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顯微鏡下毛骨悚然的牙齒細菌【組圖】

2020-11-22 東方網

原標題:電子顯微鏡下毛骨悚然的牙齒細菌【組圖】

   據參考消息報導英國《每日郵報》8月31日報導,一組電子顯微鏡下的牙齒及其附著細菌的圖片令人毛骨悚然,這提醒人們不注意口腔衛生將會給牙齒造成嚴重的損傷。

  報導稱,這些照片是由聚焦電子束的顯微鏡拍攝的,工作人員將圖片用電子或是人工方式製成彩色,目的是為了能夠區分腐敗物和斑塊,向大家展示不能被肉眼看到的微小粒子。

  據報導,這些用掃描電子顯微鏡放大過的圖片能夠清晰地看到牙齒上的斑塊、門齒以及齲齒。這一組圖片包括牙菌斑的粉色外衣,黃牙上的藍色絮狀物細菌,還有一些圖片是用過的牙刷上附著的斑塊。

  報導說,一張照片中顯示黃色的斑塊是如何附著在藍色牙齒的表層。這些「外來入侵者」用顯微鏡放大了1000倍,並且著色,這是為了讓人們更加真切地看到潛藏在牙齒裡的點狀細菌。點狀細菌存在於牙齒表層,細菌附著在牙齒上繼而形成斑塊。

  這些可怕的圖片足以使每個人晚上自覺刷牙,並定時去看牙醫。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

相關焦點

  • 實拍電子顯微鏡下毛骨悚然的牙齒細菌
    實拍電子顯微鏡下毛骨悚然的牙齒細菌5) "← →"翻頁 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31日報導,一組電子顯微鏡下的牙齒及其附著細菌的圖片令人毛骨悚然
  • 藝術家打造毛骨悚然的牙齒造型人聲合成器
    打開APP 藝術家打造毛骨悚然的牙齒造型人聲合成器 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 發表於 2021-01-05 09:34:00 2020
  • 顯微鏡下的蟲子世界:跳蚤蒼蠅放大百萬倍
    這些圖片是由獲獎科學攝影師、61歲的史蒂夫·格斯克梅斯爾利用超級掃描電子顯微鏡拍攝的微觀世界。  1.青蠅的蛆青蠅的蛆  從一隻青蠅的蛆(或稱幼蟲)的彩色掃描電子顯微照片(SEM)裡可以看到,有像牙齒一樣的細小毒牙從它嘴巴裡伸出來。
  • 10種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蟲類:幽靈蛞蝓牙齒鋒利
    這種「幽靈蛞蝓」發現於威爾斯的卡迪夫,生活在陸地上,是一種肉食性的蛞蝓,擁有鋒利的牙齒。這隻蒼蠅不幸粘在了一滴洗手液上,這是它臨死之前留下的一張圖片。從圖片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蒼蠅的複眼,這是動物界中視覺反應最快的結構。類似舌頭的口器也伸了出來。
  • 22張顯微鏡下的照片,原來微觀世界這麼神奇
    同樣,微觀世界裡也充滿了美麗而而又神秘的景象,下面我們來看一組看顯微鏡下的微觀神奇世界。一個螞蟻嘴裡叼了一塊電子晶片。針線生菜上的大腸桿菌顯微鏡下的鬍鬚:手動剃刀(左)和電動剃鬚刀(右)飛蛾翅膀這張照片顯示了鐵橄欖石與氣態二氧化碳反應生成菱鐵礦
  • 新研究使電子顯微鏡可顯示微生物彩色圖像
    而顯微鏡下的細菌、分子也是如此,微生物學家已經為其顏色問題頭疼了幾十年。當物體很小時,就沒有足夠的反射光來辨別顏色。如果我們想觀測細菌、病毒或是分子,就必須使用電子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問世於20世紀30年代,其原理是使用電磁線圈產生的電子射線(或稱電子束也稱電子波)穿透樣品,而後經多級電子放大後成像於螢光屏。
  • 電子顯微鏡捕捉家居用品放大百萬倍細節(組圖)
    第1頁:電子顯微鏡捕捉家居用品放大百萬倍細節 ·塞利德(Andrew Syred)用掃描電子顯微鏡捕捉的睫毛刷的特寫畫面。    這些都是各家各戶常見的無害物品,然而,一旦在功能強大的顯微鏡下觀測時,它們的秘密便暴露無遺,有時,看上去甚至讓人覺得很不舒服。
  • 第三課:細菌的形態與結構(下)
    所以,跑得快,有時還可幫助細菌逃命呢。隨著細菌狡猾級數加大,不禁開始毛骨悚然……   3、菌毛:許多革蘭陰性菌表面比鞭毛短、細、多、直的絲狀物。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分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
  • 電子顯微鏡下的CPU:Pentium III「驗屍」
    對於CPU的核心部分,通常我們只在幻燈片中才能見到示意圖,很少有人親自在微觀尺度下檢驗過到底是什麼樣子。而這位小學/初中教科學課的瑞典教師為了教學需要,借來了一顆Pentium III 800EB Coppermine CPU,用電鋸拆解後放到電子顯微鏡下拍攝了一組照片,雖然他用的普通電鏡解析度最大只有2000nm,沒有移除金屬層還不足以看到電晶體的細節,不過即使是在10000nm解析度的等級也足以讓我們看清平常天天打交道的CPU核心部分。
  • 電子顯微鏡原理
    導讀:電子顯微鏡是20世紀的重大科學技術發明,如同三極體的發明推動革命了半導體界一樣,電子顯微鏡也極大地促進了生命科學的發展,發明掃描隧道電子顯微鏡的兩位科學家還獲得了諾貝爾獎。本文詳細介紹電子顯微鏡功能、結構和原理,感興趣的同學請多多關注。。。
  • 「毛骨悚然」的電子雙縫實驗
    之所以說電子雙縫幹涉實驗令人「毛骨悚然」,是因為電子雙縫幹涉實驗中出現的奇怪現象徹底顛覆了人類以往的認知。
  • 告別黑白灰 電子顯微鏡下也有斑斕色彩
    電子顯微鏡拓寬了人類視野,但黑白配的視覺效果,讓人難覓超微組織或個體的蹤跡。前段時間,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給細胞穿上了五彩「外衣」,使顯微鏡下的微觀世界更為生動絢麗。
  • 神秘細菌大軍竟是人體保護神 80%不為人所知
    桿菌的電子顯微鏡圖片    提到「細菌」,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而在我們的腸子內一平方釐米的地方就聚居著100億個細菌,     以口腔中的細菌為例,由於人的口腔不停地分泌唾液環境非常溼潤,而溫度又保持在37℃,再加上呼吸、說話及一日三餐,這些條件給細菌提供了充分的養料,成為細菌生長繁殖的溫床。一個清潔的口腔,每顆牙齒表面也有1000-10萬個細菌;而一個不甚清潔的口腔,每顆牙齒表面可有l億-10億個細菌。
  • 與300多種口腔細菌共處,如何保護牙齒?
    但牙齒也並非堅不可摧。通過觀察古人類牙齒化石,我們能發現在農業革命之前,古人類已經有2%的牙齒是齲齒。隨著飲食結構的變化,目前全球36%的人都得過齲齒。 你的口腔溫度恆定,溼度高,是300多種細菌或真菌的溫柔鄉。 在正常狀況下,它們會在你的口腔內組成一個穩定的生態系統,不會干擾你的健康,與你和平共處。
  • 顯微鏡觀察解剖後的臼齒:發現奇怪的蠕蟲狀結構
    掃描電子顯微鏡圖像顯示蠕蟲狀結構伸出一顆臼齒深處的牙齒細管。  【搜狐科學消息】 據科學日報報導,科學家用顯微鏡觀察解剖後的臼齒發現了一種奇怪的「蠕蟲狀結構」,這也許印證了一個被廣泛接受的古老的觀點:蠕蟲咬牙根導致了蛀牙。
  • Trends in genetics:飢餓下細菌的鞭毛將消失
    細菌鞭毛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有益的,但當能量來源較低時,它會成為一種負擔,因為它是為運動所需的非常昂貴組裝和能量。最近的電子冷凍斷層掃描和實時螢光顯微鏡研究表明,細菌可以在飢餓狀態下以程序化的方式去除鞭毛。
  • 曼哈頓怪獸令人毛骨悚然 十大恐怖怪獸盤點[組圖]
    曼哈頓怪獸:美國紐約現神秘怪獸屍體(圖)  中新網7月26日電 據外媒報導,近日在美國紐約的布魯克林大橋下,一名業餘攝影師發現了一具被稱為「曼哈頓怪獸」的屍體,這具粉紅色的屍體外形酷似豬,然而四肢每隻都長有五個腳趾
  • 是誰發明了電子顯微鏡?電子顯微鏡的原理解釋
    20世紀20年代法國科學家德布羅意發現電子流也具有波動性,其波長與能量有確定的關係,能量越大波長越短,比如電子經 1000伏特的電場加速後其波長是0.388埃,用10萬伏電場加速後波長只有0.0387埃。於是科學家們就想到是否可以用電子束來代替光波?這是電子顯微鏡即將誕生的一個先兆。
  • 電子顯微鏡下看精子與卵子邂逅
    電子顯微鏡下看精子與卵子邂逅
  • 掃描電子顯微鏡下的昆蟲掃描像
    掃描電子顯微鏡下的昆蟲掃描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