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生物屍體頻現北極,潘多拉的魔盒或將打開!
北極挖出史前生物屍體,為何人類趕到不安?
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層再次發現萬年前史前動物,人類需要警惕了!
2020是最後警告:冰川融化,遠古病毒復出,地球正放棄人類?
……
看著這些恐怖的消息,心裡不由得一緊,北極到底是怎麼了?真的要出大事了嗎?咋感覺人類就要完蛋了一樣!
較真的我決定好好琢磨一番,先說結論給大家壓壓驚:可能出大事,但大不到哪裡去,一切都在人類的掌控範圍內!
北極為何有那麼多遠古生物屍體?
北極,是指地球北緯90°,而我們一般說的北極往往指北極圈內,即北緯66°34′以北的地區。
北極:海洋在中心,陸地在外圍
其核心地區幾乎都是海洋,即北冰洋,佔北極總面積(2100萬平方公裡)的60%,周圍是歐亞大陸、美洲的陸地,面積約有800萬平方公裡。
由於溫度極低,冬天溫度為-40~-20℃,北極圈的陸地幾乎都是永久凍土。夏天的時候,雖然整天都是白天,太陽一直在天上兜圈,但是溫度卻根本上不去。
然而,比起孤獨而且更加寒冷的南極(冬季幾乎在-40℃以下)而言,北極已經算是不錯的了。陸地處於外圍,比核心地區相對暖和,又和歐亞、美洲大陸相連,因此生機勃勃。
南極:核心地帶是陸地,被海洋包圍
目前,北極地區有700萬的常住人口,主要為因紐特人和愛斯基摩人。
北極地區的動植物也比我們想像的要多,有北極熊、海象、海豹、鯨、鯡、鱈、雪兔、北極狐、馴鹿、極犬等,如此豐富的資源是北極人生存的物質保障。
當夏天溫度升高後,南邊的動物也會北移到北極地區,更加增添了北極的生氣。
然而,在北極地區活動可是有風險的,一不小心就會被埋進地底,成為凍肉,等待未來的人類來發現。
天然冰箱
北極地區就像一個天然的冰箱,由於其地底下溫度比地表更低,而且處於高壓、缺氧甚至無氧的狀態,永久凍土下的微生物活性很低,屍體難以被分解。
總之,在這個天然冰箱裡,保存上萬年的屍體也可能還是「新鮮」的。
比如,前不久科學家在西伯利亞發現了一具5萬年前的披毛犀屍體,其外表和內部器官都保存得非常完整,甚至褐色的毛髮都是清晰可見。
另外,加拿大北部的永久凍土去也發現了一具灰狼幼崽屍體,距今有57000年了,但仍然保存非常完整,只是缺少了眼睛組織。
除了動物們因為意外因素被埋進凍土的,還有一些遠古生物屍體跟人類的活動有關。
比如,當人類發現非正常死亡的動物屍體時,為了避免瘟疫,會儘快掩埋起來,然而這正好把可能的瘟疫留給了後來人,冰凍的細菌病毒很難喪失活性,它們可能在埋葬上萬年後捲土重來。
除了動物,還有人類的屍體。一般地區人類的屍體埋在地下,幾年就腐爛得只剩下骨頭和頭髮了,而在北極地區,埋在地下的屍體卻可能存放上萬年不腐。
2016年就曾有過報導,俄羅斯北部出現絕跡多年的炭疽病毒,導致2300隻馴鹿相繼死去,1名兒童死亡,72名牧民住院,63人被緊急疏散。
最後查出,這些病毒來自於融化的永久凍土層,可能是感染過炭疽病毒的人或者動物的屍體,由於凍土解凍,這些病毒進入了供人飲用的地下水中。
總之,大量的人和動物活動,加上天然的冰箱,造就了北極凍土下豐富的內容——除了人類喜愛的石油資源外,還有讓人感到恐怖的大量動植物的屍體,各種病毒細菌等微生物,以及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產生的甲烷等氣體。
氣候變暖的影響
然而,這個天然的冰箱沒那麼好用了,至少功率開始下降了。
據報導,最近幾年北極夏天的溫度居然飆到了38℃,冰箱都快變成暖氣了!!
後果到底有多嚴重,還說不清楚,但至少北極地底下的「古代大軍」已經在蠢蠢欲動了。
好消息是:北極地區的石油開採將變得更加容易,畢竟鑽凍土和普通泥土完全是兩回事,因此俄羅斯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壞消息則更多,不可預測的遠古微生物和地底下的甲烷等溫室氣體,都是人類的重大安全隱患。
其實,氣候變暖已經炒了很多年了,放出甲烷等溫室氣體則會進一步加快氣候變暖,不過,在我看來,氣候變暖好像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嘛。
海平面上升先把日本給淹了再說,然後我們關停汙染企業(這不已經做了很多了嘛),然後發動全國人民多種樹,把二氧化碳轉變為氧氣……
總之,情況還沒有那麼壞,否則全世界人民都要關掉工廠,一起種樹了。
至於全球變暖會導致極端天氣災害,生態系統受影響,其實人類本身就是生態系統最大的災難,難不成自己把自己給滅了?
不過,最讓人擔憂的恐怕不是氣候變暖,而是遠古的細菌和病毒們——它們會不會一出場就把人類給團滅了呢?!
遠古病毒和細菌
病毒和細菌往往讓人感到恐怖,而加上遠古,無疑讓人更加恐慌,似乎古代的東西就一定比現在厲害,就像科幻片裡的霸王龍一般!
然而,並沒有那麼恐怖!
首先,病毒和細菌並不都是有害的,大多數時候跟人類都是和平共處,甚至相得益彰的。
比如,2009年,俄羅斯科學家在西伯利亞凍土中的猛獁象屍體中發現一種細菌——360萬年前的芽孢桿菌F,被稱之為「永生細菌」。
經研究發現,這種細菌不只是自己壽命長,還會讓共生的宿主變得更加長壽。
後來,這位科學家嘗試把這種細菌用在人身上,並把細菌注入自己體內做實驗。遺憾的是,沒有下文,可能並沒有什麼作用吧,但這種細菌至少給人類提供了一種可能。
這種細菌,從北極多挖些出來,應該不是壞事情嘛!
其次,遠古的病毒細菌未必就比現代的厲害。
人類進化了這麼多年,而且科技也遠比古代發達,遠古細菌和病毒沒有在當初讓人類團滅,現在它就更沒有機會了。
不過,面對可能的遠古病毒細菌威脅時,做好防範措施還是有必要的,要是人類都像美國在新冠疫情中的表現一樣浪的話,人類是必然會付出慘痛代價的。
付出代價後,估計就老實了,不浪了!
現實的不確定性
對於人類而言,最大的隱患是不確定性,雖然人類的科技一定比較發達了,但是在大自然面前,仍然非常渺小。
理論上完美往往和現實中的不確定相衝突,人類歷史上的重大事故往往就是這種不確定性造成的意外。
核事故都是意外導致的!
不過,只要人類不浪,就算災難不能避免,減少災難的損失還是很容易做到的,要讓人類被團滅,估計地球上已經沒有這樣的存在了。
但重點是,在災難面前可不是人人平等的,人類沒有團滅的危險,並不等於你不存在危險。
就像新冠肺炎並不會把人類團滅了,但是我們卻人人害怕,因為誰知道自己會不會成為那個小概率事件(3%的死亡率而已)呢?
總之,氣候變暖、北極冰川融化、凍土層融化、遠古細菌來襲……這些都是人類破壞自然的結果,雖然這些結果還不至於導致人類滅絕,但確實已經導致很多物種滅絕了,而且,這些後果說不定哪一天就會落到自己頭上了。
因此,保護環境是每一個人都值得注意的事情,這不是對人類負責,而是對自己負責。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