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已被大家所熟知,從筆者(家在北方)切身的體會就是每年冬天的降雪量一直在減少。
最近,一項研究發現,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科學家發現過去30年北極地區的平均氣溫升高了10℃!而且前幾天西伯利亞永久凍土消融解封了4萬年前的洞熊標本,這一切都跟極暖新北極的氣候形成有關。
那麼新北極究竟「新」在何處?冰川消融會導致沿海城市被淹嗎?封凍在北極圈的遠古病菌會威脅人類生存嗎?
新北極最主要的「新」表現在北冰洋的海冰正在急劇減少!
北極十年前後同一地區冰川對比圖
科學家本周發現,上個月在格陵蘭島的古老冰川有1.1億平方米的冰層發生了消融和斷裂,加拿大境內原先面積超過3平方公裡的兩座北極冰蓋已經完全消失。
新北極的另一「新」表現在今後北極地區將變得更溫暖、更多雨。
由於氣溫的上升,以往的降雪將會變成降雨。北極圈今年1月份的氣溫更是創紀錄的達到了38℃。
甚至已經超過了正常的溫帶地區溫度。
急劇減少的海冰,不斷升高的溫度,將嚴重破壞北極的生態系統,影響動植物的生存。
想要了解沿海城市會不會被不斷上升的海水淹沒,需要先知道這些城市的海拔高度。
我國主要城市的海拔
沿海城市中海拔最低的是天津(3.3米)其次是上海的4.5米和廣州的6.6米。
那麼沿海地區的海平面每年會上升多少?
據估計,過去的幾十年間,中國沿海地區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1.4毫米。
不過,考慮到全球氣候變暖的加速,預計到2050年,海平面將比2000年上升0.13-0.22米,到2100年,海平面將比目前上升0.6-1.1米。
所以在2100年之前,不必擔心沿海城市是否被淹的問題。
但如果全球氣候變暖的程度遠超人類預估的話,後果也將不堪設想。
較壞的結果是北極的格陵蘭冰架全部融化,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6-7米,此時的廣州、上海、天津就被完全淹沒了。而南京也會從長江城市變成沿海城市!
而最壞的結果是全球的冰川全部融化,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大約60米!
海平面上升60米是什麼概念?
北上廣、天津、南京、杭州等省會及河北全境、河南東部徹底被淹成了龍宮。
浙江北部被淹,山西、河南、安徽由內地省份變成了沿海省份,山東半島也變成了真正的孤島,湖南、江西則出現了巨大的鹹水湖。
不過科學家簡單預估的最壞結果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大氣層的儲水能力。
全球變暖必將導致水汽增加,而水汽會上升以氣態形式儲存在大氣層裡。
據統計大氣對流層溫度每增加10°C,大氣裡儲存的水就會相應增加近一倍。
所以,如果考慮到這一因素,全球冰川消融也不會使海平面上升60米!
近日,俄羅斯專家在西伯利亞地區發現了一具可能有4萬年歷史的冰河時代洞熊遺骸。
冰河時代洞熊復原圖
而這一重大發現主要是因為氣候變暖、凍土融化,導致越來越多的史前動物從永久凍土中解封。
全球變暖使得永久凍土不再永久,有人擔心史前的古老病菌也會隨著凍土的消融而復活,威脅到人類的生存。
甚至拍成了恐怖電影《解凍》。影片講述了在北極科考站,生態學的學生發現北極冰川融化並不是最大的危險,最大的危險是解凍後復活的遠古寄生蟲。
不幸的是,就在今年2月份,科學家就已經在西伯利亞地區融化的凍土層中發現了世界上第三種超大型病毒--「西伯利亞闊口罐病毒」。
該病毒能在冰土中活3萬多年,由於其強烈的生存能力,甚至被網友調侃為「萬歲爺」。
巨大的西伯利亞闊口罐病毒
最左邊是巨大的遠古病毒,中間是皰疹病毒,最右邊是愛滋病病毒
但調侃歸調侃,這個「萬歲爺」可不是人類的好皇帝,它不但具有巨大的體型,還依然保留有感染性和殺傷力!
不過幸運的是,這種西伯利亞遠古病毒只對變形蟲具有感染性,科學家還未發現對人體細胞具有危害。
但也有科學家發出警告:一旦該遠古病毒發生基因突變,也有可能在人類中引起感染和高致死病症。
因此,面對越來越多解凍的遠古病菌,對人類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一是全球變暖的速度過快,遠古病菌復活機率大增;二是現在的科學研究缺乏相應的對策,就像現在新出現的冠狀病毒,從發現病例感染到批量生產治療的疫苗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
隨著全球變暖越來越快,人類面對未知的挑戰將越來越艱巨!
不過從人類的歷史進程來看,幾千年的人類歷史,中間也經歷了很多災害,比如西班牙大流感、霍亂等流行性傳染病。但人類依然堅強的生存了下來!一方面依賴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另一方面是人類本身不怕困難,面對挑戰堅韌與勇敢的內在精神。
我是,助力科普,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