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輝歷程】徠卡比對顯微鏡127年發展史

2020-11-24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探討顯微鏡技術125 年的發展史 —— 從投影描繪器到自動比對橋

  Rolf Beck

  徠卡顯微系統

  2014 年 8 月 12 日

  

  對兩個物體進行準確、科學地光學比對,其前提是:必須能夠同時看到這兩個物體。對於只能藉助光學放大系統才能看到的微小物體,如需對其進行比對,則尤其需要上述功能。如果您只有一臺顯微鏡,就必須交替觀察樣品,在這種情況下,您就需要特別用心地記憶,而且還無法排除判斷誤差的風險,尤其在檢查結構、顏色或輪廓等方面差異很小的物體時,上述情況更甚。為改善這種狀況,聖彼德斯堡地質學教授 Alexander von lnostranzeff 積極投身於基礎理論研究,其目的是設計顯微鏡比對設備。剛開始進行研究時,他用的是兩臺單筒顯微鏡,並在其中一臺顯微鏡上配備「投影描繪器」,這是當時廣泛盛行的一種繪圖裝置。通過改變繪圖裝置的位置,能夠同時在疊加和分裂圖像模式下,同時獲得兩個比對物體的視圖。

  圖 1:Alexander von Inostranzeff (1843–1919)

  顯微鏡比對裝置的原型

  雖然「投影描繪器」會產生額外的放大倍率,但兩臺顯微鏡獲得的部分圖像在放大倍率和光強這兩個方面仍存在差異。鑑於顯微鏡存在這些缺陷,1885 年,lnostranzeff 為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制定了有關製造比對設備的 Mechanicus H. Frantzen 技術規範。該設備可以安裝在不帶目鏡的兩臺相鄰顯微鏡中。

  兩臺顯微鏡發出的光線射入該設備中,通過兩個稜鏡或鏡室以水平方式導入比對設備中心的轉折稜鏡上,而比對設備又反過來將兩臺顯微鏡發出的光線反射到目鏡筒的方向上。在兩個稜鏡與比對設備相交的位置上,形成分隔線,實現完美的分裂圖像比對。該比對設備是顯微鏡可用比對設備的原型。

  韋茨拉爾誕生了世界上第一臺比對顯微鏡

  1911 年,韋茨拉爾的 Optical Institute of Wilhelm and Heinrich Seibert 研究院(於 1917 年併入韋茨拉爾的 Ernst Leitz 公司),首次接到了有關設計比對顯微鏡的建議(圖 2)。根據這項建議,將裝入比對橋的稜鏡,安裝在可以向兩側移動的艙室上,該設備還可以隨著 Seibert 比對顯微鏡上的螺釘移動,從而確保兩個部分圖像之間的分隔線移向距離觀察者足夠遠的距離,保證觀察者能夠看到比對物體的全景圖像。

  該比對裝置首次作為一個永久部件裝入顯微鏡中,同時配備雙照明和成像光路。該裝置發明出來後,由 Seibert 發售,而韋茨拉爾公司也因此獲得了相應的專利授權。

  比對顯微鏡徵服市場

  差不多同一時期,韋茨拉爾的 Ernst Leitz 公司實現了對首款比對目鏡的商業化投產。1913 年,Leitz 研製了世界上第一個可用的、基於物理光束分裂的雙目鏡筒,為批量生產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圖 3)。隨著顯微鏡直接光學比對功能的重要性日益顯著,20 世紀末,所有主要科學用顯微鏡的製造商們都在產品系列中增加了比對目鏡。

  圖 2:第一臺比對顯微鏡,由韋茨拉爾的 Optical Institute of Wilhelm and Heinrich Seibert 於 1911 年製造出來。

  

  

  使用第一個比對目鏡觀察發射過的彈藥

  圖 4:1931 年,「適用於法醫學的比對顯微鏡」問世。

  

  用於精確鑑定法醫子彈的實驗室成立後,僅使用一臺顯微鏡比對結構的問題逐漸凸顯。1925 年,美國 Philip O'Gravell 在紐約法醫彈道局首次對子彈進行了直接光學比對。他使用自己設計的儀器,隨後還撰寫了一篇文章對其進行描述(Goddard, Army Ordonance 6 Nr. 33, 1925)。早在這篇文章於歐洲發布前,德國斯圖加特化學調查辦公室主任 Otto Mezger 就已經攜手 Leitz 公司共同攻克同一課題。他需要一臺能夠滿足如下條件的顯微鏡:在相同光學放大倍率下,實現對兩個彈殼或子彈的共同成像。Leitz 和 Mezger 共同合作,使用兩臺生物顯微鏡和一個固定式比對橋,在歐洲境內對發射出來的彈藥進行了首次比對觀察。這次寶貴經歷對 Leitz 研發特別儀器「適用於法醫學的比對顯微鏡」受益匪淺,這款顯微鏡於 1931 年發布,是全球法醫學實驗室的第一臺通用儀器。這臺儀器的設計原理和光學構造(包含雙目鏡觀察埠),為對刀具或槍械等留下的痕跡進行直接光學比對指明了方向。六十年代中期,Ernst Leitz 的 Walter Klein 創造出了一種擁有新型光學設計的比對鏡筒,用於將兩臺顯微鏡獲取的圖像進行組合。該比對鏡筒,可以安裝在同一型號的兩臺 Leitz 常規或研究用顯微鏡上,確保可以在分裂圖像和疊加圖像模式下進行主觀比對。物鏡發出的成像射線透過兩個 45°稜鏡射向中間分光稜鏡,確保將兩條筆直的射線合二為一,並引導其射向觀察鏡筒,呈現疊加圖像視圖。

  法醫學比對顯微鏡持續進一步發展

  如今,我們仍在使用微觀和宏觀樣本的光學比對方法,通過直接並列的方式消除轉換誤差。在一個視場中同時觀察兩個物體的放大圖像實現直接比對的可能性,對法醫鑑定人員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因此,徠卡顯微系統始終堅持不懈地研發比對顯微鏡,適應現代法醫學日益變化的需求。

  人體工程學、照明裝置和軟體的重要性

  現在,除光學質量外,人體工程學和照明裝置等其他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電動 z 軸、高度可調工作檯、角度可變的觀察鏡筒,均設計用於長時間抗疲勞作業,確保各種身型的用戶均可舒適工作。通用照明和旋轉裝置可以與各種類型的燈泡兼容,包括冷光、區域光源、橫截面轉換器、LED 射燈、小環形燈,以及電源指示燈,保證照明裝置能夠 360°環繞樣本進行照明。物體移動時,光錐始終與物場對齊。眾多配件和照明選項能夠確保用戶實現任意組合。

  現代法醫學顯微鏡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軟體。徠卡應用套件軟體 (LAS) 為用戶提供一系列適用於法醫學應用領域的軟體模塊。例如,將 "LAS Multistep" 模塊與電動載物臺組合,用戶即可以單個剖面的形式記錄較大樣本。隨後,可以將單幅圖像合併至一個像素精度,從而獲得對較大樣本的高解析度視圖。

相關焦點

  • 水星海事徠卡顯微鏡安裝調試!
    近日,南京鏈能的小夥伴們應水星海事技術公司的的工程師邀請,為他們在南京鏈能購買的徠卡顯微鏡提供上門安裝和調試的工作!這不,接到客戶的邀請後就和客戶約定好時間,我們的小夥伴們準時就來到了客戶這裡。此次為客戶安裝調試的徠卡顯微鏡為DMi8倒置金相顯微鏡;徠卡倒置式工業顯微鏡DMi8可以為您節省時間和資金。區別於正置式顯微鏡,可直接將樣品置於載物臺對其表面對焦一次,然後在所有放大倍率下對焦,並對後續樣品進行操作。由於物鏡位於載物臺下方,與樣品發生碰撞的危險大大降低。可根據觀測需求定製徠卡這款高度模塊化的倒置式顯微鏡。
  • 淺談徠卡偏光顯微鏡
    打開APP 淺談徠卡偏光顯微鏡 發表於 2020-04-04 10:28:00
  • 徠卡顯微鏡的阿貝極限
    徠卡顯微鏡最前端的物鏡決定了到底有多少信息進入了光學系統,我們稱為——「空間頻率」。簡單的理解,透鏡是一個低通濾波器,如果我們用肉眼進行最終的觀察,成像的位置就需要人眼看得足夠清楚。像到肉眼的最佳距離被稱為Normal?Near?point,中文名稱叫最近對焦點。
  • 徠卡顯微鏡的基本原理與製備過程案例分析
    在徠卡顯微鏡中待觀察樣品被製成薄膜狀,利用入射電子束與它作用後的透射電子作為信號,依靠電子透鏡將其聚焦成像,並經多級放大,最後在螢光顯微鏡或照相底片上給出所要的圖像。總之,徠卡顯微鏡的基本原理無非是如何控制並利用這三類透射電子,尤其是其中的彈性散射電子。
  • 利用徠卡偏光顯微鏡對紡織纖維進行形態檢驗
    關鍵詞:綜合性實驗;紡織纖維;纖維形態;檢驗;偏光顯微鏡;徠卡顯微鏡。摘要:在原有課程實驗基礎上,充分利用偏光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雷射共聚焦顯微鏡等實驗室現有儀器設備,充實調整教學內容、拓展檢驗方法,將課程實踐教學與實驗室大型儀器設備相結合,擴展設計「常見紡織纖維形態檢驗」的綜合性實驗項目。
  • 徠卡顯微鏡對藥品外衣孔隙率的檢測方法
    尤其是對藥物的控制更要嚴格,一顆藥從生產到包裝上市,每一步都要經過嚴格的把關,今天我們來看一下用徠卡顯微鏡如何對藥品的外衣孔隙率做檢測的。關鍵字:藥品,製藥,顯微鏡,徠卡,孔隙率。客戶需求某國企製藥單位最新研製的新藥,對藥品的外衣有嚴格的要求,需要檢測藥品外衣的孔隙率,確保藥品發揮最大的藥效。
  • 徠卡顯微鏡在結構功能上擁有的六大優勢
    徠卡顯微鏡是生命科學的研究和臨床應用的理想顯微鏡,智能自動化功能編碼的6倍或7倍物鏡轉換器,手動Z-焦點,完全自動化的傳送和螢光軸。所有顯微鏡的設置被保存,並提供可重複的結果顯示。徠卡Microsystems的對比度Manager支持透射光(明,暗場,相襯和偏振對比度)和螢光對比的方法,並允許用戶一按一個按鈕切換到另一個從一個對比的方法。根據選定的目標和對比的方法,自動完成所有必要的調整。
  • 寧波中品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徠卡顯微鏡演示!
    近日,鏈能金相的工程師接到寧波中品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的邀請,前去為他們演示徠卡顯微鏡DVM6 M和徠卡顯微鏡S9 i,以此來幫助他們完成各項工作。接到邀請後,我們的工程師立馬準備好相關設備,第一時間來到客戶這裡。
  • 這裡有一份徠卡顯微鏡的使用指南,請查收!
    顯微鏡的品牌市面上有很多,但是不管是國產的還是進口的,有一個品牌大家肯定都知道,那就是擁有160年顯微鏡生產歷史,全球顯微鏡與科學儀器的領導者Leica ,徠卡顯微鏡一貫注重產品研發和最新技術應用,並且保證產品的質量一直走在顯微鏡製造行業的前列,那麼小編今天要給大家講的就是這款來自徠卡的半自動專業偏光顯微鏡Leica DM4 P。
  • 徠卡偏光顯微鏡解析
    我們考慮到教室的桌面擺放空間有限,並將顯微鏡控制在相應尺寸之內。同時,我們還為徠卡顯微鏡設計了把手和集線器,方便攜帶。我們的結構設計已經過外部實驗室測試,且符合所有國際安全標準。批量學生用顯微鏡必須易於學生們操作。
  • 了解徠卡顯微鏡原理,能更好的操作保養它
    徠卡顯微鏡的光學原理:徠卡顯微鏡是利用凸透鏡的放大成像原理,將人眼不能分辨的微小物體放大到人眼能分辨的尺寸,其主要是增大近處微小物體對眼睛的張角(視角大的物體在視網膜上成像大),用角放大率M表示它們的放大本領。因同一件物體對眼睛的張角與物體離眼睛的距離有關,所以一般規定像離眼睛距離為25釐米(明視距離)處的放大率為儀器的放大率。
  • 徠卡顯微鏡下的材料微觀結構竟然美到令人窒息
    沒想到這些外表看上去在普通不過的石頭啊,發泡塑料啊,混凝土啊什麼的,在徠卡顯微鏡下竟然美到了令人窒息!看到這張照片,想到是什麼?一條溪流潺潺流淌,滿眼的如碎瓊亂玉般被石塊激起的水花,感覺清涼潤心,美極了!有沒有「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呢?可是你絕沒想到,這是混凝土橫截面的表面顆粒成分分析圖片。用肉眼看,只不過是灰不溜秋的一塊混凝土。
  • 北京北方安道科技德國徠卡顯微鏡一級代理體視顯微鏡廠家
    提到體視顯微鏡可能真正了解的人並不是很多,體視顯微鏡亦稱實體顯微鏡或解剖鏡,是指一種具有正像立體感的目視儀器。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使雙眼引起立體感覺的雙目顯微鏡。
  • 7個要點,讀懂徠卡的DM6 M金相顯微鏡
    一提起徠卡的DM6 M金相顯微鏡,一個字「好!」,兩個字「真好!」,三個字「太好了!」。在金相實驗室工作離不開金相顯微鏡的工程師們,有誰不知道徠卡金相顯微鏡的呢?尤其是DM6 M這款金相顯微鏡。為什麼它能如此圈粉無數,備受青睞呢?
  • 大唐華中電力試驗研究院徠卡DMi8M倒置金相顯微鏡正式投入使用
    徠卡儀器有限公司是世界知名的的光學儀器生產廠商,其總部位於德國維茲拉(wetzlar),具有近170年顯微鏡製造歷史。170年來,徠卡始終秉承「富於創意、具領導地位、專業化、高品質」的品牌策略,目前已成為顯微鏡儀器行業的全球領導品牌.徠卡DMi8M為徠卡公司2015年5月最新推出的徠卡新一代大型倒置式智能金相顯微鏡系統,取代之前廣受好評的前代產品DMi5000M和DMi3000M,成為徠卡新一代旗艦型產品,DMi8M凝聚了徠卡170年光學顯微鏡製造技術經驗,結合當前最先進的光電控制系統,是目前技術性能最強、智能化程度最高
  • 徠卡偏光顯微鏡對保溫砂漿中石棉檢測方法的改進探索
    首先對樣品進行粒徑範圍的分級,隨後利用偏光顯微鏡、X 射線多晶衍射儀對各個樣品進行了測試,結果發現石棉集中在0.3~0.6 mm 粒徑範圍內,採用該法能夠對原有方法進行改進。【關鍵字】:徠卡;偏光顯微鏡;保溫砂漿;石棉;檢測;改進石棉是一種性能優異的保溫材料,具有低的導熱係數以及不燃性、耐溫性。
  • 這些改進,能有效提升徠卡顯微鏡的使用性能
    一、對徠卡顯微鏡有效放大倍數的再認識徠卡顯微鏡的有效放大倍數(M)與物鏡數值孔徑(NA)的關係可以表示為:550NA;,長期以來,顯微鏡使用者一直遵循這一關係式.但是,VanderVoort在其所著《金相學——原理與實踐》一書中指出,上式是在用理想的眼睛觀察具有理想反差物象的條件下推導出的
  • 您的2019年度餘額不足30天,你一定要買這款徠卡顯微鏡
    而定睛一看今天都2019年12月3日了,今年也只剩不到30天了,小編想問你心儀已久的徠卡顯微鏡買了嗎?那個小時候一直在書上看到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終於要來了……。迎接明年之前,可能大家要許下類似願望:2020我要暴富;2020請對我好一點;2020年早睡早起不熬夜;2020一定要拿下某證書;2020不瘦10斤不換頭像;2020要脫單成功;2020年一定要買下DVM6徠卡顯微鏡……,在這之前鏈能小編想問大家幾個來自靈魂深處的問題:一年時間,你脫單了嗎?
  • 半導體顯微鏡市場規模持續增長,2021年高端電子顯微鏡需求將會回暖
    近年來,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迅速,2015-2020年國內集成電路銷售規模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0%,集成電路生產廠商對顯微鏡需求不斷提高,對顯微鏡的特性及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顯微鏡在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2020年中國半導體顯微鏡市場規模約為16億元。
  • 徠卡公司的歷史變遷
    沒過多久,對市場嗅覺敏銳的科爾納意識到,市場對顯微鏡的需求將超過天文望遠鏡,於是他決定研發和銷售顯微鏡。科爾納不僅精通光學理論,而且對光學鏡片的加工工藝也有獨特的理解。可惜天妒英才,他 29 歲時就患肺結核不幸去世了。如果他不那麼早去世,也就不會有今天的徠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