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益病毒能抗細菌

2021-01-19 人民網

原標題:有益病毒能抗細菌

  文·胡德良 編譯

  ■ 醫衛前沿

  細菌既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敵人:一方面,細菌可以引起感染,導致疾病;另一方面,細菌也有助於我們減肥,甚至可以對抗痤瘡。目前,一項新研究顯示,病毒也擁有兩面性:研究人員首次證明,病毒有助於我們的身體對抗細菌的入侵。

  對於入侵的細菌來說,我們最重要的防線就是粘液。這種粘滑的物質覆蓋在口腔、鼻腔和消化道中(這裡僅僅列舉幾個部位)形成一道屏障。

  「粘液是一種絕妙而複雜的物質。」這項新研究的主持人、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州立大學的微生物學家傑裡米·巴爾說。粘液如膠一般的粘度是由粘液素造成的,而粘液素是瓶刷狀的大型分子,這種分子由糖鏈包圍的蛋白質骨架構成。在粘液素之間,是營養成分和化學成分構成的湯液,這種湯液可以使細菌保持在相對較近的距離,但是不會使其距離太近。像細菌這樣的微生物生活在粘液表層附近,而在粘液的底部、產生粘液的細胞附近,幾乎是無菌的。

  粘液也是噬菌體所在之處。噬菌體是可以感染細菌並殺死細菌的病毒。只要有細菌存在的地方,就有噬菌體存在。但是,巴爾及同事注意到:跟幾毫米之外的無粘液區相比,粘液中存在更多的噬菌體。例如,在人類牙齦周圍的唾液中,每個細菌細胞大約有5個噬菌體,而在牙齦本身的黏膜表面上噬菌體和細菌的數量之比接近40∶1。「這就引發了一個問題,」巴爾說,「這些噬菌體在做什麼?它們對宿主是否具有保護作用呢?」

  為了找出問題的答案,巴爾及同事在實驗室裡培育了人類的肺組織。肺是人體器官表面有粘液保護的器官之一,但是研究人員還培育了一種肺細胞,去除了其製造粘液的能力。當一夜之間感染了大腸桿菌之後,每一種培育的肺細胞中都有大約半數死亡掉;粘液對於肺細胞的存活沒有影響。但是,當研究人員往培養皿中加入一種攻擊大腸桿菌的噬菌體之後,產生粘液的肺細胞存活率猛漲。巴爾稱,這種差別證明,噬菌體可以殺死有害細菌;但是,尚不清楚噬菌體對有益菌是有幫助還是有危害,這也許取決於出現的是哪一種噬菌體。

  在一系列相關的實驗中,研究小組發現這些噬菌體表面分布著猶如抗體一般的分子,這些分子吸附在粘液素的糖鏈上。不久前,研究小組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在線版上報導說:這樣可以使噬菌體處於粘液中,通過粘液可以接近細菌;這表明,這種病毒與產生粘液的組織之間已經相互適應,和諧並存了。

  粘液覆蓋的組織表面不僅僅是人類體內特有的,這種粘液普遍存在於整個動物王國中。例如,粘液保護著魚類、蠕蟲和珊瑚的全身。具有保護作用的噬菌體好像也是同樣普遍存在的:巴爾及同事在所採集的每個物種中都發現了濃密的噬菌體種群。「這是一種新奇的免疫系統,我們認為這種免疫系統存在於所有的黏膜表面,而且這些是表明噬菌體和動物宿主之間具有直接共生關係的首批例證之一。」巴爾說。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選擇了一種特定的噬菌體和一種特定的細菌。但是,情況有可能是這樣的:動物宿主選擇某些具體的噬菌體來控制某些具體種類的細菌。巴爾稱,下一步就是要研究這種共生關係在所有種類的真實黏膜表面上是如何運行的;在真實黏膜表面上,許多不同種類的噬菌體和細菌都是相互作用的。

  巴爾認為,這項研究工作使我們不得不重新估價噬菌體的作用,有望使人們思考噬菌體做了什麼,該如何利用噬菌體來幫助我們對抗疾病。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其實大多數病毒對我們是有益
    每天,在世界各地的國家,都有人死於一種新的病毒。這一次,他們死於一種名為SARS-CoV-2的新型冠狀病毒,這種病毒會導致一種被稱為COVID-19的急性呼吸道疾病。這是最新的病毒。縱觀歷史,從天花到流感,病毒是造成數百萬人死亡的原因。
  • 比細菌和病毒更可怕的,是超級細菌
    原創 象妹 小象君 AnimalDialogue 來自專輯One health編譯 / Andrea,大地編輯 / Hess,JJJJ能在人-動物之間傳播的新冠病毒著實可怕,但另一種同時影響人類和動物健康的隱形殺手
  • 細菌、病毒、真菌都是微生物,可是區別大不同
    涵蓋了有益跟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食品、醫藥、工農業、材料、環保、體育等諸多領域。[i]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教科書中,均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7大類:細菌、病毒、真菌、立克次氏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想要真正探究微生物的奧秘,就從細菌、真菌、病毒三類最常見的微生物開始了解吧!細菌細菌,我們日常接觸最多的微生物,其基本形態呈杆狀、球狀、螺旋狀,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構成,是細胞內沒有成形細胞核的單細胞原核微生物。
  • Bacteria vs Virus/細菌與病毒
    然而,正如世界衛生組織所強調的:抗生素不治病毒,只治細菌。(Antibiotics do not work against viruses, only bacteria.)新冠肺炎由新冠病毒引起,顧名思義,新冠病毒是一種病毒,當然無法用抗生素進行抑制或滅殺。那麼,細菌(bacteria)和病毒(virus)的區別是什麼呢?
  • 既能殺細菌,又能滅病毒,這樣的通「材」,了解一下
    除此之外,光敏劑也可摻入聚合物分子中,這種材料在氧氣存在的條件下經可見光激發能產生單線態的氧,由此實現殺菌的作用。> TESET不僅對革蘭氏陽性細菌有效,對革蘭氏陰性細菌也具有很好的抑制能力。
  • 病毒並非一無是處 也有對人類有益的一面
    一般人對病毒的理解往往是負面的,因為無論是口蹄疫、狂牛症還是非典、禽流感或是肝炎、愛滋病,病毒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和災難。然而,病毒也並非一無是處,它也有對人類有益的一面。     病毒是一類特殊的微生物,化學組成簡單,按宿主不同可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微生物病毒。
  • eb病毒能治療好嗎 如何預防EB病毒感染
    在我們生活中,想必大家對於eb病毒感染還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吧,EB病毒又稱人類皰疹病毒,是一種皰疹病毒。它主要感染人類口咽部的上皮細胞和B淋巴細胞。那麼,eb病毒能治療好嗎?eb病毒怎麼預防?下面來了解一下吧。eb病毒能治療好嗎可以治好的放心吧!可能要住院治療,我寶寶住院十天就出院了。
  • 病毒和細菌有何區別?醫生:病毒比細菌更可怕,3個理由讓你明白
    病毒和細菌都是能讓人生病的一種微生物,所以我們在生活中都習慣將病毒和細菌放在一起說,而這兩者確實都是可以讓人們生病的東西,但醫生也跟我們說,病毒要比細菌可怕得多,大家也需要搞清楚病毒和細菌到底有什麼區別!醫生:病毒和細菌的區別在哪裡?為什麼說病毒比細菌更可怕,3個理由讓你明白。
  • 病毒為什麼讓人類措手不及?我們沒認識到,病毒與細菌的區別
    實際上,病毒並不是細菌,二者在本質上擁有很大的差異,只有認識到這些區別,才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問題。首先,病毒和細菌在外觀以及內部結構、代謝方式方面都有不同。根據相關研究,細菌的體積往往較大,在顯微鏡中就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而病毒則需要用數萬倍的電子顯微鏡才能顯露身形。
  • 帶孩子了解病毒、細菌、微生物
    智伍他們為了拯救隊友而冒險進入了叢林……探險隊最終能否擺脫病毒的威脅,安全地逃出危機四伏的原始叢林呢?有圓有扁,形態各異,有的讓人生病的,有的卻讓我們保持健康,有的能把牛奶變成酸奶,把石頭變成土壤,每天做著很多很多…特別了不起的事!它們就是——微生物。
  • 細胞利用脂滴抵禦病毒和細菌感染機制
    當病毒或細菌感染宿主細胞時,它們需要大量的營養物來增殖,並讓它們達到脂滴。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發現,為了應對感染,脂滴將抗生素和抗病毒蛋白組裝在一起而形成複合物,在這些複合物中,抗生素和抗病毒蛋白協同作用,對抗病原體並消滅它。這是一種會在身體所有細胞中發揮作用的機制,而不僅僅是巨噬細胞等免疫系統細胞所特有的。
  • 細菌會像病毒一樣,瘋狂傳染人嗎?
    病原體,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蟲的統稱。微生物佔絕大多數,包括病毒、衣原體、立克次體、支原體、細菌、螺旋體和真菌;寄生蟲主要有原蟲和嚅蟲。病原體屬於寄生性生物,所寄生的自然宿主為動植物和人。能感染人的微生物超過400種,它們廣泛存在於人的口、鼻、咽、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以及皮膚中。數量如此之多的生命體寄生於我們人體,是不是很震驚?
  • 病毒只有細菌的1/50大小,不要輕信抗菌產品可以抗病毒
    首先,看一下細菌與病毒的體積大小,下圖不難看出,細菌較病毒模擬圖來看,細菌就是一個巨無霸!通常來說,病毒只有細菌的1/50。
  • 什麼是病毒?病毒和細菌是不是一回事?抗生素能不能殺滅病毒?
    病毒和細菌是不是一回事?抗生素能不能殺滅病毒?絕大多數人對這些概念是模糊,甚至混淆的。細菌是一種單細胞生物,有細胞壁、細胞器、DNA等相對完整的細胞結構,可以自已生長繁殖。而病毒不是生物,是介於生命體和非生命體之間的有機物種,無法自行表現出生命現象。
  • 發燒真的能燒死身體裡病毒和細菌嗎?
    另外,對於消滅或預防影響身體病毒或細菌的滋長,發燒(一般為39~40℃/102~104 ℉)則提供了最理想的溫度。」這裡提到動物試驗,但是沒有給出任何引用文獻。一般來說,跟人體疾病有關的細菌、病毒,都是在37℃時繁殖最快。如果把人體看成是一個培養皿,那麼這人類在地球上幾十萬年的生活,篩選出來的病毒、病菌都是能夠在人體溫度條件下繁殖最快的菌株和毒株。
  • 什麼是病毒?它和細菌有何異同?
    什麼是病毒?它和細菌有何異同?病原微生物包括寄生蟲、真菌、細菌、螺旋體、支原體、立克次體、衣原體、病毒等等。病毒就是一種常見的病原微生物。據說,人類疾病中有50%都與病毒有關,而且病毒性疾病基本都是傳染性疾病,例如,目前正在全球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危害極大。因此,了解病毒有利於我們增長防病治病的知識。二、病毒與細菌有何異同?
  • 山西省汾陽醫院開展「2020年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系列活動
    11月18日至24日是「2020年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今年的主題是「團結起來保護抗微生物藥物」。為提高公眾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藥物的意識和水平,山西省汾陽醫院藥學部開展了「2020年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系列宣傳活動。
  • 專家詳說細菌和病毒-光明日報-光明網
    因為這次的病原體是病毒,不是細菌。那麼,病毒和細菌到底有什麼異同?為啥不能用抗生素殺病毒?入侵人體,細菌和病毒有不同的途徑       細菌中有許多「好人」,其中腐生細菌是生態系統中重要的分解者,使碳循環能順利進行;部分細菌會進行固氮作用,使氮元素得以轉換為生物能利用的形式。
  • 抗愛滋病藥物為何被熱炒?人類對抗病毒有哪些武器?
    本文約1900字 閱讀時間7分鐘這兩天抗愛滋病藥物「克力芝」被熱炒了。為何抗愛滋病的藥物能被用於治療新型肺炎?對付病毒,人類究竟有什麼武器可用呢?HIV的合成需要利用RNA逆轉錄成為DNA,插入人體的DNA中才行,只要阻止這一步發生就可以阻止病毒擴散。抗逆轉錄藥物在體內轉化成活性的三磷酸核苷衍生物,與天然的三磷酸脫氧核苷競爭性地與HIV逆轉錄酶(RT)結合,從而讓逆轉錄過程停止。齊多夫定、去羥肌苷、扎西他濱、司坦夫定、拉米夫定、阿巴卡韋這類藥物在抗愛滋病的戰鬥中表現良好,經常與上面的蛋白酶抑制劑配合使用。
  • 2020年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團結起來保護微生物藥物
    」,以「團結起來保護抗微生物藥物」為主題,旨在提高全社會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藥物的意識和水平,牢固樹立抗微生物藥物合理使用觀念,減少不必要的藥物使用,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抗微生物藥物合理使用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