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新型肺炎疫情出現以來,進行到當下已經進入爆發期,每天都有很多新增病例出現,截止到1月24日中午,全國共出現確診病例887例(其中湖北省549例),死亡26例,治癒35例,境外確診12例,疑似18例。
這次疫情來勢兇猛,和2003年時的非典型性肺炎如出一轍,這是因為造成這次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和17年前的SARS病毒,具有幾乎相同的傳染性和致病性,而且病毒學家已經證實該病毒與SARS病毒具有演化關係,部分結構幾乎相同,並且認為這種病毒是由蝙蝠和蛇帶有的冠狀病毒重組結合之後形成的一種新型冠狀病毒(也有說法認為只來自於蝙蝠)。
已知本次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來源是武漢華南海鮮市場裡面的野生動物,但具體為哪種動物還未知,有可能是一些果子狸、獾等陸生哺乳動物,也有可能是某種鳥類或者家禽家畜等(被動感染),甚至也很有可能是直接來自於該市場中攜帶原生新型冠狀病毒的蝙蝠和蛇。
其實2003年的非典疫情也同樣是產生有野生動物身上,這兩次疫情事件也告訴我們不要無防護地接觸野生動物,相對於它們的野性,其身上帶有的病毒更可怕,比如蝙蝠這種會飛的哺乳動物,據說它身上至少有800種病毒細菌,而且它是恆溫動物,體溫很高,大約在40攝氏度左右,越高的溫度越容易導致病毒和細菌的活性更大,因此蝙蝠也被認為是很多病毒和細菌的溫床。不少冠狀病毒發現於蝙蝠身上就是這個原因,比如17前的SARS病毒和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都被認為起源於蝙蝠。
不僅如此,生物學家認為蝙蝠簡直就是一種「超級哺乳動物」,除了上面說到的導致非典出現的SARS病毒和這次疫情新型冠狀病毒之外,其體內還攜帶著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MERS病毒(中東呼吸綜合症病毒)、狂犬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等,這些都是大名鼎鼎的危險致病性病毒,可以說一隻蝙蝠簡直就是一個危險病毒庫,然而雖然如此,蝙蝠卻並無疾病症狀出現,這是怎麼回事呢?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研究者們通過分析蝙蝠的免疫能力發現,蝙蝠免疫系統中的抗病毒免疫信號通路(STING)可處於受抑制的狀態,這使得蝙蝠對病毒既有足夠的抵抗力,又不會引發過度免疫反應,而且蝙蝠的先天性免疫和 DNA 損傷修復基因還會出現正向選擇,導致某些抗病毒通路(STING通路,幹擾素通路等)的活性被改變,才使得蝙蝠雖然攜帶大量病毒,但是卻幾乎不受影響。
蝙蝠具有這樣的生理功能,也是在與病毒的對抗中進化出了極強的抗病毒和抗細菌性,所以SARS病毒和新型冠狀病毒以及伊波拉病毒、狂犬病毒等在蝙蝠身上幾乎不起什麼不良作用,雖然它攜帶了大約800種病毒,但是蝙蝠仍然是活蹦亂跳的,夏天的晚上總會飛舞於夜空之中,然而我們人類對於蝙蝠攜帶的一些病毒就沒有這麼強的免疫力了,非典疫情和這次的武漢新型肺炎疫情都是活生生的事例,也是這一物種給我們的警告,從小東西本身雖然對人類沒什麼殺傷力,但是因為它攜帶的病毒多,所以也是不好惹的。
所以,要少觸碰和食用蝙蝠等野生動物,平時多注意衛生,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既是給自己以平安和健康,也是少給別人添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