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人類能不能進化出、像蝙蝠一樣與病毒和平共處?

2020-10-18 星辰大海種花家

從早期的演化理論來看,似乎有那麼一些道理,但現代科學已經搞清楚了人體以及病毒感染人的各種機制,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類演化出像蝙蝠一樣適應多種病毒,是不可能的!這有如下幾個原因。

免疫機制不就是抵禦病毒麼?為什麼說不適應多種病毒?

關於免疫這個說法我們得得先來了解一下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性免疫機制(特異性免疫)是怎麼來的,1796年英國醫生詹納將正在出牛痘的女孩皮膚上水泡中的液體注射到了一個八歲健康男孩身上,使他獲得了對牛痘的免疫,這是一次極為冒險的嘗試,也意味著第一支疫苗的誕生!

詹納給8歲的菲普斯「種痘」

詹納敢於如此嘗試是因為他用了二十年來研究這種在十八世紀在歐洲大流行的天花傳染病,當時的歐洲有很多醫生已經知道用得一次輕微天花來取得對天花病毒的免疫,但接種非常兇險,因為控制不好甚至有毀容的風險。詹納以接種溫和牛痘的方式取得了對天花的免疫,發現了導致牛痘的病毒和天花具有相同抗原性質,因此種痘這種免疫迅速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到1800年時有超過十萬人獲得了對天花的免疫。

減毒機制與巴斯德的狂犬疫苗

對於巴斯德各位應該非常熟悉,他是第一支狂犬疫苗的發明者,也是第一個能從狂犬病陰霾中拯救生命的第一人,關於狂犬疫苗的發現,還是有個小故事!

十九世紀醫學界已經提出了細菌致病說,因此對於細菌導致的疾病已經有很多消滅和控制的方法,但仍然有一些疾病很難理解,因為根本找不到致病的細菌,比如狂犬病就是其中一種,因此巴斯德推測可能是比細菌更小的致病體導致了狂犬病,而這種致病體小到連顯微鏡都看不到。

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

因此巴斯德著手研究狂犬病,他實驗多次失敗後發現將因實驗致死的兔子的腦組織培養後稀釋再進行注射實驗,發現被實驗的狗在28天後恢復正常,而且這隻狗在多次強病菌原液後仍然活了下來,至此巴斯德通過減毒的方式給狗注射病菌,使狗獲得了對這種病菌的免疫力(其實就是病毒)!

但無論是詹納還是巴斯德都發現,人體獲得這些病毒的免疫力之後,並不是終身擁有的,有一個時效性,比如現代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時間大約只有6個月,超過這個時間再被狗咬必須再次注射以重新獲得免疫力,所以這是各位必須了解的!

關於接種疫苗

人體免疫系統能應對大部分病菌的感染,但也有它們無法應對的,這個時候就需要疫苗來輔助,我們從小接種了比如卡介苗和B肝疫苗以及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痺症)疫苗,還有百白破疫苗、流腦疫苗和三聯苗等,但這些都是有預防有效期的,一般都為數年!

一次即可終身免疫的麻疹和天花,但這也不能遺傳,所以各位要知道,也許我們祖先免疫過的病毒,我們並不能免疫哦,所以上一次間冰期智人免疫的疾病,也許病毒被封存在北極凍土帶裡融化釋放出來後,現代人可能會疲於應付!

蝙蝠的並不是對病毒免疫,而是壓制與共生!

蝙蝠體內帶有大量病毒這大家都已經知道,至少伊波拉病毒、SARS病毒和狂犬病毒以及MERS冠狀病毒等,這些病毒是存在於蝙蝠體內的,而且與蝙蝠相安無事,但這並不表示蝙蝠有這些病毒的抗體,而是蝙蝠的超強體質能夠壓制住這些病毒不對蝙蝠造成影響,而這個技能是由它飛行技能下的副產品。

  • 蝙蝠因為飛行的高代謝產生的DNA損失而演化出超強的修復機制

  • 蝙蝠不會因為感染病毒發炎,從而消除炎症這種給蝙蝠帶來機體老化與癌等病症。

  • 蝙蝠的飛行的高體溫代替了炎症發熱這種對抗病毒的機制,所以病毒在蝙蝠體內不成氣候。

對於蝙蝠這種技能人類是望塵莫及的,飛行就算了,因為人類的身體結構根本不適合飛行,所以想演化成飛行還是做夢吧,當然人類也不奢望進化出對所有病毒免疫這種技能,因為免疫它只針對已知病毒,而且是一種存在很久的病毒,對於未知的不同致病機制病毒不具效力。

所以各位想要自身演化出免疫所有病毒的想法還是算了吧,咱只求未來醫學的發展能讓我們迅速獲得這種病毒的疫苗即可,而這正是現代科學努力的方向。

相關焦點

  • 勢不兩立還是和平共處,人類該如何對待細菌病毒?
    人類的歷史,伴隨著各種災難。戰爭雖然帶來大量死亡,但歷史上還是和平年代居多,戰爭並不是伴隨著每一代人。造成最多人類死亡的,不是戰爭,不是天氣等自然災害,而是看不見的細菌和病毒所帶來的瘟疫。沒有戰爭、風調雨順的年代並不少見,沒有瘟疫的年代卻是稀少的,大大小小的瘟疫始終伴隨著人類,它們是人類始終與之對抗的敵人。
  • 家裡飛進蝙蝠會被傳染病毒嗎?該如何與野生動物「和平共處」?
    在王放看來,「實際上蝙蝠和蝙蝠之間的形態、習性差異簡直天上地下,是否攜帶病毒、攜帶什麼種類的病毒也天差地別。」「新冠病毒潛在天然宿主菊頭蝠的分布區域在各種山區,它們生存的關鍵是需要找到洞穴作為棲息地,不進入上海市區。即使是菊頭蝠,也並不是每一個個體都有新冠病毒的原始病毒,攜帶病毒的個體比例很低。」王放提醒著人們,發現蝙蝠,先保持鎮定。
  • 家裡飛進蝙蝠會被傳染病毒嗎?我們該如何與野生動物「和平共處」?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王放一直觀測追蹤城市裡的野生動物,他認為,蝙蝠其實在城市中找到了一個和人類互不幹擾的生態位。比如在上海青浦的東亞伏翼蝠,城市河湖周圍的昆蟲給它提供了充足的蛋白質食物,城市溫暖的氣候降低了它們冬天的死亡率,而城市建築的縫隙好像是野外巖壁上的裂縫一樣,可以用來栖息。蝙蝠對於城市環境的適應,實際上代表了野生動物和人共存的可能。
  • 「百萬播放」破解蝙蝠的抗病機制,也許可以用於人類治療
    冰點純:了解蝙蝠,認識病毒,人類與自然和平共處,達到人與自然的平衡狀態,獲利的還是人類本身。,一般來說,像SARS一樣並不會直接讓人致病,需要跑到中間宿主,比如果子狸的身上,完成進一步的變異,變成對人易感的病毒,當然蝙蝠體內的病毒也會在蝙蝠的群體內不斷的發生變異,所以普通人儘量不要去接觸蝙蝠。
  • 新冠病毒可能1948年已存在!專家擔憂警告:蝙蝠或含有其它冠狀病毒
    新冠病毒在蝙蝠體內存在70未被發現通過對病毒研究,科學家得出結論,SARS-CoV-2和RaTG13二者同根同源,甚至都能在同一物種體內發生變異。新冠病毒不變的3組基因,揭示了SARS-CoV-2病毒從分離、成長,再到變異的過程,甚至還告訴科學家們,新冠病毒何時會從舊基因庫中分離出來。
  • 因為自然中有蝙蝠這個行走的病毒庫!
    #拒絕食用野生動物#如今很多讓人聞風喪膽的病毒,都是從蝙蝠身上帶來的。在這個特殊時期,芽爸想要好好給大家介紹這個「可怕」的小動物。一、飛翔的獸類在大家眼裡,能夠飛的動物都是鳥類,但蝙蝠與眾不同,它和人類一樣是哺乳動物,也是唯一能真正飛翔的獸類。
  • 病毒從何而來,又從何而去——淺談病毒歷史上的生存和進攻策略
    病毒大軍和平共處策略這是病毒求生服軟的溫存策略,一般適應於病毒與細胞王國勢均力敵的情況,即病毒不能徹底攻克細胞王國,細胞王國也不能徹底消滅病毒。這個時候,雙方如果死磕下去就是兩敗俱傷,誰都沒有好下場,所以就算是病毒也有好脾氣的時候,因為它們找到了自己的天然宿主。細胞王國內部也遵循嚴格的社會分工,所以在漫長的進化歷史中發展出了免疫系統,好比農耕民族的「職業化軍隊」,是細胞王國專門用來對付像病毒這樣的外來入侵者的。
  • 「死神」蝙蝠是如何與病毒共舞的?
    但是,蝙蝠進化出了一種能夠有效地清除這些有害分子的生理機制,進而削弱了高代謝率帶來的傷害。這一機制不僅保證了蝙蝠可以自由飛翔在天空中,還「順手」幫忙清除了蝙蝠體內各種炎症反應產生的「破壞份子」。另外,與心率和新陳代謝都更緩慢的大型動物相比,心率和新陳代謝較快的小型動物通常壽命較短,這可能是因為高新陳代謝率會產生更多更具破壞性的自由基。
  • 女子被蝙蝠咬了一口,變異成怪物,人類會變異長出翅膀嘛
    我們都知道蝙蝠身上攜帶這多種致命病毒,它是一種唯一會飛行的哺乳動物,體形不大卻壽命奇長,可以輕輕鬆鬆活到20歲,像之前的伊波拉、非典、包括我們現在的新型冠狀病毒好像都能跟它扯上關係。在電視劇盛唐幻夜中,吳倩小姐姐飾演女主遠安,遠安由於被靈溪養的藍蝙蝠咬了一口,誰知毒素侵入體內,盡然變成藍蝙蝠吸血鬼。畫面特效真的做的很精美了,讓人看了,不僅喜歡,情緒也跟著劇裡走了,太刺激了。在變身藍蝙蝠以後,遠安不但習性變得跟蝙蝠一樣聞到血液的味道就跟吸毒一樣控制不住要吸一口,就連身上也長出了一對藍色的翅膀。
  • 我們如何與蝙蝠安全共處?一份權威的手冊在等你領取
    象妹的好朋友泓螢翻譯了一本關於如何與蝙蝠安全相處的小圖冊,今天來分享給大家!沒錯,我們可以選擇與蝙蝠安全共處,而不是消滅他們。蝙蝠是環境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也是保護人類健康的重要因素。蝙蝠是生態系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蝙蝠對維護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起著關鍵作用。例如:蝙蝠能幫助很多用於生產木材的闊葉樹木和果樹傳播種子。蝙蝠還能幫助很多果樹傳播花粉。世界上有超過300種的果樹依靠蝙蝠來傳播花粉,包括芒果、香蕉、番石榴、榴槤、荔枝、龍眼等。一些蝙蝠也捕食對莊稼有害的飛蛾或者甲蟲。
  • 未知的自然界:病毒數百萬種,人類已知的才3000多種……
    像病毒和細菌這樣的微生物則依託於這樣的食物鏈關係,與特定的宿主達成特定的共生、共存或者競爭關係,繁衍自身的同時又能協同進化。自然界如此複雜的食物鏈系統,經過了漫長的進化演變,已經形成了極為牢固的平衡關係。早期的人類也只是食物鏈中的普通一環,主要吃自己馴養的動物,諸如豬、牛、羊等之類的,與其它物種在食物鏈中各司其職。但是人類文明的發展太過迅猛,逐漸打破了這種平衡。
  • 蝙蝠:冠狀病毒最致命的傳染源
    在菲律賓,近1/3被調查過的蝙蝠攜帶β冠狀病毒。在西班牙,在9種蝙蝠身上總共發現了14種不同的冠狀病毒。蝙蝠僅僅攜帶的冠狀病毒,種類就如此之多,還沒算其它的像伊波拉這樣的絲狀病毒了,因此它們傳染給人畜的機會就很多。最令人恐懼的是,病毒不僅能跳到人上,還可能獲得在人際傳播的能力,從而導致類似SARS和伊波拉的大爆發。在20年前,人們只知道,蝙蝠只會傳播狂犬病。
  • 「病毒之王」蝙蝠:飛行時會「發燒」,攜上百種病毒卻很長壽!
    另外蝙蝠是群居的,而且不同種類的蝙蝠可以「共處一室」,成千上萬的蝙蝠密密麻麻的掛在洞穴上,大家相互交換病毒蝙蝠在飛行時的心率每分鐘800-1000次,體內溫度可升至40攝氏度左右。要是人的體溫如果長時間保持在40°(即發燒),人也基本掛了。而病毒也一樣,普遍不具有耐高溫性。當然能在蝙蝠高體溫下倖存下來的病毒都是狠角色。 另外面對那些『堅強的病毒』,蝙蝠在進化中還加了一道保險。
  • 從蝙蝠到穿山甲,病毒是如何來到人類世界的?
    高體溫能減少體內病毒的複製和載量,也淘汰一批因此無法共生的病毒,餘下一些適應高體溫的病毒。通常我們的免疫系統會製造「發燒」來抵禦外來病毒,而對於那些適應了高體溫的病毒,這招便常常無濟於事。另外,在漫長的進化中,蝙蝠形成了一套無比「佛系「的免疫系統。當正常細胞受到損傷、發生碎裂時,細胞內部的物質如核酸(DNA,RNA)片段等會漏到外部,四處漂浮。
  • 為什麼蝙蝠 蟑螂這些存在好久的動物沒有進化出人類一樣的智慧?
    2003年發現的距今5200萬年前的食指伊神蝠,向我們揭示了蝙蝠飛行能力的進化。食指伊神蝠前足五趾都有爪子,不像現代蝙蝠只有1-2個爪子;後肢較長而前肢較短,翅膀較為寬短。這種古代蝙蝠的身體構造是典型的樹棲動物,想必很擅長攀爬,但飛行能力比不上現代蝙蝠。
  • 蝙蝠是移動的「病毒庫」,但為何能安然無恙?
    最近,新型冠狀性病毒越發嚴重,很多人也都在猜測這種病毒的來源。有關專家表示:新型冠狀性病毒可能是來自於蝙蝠。據了解,目前人類在全世界的200餘種蝙蝠身上共計發現了4100餘種病毒!比如: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和SARS病毒等,其中冠狀病毒就有500多種。
  • 蝙蝠病毒
    經過專業人員考察發現,翡翠葛的繁衍主要靠蝙蝠授粉;無獨有偶的是,在墨西哥、也有一種含糖量極高的野生植物龍舌蘭,如果人工種植,需要八年的生長時間才能成熟,但是,這種消掉葉子酷似大型菠蘿的龍舌蘭植物,卻能釀造出世界頂級名酒。
  • 佔據人類基因組的8%,人類的進化繁衍,為什麼要依賴病毒?
    人類住在一個布滿病毒的星球上,至今人類對於病毒是否是生命還存在著爭議,它們雖然是有生物質(蛋白質和核酸)組成的,卻只能在進入細胞後複製,既然不能像細胞生命那樣繁殖,也沒有細胞生命那樣明確單一的起源樹,更不會像細菌或動物那樣到處「爬」——病毒就被動地待著,等著進入細胞的機會,重配、嵌合,有點像單純的有機化學物質。
  • 佔據人類基因組的8%,人類的進化繁衍,為什麼要依賴病毒?
    人類住在一個布滿病毒的星球上,至今人類對於病毒是否是生命還存在著爭議,它們雖然是有生物質(蛋白質和核酸)組成的,卻只能在進入細胞後複製,既然不能像細胞生命那樣繁殖,也沒有細胞生命那樣明確單一的起源樹,更不會像細菌或動物那樣到處「爬」——病毒就被動地待著,等著進入細胞的機會,重配、嵌合,有點像單純的有機化學物質。
  • 當人類站在食物鏈高端 佛說不殺生是告誡人類善待野生動物
    佛陀首先站在理論高度要求人類尊重大自然,尊重每一個生命,不能隨意殺生,不能無限制滿足人類口福,告誡人類不能貪嗔痴。你看看吧,那些真正的佛門弟子和尚是不吃肉,也不殺生的。佛,用了人生有「來世」這個理論勸導地球人們,你吃的每一個動物,其實就是你的夥伴,也可能就是你的原始祖先,生命是輪迴的,輪迴的生命需要互相尊重,這就是佛說的芸芸眾生,眾生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