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形態結構的觀察方法—相差顯微鏡和微分幹涉顯微鏡

2020-12-06 科學學習

用顯微鏡觀察時,生物樣品經過固定後就會失去了生物的活性,所以活細胞顯微結構的細節就必須要藉助相差顯微鏡或微分幹涉顯微鏡來觀察。

原理:光波的基本屬性包括波長、頻率、振幅和相位等。可見光的波長和頻率的變化表現為顏色的不同,振幅的變化表現為亮暗的區別,而相位的變化卻是人眼不能覺察的。當兩束光通過光學系統時會發生相互幹涉。如果它們的相位相同,幹涉的結果是使光的振幅加大,亮度增強。反之,就會相互抵消而亮度變暗。相差顯微鏡和微分幹涉顯微鏡就是利用這樣的原理增強樣品的反差,從而實現對非染色活細胞的觀察。

【相差顯微鏡】

光線通過不同密度的物質時,在其中的滯留程度也是不同的,穿過密度大的物質時光的滯留時間就越長,穿過密度小的物質時光的滯留時間就越短,所以光程或相位也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改變。

相差顯微鏡是在普通光學顯微鏡的基礎上,添加兩個元件,即「環狀光闌」和在物鏡後焦面上的「相差板」,從而可將這種光程差或相位差,通過光的幹涉作用,轉換成振幅差,因此,可以分辨出細胞中密度不同的各個區域。

在構造上,相差顯微鏡不同於普通光學顯微鏡的3個特殊之處:

1、環形光闌(annular diaphragm) 位於光源與聚光器之間,作用是使透過聚光器的光線形成空心光錐,焦聚到標本上。

2、相位板(annular phaseplate)在物鏡中加了塗有氟化鎂的相位板,可將直射光或衍射光的相位推遲1/4λ。分為兩種:

(1)A+相板:將直射光推遲1/4λ,兩組光波合軸後光波相加,振幅加大,標本結構比周圍介質更加變亮,形成亮反差(或稱負反差)。

(2)B+相板:將衍射光推遲1/4λ,兩組光線合軸後光波相減,振幅變小,形成暗反差(或稱正反差),結構比周圍介質更加變暗。

3、合軸調節望遠鏡:用於調節環狀光闌的像與相板共軛面完全吻合。

1932年,德國物理學家澤尼克製備出第一臺相差顯微鏡,他因此項發明在1953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微分幹涉顯微鏡

1952年,G.Nomarski在相差顯微鏡的基礎上,發明了微分幹涉顯微鏡。微分幹涉顯微鏡是以平面偏振光為光源。光線經稜鏡折射後分成兩束,在不同時間經過樣品的相鄰部位,然後再經過另一稜鏡將這兩束光匯合,從而使樣品中厚度上的微小區別轉化成明暗區別。微分幹涉顯微鏡更適合於研究活細胞。如下圖(微分幹涉光路圖)

微分幹涉光路圖

如果將微分幹涉顯微鏡接上高解析度錄像裝置,就可以用來觀察並記錄活細胞中的顆粒及細胞器的運動。計算機輔助的微分幹涉顯微鏡可以進一步提高樣品的反差並降低圖像的背景「噪音」,使一些常規光學顯微鏡難於觀察的一些顯微結構,如單根微管等也可以在光鏡下分辨出來。其解析度比普通光鏡提高一個數量級,從而為在高解析度條件下研究活細胞提供了必要的工具。應用這一原理製備的錄像增差顯微鏡可以用來直接觀察顆粒物質沿著微管運輸的動態過程。

相關焦點

  • 相差顯微鏡的原理和結構特點介紹
    什麼叫相差顯微鏡?原理和結構特點是什麼?   什麼叫相差顯微鏡?   (一)相差顯微鏡原理和結構特點   光波有振幅(亮度)、波長(顏色)及相位(指在某一時間上光的波動所能達到的位置)的不同。當光通過物體時,如波長和振幅發生變化,人們的眼睛才能觀察到,這就是普通顯微鏡下能夠觀察到染色標本的道理。
  • 細胞形態結構的觀察方法—普通光學顯微鏡
    肉眼的解析度一般只有0.2nm,很難能識別單個的細胞,所以必須藉助工具,如顯微鏡。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能達到0.2um;而電子顯微鏡解析度高達0.2nm,能將細胞的超微結構展現在人們的面前;再有掃描隧道顯微鏡等。
  • 光學顯微鏡知識科普
    3、幹涉幹涉是兩列或兩列以上的波在空間中重疊時發生疊加從而形成新的波形的現象。兩列頻率相同的光波在空中相遇時發生疊加,在某些區域總加強,在另外一些區域總減弱,出現明暗相間的條紋或者是彩色條紋的現象叫做光的幹涉。只有兩列光波的頻率相同,位相差恆定,振動方向一致的相干光源才能產生光的幹涉。
  • 細胞形態結構的觀察方法—雷射掃描共焦顯微鏡
    在普通螢光顯微鏡下,許多來自樣品中焦平面以外的螢光會使觀察到的圖像反差減小、分辨能力降低,而雷射掃描共焦顯微鏡相當於在螢光顯微鏡上安裝了一套雷射共焦成像系統,並以雷射為光源,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圖像的解析度。
  • 顯微操作技術:倒置顯微鏡的用途
    傳統之一般普通顯微鏡無法直接觀察未經染色之透明的活細胞,為了能讓顯微注射技術觀察與操作透明的活細胞樣品,顯微鏡須使用具有位相差與微分幹涉差功能之倒立式顯微鏡。位相差顯微鏡是由P.Zernike於1932年發明,並因此獲得1953年諾貝爾物理獎,這種顯微鏡最大的特點是可以觀察未經染色的透明標本和活細胞,位相差顯微鏡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透明細胞檢體內部折射率各不相同,把透過標本的可見光的光程差變成振幅差,從而提高了各種結構間的對比度,得到明暗對比的效果,使的透明活細胞各種結構內部細節在亮背景視野中變得清晰可見,位相差顯微鏡之基本構造是利用位相差聚光鏡及內部位相環所構成的環狀光圈
  • 微分幹涉顯微鏡 DIC WF-4R 反射 WF-4RT透反射
    本儀器集成了明場、暗場、斜照明、偏光、DIC微分幹涉>等多種觀察功能可根據實際應用,進行選擇。  4R系列正置金相顯微鏡靈活的系統組合、好的成像性能、穩定的系統結構,JX-4R系列專業應用於工業檢測及金相分析領域各操作機構根據人機工程學設計,Z大限度減輕使用疲勞。模塊化的部件設計,可對系統功能進行自由組合。
  • 奧林巴斯BX53相差顯微鏡揭秘和報價
    那麼我們就從相差顯微鏡的原理講起  13810005848小張本信息來自鑫海中發  什麼叫相差顯微鏡?(一)相差顯微鏡原理和結構特點 光波有振幅(亮度)、波長(顏色)及相位(指在某一時間上光的波動所能達到的位置)的不同。當光通過物體時,如波長和振幅發生變化,人們的眼睛才能觀察到,這就是普通顯微鏡下能夠觀察到染色標本的道理。而活細胞和未...
  • 光學顯微鏡基本知識
    如暗視場聚光鏡,相襯聚光鏡,偏光聚光鏡,微分幹涉聚光鏡等,以上聚光鏡分別適用於相應的觀察方式。(七) 照明方法  顯微鏡的照明方法按其照明光束的形成,可分為"透射式照明",和"落射式照明"兩大類。前者適用於透明或半透明的被檢物體,絕大數生物顯微鏡屬於此類照明法;後者則適用於非透明的被檢物體,光源來自上方,又稱""反射式照明"。主要應用與金相顯微鏡或螢光鏡檢法。1.
  • 常用顯微鏡介丨WALINOVA顯微鏡丨北京永盛華遠商貿中心
    做生命研究不可不用顯微鏡吧,但是對於顯微鏡你有多少的了解呢,是不是還傻傻的分不清呢!這次WALINOVA顯微鏡就對我們現在大部分使用的顯微鏡做一個簡單的介紹,我們只講用法和區別,不講一點原理,是不是很乾貨呢,想知道顯微鏡具體原理的可以自己去搜索。
  • 顯微鏡的發展組成分類和維護,想知道的猛戳!!!
    在顯微鏡本身結構發展的同時,顯微觀察技術也在不斷創新:1850 年出現了偏光顯微術;1893 年出現了幹涉顯微術;1935 年荷蘭物理學家澤爾尼克創造了相襯顯微術,他為此在1953 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古典的光學顯微鏡只是光學元件和精密機械元件的組合,它以人眼作為接收器來觀察放大的像。
  • 光學顯微鏡在失效分析中有哪些應用
    失效分析過程中,樣品形貌主要通過光學顯微鏡觀察和記錄,光學顯微鏡可以提供幾倍到上千倍的放大倍數,另外光學顯微鏡對半導體的某些多層結構具有透明性,比如二氧化矽鈍化層。光學顯微鏡要求樣品是固體,在高倍觀測時由於景深的限制,要求樣品表面要平坦。
  • 解析顯微鏡的分類以及發展史
    他第一次描述了許多肉眼所看不見的微小植物和動物。 1931年,恩斯特·魯斯卡通過研製電子顯微鏡,使生物學發生了一場革命。這使得科學家能觀察到像百萬分之一毫米那樣小的物體。1986年他被授予諾貝爾獎。 顯微鏡結構 光學顯微鏡由目鏡,物鏡,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壓片夾,通光孔,遮光器,轉換器,反光鏡,載物臺,鏡臂,鏡筒,鏡座,聚光器,光闌組成。 顯微鏡分類 顯微鏡以顯微原理進行分類可分為偏光顯微鏡、光學顯微鏡與電子顯微鏡和數碼顯微鏡。
  • 我國科學家開發了新的幹涉單分子定位顯微鏡技術
    進入21世紀以來,多種超高解析度螢光成像技術相繼提出,打破了光學顯微鏡解析度的極限,解析度提高到幾十納米的尺度。但把光學顯微鏡解析度進一步提高到分子水平,以觀察納米尺度的亞細胞結構乃至單個生物大分子內的結構仍是巨大的挑戰。  近期,我國科學家利用快速調製的結構光照,開發了一種新的幹涉單分子定位顯微鏡技術,稱為重複光學選擇性曝光(Repetitive Optical Selective Exposure,ROSE)。ROSE利用六種不同方向和相位幹涉條紋來激發螢光分子。
  • 初中生物知識點梳理之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
    光學顯微鏡的種類很多,主要有明視野顯微鏡(普通光學顯微鏡)、暗視野顯微鏡、螢光顯微鏡、相差顯微鏡、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偏光顯微鏡、微分幹涉差顯微鏡、倒置顯微鏡。     電子顯微鏡     電子顯微鏡有與光學顯微鏡相似的基本結構特徵,但它有著比光學顯微鏡高得多的對物體的放大及分辨本領,它將電子流作為一種新的光源,使物體成像。
  • 【購買金相顯微鏡】型號【尺寸工具顯微鏡】價格老光學廠
    使用立式金相顯微鏡時,非常方便。通過該金相顯微鏡觀察獲得的圖像是正像,觀察起來非常直觀。它通常用於分析高度為20-30mm的金屬樣品。它還用於觀察明亮,半明亮或不透明的物質。金相顯微鏡號反演在金屬物理研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使用光學平面成像原理來區分和分析各種金屬和合金的布局。
  • 台州金相顯微鏡適合孩子用_愛科學
    CMY-400Z/GP-600高精度矽片檢查顯微鏡CMY-400Z/GP-600高精度矽片檢查顯微鏡主要用於太陽能電池矽片的觀察。及矽片的缺陷分析,是太陽能電池矽片的普遍專用顯微鏡。都能得到清晰平坦的微分幹涉顯微圖像。
  • 植物細胞微絲束的光學顯微鏡觀察
    微絲、微管和中間纖維都是直徑很小的結構,最大的單根微管才25nm 左右,只能在電鏡下才能觀察到。目前研究細胞骨架的主要方法是應用高壓電鏡或免疫螢光顯微鏡技術。本實驗用普通光鏡觀察到細胞骨架,是因為骨架纖維成束分布、結構經染色後,有誇大作用。由於細胞經TritonX-100抽提後剩下的主要是細胞骨架成分,使得顯現更清晰。
  • 植物細胞微絲束的光學顯微鏡觀察
    微絲、微管和中間纖維都是直徑很小的結構,最大的單根微管才25nm 左右,只能在電鏡下才能觀察到。目前研究細胞骨架的主要方法是應用高壓電鏡或免疫螢光顯微鏡技術。本實驗用普通光鏡觀察到細胞骨架,是因為骨架纖維成束分布、結構經染色後,有誇大作用。由於細胞經TritonX-100 抽提後剩下的主要是細胞骨架成分,使得顯現更清晰。
  • 光學顯微鏡下能看到的結構有哪些?科學研究工具顯微鏡的使用和發展過程.
    解析: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指長或寬的放大倍數,面積的放大倍數是顯微鏡放大倍數的平方,A錯誤;在高倍鏡下無法觀察到葉綠體的內膜、外膜、基粒和基質等亞顯微結構,B錯誤;觀察同一個裝片時,鏡頭的放大倍數越高,視野中看到的細胞數量越少,C正確;使用高倍鏡時,不能用粗準焦螺旋調焦,只能用細準焦螺旋調焦,D錯誤。
  • 光學顯微鏡系列講座:透射光路篇
    :暗場、相差和微分幹涉差。左:低NA、低解析度、大景深右:高NA、高解析度、小景深落射照明:光源和成像/探測模塊在樣品的同一側,用於螢光、共聚焦或反射光顯微鏡。透射照明:光源和成像/探測模塊在樣品的不同側,解析度同時受物鏡NA和透射光NA限制;今天要講的就是透射照明及對比度增強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