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300多種口腔細菌共處,如何保護牙齒?

2020-12-07 騰訊網

這是你的牙齒。從外到內,分別是牙釉質牙本質牙髓。其中最外層的牙釉質主要由羥基磷灰石(Ca10(PO4)6(OH)2)等礦物質組成,硬度與水晶相當,是人體中最堅硬的身體組織

在幾萬年後,你的身體和靈魂都會煙消雲散,但牙齒卻能留存下來。

但牙齒也並非堅不可摧。通過觀察古人類牙齒化石,我們能發現在農業革命之前,古人類已經有2%的牙齒是齲齒。隨著飲食結構的變化,目前全球36%的人都得過齲齒

齲齒是如何形成的?如何預防齲齒呢?

視頻版

看完這個視頻就知道了

信我,真的超級好看

圖文版

雖然大人在嚇唬小孩時常將齲齒和蟲或糖果聯繫起來,但齲齒的真正元兇,其實是細菌

你的口腔溫度恆定,溼度高,是300多種細菌或真菌的溫柔鄉。

在正常狀況下,它們會在你的口腔內組成一個穩定的生態系統,不會干擾你的健康,與你和平共處

在正常進食後,這些細菌會和食物殘渣、脫落的口腔上皮細胞以及唾液一起,共同在你的牙齒表面形成一層透明無色的薄膜,也就是牙菌斑(Dental Plaque)。

如果你沒有及時清理,那這層牙菌斑就會逐漸增厚,變黃。

此時,那些緊挨在牙齒表面的細菌接觸不到空氣,只好開始做無氧呼吸

此時,口腔內穩定的生態系統就被你親手打破了:

在這種環境下,口腔中的變形鏈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等細菌,會將口腔中的糖類轉化為乳酸,口腔內的pH值迅速降低

變形鏈球菌耐酸性強,它會持續附著在你的牙齒上,不斷產酸。

如果這些酸無法被唾液及時緩衝,就會讓口腔內的pH值降低到5.5以下,那你堅固的牙釉質就會逐漸被腐蝕,脫礦,形成小坑

等到這個小坑鑽穿牙釉質,深入牙本質,到達牙髓,最終觸及牙神經的時候,你就能收穫一段刻骨銘心,悔不當初的人生體驗了。

觀察齲齒形成的整個過程,我們會發現其中至少有四個因素的共同參與:

1是脆弱的牙齒,2是口腔內的致病細菌,3是能被這些細菌拿來產酸的底物,4是足夠長的作用時間

主流學說認為,這四種因素在齲齒的形成中缺一不可,這被稱為齲齒形成的「四聯因素學說」

反過來說,如果能打破這四個因素中的任意一個,就有可能預防齲齒。而其中最老生常談、但也最簡便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刷牙。當然,是有技巧地刷牙。

根據《中國居民口腔健康指南》,在刷牙時使用含氟牙膏,是十分安全、有效的齲齒預防措施,也是世界範圍內齲病發病率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一方面是因為低濃度的氟離子可以有效抑菌,在一定程度上清除口腔內的致病細菌,阻止牙釉質脫礦;

另一方面,氟化物還能與牙釉質中的羥基磷灰石結合,讓已經輕微脫礦的牙齒表面恢復堅固

除了給牙齒補充礦物質以外,刷牙還能清除口腔內容易產酸的底物,預防齲齒。

如之前所說,變形鏈球菌等細菌,需要依靠糖才能產酸。所以避免過量攝入高糖食物,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齲齒。

當然,你既沒必要,也不可能做到完全斷糖。

在農業和工業革命之後,糖無處不在,米飯、饅頭等主食中有澱粉,蔬菜、水果中有果糖,牛奶中有乳糖,巧克力、碳酸飲料中有白砂糖……

作為你身體中最重要的能量來源之一,以及人類文明的標誌性產物,你已經不可能離開糖

所以最現實有效措施,還是掌握科學的護牙方法,建議你按照「巴氏刷牙法」以45度的角度,將牙刷放在牙齒和牙齦交界的位置,每天刷兩次牙,及時清除口腔內的牙菌斑,那也可以有效地預防齲齒的發生。

在掌握科學的刷牙技巧,並確保良好的口腔衛生和飲食習慣的基礎上,你可以適當給你苦澀的生活增加一點甜味,而不必過分擔心齲齒問題。

相關焦點

  • 牙齒中有300種以上的種細菌?與牙齒相關的有趣事實,你知道多少
    世界上幾乎每個生物都有牙齒,牙齒是我們用來咀嚼食物不可缺少的部分。由於牙齒,我們可以享受美食的味道……這篇文章分享與牙齒有關的有趣事實1、我們大多數人認為骨骼是人體中最堅硬的物質,實際上,人體中最堅硬的物質卻是我們牙齒的琺瑯質!
  • 研究開發納米塗層,可保護牙齒有益細菌防治蛀牙
    研究開發納米塗層,可保護牙齒有益細菌防治蛀牙 2020-08-19 11: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大連齒醫生口腔科普 還在用牙籤剔牙?可能你的牙齒缺失就是這樣來的!
    牙籤剔牙的5大危害 消毒不嚴易感染細菌: 別看牙籤小小一根,目前很多飯店或者家裡的牙籤都是暴露在空氣中,從而攜帶著各種細菌。這些細菌和病毒如果進入體內,易引起疾病,危害健康。
  • 牙齒美白有妙招 心諾潔碧衝牙器深度清潔口腔
    口腔的健康與否是直接體現在我們牙齒的顏色上的,擁有一口潔白健康的牙齒是每個人都夢寐以求的事情,因此很多人都養生了早晚刷牙的好習慣,但是根據研究機構表明,刷牙只能清潔牙齒65%左右的部位,仍有很多盲區是牙刷無法清潔的,因此只靠刷牙並不能讓牙齒保持健康。隨著衝牙器近年來在國內逐漸流行,人們開始關注這種新型的口腔清理工具,它們是如何深度清潔口腔的呢?
  • 陳根:研究開發納米塗層,可保護牙齒有益細菌防治蛀牙
    文/陳根齲病、牙周疾病是損害口腔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更是危害兒童青少年健康和生長發育最常見的口腔疾病。事實上,當變形鏈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等有害細菌繁殖在牙齒上形成生物膜(又名斑塊)時,就會出現蛀牙,即齲齒。
  • 牙病越拖越嚴重 你知道該如何保護好牙齒嗎?
    9月20日是全國愛牙日,牙齒健康影響著我們的身體健康。成年人滿口牙齒在28至32顆之間,世界衛生組織提倡保護牙齒的「8020」計劃,即80歲保留20顆功能牙。但是在我國,牙齒養護現狀不容樂觀。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口腔預防保健科主任鄭樹國教授表示,有牙病別拖著不治,因為牙病會在一點一點地拖延中,越來越嚴重。  如何發現牙齒健康出現問題了?
  • 實拍電子顯微鏡下毛骨悚然的牙齒細菌
    實拍電子顯微鏡下毛骨悚然的牙齒細菌5) "← →"翻頁 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31日報導,一組電子顯微鏡下的牙齒及其附著細菌的圖片令人毛骨悚然
  • 牙齒出現7個症狀,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怎麼保護自己的牙齒!
    我們在喝完這些深色飲料後一定要養成及時漱口的好習慣,這樣可以防止牙齒變色,畢竟潔白的牙齒會被視為美的象徵。3)牙齦易出血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會有刷牙出血的情況發生,這大多是由於口腔衛生清潔不佳,刷牙不到位導致的口腔細菌繁殖或者是暴力長距離橫刷牙傷害到牙齦出血。
  • 口腔健康的隱形殺手,牙齒沒齲壞也會疼
    這樣的裂紋牙會讓人不適,並反覆發作,如果持續時間長,細菌就會通過裂紋侵襲牙神經,進而發展成牙髓炎。牙隱裂常見的症狀如果牙齒有裂紋,經常會覺得牙齒酸痛。但是不同深度的裂紋,疼痛的感覺和程度也不同。一般,裂紋分為三種:★ 表淺的隱裂:裂紋在表面牙釉質層,沒得明顯症狀,遇冷熱可能有點敏感。
  • 電子顯微鏡下毛骨悚然的牙齒細菌【組圖】
    原標題:電子顯微鏡下毛骨悚然的牙齒細菌【組圖】    據參考消息報導英國《每日郵報》8月31日報導,一組電子顯微鏡下的牙齒及其附著細菌的圖片令人毛骨悚然,這提醒人們不注意口腔衛生將會給牙齒造成嚴重的損傷。
  • 牙套星人看過來,教你如何正確的護理牙齒!
    相信不少帶牙套的小夥伴都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總感覺自己的牙齒沒刷乾淨?牙箍和牙齒的表面經常留有食物殘渣,偶爾還會出現牙齦又紅有腫的情況應該怎麼辦?今天就來跟大家聊一聊戴牙套期間,我們應該如何清潔牙齒,保護好口腔!
  • 如何預防牙齒矯正脫礦?
    牙齒矯正的方式有很多,金屬託槽矯正是相對價格較低的一種,很多小夥伴會選擇金屬託槽矯正,在金屬矯正的過程中,有的小夥伴會發現託槽旁邊有白堊色的斑斑駁駁的小點,這是什麼情況?這些小白點/斑塊就是牙齒脫礦的症狀,是牙齒齲壞的前兆。
  • 保護牙釉質是維護牙齒健康的第一步!做好這4點,真的很關鍵
    眾所周知,牙釉質是牙齒的一層保護傘。如果牙釉質受到損傷,牙齒會變得敏感,而且容易出現多種問題。牙釉質作為牙齒外面一層乳白色半透明的物質,對牙齒本身具有保護作用,因此平時應該通過合理的方式來保護牙釉質,這樣才能維持牙齒健康狀態。注意哪些問題可以避免牙齒表面的牙釉質受到損傷呢?
  • 口腔健康別忽視!大多數口腔細菌能在腸道安家
    「病從口入」這個詞由來已久,但是通常指的是從口腔攝入外來的不健康的食物引起的各種疾病反應,而我們今天的主角不是外來食物,而是口腔原住民-口腔細菌。 口腔細菌是指在口腔環境中定植的各種細菌的統稱,分類學上這些細菌主要由厚壁菌門、擬桿菌門、變形菌門和放線菌門組成。
  • Genome Biology 口腔中令人難以置信的細菌-研究人員仔細研究了...
    細菌通常表現出很強的生物地理學性質,一些細菌在特定位置富集而其他細菌則不富集。在將微生物學應用於治療時,比如採用益生菌時引發的主要問題是細菌是否進入了錯誤的地理位置? 以及我們如何將正確的細菌添加到正確的位置?該問題其實存在一個很大的障礙,細菌是如此之小,數量眾多,並且具有非常多樣和複雜的種類,這對理解哪些細菌亞群生活在何處以及哪些基因或代謝能力使其在這些「錯誤的」地方壯成長提出了重大挑戰。
  • Genome Biology | 口腔中令人難以置信的細菌-研究人員仔細研究了...
    細菌通常表現出很強的生物地理學性質,一些細菌在特定位置富集而其他細菌則不富集。在將微生物學應用於治療時,比如採用益生菌時引發的主要問題是細菌是否進入了錯誤的地理位置? 以及我們如何將正確的細菌添加到正確的位置?該問題其實存在一個很大的障礙,細菌是如此之小,數量眾多,並且具有非常多樣和複雜的種類,這對理解哪些細菌亞群生活在何處以及哪些基因或代謝能力使其在這些「錯誤的」地方壯成長提出了重大挑戰。
  • 想要牙齒好,這樣東西少不了
    口臭、蛀牙、牙齒敏感、刷牙出血……口腔問題困擾著越來越多的人。 2020年9月20日是第32個「全國愛牙日」,有一個健康的口腔,身體才能健康。
  • 口腔:牙齒過敏是怎麼回事?
    點擊查看 談到牙齒敏感這一話題很多朋友都有經歷過吃酸的「啊,牙齒倒了」吃甜的「怎麼感覺牙齒絲絲的疼呢」其實牙齒敏感一經發現要及時診治!!!
  • 神秘細菌大軍竟是人體保護神 80%不為人所知
    在我們的皮膚表面、口腔、呼吸道、消化道等處都能發現這些「小傢伙」的存在。     科學家研究發現,寄居在人們口腔中的細菌有80多種,而人類皮膚上大概存活有250種以上的細菌。有科學家開玩笑說:「一個好的動物園不過擁有一二百種動物,而我們身上的細菌多得都夠開一個細菌動物園了。」
  • 闢謠:牙齒容易壞牙,是因為蟲子咬掉了嗎?NO,口腔醫生來說說
    牙齒壞了,上面有黑黑的小點,甚至出現較大的黑洞,給日常進食帶來一定不適。很多人往往都稱之為蛀牙或者蟲牙,認為這是蟲子將牙齒咬壞所致。因此,很長一段時間牙齒齲壞都讓「蟲子」背了鍋,認為口腔內的蟲子太多的緣故。其實,我們真冤枉了「蟲子」,真實情況並不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