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暖新北極氣候形成,海水泛濫?復活的遠古病菌威脅人類?

2020-10-04 流體小博士

全球變暖已被大家所熟知,從筆者(家在北方)切身的體會就是每年冬天的降雪量一直在減少。

最近,一項研究發現,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科學家發現過去30年北極地區的平均氣溫升高了10℃!而且前幾天西伯利亞永久凍土消融解封了4萬年前的洞熊標本,這一切都跟極暖新北極的氣候形成有關。

那麼新北極究竟「新」在何處?冰川消融會導致沿海城市被淹嗎?封凍在北極圈的遠古病菌會威脅人類生存嗎?

新北極「新」在何處?

新北極最主要的「新」表現在北冰洋的海冰正在急劇減少!

北極十年前後同一地區冰川對比圖

科學家本周發現,上個月在格陵蘭島的古老冰川有1.1億平方米的冰層發生了消融和斷裂,加拿大境內原先面積超過3平方公裡的兩座北極冰蓋已經完全消失。

新北極的另一「新」表現在今後北極地區將變得更溫暖、更多雨。

由於氣溫的上升,以往的降雪將會變成降雨。北極圈今年1月份的氣溫更是創紀錄的達到了38℃。

甚至已經超過了正常的溫帶地區溫度。

急劇減少的海冰,不斷升高的溫度,將嚴重破壞北極的生態系統,影響動植物的生存。

海冰消融,沿海城市會被淹嗎?

想要了解沿海城市會不會被不斷上升的海水淹沒,需要先知道這些城市的海拔高度。

我國主要城市的海拔

沿海城市中海拔最低的是天津(3.3米)其次是上海的4.5米和廣州的6.6米。

那麼沿海地區的海平面每年會上升多少?

據估計,過去的幾十年間,中國沿海地區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1.4毫米。

不過,考慮到全球氣候變暖的加速,預計到2050年,海平面將比2000年上升0.13-0.22米到2100年,海平面將比目前上升0.6-1.1米

所以在2100年之前,不必擔心沿海城市是否被淹的問題。

但如果全球氣候變暖的程度遠超人類預估的話,後果也將不堪設想。

較壞的結果是北極的格陵蘭冰架全部融化,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6-7米,此時的廣州、上海、天津就被完全淹沒了。而南京也會從長江城市變成沿海城市!

而最壞的結果是全球的冰川全部融化,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大約60米!

海平面上升60米是什麼概念?

北上廣、天津、南京、杭州等省會及河北全境、河南東部徹底被淹成了龍宮。

浙江北部被淹,山西、河南、安徽由內地省份變成了沿海省份,山東半島也變成了真正的孤島,湖南、江西則出現了巨大的鹹水湖。

不過科學家簡單預估的最壞結果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大氣層的儲水能力。

全球變暖必將導致水汽增加,而水汽會上升以氣態形式儲存在大氣層裡。

據統計大氣對流層溫度每增加10°C,大氣裡儲存的水就會相應增加近一倍。

所以,如果考慮到這一因素,全球冰川消融也不會使海平面上升60米!

北極冰凍解封,遠古病菌復活會威脅人類嗎?

近日,俄羅斯專家在西伯利亞地區發現了一具可能有4萬年歷史的冰河時代洞熊遺骸。

冰河時代洞熊復原圖

而這一重大發現主要是因為氣候變暖、凍土融化,導致越來越多的史前動物從永久凍土中解封。

全球變暖使得永久凍土不再永久,有人擔心史前的古老病菌也會隨著凍土的消融而復活,威脅到人類的生存。

甚至拍成了恐怖電影《解凍》。影片講述了在北極科考站,生態學的學生發現北極冰川融化並不是最大的危險,最大的危險是解凍後復活的遠古寄生蟲。

不幸的是,就在今年2月份,科學家就已經在西伯利亞地區融化的凍土層中發現了世界上第三種超大型病毒--「西伯利亞闊口罐病毒」。

該病毒能在冰土中活3萬多年,由於其強烈的生存能力,甚至被網友調侃為「萬歲爺」。

巨大的西伯利亞闊口罐病毒

最左邊是巨大的遠古病毒,中間是皰疹病毒,最右邊是愛滋病病毒

但調侃歸調侃,這個「萬歲爺」可不是人類的好皇帝,它不但具有巨大的體型,還依然保留有感染性和殺傷力!

不過幸運的是,這種西伯利亞遠古病毒只對變形蟲具有感染性,科學家還未發現對人體細胞具有危害。

但也有科學家發出警告:一旦該遠古病毒發生基因突變,也有可能在人類中引起感染和高致死病症。

因此,面對越來越多解凍的遠古病菌,對人類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一是全球變暖的速度過快,遠古病菌復活機率大增;二是現在的科學研究缺乏相應的對策,就像現在新出現的冠狀病毒,從發現病例感染到批量生產治療的疫苗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

總結

隨著全球變暖越來越快,人類面對未知的挑戰將越來越艱巨!

不過從人類的歷史進程來看,幾千年的人類歷史,中間也經歷了很多災害,比如西班牙大流感、霍亂等流行性傳染病。但人類依然堅強的生存了下來!一方面依賴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另一方面是人類本身不怕困難,面對挑戰堅韌與勇敢的內在精神。

我是,助力科普,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極暖新北極氣候形成!北上廣會被淹嗎?遠古病菌也要復活?
    最近,一項研究發現,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科學家發現過去30年北極地區的平均氣溫升高了10℃!而且西伯利亞永久凍土消融解封4萬年前的洞熊標本,這一切都跟氣候發生改變的新北極有關。那麼新北極究竟「新」在何處?會導致我國沿海城市被淹嗎?
  • 氣候變暖真正的威脅,藏在永久凍土裡的病毒病菌們正在復甦……
    天花病毒人類擅長與一切威脅其生存的生物抗戰。遠古時期發明尖矛利盾抵抗兇猛野獸,所向披靡。亞歷山大·弗萊明首次提取青黴素已經有一些可怕的病菌開始悄無聲息地重新甦醒,威脅人類。一般來說動物體內的病毒細菌會隨著它們寄主的身體死亡而凋亡,但凍土這種條件可謂是某些病菌的「保鮮庫」。炭疽桿菌等一類病菌在生長發育後期會形成芽孢,其表面具有一層異常堅硬孢子。
  • 北極高燒不斷,遠古病毒的「冰牢」正融化
    此外,隨著北極冰層減少,海水裡的營養物質含量降低,威脅到以這些營養物質為主要食物來源的海洋魚類和浮遊生物;食物的減少會使一些種群開始萎縮,進而威脅到以魚類為主要食物的食肉動物的生存;食物鏈變得日漸脆弱,最終將影響包含人類在內的整個生態系統。海冰減少還會帶來海洋酸化和永凍帶汙染物大範圍擴散等重大環境問題,影響海洋生物可利用的光合作用總量,影響大型哺乳動物的生存環境。
  • 44000年前遠古生物重現地球,北極升溫,最擔心的是什麼?
    important}作者:文/虞子期隨著全球變暖的持續加劇,氣候變化對地球的影響也是越來越明顯,無論是高溫,乾旱,還是強降雨等等,相對於往年來說已經強了不少,所以如今我們看到世界各地的極端性氣候現象對人類的威脅也加大了。
  • 北極永久凍土並不 「永久」:遠古病毒釋放或威脅人類
    這裡是世界的最北端,充滿了海水。電視主播有時會把北冰洋稱為「極地冰蓋」,但那是關於溫度的偶然現象以及目前氣候的巧合作用結果。你可以把它看作一個內陸的海洋,最北部的地中海。它周圍坐落著巨大的大陸-歐洲,亞洲,北美洲以及諸多島嶼。其中最大的是斯瓦爾巴群島,位於挪威北部。
  • 遠古病毒正「蠢蠢欲動」?
    冰層的融化改變了北極魚群的生存環境,漁場分布發生變化,將直接影響周邊國家漁業發展。此外,隨著北極冰層減少,海水裡的營養物質含量降低,威脅到以這些營養物質為主要食物來源的海洋魚類和浮遊生物;食物的減少會使一些種群開始萎縮,進而威脅到以魚類為主要食物的食肉動物的生存;食物鏈變得日漸脆弱,最終將影響包含人類在內的整個生態系統。
  • 遠古病毒正「蠢蠢欲動」?
    此外,隨著北極冰層減少,海水裡的營養物質含量降低,威脅到以這些營養物質為主要食物來源的海洋魚類和浮遊生物;食物的減少會使一些種群開始萎縮,進而威脅到以魚類為主要食物的食肉動物的生存;食物鏈變得日漸脆弱,最終將影響包含人類在內的整個生態系統。海冰減少還會帶來海洋酸化和永凍帶汙染物大範圍擴散等重大環境問題,影響海洋生物可利用的光合作用總量,影響大型哺乳動物的生存環境。
  • 全球暖化使島國面臨海水威脅
    原標題:全球暖化使島國面臨海水威脅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報導稱,氣候發生變化,海平面逐漸上升,一些島國已經開始謀劃,要如何應對土地遭淹沒的危機。南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已在鄰國菲濟購買土地,巴布亞紐幾內亞也開始鑑別哪些國民最可能遭受海水威脅。
  • 北極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新北極」如何影響我們?
    許多專家認為,北極正在變得「面目全非」。科學家們甚至用「新北極」來形容該地區迅速變化的自然景觀。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本周,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一個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臭氧空洞難愈 巨型冰塊斷裂「新北極」正在形成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報導,今年3月北極地區臭氧的月平均濃度打破了歷史最低記錄。
  • 北極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 「新北極」如何影響我們?
    許多專家認為,北極正在變得「面目全非」。科學家們甚至用「新北極」來形容該地區迅速變化的自然景觀。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本周,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一個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臭氧空洞難愈 巨型冰塊斷裂「新北極」正在形成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報導,今年3月北極地區臭氧的月平均濃度打破了歷史最低記錄。
  • 如果所有南北極冰川融化會怎樣?「遠古病毒」或將爆發,人類滅亡
    近些年來,人類對地球的開發越來越全面,雖然這讓人類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但是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災難性的後果。比如說大量的動物滅絕或者瀕臨滅絕,很多物種從地球上消失以及全球變暖。其中全球變暖可以說是最嚴重的後果了,甚至已經威脅到了人類的生存。
  • 史前生物再現北極,50000年前屍體露出永久凍土,人類應當警惕
    但這幅畫面可能已經成為過去,我有點擔心,也許過不了多久,當人們再提到北極的時候,大多數人可能會想到一幅迥然不同的場景——陽光普照的溫暖天氣,淤泥中暴露出來的史前動物屍體,以及看不見的史前病毒和病菌從亙古的時光中復活,令人恐懼地潛入北極無所不在的鹿群和稀疏的村莊。
  • 北極圈內氣溫升高,遠古生物再次出現,科學家意圖將之復活?
    在南極圈和北極圈內,氣溫常年都保持在極低的水平,幾乎全年都被冰雪凍土覆蓋,並且還會出現極晝和極夜的狀況。能夠到達南北極的人並不多,所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裡都是十分神秘的地區。在北極圈內,人們經常會發現一些被冰封起來的遠古物種或是遠古病菌,這些發現為人類的研究提供了極大的幫助,讓我們能夠還原遠古時代的一些情況。
  • 北極永凍層崩解中!科學家警告:全球暖化讓有毒物質持續釋放
    科學家預估,這是由于洋流變化和聖嬰現象的影響──全球暖化帶來更多暖流,暖流影響了永凍土和溫度、海水鹽度的變化,整個過程和地球的環境變化息息相關。無獨有偶,遠當地球另一端的北極,也面臨氣候變遷的極大威脅。
  • 北極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全球暖化並非未來,我們可以做什麼
    導讀:大家好,我是小二黑,據相關資料顯示,北極已經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那麼全球暖化的現象也已經不是未來的事情了,而北極無冰狀態出現的時間也將會遠遠提前,我們究竟可以做什麼呢?接下來一起來看一下。目前,這塊冰已碎成許多較小的冰塊,隨著氣候變化,北極溫度升高,曾經堅如磐石的北極海冰已經漸漸消融,覆蓋面積不斷創新低,冰層融化、溫度上升和降雨天數的增加,這三個數值已遠遠超出了以往的觀測範圍,臭氧層是我們地球的保護傘,因為臭氧層會吸收99%以上人類有害的太陽紫外線,一旦臭氧層因過度消耗而變得稀薄或是出現漏洞時,就會導致皮膚癌、白內障等疾病患者的增加,並造成一些海洋浮遊生物的滅絕,甚至會威脅到植物,農作物乃至整個生態系統
  • 北極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全球暖化並非未來,我們可以做什麼
    導讀:大家好,我是小二黑,據相關資料顯示,北極已經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那麼全球暖化的現象也已經不是未來的事情了,而北極無冰狀態出現的時間也將會遠遠提前,我們究竟可以做什麼呢?接下來一起來看一下。
  • 地球氣候大變!冰封「萬年病毒」仍威脅人類,科學家深感擔憂
    北極溫度升高,氣象異常南極兩季是地球上溫度最低的地方,由於太陽直射角最小,那裡常年被冰雪覆蓋,形成了地球上獨特的景觀。生活在南北極的動物也有我們日常所見不同,他們適應嚴寒地帶的生活,依靠那裡獨特的冰雪環境來捕食獵物,生存繁衍,但是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溫,南北極的氣候也受到了嚴重影響。據科學家觀測發現,在2020年夏季,北極圈竟然出現了38℃這樣的極端高溫。
  • 「新北極」形成,專家稱地球北極氣候「脫胎換骨」,原因讓人無語
    >北極圈內外冬季的平均溫度已經上升了10℃,當地的生態系統已經大大改觀,從整體上看,一個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原因很簡單,正是因為北極地區的溫度上升,陸地上的冰川融化,海洋中的海水溫度也同樣升高,導致了海洋冰川的融化,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的數據顯示在北冰洋內出現了「黑色海水」,這是代指偏暖程度十分嚴重的海水,尤其是俄羅斯沿岸,很多地方海水溫度比常年平均水平偏高超過5度,這種海水可以很快融化海冰!
  • 北極氣候變暖,科學家發現遠古生物,人類千萬不能大意
    如果南北極不再存在的話,我們人類面臨的問題可以說是非常嚴峻。現在雖然南北極並沒有消失,但是人類現在面臨的問題也依然非常嚴重,那就是南北極的氣候變化問題。全球氣候變暖導致了許多環境問題的發生,而其中就有南北極冰川融化的現象。人們關注到,由於氣溫升高,北極地區發現了很多的遠古生物。而正是這些生物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注意,並且讓科學家們擔憂人類的未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揭開這些遠古生物的神秘面紗。
  • 北極遠古病毒重新「激活」!科學家發出嚴正警告!
    全球氣候變暖會帶來哪些嚴重後果?除了颱風、海嘯和山火等極端天氣頻發,地球生態系統遭到破壞,水資源短缺和糧食危機外,氣候變暖還導致北極冰川和凍土消融,使遠古病原體復活。科學家警告說,這些病毒已經休眠了數千年至數萬年,它們的「甦醒」有可能對人類造成致命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