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顯微鏡的分類以及發展史

2020-11-24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解析顯微鏡的分類以及發展史

發明過程

顯微鏡是人類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物之一。在它發明出來之前,人類關於周圍世界的觀念局限在用肉眼,或者靠手持透鏡幫助肉眼所看到的東西。

顯微鏡把一個全新的世界展現在人類的視野裡,人們第一次看到了數以百計的"新的"微小動物和植物,以及從人體到植物纖維等各種東西的內部構造。顯微鏡還有助於科學家發現新物種,有助於醫生治療疾病。

最早的顯微鏡是16世紀末期在荷蘭製造出來的。發明者是亞斯·詹森,荷蘭眼鏡商,或者另一位荷蘭科學家漢斯·利珀希,他們用兩片透鏡製作了簡易的顯微鏡,但並沒有用這些儀器做過任何重要的觀察。

後來有兩個人開始在科學上使用顯微鏡。第一個是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他通過顯微鏡觀察到一種昆蟲後,第一次對它的複眼進行了描述。第二個是荷蘭亞麻織品商人列文虎克(1632年-1723年),他自己學會了磨製透鏡。他第一次描述了許多肉眼所看不見的微小植物和動物。

1931年,恩斯特·魯斯卡通過研製電子顯微鏡,使生物學發生了一場革命。這使得科學家能觀察到像百萬分之一毫米那樣小的物體。1986年他被授予諾貝爾獎。

顯微鏡結構

光學顯微鏡由目鏡,物鏡,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壓片夾,通光孔,遮光器,轉換器,反光鏡,載物臺,鏡臂,鏡筒,鏡座,聚光器,光闌組成。

顯微鏡分類

顯微鏡以顯微原理進行分類可分為偏光顯微鏡、光學顯微鏡與電子顯微鏡和數碼顯微鏡。

偏光顯微鏡

偏光顯微鏡(Polarizing microscope)是用於研究所謂透明與不透明各向異性材料的一種顯微鏡,在地質學等理工科專業中有重要應用。凡具有雙折射的物質,在偏光顯微鏡下就能分辨的清楚,當然這些物質也可用染色法來進行觀察,但有些則不可用,而必須利用偏光顯微鏡。反射偏光顯微鏡是利用光的偏振特性對具有雙折射性物質進行研究鑑定的必備儀器, 可供廣大用戶做單偏光觀察,正交偏光觀察,錐光觀察。

偏光顯微鏡

光學顯微鏡

通常皆由光學部分、照明部分和機械部分組成。無疑光學部分是最為關鍵的,它由目鏡和物鏡組成。早於1590年,荷蘭和義大利的眼鏡製造者已經造出類似顯微鏡的放大儀器。光學顯微鏡的種類很多,主要有明視野顯微鏡(普通光學顯微鏡)、暗視野顯微鏡、螢光顯微鏡、相差顯微鏡、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偏光顯微鏡、微分幹涉差顯微鏡、倒置顯微鏡。

電子顯微鏡

電子顯微鏡有與光學顯微鏡相似的基本結構特徵,但它有著比光學顯微鏡高得多的對物體的放大及分辨本領,它將電子流作為一種新的光源,使物體成像。自1938年Ruska發明第一臺透射電子顯微鏡至今,除了透射電鏡本身的性能不斷的提高外,還發展了其他多種類型的電鏡。如掃描電鏡、分析電鏡、超高壓電鏡等。結合各種電鏡樣品製備技術,可對樣品進行多方面的結構 或結構與功能關係的深入研究。顯微鏡被用來觀察微小物體的圖像。常用於生物、醫藥及微小粒子的觀測。電子顯微鏡可把物體放大到200萬倍。

臺式顯微鏡,主要是指傳統式的顯微鏡,是純光學放大,其放大倍率較高,成像質量較好,但一般體積較大,不便於移動,多應用於實驗室內,不便外出或現場檢測。

可攜式顯微鏡

可攜式顯微鏡,主要是近幾年發展出來的數碼顯微鏡與視頻顯微鏡系列的延伸。和傳統光學放大不同,手持式顯微鏡都是數碼放大,其一般追求便攜,小巧而精緻,便於攜帶;且有的手持式顯微鏡有自己的屏幕,可脫離電腦主機獨立成像,操作方便,還可集成一些數碼功能,如支持拍照,錄像,或圖像對比,測量等功能。

相關焦點

  • 顯微鏡分類
    光學顯微鏡是利用光學原理,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體放大成像,以供人們提取微細結構信息的光學儀器。顯微鏡發明之前,人類關於周圍世界的觀念僅僅局限於肉眼,或者靠手持透鏡幫助肉眼來進行觀察。顯微鏡把一個全新的世界展現在人類的視野裡,人們開始能夠觀察到無數的微小動物和植物,以及從人體到植物纖維等各種東西的內部構造。
  • 光的折射和透鏡考點分類解析第9課時 眼睛 望遠鏡與顯微鏡
    答:顯微鏡的目鏡和物鏡都是凸透鏡,它與克卜勒天文望遠鏡相似,不同之處是克卜勒天文望遠鏡的物鏡焦距長,而顯微鏡的物鏡焦距短·典例精析:例1 (關於眼睛)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經過眼球折射後,·由圖可知,他的眼睛患有 視,應配戴 (選 填「凹」或「凸」)透鏡矯正視力·解析:近 凹 例3 (關於望遠鏡與顯微鏡)關於望遠鏡和顯微鏡,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
  • 【光輝歷程】徠卡比對顯微鏡127年發展史
    探討顯微鏡技術125 年的發展史 —— 從投影描繪器到自動比對橋   Rolf Beck   徠卡顯微系統   2014 年 8 月 12 日    剛開始進行研究時,他用的是兩臺單筒顯微鏡,並在其中一臺顯微鏡上配備「投影描繪器」,這是當時廣泛盛行的一種繪圖裝置。通過改變繪圖裝置的位置,能夠同時在疊加和分裂圖像模式下,同時獲得兩個比對物體的視圖。
  • 熱流傳感器的分類以及工作原理解析
    打開APP 熱流傳感器的分類以及工作原理解析 與非網 發表於 2019-09-27 15:31:39
  • 深度解析AFM(原子力顯微鏡)—上
    這微小懸臂有一定的規格,例如:長度、寬度、彈性係數以及針尖的形狀,而這些規格的選擇是依照樣品的特性,以及操作模式的不同,而選擇不同類型的探針。但是這種模式不適用於研究生物大分子、低彈性模量樣品以及容易移動和變形的樣品。
  • 工業粉塵分類以及形式
    一:按物質組成分類按物質組成粉塵可為有機塵、無機塵、混合塵。有機塵包括植物塵、動物塵、加工有機塵;無機塵包活礦塵、金屬塵、加工無機塵等。二:按粒徑分類按塵粒大小或在顯微鏡下可見程度粉塵可分為:粗塵,粒徑大於40μm,相當於一般篩分的最小粒徑;細,粒徑10~40μm,在明亮光線下肉眼可以見到;顯微塵,粒徑0.25~10μm,用光學顯改鏡可以觀察;亞顯微塵,粒徑小於0.25μm,需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
  • 【購買金相顯微鏡】型號【尺寸工具顯微鏡】價格老光學廠
    【購買金相顯微鏡】型號【尺寸工具顯微鏡】價格老光學廠公司主要產品有:金相顯微鏡、偏光顯微鏡、生物顯微鏡、相襯顯微鏡、體視顯微鏡,視頻顯微鏡、測量顯微鏡、立體顯微鏡、讀數顯微鏡以及計算機圖像分析軟體和顯微鏡測量軟體、光學儀器配件等各種精密儀器。
  • 電風扇工作原理是什麼 電風扇發展史
    但是若是說到電風扇工作原理或者是電風扇發展史,想必就有許多朋友不清楚了吧!下面我們就來說說電風扇工作原理是什麼以及電風扇發展史內容。但是若是說到電風扇工作原理或者是電風扇發展史,想必就有許多朋友不清楚了吧!下面我們就來說說電風扇工作原理是什麼以及電風扇發展史內容。
  • 金相顯微鏡的組成和分類
    金相顯微鏡是將光學顯微鏡技術、光電轉換技術、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而開發研製成的高科技產品,可以在計算機上很方便地觀察金相圖像,從而對金相圖譜進行分析,評級等以及對圖片進行輸出、列印。
  • 高中化學物質的分類方法及解析
    高中化學物質的分類方法及解析化學物質的分類是高中化學的一個大塊知識點,這部分內容在考試中佔比也不少,物質的分類相當於化學的枝幹部分,有途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這部分內容,希望對你有用哦!
  • 《練習使用顯微鏡》這樣備考,我已經幫您分類整理了30道選擇題!
    C.逆時針轉動粗準焦螺旋,會使鏡筒緩緩下降D.鏡筒下降時,要從側面看物鏡和玻片的距離解析:使用顯微鏡觀察時,先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眼睛看著物鏡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本,直到物鏡接近載玻片C.顯微鏡的使用步驟包括取鏡與安放、對光、安裝裝片、觀察、整理和存放D.在視野的右上方發現物像後,將裝片向左下方移動可把物像移至視野中央解析:顯微鏡成像是利用光學原理,必須使可見光線穿過被觀察的物體
  • 解析操作技能的分類
    一寸光陰一寸金,在備考教招的路上,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十分寶貴的,為了更好的幫助大家學習,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講我們教師招聘當中教育心理學這部分內容,我們來談一談操作技能的分類。一提到這個,小夥伴們肯定比較犯愁,技能這部分看似比較簡單,但做起題來總是會出現錯誤,特別是操作技能的分類,更是傻傻的搞不清楚。別急,通過今天的講解你就一定會弄清楚的。
  • 自製具有拍照功能的——顯微鏡!
    顯微鏡把一個全新的世界展現在人類的視野裡,人們第一次看到了數以百計的「新的」微小動物和植物,以及從人體到植物纖維等各種東西的內部構造。 顯微鏡分為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兩者的成像原理不同。
  • 光學顯微鏡的發展歷程
    顯微鏡成像是一種光的藝術,在配合各種不同的光源時,可形成各自不同類型的影像,演變形成了各種類型的顯微鏡。1.單目生物顯微鏡(光學顯微鏡發展的初期階段1.0)顯微鏡發展初期,光學技術不發達,當時製成的顯微鏡為單光路直筒設計,只能使用一隻目鏡進行觀察,因此常被稱作單目顯微鏡。
  • 《地表基質分類方案(試行)》解析
    《地表基質分類方案(試行)》解析 2021-01-08 12: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第二代微型化雙光子顯微鏡正式問世
    ,我們成功研製了第二代微型化雙光子顯微鏡FHIRM-TPM 2.0。目前,世界各國的腦科學研究如火如荼,中國的腦計劃也即將啟動,其中,全景式解析腦連接圖譜和功能動態圖譜成為重點研究方向。而如何打破尺度壁壘,融合微觀神經元和神經突觸活動與大腦整體的信息處理和個體行為信息,是領域內亟待解決的一個關鍵挑戰。解碼神經網絡整合需要同時檢測樹突的輸入和胞體的輸出。
  • 體視顯微鏡的操作方法以及應用領域
    體視顯微鏡 的操作方法以及應用領域   體視顯微鏡又稱"實體顯微鏡"或"解剖鏡",是一種具有正像立體感地目視儀器,被廣泛地應用於生物學、醫學、農林、工業及海洋生物各部門。   結構   體視顯微鏡的倍率變化是由改變中間鏡組之間的距離而獲得的,因此又稱為"連續變倍體視顯微鏡"(Zoom-stereo microscope)。
  • 顯微鏡
    SRM技術可以將細胞結構解析為亞細胞水平,從而獲取有關細胞組分的3D結構的信息,並可以觀察到單分子共定位。下面我們來簡要概述了時下幾種zui流行的SRM技術的原理:1.受激發射耗竭(STED)顯微鏡STED對於有經驗的螢光顯微鏡使用者來說相對簡單,該方法和普通共聚焦顯微鏡(Confocal)的原理相同。
  • 電子顯微鏡的原理及分類丨WALINOVA顯微鏡丨北京永盛華遠商貿中心
    電子顯微鏡以電子束作為光源對樣品進行照明。由於電子的波長大大小於可見光,電子顯微鏡的解析度相對於光學顯微鏡大大提高,目前已經可以超過50皮米(1皮米等於千分之一納米)。按照工作原理的不同,電子顯微鏡可分為透射電子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反射電子顯微鏡,連續切片電子顯微鏡等等。
  • 【教學參考】光學顯微鏡的發展歷程
    顯微鏡發展至這一階段,是光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時期,尤其是可控的電燈取代自然光使得顯微鏡的使用不再受自然環境以及地理位置的影響另外由於電燈的多樣化,以及各種濾光鏡的運用,光學技術的進步,促使螢光顯微鏡、金相顯微鏡、偏光顯微鏡,倒置顯微鏡等多種類型顯微鏡得以面世。 3.三目生物顯微鏡(顯微鏡發展的第三階段3.0) 光學成像效果取得重大進展之後,人們將顯微鏡改善的重點放在了顯微圖像的獲取技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