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說電子雙縫幹涉實驗令人「毛骨悚然」,是因為電子雙縫幹涉實驗中出現的奇怪現象徹底顛覆了人類以往的認知。在我們傳統的觀念中,物質的運動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換句話說,某件無意識不自主的事情,不管人是否在觀察,該發生還是會發生,不會因為人的觀察而影響到它,但在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的過程中,這個觀念被打破了。實驗現象是,人們對電子的觀察與不觀察,影響到了電子的運動,換句話說,人的主觀意識影響到了物質的運動。
可能有些人不以為然,但仔細想一下就會覺得太不可思議了。就好像冥冥之中有一個你看不到摸不著但又確確實實存在的事物在監視著你,並根據你的主觀所想去主動改變這個世界。再想下去,都要對這個世界的真實性產生懷疑了。
先給大家說一下這個電子雙縫幹涉實驗吧。其實最初的雙縫幹涉實驗室用光做的:將一束平行的單色的光照射到兩條平行的距離很近的細縫上,在後面的擋板上會出現一條一條明暗的條紋,這就是雙縫幹涉實驗。光的雙縫幹涉實驗從側面佐證了光是一種波。但後來物理學家約恩松突發奇想,用電子做了雙縫幹涉實驗,這本來也沒有什麼,但實驗結果卻是出乎意料,電子竟然呈現了和光一樣的特性!也就是說電子也是一種波!
由於德布羅意提出的物質波理論,科學家們只能認為電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這個解釋看似十分完美,但所有人都不知道,真正的大招還憋在後面。
到了1974年,某位大學教授對這個實驗有了更深的疑問,於是他重新做了這個實驗,並在兩條細縫兩邊加裝了精度極高的監視器,重新開始實驗,這一次出來的結果嚇壞了許多人:每個電子都看的清清楚楚,後面的擋板上整整齊齊兩條亮紋,雙縫幹涉消失了... ...
這位教授不信這個邪,他關掉了監視器,這時雙縫幹涉又奇蹟般地出現了,但是當他重新開始監測的時候,雙縫幹涉又消失了,只能看到一個又一個電子穿過雙縫,形成兩條亮紋... ...
說到這兒,大家就明白了為什麼這個實驗如此的「毛骨悚然」了吧,因為在這個實驗中,好像有未知的存在在操縱電子一樣,就是不讓人看到電子幹涉那一瞬間發生的事情,這個影響因素就是人的意識,這個在物理學中最不應該存在的詞彙。目前的電子雙縫實驗能夠得出來的結論是:你看到幹涉圖譜,你可以認為電子是波,但當你認為它是粒子的時候,它就是粒子。
毛骨悚然的原因是,這個實驗的結果,取決於人是否觀察。
也就是說,舉個例子。如果你平時放一杯開水,你傻傻盯著它一天,或者用攝影機對著它拍一天,或者直接放在那裡一天,既不親自觀察,也不用攝影機拍攝。那麼三種情況,第二天開水的結果都一樣:變涼。
但是在雙縫實驗中,三個結果是不一樣的。相當於如果你盯著它,一天後水就還是開的。如果你不看它,一天後水就亮了。
這杯水就好像有生命,有意志,知道你在看著它一樣。
這已經很可怕了吧?更可怕的是,假如你決定和他談捉迷藏,偏偏它,人走開用攝影機偷拍它,它仍然仿佛看穿了你的小把戲一樣,第二天也是開水。
也就是說,你無論通過什麼方式觀察它,它都知道你在觀察它。
當然雙縫實驗的對象不是水和它的溫度,是光子點子。但它的可怕之處就是這樣了:實驗結果取決於意志。
如果真是這樣,那物質決定意識的論斷就是錯的。那時候,讓唯物主義情以何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