與人類的活動範圍分不開。

全球環境的汙染,化學物質使用的頻繁,逐步惡化了生態環境,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平衡。

現代文明的城市化進程,大城市特大城市數量增加,人口密度膨脹,相對擁擠的生活空間又為病毒和細菌的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

現代越來越便利的交通,把以往能局限於一個地區的疾病輕鬆傳播到全球各地,現代疫情已經不是一國一地的概念,動輒就牽動全球。

拿愛滋病的傳播來說,起於非洲,不到兩年就傳到歐洲,隨後傳遍全球。如果不是世界交往變得容易,它不會有如此速度。

2009年,甲流H1N1在墨西哥東部被確診,它到達中國只花了短短一個月的時間,期間要突破31個國家和地區的封鎖。

其他現代疾病也與其類似。除非回到過去那種各地區被自然條件隔絕的年代,否則就算嚴防死守,要完全阻隔流行病的傳播也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HIV病毒

生存之戰

現代醫學技術固然發展很快,面對新型疾病,或許很快就能找到克制辦法。但如果人類不知收斂,不能保持對大自然的敬畏,大自然就會在某個無法預料的時間和地點,以人類預想不到的方式,對肆意破壞環境的人類進行反擊。

人類生存之戰,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細菌、病毒這些古老生物的存在,我們談到它們不用勃然變色,它們並不都會致病,其中許多種對人類有用。

細菌和病毒的存在本身就是生態的一環,不可或缺。它們的降解能力對生態至關重要,沒有細菌和病毒,地球將成為屍體的世界。

如果想要指望以消滅致病細菌和病毒的方式來取得勝利,人類的勝利遙遙無期,病原體總能不斷進化,找到辦法對付人類的藥物。

人類難以消滅它們,如何做到相互尊重、和平共處,才是從根本上戰勝瘟疫的辦法。

相關焦點

  • 人類意識被細菌控制?人體內有一千種細菌組成,人類正為細菌打工
    細菌是人類談之色變的一種微生物, 在大家眼裡細菌和病毒是一樣的,它們都是很多疾病的元兇,是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著。然而在現實中,我們每個人的其實都是由「細菌加工廠」組合而成,我們的身體內存在上千種細菌,這些細菌長期在我們體內安營紮寨,不斷繁衍,在人類體內細菌保持和平友好共處的原則種,其實我們體內的新陳代謝有一部分是靠著細菌維持的,從某一種程度來說細菌對我們人類是有益處的。
  • 與300多種口腔細菌共處,如何保護牙齒?
    齲齒是如何形成的?如何預防齲齒呢? 你的口腔溫度恆定,溼度高,是300多種細菌或真菌的溫柔鄉。 在正常狀況下,它們會在你的口腔內組成一個穩定的生態系統,不會干擾你的健康,與你和平共處。
  • 以捕食蝙蝠為生的水貂,常和細菌、病毒「打交道」,更具殺傷力
    作為生存分布較廣的野生動物,水貂的身上攜帶的細菌和病毒種類也是複雜繁多的。從水貂的捕食構成中就可看出,水貂經常和細菌以及病毒接觸。蝙蝠身上攜帶兩百多種病毒,水貂依舊可以將它們作為飽腹的食物,更不要提腐肉這樣的食物。水貂身上攜帶水貂冠狀病毒、阿留申病毒等對身體健康危害很大的病毒。前不久相關新聞報導,水貂很有可能是此次新型冠狀肺炎的中間宿主,因此人們對水貂的防護隔離措施更應專業嚴格。
  • 家裡飛進蝙蝠會被傳染病毒嗎?該如何與野生動物「和平共處」?
    人們的擔憂似乎又不僅僅是蝙蝠,眼下,我們究竟該如何與野生動物相處呢?野生動物可以與人和平共存遠在重洋之外的澳大利亞,日前也因「蝙蝠」備受關注。在王放看來,「實際上蝙蝠和蝙蝠之間的形態、習性差異簡直天上地下,是否攜帶病毒、攜帶什麼種類的病毒也天差地別。」「新冠病毒潛在天然宿主菊頭蝠的分布區域在各種山區,它們生存的關鍵是需要找到洞穴作為棲息地,不進入上海市區。即使是菊頭蝠,也並不是每一個個體都有新冠病毒的原始病毒,攜帶病毒的個體比例很低。」王放提醒著人們,發現蝙蝠,先保持鎮定。
  • 看不見的敵人—漫談細菌和病毒
    病毒很小,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出它嬌小的身軀。舉個例子,假如人是一棵參天大樹的話,病毒充其量只是他的半片樹葉。為什麼不是一片呢?因為它不具備一片葉子的完整結構,沒有DNA雙螺旋鏈結構。好比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白骨精每次都變幻成不同的模樣,讓人眼花繚亂,防不勝防,當然,最後還是逃不出猴哥的火眼真睛。
  • 未來的人類能不能進化出、像蝙蝠一樣與病毒和平共處?
    從早期的演化理論來看,似乎有那麼一些道理,但現代科學已經搞清楚了人體以及病毒感染人的各種機制,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類演化出像蝙蝠一樣適應多種病毒,是不可能的!這有如下幾個原因。詹納以接種溫和牛痘的方式取得了對天花的免疫,發現了導致牛痘的病毒和天花具有相同抗原性質,因此種痘這種免疫迅速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到1800年時有超過十萬人獲得了對天花的免疫。減毒機制與巴斯德的狂犬疫苗對於巴斯德各位應該非常熟悉,他是第一支狂犬疫苗的發明者,也是第一個能從狂犬病陰霾中拯救生命的第一人,關於狂犬疫苗的發現,還是有個小故事!
  • 家裡飛進蝙蝠會被傳染病毒嗎?我們該如何與野生動物「和平共處」?
    人們的擔憂似乎又不僅僅是蝙蝠,眼下,我們究竟該如何與野生動物相處呢?野生動物可以與人和平共存遠在重洋之外的澳大利亞,日前也因「蝙蝠」備受關注。漫天飛舞的果蝠讓澳大利亞英厄姆鎮的居民十分不安,這些果蝠的數量甚至已經超過了當地居民數。蝙蝠為什麼會停留在城市?
  • 生存空間——人與野生動物能否和平共處?
    文中主要以野豬為例,講述了該團隊對山西省觀察研究的所得。作為第一手材料,更具有說服力。文章開頭講,團隊抓到盜獵野豬的盜獵者,而很多當地民眾認為研究團隊是在「為虎作倀」,認為野豬以及成災,為什麼不能保護自己的勞動果實,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研究團隊就以事實,數據,圖像等為證據,向大家解釋「野豬成災」的表象下的實情。
  • 怎樣和婆婆和平共處?記住這3點
    我卻認為與婆婆是可以和平共處的。我有一個高中同學,結婚比較早,在婚後的前幾年常常跟我抱怨她婆婆如何如何不好,婆婆會將她和她老公區別對待。很簡單的小事情:她老公如果不在家,她婆婆可能晚飯就不會炒菜了;買菜會買她老公愛吃的;嫌棄她不會做飯等等。今天我們講怎樣和婆婆和平共處,所以我們著眼於解決方案,而不是批評婆婆或指責媳婦上。
  • 敬畏地球上的其他物種,才是人類成熟的標誌
    細菌很聰明,它們可能沒有「人格化」的群體思維,人類很難理解它們的思維,而它們的這種「知行合一」的思維運動模式可能是自然界存在的另一些普遍的思維模式之一。這種思維相比人類的思維模式,可以存在於更大的空間,沒有固定的主體形狀,瞬間形成並壯大,以另一種方式適應自然。
  • ...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即遵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下列不屬於該...
    「一帶一路」建設的原則,是恪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即遵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下列不屬於該原則的是( )。  高效備考:加入2021年諮詢工程師高效實驗班 選報1+1考期可續學哦!
  • 細菌和病毒是不是一回事?一個是活的,另一個好像不是
    我們習慣於將細菌與病毒放在一起說,也自然而然地將兩者看作是一回事,可實際上兩者並不相同,甚至可以說是毫無關係。怎麼會毫無關係呢?最起碼細菌和病毒都是微生物吧?還真不是,細菌是微生物,但病毒並不是,甚至於病毒能不能算是生物都有待探討。沒錯,從本質上來講,細菌與病毒的區別就在於,一個是活的,另一個好像不是。我們先來看看那個活的,也就是細菌,細菌是什麼呢?
  • 人體內有300多萬億個病毒,病毒其實也是人體的一部分
    根據相關研究,微生物無處不在,病毒能夠通過不同的渠道進入人體,而我們的免疫系統也有它們的參與,可以說,人類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病毒「星球」。 病毒在幾百萬年裡也促進了人類生理機能的發展,雖然目前科學家們無法解釋這些病毒如何長期與人類實現和平共處,但是已經有研究結果顯示,人體內部有300多萬億個病毒,它們分別屬於不同的種類
  • 塵封多年的遠古病毒,或許有甦醒的可能性,人類該如何應對?
    塵封多年的遠古病毒,或許有甦醒的可能性,人類該如何應對?幾乎每年的6月份,全球溫度都會隨之上升,這個時間段就是所謂的高溫季節,每到這個階段,人類都要與高溫作鬥爭。全球氣溫變暖帶來的危機全球氣溫變暖將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危機,很多人自認為每天躲在空調房中,吹空調就可以了,殊不知有更大的災難正在逼近,這到底是什麼呢?或許很多人會猜測是海平面上升,其實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最可怕的是科學家在冰封多年的永久洞中,發現了遠古細菌和病毒。塵封多年的遠古病毒,或許有甦醒的可能性,人類該如何應對?
  • 顛覆你的認知:我們每個人都「圈養」著數百萬億病毒
    只有極少部分的病毒,才會對我們人類健康造成危害。我們人類,其實是由人類細胞、細菌、病毒還有真菌,總和高達數百萬億規模的「生物物質」和諧共存的一個「超級生物體」!據科學報導,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裡,至少有一半的「生物物質」都不是人類細胞,而是細菌、病毒、真菌!是不是毛骨悚然?學會接受這個想法吧,這就是科學事實。
  • 人類體內共存在380萬億多個病毒,為什麼我們卻活得好好的?
    許多病毒放棄了與人類免疫系統之間的對抗,籤訂了停戰協定,從此就在人類體內定居,這些病毒的數量並不稀少,達到了380萬億多個。 這些病毒並不是你經常聽到的危險病毒,比如導致流感或普通感冒的病毒,或者像伊波拉病毒或登革熱病毒那樣的更險惡的病毒。 溫和化是一種自然協同進化的必然產物,因為過於烈性致死率有時候會切斷感染源,讓自己也無法繼續傳播下去,所以利益最大化的選擇還是「天長地久」比較好,他們選擇在人類體內生存,自然就與人類成為了命運共同體。
  • 冠狀病毒大歷史:它如何敲開人類細胞大門?
    這再次證實了致命的冠狀病毒可以從動物傳給人類。 同樣,此次新冠病毒應該也是由動物傳給人類的。本次疫情爆發後,研究人員就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樣本中發現存在大量新冠病毒,提示該病毒來源於華南海鮮市場銷售的野生動物。
  • 有益病毒能抗細菌
    原標題:有益病毒能抗細菌  文·胡德良 編譯  ■ 醫衛前沿  細菌既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敵人:一方面,細菌可以引起感染,導致疾病;另一方面,細菌也有助於我們減肥,甚至可以對抗痤瘡。目前,一項新研究顯示,病毒也擁有兩面性:研究人員首次證明,病毒有助於我們的身體對抗細菌的入侵。
  • 病毒界的慢性子:人類皰疹病毒-6感染引起的幼兒急疹
    病毒界的慢性子:人類皰疹病毒-6感染引起的幼兒急疹 2020-01-12 15: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北極頻現史前生物,遠古細菌危害人類,這事很恐怖嗎?
    最後查出,這些病毒來自於融化的永久凍土層,可能是感染過炭疽病毒的人或者動物的屍體,由於凍土解凍,這些病毒進入了供人飲用的地下水中。總之,大量的人和動物活動,加上天然的冰箱,造就了北極凍土下豐富的內容——除了人類喜愛的石油資源外,還有讓人感到恐怖的大量動植物的屍體,各種病毒細菌等微生物,以及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產生的甲烷等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