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捕食蝙蝠為生的水貂,常和細菌、病毒「打交道」,更具殺傷力

2020-11-22 騰訊網

水貂生活在近淡水的區域,是典型的肉食性動物。它們會捕捉小型哺乳動物、魚類、兩棲類、鳥類、小龍蝦、蟹、昆蟲和蠕蟲,也可能捕獵兔子、松鼠、爬行動物、蝙蝠和蝸牛,有時也吃腐肉。

水貂的食物來源一般根據季節和地點來變化。作為生存分布較廣的野生動物,水貂的身上攜帶的細菌和病毒種類也是複雜繁多的。從水貂的捕食構成中就可看出,水貂經常和細菌以及病毒接觸。蝙蝠身上攜帶兩百多種病毒,水貂依舊可以將它們作為飽腹的食物,更不要提腐肉這樣的食物。

水貂身上攜帶水貂冠狀病毒、阿留申病毒等對身體健康危害很大的病毒。前不久相關新聞報導,水貂很有可能是此次新型冠狀肺炎的中間宿主,因此人們對水貂的防護隔離措施更應專業嚴格。不

僅水貂自身可以攜帶的病毒,許多其他傳染病也可通過水貂傳染,比如說狂犬病。雖然狂犬病毒不會長時間以水貂作為宿主,但是患狂犬疾病的水貂依然可以將病毒傳染給人類。所以說不健康的水貂更不能輕易接近,有可能會感染更為嚴重或複雜的病毒。

水貂的皮被看作是製作衣物的上等衣料,買一件水貂皮需要很高的價錢。很多人因此違法捕捉水貂,並將它們殺害用皮製作高級衣料。但在這個過程中,水貂攜帶的病毒就時時刻刻有著侵害人類生命健康的危害。不僅是製作衣服,還有非法食用。此次冠狀肺炎的爆發,許多地方的違法售賣野味的市場餐廳都被查處,在這裡發現了許多被關起來的水貂。無論水貂與這次冠狀病毒的肆虐有沒有直接關係,它都會嚴重危及到人類的生命。

但是在水貂將病毒帶給人類的背後,更多的是人類對於野生動物與細菌病毒的無知和毫無節制的殺戮行為。早在非典時期,非典病毒的源頭是蝙蝠就已經被找到。但還是有人不記教訓,依舊販賣處理野生動物。如果那些傷害水貂的人知道水貂以蝙蝠為食還這樣做,只能說明這樣的人對生命根本不負責任。如果不知道卻這樣做,只能說明歷史的慘狀並沒有給他深刻的教訓,自身的無知又深深傷害了自己和無辜的人。一次次的病毒傳播對人類一次次的敲響警鐘,要時刻對於自然界懷揣著敬畏之心,人與自然和平共處。

水貂雖是肉食動物,並且比較兇猛尖銳,但是生活環境和行為習慣並沒有將水貂和人類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水貂不會攻擊人類,人類也大可不必傷害水貂。但是因為貪慾,讓水貂以一種病毒感染的形式嚴重威脅了人類的生命,這樣的代價是我們不想看到的。希望度過新冠肺炎這道難關後,人類可以真正明白,野生動物不是家禽,不是人類的佳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家應當和平共處,而並非人類可以享用一切。拒絕野味,就是保護自身的生命健康。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北大教授揭示:或來自蝙蝠和水貂
    1月24日,北京大學工學院教授朱懷球團隊在bioRxiv預印版平臺發表《深度學習算法預測新型冠狀病毒的宿主和感染性》,文章指出,蝙蝠和水貂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兩個潛在宿主,其中水貂可能為中間宿主。該研究使用的是基於深度學習算法開發的VHP(病毒宿主預測)方法,用以預測新型冠狀病毒潛在宿主。今天,朱懷球向記者確認了上述消息。
  • 蝙蝠攜帶了那麼多超級病毒,為什麼自己卻不會生病?
    4900萬年前的蝙蝠化石,和現代蝙蝠幾乎一樣蝙蝠的四肢和尾部之間覆蓋了堅韌的翼膜,它可以像鳥類一樣飛行,它具有發達的聽力,大部分蝙蝠都能使用超聲波定位捕食,除了捕食昆蟲以外還有吸血蝙蝠和捕魚的蝙蝠蝙蝠攜帶了多種病毒,還是狂犬病毒、伊波拉病毒、SARS的原型病毒、MERS冠狀病毒等眾多病毒的源頭,而在2019年1月24日北京大學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朱懷球團隊發表的研究文章認為,蝙蝠和水貂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兩個潛在宿主
  • 蝙蝠?水貂?新型冠狀病毒來自哪種動物?
    除了哺乳動物和Aves(鳥類)以外,沒有一致的證據證明宿主中存在冠狀病毒。」蝙蝠、水貂成候選?1月24日,北京大學工學院教授朱懷球團隊在bioRxiv預印版平臺發表題為《深度學習算法預測新型冠狀病毒的宿主和感染性》的文章。
  • 關於蝙蝠的知識:為啥蝙蝠攜帶病毒卻沒事,雷達和蝙蝠有關?
    蝙蝠的STING蛋白缺少了一個絲氨酸,所以病毒才能夠在蝙蝠的體內「共存」,但是病毒的含量是很少,這一機制的最奇特的就是病毒並不損害蝙蝠的健康。所以,除了利用滅活的「冠毒」來研究疫苗,從蝙蝠的身上的奇特機理也可能找到突破口。病毒沒有完整的細胞結構,其在入侵宿主細胞後會脫掉蛋白質外衣,藉助宿主細胞來複製,同時產生胞質DNA,所以關鍵就在於蝙蝠細胞為什麼會破壞病毒的複製,實現與病毒「共生」。
  • 蛇、水貂、蝙蝠,新型冠狀病毒究竟來自哪種野生動物?
    自復旦大學張永振團隊2020年1月10日公布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後,針對該病毒的傳染途徑、發病機制和宿主來源等,各高校和科研機構爭相發表研究成果,但各方基於基因模型分析的結果相差甚遠,人們目前能確認的只是這種冠狀病毒來自各種可能的野生動物。「蝙蝠女俠」石正麗首先實驗證明這種病毒極可能來自蝙蝠。
  • 斬殺1700萬隻水貂!歐洲爆發動物傳人病例,專家:動物致病毒變異
    該病毒對抗生素有著更強的抵抗力,這意味著疫苗的免疫效果可能會大大降低,全世界或將因此面臨嚴重後果。弗雷澤裡克森宣布,丹麥政府基於對本國及全世界人民負責的態度,決定撲殺所有的水貂,以斬斷病毒傳播和變異的渠道。他還提到,丹麥是全世界最大的水貂養殖國,這起撲殺行動估計將給丹麥帶來約7.85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 蝙蝠不好惹!非典和這次疫情都由其發源,然而它還備有病毒800種
    並且認為這種病毒是由蝙蝠和蛇帶有的冠狀病毒重組結合之後形成的一種新型冠狀病毒(也有說法認為只來自於蝙蝠)。其實2003年的非典疫情也同樣是產生有野生動物身上,這兩次疫情事件也告訴我們不要無防護地接觸野生動物,相對於它們的野性,其身上帶有的病毒更可怕,比如蝙蝠這種會飛的哺乳動物,據說它身上至少有800種病毒細菌,而且它是恆溫動物
  • 蝙蝠是這一次的罪魁禍首嗎?
    不進洞的蝙蝠,需要在溪流或林間小道的狹窄處布網,守株待兔。有些蝙蝠是「像燕子一樣住在人屋簷下的」,周佳俊得從空調外機洞裡將它們掏出來。做蝙蝠研究,免不了要上手。蝙蝠的脖子轉動幅度很大,抓住後頸也能咬人。前幾年,他常被蝙蝠咬傷。每次他都得去打狂犬病疫苗。至於其他可能存在的病毒,「也沒什麼好辦法」,只能隨身攜帶酒精,迅速消毒傷口。
  • 為何蝙蝠可以攜帶180多種病毒而不感染呢?
    2、蝙蝠物種繁多且數量龐大—生命力頑強 目前已知的蝙蝠種類高達1200種,屬於哺乳動物,佔了全球哺乳動物總量的五分之一,其屬於獸類第二大種群,分布於全球的各個角落,幾乎無處不在。蝙蝠分為大蝙蝠亞目和小蝙蝠亞目,大蝙蝠素食,視力相對較好,以水果、花蜜為食,而小蝙蝠視力,較差以吸血和小昆蟲為食。
  • 荷蘭證實新冠病毒動物傳人傳播鏈 已捕殺100多萬隻水貂
    在不少研究裡,新冠病毒最初是從動物傳播給人類的,人和人之間由於接觸緊密變得傳播性更強。但是,除了種群內不斷地相互感染之外,人類的病毒傳播還可能使動物世界處於危險之中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正在出現。這項研究清楚地表明,SARS-CoV-2正在水貂養殖場傳播,但也準確地指出了特定的人類溢出傳播事件。在接受檢測的農場工人、其親屬或接觸者中,共有68%被證明感染了該病毒——這意味著與感染新冠病毒的水貂接觸,是感染新冠的一個風險因素。此外,對水貂SARS-CoV-2基因組的系統發育分析顯示,16個養殖場的水貂序列可分為5個不同的集群。
  • 細菌和病毒的區別
    細菌和病毒的區別1-結構細菌:單細胞或多細胞組成的簡單生物,大多數有完整的酶系統,有完整的細胞結構,脫離宿主一般能進行獨立的生存;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有含有核酸的物質,有DNA或RNA兩種,是最低等的生物,沒有完整的酶系統,只能寄生有細胞的生物2-大小細菌:肉眼看不到,用普通的光學顯微鏡可以看到病毒:體積更小,用放大數萬倍的電子顯微鏡3-代謝方式細菌:有自己的代謝系統病毒:沒有代謝系統,需要寄生在活體體內進行代謝,利用其它生物細胞代謝
  • 從一隻蝙蝠說起:中國將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禁捕食
    近日據中國人大網的消息,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室主任王瑞賀透露,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啟動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等相關法律的工作,以依法加大打擊和懲治亂捕濫食野生動物行為。
  • 攜帶130+病毒的蝙蝠,為什麼還活得很好?
    疫情防控背景下,「拒絕野味」的倡議在03年因食用果子狸而爆發的SARS非典後又被頂上熱搜,多了許多懊悔和憤怒的意味。 而在「野味」背後,病毒真正的宿主蝙蝠,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
  • 蝙蝠身上的病毒都是哪來的?生下來就有麼?
    蝙蝠身上的病毒從生下來就有嗎?這個其實很容易回答,因為蝙蝠身上的所有分泌物,包括血液,尿液和糞便甚至唾液與掉落的毛髮都可能攜帶這些病毒,所以作為蝙蝠下一代的小蝙蝠,那是絕對的攜帶了這些病毒,甚至它就是下一代毒王!你不用懷疑,它是生來就有!
  • 水貂也很危險?丹麥養殖貂發現變異新冠病毒
    丹麥新冠病毒變異 所謂的「溢出」就是指和現在丹麥所發生的新冠疫情類似的狀況。根據媒體報導,丹麥多個貂養殖場都出現了水貂將變異後的新冠病毒傳染給人的事件。 本月4日時,丹麥公布了其國內新冠病毒通過人傳播給養殖貂後,新冠病毒在貂身上發生變異後又傳播給人這一消息。世衛組織也緊急向世界公布了該事件的具狀況。
  • 中考語文閱讀理解精練15:細菌和病毒
    ①細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它們的特徵區別很大。細菌雖然小,要在光學顯微鏡下才能看得見,但它除了擁有生命的基本單位核酸之外,還有一大套賴以生存的配套設施。包括作為居住"公館"的細胞壁,儲存營養物質的"倉庫",以及進行新陳代謝的"化工車間"。依靠這些.細茵能夠攝取外界的物質並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 研究指出:水貂具備將新冠病毒傳染給人類的可能性
    對於科學家而言,集中分布在荷蘭南部的一些水貂養殖場出現新冠病毒傳播,使他們能夠分析這種病毒在不同物種之間的跳躍式傳播。雖然水貂比較容易感染這種病毒,但現在人們已經發現,它們不只會在同類之間傳播這種病毒。人類會將新冠病毒傳染給水貂,而水貂也可以傳染人類。這些情況出現在分別於5月19日和25日通報的至少兩個案例中。
  • 「病毒之王」蝙蝠:飛行時會「發燒」,攜上百種病毒卻很長壽!
    最大的成員為果蝠,如金冠果蝠的重量可達1.6公斤,翼展可達1.8米。它們的食性相當廣泛,花蜜、果實、魚、昆蟲等,甚至有專門吸血的種類。不過屬於大蝙蝠亞目的蝙蝠主要吃水果,而小蝙蝠亞目的蝙蝠主要吃昆蟲。 另外古人之所以認為蝙蝠有「福」和祥瑞,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蝙蝠通常都很長壽。
  • 專靠吸脊椎動物的血為生的吸血蝙蝠,看上去簡直讓人不寒而慄
    提到蝙蝠,大家首先就會聯想到吸血,雖然這樣想有所偏頗,因為並不是所有蝙蝠都吸血的,不過在蝙蝠中確實有專靠吸脊椎動物的血為生的吸血蝙蝠,並且看上去簡直讓人不寒而慄。 吸血蝙蝠是哺乳動物當中一種較為罕見的生物,因為大部分的哺乳動物都有固定的捕食對象,很少說是像吸血蝙蝠這樣的以血為食
  • 新冠病毒「水貂變異」:七個國家和地區出現人感染事件
    人類感染水貂身上變異的新冠病毒一事備受關注,外媒報導稱,目前全球已有七個國家和地區報告了此類事件。  據英國《衛報》18日報導,目前已有丹麥、法羅群島(丹麥自治領)、荷蘭、南非、瑞士、俄羅斯和美國共七個國家和地區報告了與水貂相關的變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