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觀察解剖後的臼齒:發現奇怪的蠕蟲狀結構

2021-01-09 搜狐網

掃描電子顯微鏡圖像顯示蠕蟲狀結構伸出一顆臼齒深處的牙齒細管。

  【搜狐科學消息】 據科學日報報導,科學家用顯微鏡觀察解剖後的臼齒發現了一種奇怪的「蠕蟲狀結構」,這也許印證了一個被廣泛接受的古老的觀點:蠕蟲咬牙根導致了蛀牙。

  在28日於美國裡奇蒙德舉行的美國顯微鏡學會年度會議上,美國馬裡蘭大學牙醫學院研究者的研究成果被公布。該研究認為,牙齒表面存在自然毛孔,而且呈「細管」狀,在人的牙齒上,每平方毫米的面積上分布著超過50000個這樣的細管狀物。

這些細管起著傳遞神經衝動的作用,主要是傳遞冷、熱的感覺。

  多年來,科學家一直在爭論這種蠕蟲狀結構到底是什麼東西。牙醫對這種蠕蟲狀結構的性質與來源的解釋千差萬別。更多的人不清楚這到底是什麼。還有人認為這是細菌、礦物質或菌絲分支酵母細胞(白色念珠菌)感染牙齒結構造成的,更有人認為這是牙齒細管的細胞分裂過程。

  馬裡蘭大學用掃描電子圖像和不同的試樣製備技術來研究這種奇怪的蠕蟲狀結構。有些研究人員發現在一個細管裡有兩個圓筒狀結構,這就引起了人們對蠕蟲狀結構是細胞分裂擴張結果的質疑。細管的直徑在2.6微米至3.5微米之間,蠕蟲狀結構要更小,並且分布在細管之中。蠕蟲狀結構有9微米長,並且伸出細管。大部分的蠕蟲狀結構看起來是中空的,但還有一些看起來非常堅實。大部分蠕蟲狀結構的直徑在1.5微米至1.9微米之間。目前,對於這種蠕蟲結構的爭論還在繼續,但是科學家們表示,謎底將很快被揭開。(尚力)

相關焦點

  • 內耳中無人問津的奇怪結構
    關於它具體的功能一直存在著爭議,但直到2018年,科學家們才發現(至少是部分了解了)這種奇怪的結構是做什麼的。使用更先進的顯微鏡技術仔細觀察後發現,這確實是正在發生的事情。"它看起來像一個正在移動的細胞,但它們是上皮的一部分。細胞生物學真的是很奇怪的,"斯溫伯恩說。對於在內耳維持液體平衡方面出現問題的人,有關內淋巴囊作為壓力釋放閥作用的新發現有一天會派上用場。也許我們終於可以把它加到那些解剖學課本裡了這項研究發表在《eLife》上。
  • 內耳中無人問津的奇怪結構
    關於它具體的功能一直存在著爭議,但直到2018年,科學家們才發現(至少是部分了解了)這種奇怪的結構是做什麼的。© Swinburne/Megason根據在斑馬魚身上的偶然發現,內淋巴囊可能起到內耳某種"安全閥"的作用。
  • 細胞形態結構的觀察方法—相差顯微鏡和微分幹涉顯微鏡
    用顯微鏡觀察時,生物樣品經過固定後就會失去了生物的活性,所以活細胞顯微結構的細節就必須要藉助相差顯微鏡或微分幹涉顯微鏡來觀察。原理:光波的基本屬性包括波長、頻率、振幅和相位等。分為兩種:(1)A+相板:將直射光推遲1/4λ,兩組光波合軸後光波相加,振幅加大,標本結構比周圍介質更加變亮,形成亮反差(或稱負反差)。(2)B+相板:將衍射光推遲1/4λ,兩組光線合軸後光波相減,振幅變小,形成暗反差(或稱正反差),結構比周圍介質更加變暗。
  • 細胞形態結構的觀察方法—普通光學顯微鏡
    肉眼的解析度一般只有0.2nm,很難能識別單個的細胞,所以必須藉助工具,如顯微鏡。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能達到0.2um;而電子顯微鏡解析度高達0.2nm,能將細胞的超微結構展現在人們的面前;再有掃描隧道顯微鏡等。
  • 細胞形態結構的觀察方法—雷射掃描共焦顯微鏡
    在普通螢光顯微鏡下,許多來自樣品中焦平面以外的螢光會使觀察到的圖像反差減小、分辨能力降低,而雷射掃描共焦顯微鏡相當於在螢光顯微鏡上安裝了一套雷射共焦成像系統,並以雷射為光源,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圖像的解析度。
  • 光學顯微鏡下能看到的結構有哪些?科學研究工具顯微鏡的使用和發展過程.
    試題2:下列有關光學顯微鏡的敘述,正確的是(   )A.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指面積的放大倍數B.用高倍鏡觀察葉綠體,能觀察到葉綠體由內膜、外膜、基粒和基質組成C.觀察同一個裝片時,鏡頭的放大倍數越高,視野中看到的細胞數量越少D.換用高倍鏡後,須先用粗準焦螺旋調焦,再用細準焦螺旋調至物像清晰
  • 2.2克顯微鏡可實時觀察腦神經活動
    原標題:2.2克顯微鏡可實時觀察腦神經活動   5月31日,北京大學宣布成功研製出新一代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重量僅2.2克,可佩戴在動物頭部,實時記錄數十個神經元和上千個神經突觸的動態信號;橫向解析度可達0.65微米,成像質量可與商品化大型臺式雙光子螢光顯微鏡相媲美
  • 植物解剖——帶你走進植物內部的精彩微觀世界
    人類對於植物的認知經歷了非常漫長的階段,最初人們主要注重的是對植物形態的描述和用法的總結,然而隨著顯微鏡的出現,我們得以觀察到肉眼看不到的植物內部精細結構,對植物進行解剖研究也就應運而生
  • 江蘇體視顯微鏡觀察精子
    江蘇體視顯微鏡觀察精子,愛科學創新堅信擁有實力才會擁有未來,我們的文化是探索,創新。江蘇體視顯微鏡觀察精子, 經核實吧主沒牛奶喝了 未通過普通吧主考核。html#cnt08 ,無法在建設 體視顯微鏡吧 內容上、言論導向上發揮應有的模範帶頭作用。故撤銷其吧主管理權限。
  • 實體顯微鏡觀察血液_愛科學標準化服務
    實體顯微鏡觀察血液,愛科學標準化服務,我們的員工都秉承積極思考,頭腦風暴的觀念,認為只有不斷地去想,才能真正了解客戶的心理,才能做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順應時代變遷,迎合科技革命未來的產品。實體顯微鏡觀察血液, 金相顯微鏡具有穩定性好、成像清晰、解析度高、視場大而平坦的特點。
  • 研究稱5億年前蠕蟲狀海洋動物是人類最原始祖先
    這個5釐米長的蠕蟲狀海洋動物是所有脊椎動物共同的祖先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國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已經證實,5億年前生活在海底的2英寸(5釐米)長、蠕蟲狀海洋動物是已知最早的脊椎動物,是人類最原始的祖先。
  • 關於顯微鏡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玩出來的顯微鏡   很奇怪,做出顯微鏡的第一人不是生物學家,而是一個觀星的人——現代物理學與天文學之父伽利略。1609年,在聽說了這個孩子的發明後,他不僅研究明白了這些鏡片在一起能夠放大很多倍的原理,還製造出了一臺更為精密的工具,並將其命名為occhiolino(也被稱為little eye)。
  • 《開花和結果》解剖觀察花的實驗指南
    一、觀察花的結構(一)觀察步驟1
  • 顯微鏡分析OM
    金相顯微鏡可用來進行器件外觀及失效部位的表面形狀,尺寸,結構,缺陷等觀察。金相顯微鏡系統是將傳統的光學顯微鏡與計算機(數位相機)通過光電轉換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不僅可以在目鏡上作顯微觀察,還能在計算機(數位相機)顯示屏幕上觀察實時動態圖像,電腦型金相顯微鏡並能將所需要的圖片進行編輯、保存和列印。
  • 多米諾基因科普之:顯微鏡:遊戲打開的一扇大門
    生物課上,一臺顯微鏡、一片菜葉子加上一隻青蛙或者鯽魚,一場生物顯微解剖課開場了。各自不免興奮,顯微鏡是多麼神奇的一個東西!它讓我們能夠看到流淌江水中的各種微生物,能夠知曉細胞內形形色色的細胞器,能夠區分出猩猩有24對染色體而人卻只有23對。
  • 顯微鏡的結構及使用
    (一)顯微鏡的結構1、機械部分:鏡座、鏡臂、載物臺、壓片夾、物鏡轉換器、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2、光學部分:目鏡、物鏡
  • 兒童顯微鏡觀察精子_愛科學
    本科結束還得考研,當然研究生結束後也不一定能進甲醫院主流科室。買了同款,這個設計有問題。重要的不是玩什麼,而是陪伴!這款KOWELL兒童顯微鏡 1200倍高倍 九件套,放大倍鏡:1200X 400X 100X;CELESTRON 星特朗 SCXJ-001 隨身高倍顯微鏡 ,精巧別致,可隨身攜帶。這款兒童顯微鏡套裝,高清1200倍,包含了:纖維標本+空白載玻璃***
  • 人體解剖的黑暗故事
    第一次人體解剖公元前3世紀初,許多地中海一帶的學者到埃及交流學習,那裡的統治者並不禁止人體解剖。土耳其學者希羅菲盧斯躍躍欲試,他是歷史上有記錄的第一個進行人體解剖的醫師,也被稱為「科學解剖學之父」。當時,希羅菲盧斯獲得國王的批准,對已處決的死囚進行了解剖,第一次發現了大腦的分區以及神經,並且認為大腦才是思想產生的部位,他還定義了很多解剖學概念,比如「十二指腸」。
  • 光學顯微鏡的主要觀察方法之螢光觀察
    具有較大Stokes位移的螢光物質更易於在螢光顯微鏡下進行觀察。螢光顯微鏡是利用螢光特性進行觀察、成像的光學顯微鏡,廣泛應用於細胞生物學、神經生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病理學、遺傳學等各領域。螢光成像具有高靈敏度和高特異性的優點,非常適合進行特定蛋白、細胞器等在組織及細胞中的分布的觀察,共定位和相互作用的研究,離子濃度變化等生命動態過程的追蹤等等。細胞中大部分分子不發螢光,想要觀察它們,必須進行螢光標記。
  • 軍醫詳解經胼胝體-穹隆間顯微及內鏡入路的解剖
    近年來,經大量解剖和臨床研究表明經胼胝體-穹隆間入路transcallosal-interforniceal approach到達第三腦室入徑最短且損傷少。但由於切口小位置深,手術顯微鏡結合神經內鏡更廣闊的視角,可以更充分的暴露第三腦室及周圍結構,最大限度的減少手術對神經纖維聯繫造成的損傷,從而保留正常的解剖和神經功能,獲得顯微解剖學Neuroendoscopic anatomy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