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我們經常談到氣候變暖的問題,簡單地說,就是地球的氣溫不斷出現創紀錄的高溫,如2020年成為了史上最熱年,在2020年全球地表的平均溫度比1850年到1900年之間基線上升了1.25℃,比1981年至2010年參照期上升了0.6℃。其中 北極地區的氣溫上升幅度是最大的,2020年北極地區的平均氣溫比1981年至2010年平均氣溫高出6℃以上。從數據可以看得到,雖然北極地區人煙稀少,很少會受到人類直接的影響,但是在氣候變暖的背景下,北極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也不斷出現了萬年前生物。
北極頻現萬年前生物
在北極地區存在大量的永久凍土層,在凍土層內,埋藏著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如存在大量碳物質(甲烷等),還有一些史前生物的殘骸。雖然有一些史前生物已經死亡數萬年時間,但由於凍土層溫度非常低,所以這些史前生物一般都會保存的比較完好。隨著北極地區的氣溫上升,凍土層也會出現融化,埋藏在凍土層內的史前生物殘骸也不斷出現了。
近5萬年前的披毛犀
科學家在西伯利亞的凍土層發現了一具渾身覆蓋褐色毛髮的披毛犀殘骸,通過對這一具披毛犀殘骸的分析,科學家認為這隻披毛犀在死亡時大約只有3-4歲,大約是在2萬-5萬年前死亡。雖然死亡很久遠,這一具披毛犀的骨骼、脂肪都保存得完好,連它肚子內都還保存著最後一餐「美食」。太不可思議了, 這是迄今為止然了發行的最完整的披毛犀遺骸。
5.7萬年前的狼崽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同樣是在北極的凍土層,科學家也發現了一具狼崽遺骸,經過分析得知這一具狼崽殘骸已經有5.7萬年歷史了。同樣的,雖然年代久遠, 這具狼崽殘骸也保存得相對完好,胃部的食物也保存了下來。對於這一隻狼崽的死因,科學家認為可能是凍土層的沉積物出現了坍塌,將它的洞穴掩埋了。
南極布魯特冰架即將崩裂
氣候變暖帶來的問題是全球性的,不僅導致北極凍土層融化,出現了萬年前生物,南極地區也深受影響。在2020年初南極地區出現了紅色的「血雪」,現在南極布魯特冰架也面臨崩裂的處境。
在2019年以來,科學家就對位於南極地區的布魯特冰架(Brunt Ice Shelf)展開了監測,根據監測的數據顯示,歐空局(ESA)得出一個結論,很可能會有一塊大小與倫敦相當的冰山破裂。雖然現在這一座冰山還沒完全脫離,但是 哥白尼前哨(Copernicus Sentinel)一號衛星已經拍攝到冰架上出現了一條心的裂縫,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這一座冰山就脫離了。
冰山的脫落,在很大程度上與氣候變暖有直接的關係,因為南北極地區的氣溫上升速度相對較快。如在2020年,加拿大地區最後一個完整的北極冰架就出現了坍塌,在短短2天時間內,這一座冰架消失了43%面積。
人類需要重視了?
氣候變暖帶來的影響,不僅僅是冰川的加快融化,還有很多我們意想不到的問題,如2019年連燒到2020年的澳大利亞野火,在很多程度上與當地出現了罕見高溫、乾旱有直接的關係。再如2020年橫掃多國的蝗災也與氣候異常有關係。這些災害都會威脅到人類的生存,所以我們確實是需要重視氣候變暖的問題,需要採取措施來緩解氣候變暖的趨勢,因為如果氣候變暖得不到緩解,未來地球還會出現更高溫的情況。
問題是,如何才能緩解氣候變暖的趨勢呢?由於氣候變暖在很大程度上與碳排放有關係,所以我們可以從碳排放入手,如可以優化能源結構,減少對化石燃料的消耗,可以減少碳排放。除此之外,植樹造林也可以將已經釋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吸收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