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骨悚然」的電子雙縫實驗

2021-01-19 朝霞映天

之所以說電子雙縫幹涉實驗令人「毛骨悚然」,是因為電子雙縫幹涉實驗中出現的奇怪現象徹底顛覆了人類以往的認知。在我們傳統的觀念中,物質的運動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換句話說,某件無意識不自主的事情,不管人是否在觀察,該發生還是會發生,不會因為人的觀察而影響到它,但在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的過程中,這個觀念被打破了。實驗現象是,人們對電子的觀察與不觀察,影響到了電子的運動,換句話說,人的主觀意識影響到了物質的運動。

可能有些人不以為然,但仔細想一下就會覺得太不可思議了。就好像冥冥之中有一個你看不到摸不著但又確確實實存在的事物在監視著你,並根據你的主觀所想去主動改變這個世界。再想下去,都要對這個世界的真實性產生懷疑了。

先給大家說一下這個電子雙縫幹涉實驗吧。其實最初的雙縫幹涉實驗室用光做的:將一束平行的單色的光照射到兩條平行的距離很近的細縫上,在後面的擋板上會出現一條一條明暗的條紋,這就是雙縫幹涉實驗。光的雙縫幹涉實驗從側面佐證了光是一種波。但後來物理學家約恩松突發奇想,用電子做了雙縫幹涉實驗,這本來也沒有什麼,但實驗結果卻是出乎意料,電子竟然呈現了和光一樣的特性!也就是說電子也是一種波!

由於德布羅意提出的物質波理論,科學家們只能認為電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這個解釋看似十分完美,但所有人都不知道,真正的大招還憋在後面。

到了1974年,某位大學教授對這個實驗有了更深的疑問,於是他重新做了這個實驗,並在兩條細縫兩邊加裝了精度極高的監視器,重新開始實驗,這一次出來的結果嚇壞了許多人:每個電子都看的清清楚楚,後面的擋板上整整齊齊兩條亮紋,雙縫幹涉消失了... ...

這位教授不信這個邪,他關掉了監視器,這時雙縫幹涉又奇蹟般地出現了,但是當他重新開始監測的時候,雙縫幹涉又消失了,只能看到一個又一個電子穿過雙縫,形成兩條亮紋... ...

說到這兒,大家就明白了為什麼這個實驗如此的「毛骨悚然」了吧,因為在這個實驗中,好像有未知的存在在操縱電子一樣,就是不讓人看到電子幹涉那一瞬間發生的事情,這個影響因素就是人的意識,這個在物理學中最不應該存在的詞彙。目前的電子雙縫實驗能夠得出來的結論是:你看到幹涉圖譜,你可以認為電子是波,但當你認為它是粒子的時候,它就是粒子。

毛骨悚然的原因是,這個實驗的結果,取決於人是否觀察。

也就是說,舉個例子。如果你平時放一杯開水,你傻傻盯著它一天,或者用攝影機對著它拍一天,或者直接放在那裡一天,既不親自觀察,也不用攝影機拍攝。那麼三種情況,第二天開水的結果都一樣:變涼。

但是在雙縫實驗中,三個結果是不一樣的。相當於如果你盯著它,一天後水就還是開的。如果你不看它,一天後水就亮了。

這杯水就好像有生命,有意志,知道你在看著它一樣。

這已經很可怕了吧?更可怕的是,假如你決定和他談捉迷藏,偏偏它,人走開用攝影機偷拍它,它仍然仿佛看穿了你的小把戲一樣,第二天也是開水。

也就是說,你無論通過什麼方式觀察它,它都知道你在觀察它。

當然雙縫實驗的對象不是水和它的溫度,是光子點子。但它的可怕之處就是這樣了:實驗結果取決於意志。


如果真是這樣,那物質決定意識的論斷就是錯的。那時候,讓唯物主義情以何堪?

相關焦點

  • 令人毛骨悚然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
    很少有一個物理實驗被人稱之為「毛骨悚然」,但以此來形容電子的雙縫幹涉實驗一點都不為過。為什麼呢?
  • 為什麼說「電子雙縫幹涉實驗」令人感到「毛骨悚然」?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基礎科學#系列徵文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在量子力學的相關實驗中,「電子雙縫幹涉實驗」令人感到「毛骨悚然」,那麼為什麼人們會這麼說呢?今天我們就來簡單地介紹一下。其實電子雙縫幹涉實驗本身並不令人「毛骨悚然」,它只是量子力學中一種演示電子的「波粒二象性」的實驗。
  • 為什麼有人說電子雙縫幹涉實驗是令人「毛骨悚然」的?
    為什麼有人說電子雙縫幹涉實驗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如果我說上過高中物理的同學都聽過這個實驗,這話沒人反對吧。但大多數同學認為雙縫幹涉實驗僅僅是對光的波動性的證明實驗,那時並沒有認識到這個簡單的實驗竟然是二十世紀最經典的實驗之一。
  • 令人毛骨悚然的雙縫實驗,可能會改變你的三觀
    而在量子力學裡,有一個實驗聽起來令人毛骨悚然。下面我們來說說這個細思極恐的雙縫實驗。雙縫實驗裝置很簡單,放一塊擋板,擋板後放一塊觀測板。然後就可以進行實驗了。第一個實驗是從擋板後面向前投放高爾夫球大家可以想像出來,只有過得去的高爾夫球才能到達後面的觀測板,進而形成兩條豎線痕跡,這就是粒子在這個實驗現象。換句話說如果後面的觀測板是兩條線,則證明前面射出的是粒子。
  • 不可思議的電子雙縫實驗
    高中物理告訴我們,當粒子穿過雙縫時,後面的屏幕上留下兩條與雙縫對應的亮紋;當波穿過雙縫時,在屏幕上出現的就是多條明暗相間的幹涉條紋。
  • 詭異的電子雙縫實驗
    電子雙縫實驗,可以說是量子物理學中,最令人不解的一個實驗。以至於很多物理學家,都懷疑量子力學。量子力學到底是完備的,還是不完備的。爭論一直持續到現在。談到電子雙縫實驗我們就不得不說說雙縫實驗如下圖:把一支蠟燭放在一張開了一個小孔的紙前面,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點光源(從一個點發出的光源)。現在在紙後面再放一張紙,不同的是第二張紙上開了兩道平行的狹縫。
  • 電子雙縫幹涉實驗證偽
    我想到了一個驗證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真偽的辦法,可惜沒有設備。具體方案如下:做兩次電子雙縫幹涉實驗,其它條件保持一致,雙縫到接收屏的距離改變一下。如果兩次實驗幹涉條紋的間距與雙縫到接收屏的距離成正比,則電子是粒子不是波。
  • 雙縫實驗中,電子是怎樣通過雙縫的呢?
    最近幾天,老郭正在動手DIY一個「乞丐版」的光學幹涉儀,準備錄製一些實驗視頻。在測量狹縫到接收屏的距離的時候,突然想到了一個有趣的問題:電子的雙縫幹涉實驗現象與光的雙縫幹涉實驗現象類似,但電子是怎樣通過雙縫的呢?
  • 雙縫實驗中,電子是怎樣通過雙縫的呢?
    最近幾天,老郭正在動手DIY一個「乞丐版」的光學幹涉儀,準備錄製一些實驗視頻。在測量狹縫到接收屏的距離的時候,突然想到了一個有趣的問題:電子的雙縫幹涉實驗現象與光的雙縫幹涉實驗現象類似,但電子是怎樣通過雙縫的呢?電子究竟是粒子還是波?
  • 「科學怪談」匪夷所思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
    也被一些學者認為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科學實驗之一」。這就是「電子雙縫幹涉實驗」。想要完全解釋這個電子雙縫幹涉實驗,其實很燒腦,為了方便大家理解,筆者就用最簡潔的語言來為大家詳細解讀這個實驗。隨著量子物理的誕生,粒子世界被知曉,物理學家們突發奇想,把光的雙縫幹涉實驗由光粒子變成了電子,重複這這個實驗。物理學家使用電子發射源發射電子束從前木板的雙縫小孔中射入,讓電子概率性的穿過孔後的雙縫板,最後落入到後面的屏幕上,屏幕上有可以顯示電子最終位置的探測器,實驗方式其實和光的雙縫幹涉實驗差不多。
  • 最神奇的物理實驗——電子雙縫幹涉實驗
    學過高中物理的人,應該都知道雙縫幹涉實驗,這個實驗完美的揭示了波與粒子的統一性。
  • 電子雙縫幹涉實驗最新解釋
    有人把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稱作世界十大經典物理實驗之首,認為這個實驗證明了微觀粒子(電子和原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為物質波理論的提出和量子力學的建立奠定了實驗基礎。本章我們通過電子與引力的作用來分析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的產生原因。
  • 電子雙縫幹涉與延遲選擇實驗的可能原因分析
    (一)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的神奇之處。有人把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稱作十大經典物理實驗之首,認為電子雙縫幹涉實驗包括了量子力學最深刻的奧秘。那麼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究竟神奇在哪裡呢?1974年,科學家在雙縫實驗中將電子一粒一粒的發射出來,當第一個電子到達屏幕以後過一段時間再發射第二個電子,經過足夠長時間之後屏幕上依然出現了幹涉條紋。
  • 科學未解之謎,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的未知領域
    科學未解之謎,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的未知領域大家好,我是科技先鋒zhe,今天跟大家聊一聊未解的科學實驗——電子雙縫幹涉實驗。微觀粒子的好多現象無法用舊有的經典理論解釋,從而引入了量子力學,但是量子力學有的科學現象也不能解釋,例如電子雙縫幹涉實驗。首先什麼是電子雙縫幹涉實驗呢?
  • 電子雙縫幹涉實驗,是1顆電子同時穿越2條縫
    如果能夠成功的把電子放到陷阱裡面,證明電子的直徑比陷阱的直徑要小。著名實驗物理學家丁肇中教授的實驗結果表明,電子可以被放在能夠找到的任意小的能量陷阱之內。目前的實驗精度為10的-22次方米。所以對於電子的性質,我們只能做如下描述:量子力學裡面需要一個體積是0的電子,而實驗結果表明,在人類的探測精度範圍內,電子的體積趨向於無窮小。
  • 用雙縫實驗來檢測電子的物理行為
    使用雙縫實驗與各種不同衍生的變版來檢試單獨粒子的物理行為,這方法已成為經典的思想實驗,因為它能夠清楚地探討量子力學的核心謎題,它演示出對於實驗結果的理論預測能力所不可避免的基礎極限。從決定是否探測雙縫實驗的路徑,他可以決定哪種性質成為物理實驗。假若他選擇不裝置探測器,則幹涉圖樣會成為物理實驗;假若他選擇裝置探測器,則路徑信息會成為物理實在。然而,更重要地,對於成為物理實在的世界裡的任何特定元素,觀察者不具有任何影響。具體而言,雖然他能夠選擇探測路徑信息,他並無法改變光子通過的狹縫是左狹縫還是右狹縫,他只能從實驗數據得知這結果。
  • 深層解讀電子雙縫幹涉實驗,對實驗的誤解到底為止!
    圖8 電子雙縫衍射實驗示意圖3.1、單電子雙狹縫衍射實驗如果前面的推理正確,那麼實驗時,一次只射出一個電子,就應該不會再發生幹涉現象。圖9 泰勒單光子雙縫實驗中產生的幹涉條紋3.2、單電子雙狹縫延遲衍射實驗在前面的單電子雙縫衍射實驗中,整個裝置是放在屏蔽外界電磁場影響的真空裝置內的
  • 驅散量子迷霧,電子雙縫衍射實驗,看「民科」的正確解讀
    於是,基於以上的規則,所謂的電子雙縫衍射實驗,就很容易理解了!1.先談談運動著的電子,運動的電子,可不是電子單獨在運動,而是裹脅著它自己在周圍產生的電磁場一起運動。形象地說,是電子在自身的電磁場以及周圍的其它場中漂浮,運動;2.在單個電子雙縫衍射實驗中,單個的電子只需通過一條縫,同時,該電子在其周圍產生的電磁場通過了另外一條縫,經過兩條縫的電磁場具有同樣的頻率,於是在屏幕上產生幹涉條紋。 所以電子雙縫衍射實驗,根本就不需要兩個電子同時經過雙縫!
  • 可怕,詭異,毀三觀的量子力學《電子雙縫幹涉實驗》打破因果論.
    在傳統哲學和經典物理學中,因果論幾乎成了大家公認的真理,世間的一切都按照特定的規律運行著,直到有一天,一片烏雲從遠方飄來(量子力學)從烏雲裡射出一道閃電,把我們的因果論擊的粉碎,那就是著名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這個實驗即可怕,又詭異,簡直毀人三觀。
  • 顛覆三觀的雙縫幹涉實驗,最靈異的科學實驗
    為了找到真相大家決定做一個實驗,這個實驗就是轟動一時的雙縫幹涉實驗。1807年,託馬斯.楊總結出版了《自然哲學講義》,裡面第一次描述了雙縫實驗,顧名思義,實驗就是在一塊隔板上開兩條縫,讓光從一側穿過,觀察另一側的光斑,他發現光會像水波紋一樣形成一道斑馬線,光從孔穿過之後互相影響,於是他得出光是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實驗本身沒有什麼問題,但是科學家們想弄清楚為什麼會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