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你的牙齒。從外到內,分別是牙釉質、牙本質和牙髓。其中最外層的牙釉質主要由羥基磷灰石(Ca10(PO4)6(OH)2)等礦物質組成,硬度與水晶相當,是人體中最堅硬的身體組織。
在幾萬年後,你的身體和靈魂都會煙消雲散,但牙齒卻能留存下來。
但牙齒也並非堅不可摧。通過觀察古人類牙齒化石,我們能發現在農業革命之前,古人類已經有2%的牙齒是齲齒。隨著飲食結構的變化,目前全球36%的人都得過齲齒。
齲齒是如何形成的?如何預防齲齒呢?
視頻版
看完這個視頻就知道了
信我,真的超級好看
圖文版
雖然大人在嚇唬小孩時常將齲齒和蟲或糖果聯繫起來,但齲齒的真正元兇,其實是細菌。
你的口腔溫度恆定,溼度高,是300多種細菌或真菌的溫柔鄉。
在正常狀況下,它們會在你的口腔內組成一個穩定的生態系統,不會干擾你的健康,與你和平共處。
在正常進食後,這些細菌會和食物殘渣、脫落的口腔上皮細胞以及唾液一起,共同在你的牙齒表面形成一層透明無色的薄膜,也就是牙菌斑(Dental Plaque)。
如果你沒有及時清理,那這層牙菌斑就會逐漸增厚,變黃。
此時,那些緊挨在牙齒表面的細菌接觸不到空氣,只好開始做無氧呼吸。
此時,口腔內穩定的生態系統就被你親手打破了:
在這種環境下,口腔中的變形鏈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等細菌,會將口腔中的糖類轉化為乳酸,讓口腔內的pH值迅速降低。
變形鏈球菌耐酸性強,它會持續附著在你的牙齒上,不斷產酸。
如果這些酸無法被唾液及時緩衝,就會讓口腔內的pH值降低到5.5以下,那你堅固的牙釉質就會逐漸被腐蝕,脫礦,形成小坑。
等到這個小坑鑽穿牙釉質,深入牙本質,到達牙髓,最終觸及牙神經的時候,你就能收穫一段刻骨銘心,悔不當初的人生體驗了。
觀察齲齒形成的整個過程,我們會發現其中至少有四個因素的共同參與:
1是脆弱的牙齒,2是口腔內的致病細菌,3是能被這些細菌拿來產酸的底物,4是足夠長的作用時間。
主流學說認為,這四種因素在齲齒的形成中缺一不可,這被稱為齲齒形成的「四聯因素學說」。
反過來說,如果能打破這四個因素中的任意一個,就有可能預防齲齒。而其中最老生常談、但也最簡便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刷牙。當然,是有技巧地刷牙。
根據《中國居民口腔健康指南》,在刷牙時使用含氟牙膏,是十分安全、有效的齲齒預防措施,也是世界範圍內齲病發病率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一方面是因為低濃度的氟離子可以有效抑菌,在一定程度上清除口腔內的致病細菌,阻止牙釉質脫礦;
另一方面,氟化物還能與牙釉質中的羥基磷灰石結合,讓已經輕微脫礦的牙齒表面恢復堅固。
除了給牙齒補充礦物質以外,刷牙還能清除口腔內容易產酸的底物,預防齲齒。
如之前所說,變形鏈球菌等細菌,需要依靠糖才能產酸。所以避免過量攝入高糖食物,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齲齒。
當然,你既沒必要,也不可能做到完全斷糖。
在農業和工業革命之後,糖無處不在,米飯、饅頭等主食中有澱粉,蔬菜、水果中有果糖,牛奶中有乳糖,巧克力、碳酸飲料中有白砂糖……
作為你身體中最重要的能量來源之一,以及人類文明的標誌性產物,你已經不可能離開糖。
所以最現實有效措施,還是掌握科學的護牙方法,建議你按照「巴氏刷牙法」,以45度的角度,將牙刷放在牙齒和牙齦交界的位置,每天刷兩次牙,及時清除口腔內的牙菌斑,那也可以有效地預防齲齒的發生。
在掌握科學的刷牙技巧,並確保良好的口腔衛生和飲食習慣的基礎上,你可以適當給你苦澀的生活增加一點甜味,而不必過分擔心齲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