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顯微鏡捕捉家居用品放大百萬倍細節(組圖)

2020-11-24 搜狐網

英國顯微鏡技術人員安德魯·塞利德(Andrew Syred)用掃描電子顯微鏡捕捉的睫毛刷的特寫畫面。
這是由日本藝術家西永進(Susumu Nishinaga)製作的顯微照片

  電子顯微鏡捕捉家居用品放大百萬倍細節

    這些都是各家各戶常見的無害物品,然而,一旦在功能強大的顯微鏡下觀測時,它們的秘密便暴露無遺,有時,看上去甚至讓人覺得很不舒服。

  科學家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捕捉到這些細節盡顯的照片。照片上的東西來自於從浴室到廚房等各種各樣的家居用品。在圖像放大以後,睫毛刷看上去出乎我們的想像,而用過的牙線片段雖有著亮麗的色彩,仍讓人覺得非常不舒服。除此之外,鹽粒和幹辣椒籽的每一個細節都清晰可見。

  掃描電子顯微鏡的工作原理相當簡單,用電子轟擊拍攝物體,接著通過電腦和傳輸電子顯微鏡製作圖像的特寫畫面。這些圖像是採用單色繪畫技術製作的,接著手動著色以突出細節。掃描電子顯微鏡的功能遠比傳統光學顯微鏡強大,前者可以將物體放大100萬倍,而後者只能放大1000倍,鑑於此,掃描電子顯微鏡深受科學家和藝術家等專業人士的喜愛。

(責任編輯:鄭江)

相關焦點

  • 顯微鏡下的蟲子世界:跳蚤蒼蠅放大百萬倍
    這些是通過放大鏡放大一百萬倍後,我們看到的潛伏在我們地毯、沙發和廚房柜子裡的蟎蟲、蒼蠅和跳蚤的真實面孔。它們包括粉蟎(破壞成袋的麵食、麵粉的害蟲)和在家具、窗簾及地毯上繁衍生息的塵蟎。這些圖片是由獲獎科學攝影師、61歲的史蒂夫·格斯克梅斯爾利用超級掃描電子顯微鏡拍攝的微觀世界。
  • 電子顯微鏡下毛骨悚然的牙齒細菌【組圖】
    原標題:電子顯微鏡下毛骨悚然的牙齒細菌【組圖】    據參考消息報導英國《每日郵報》8月31日報導,一組電子顯微鏡下的牙齒及其附著細菌的圖片令人毛骨悚然,這提醒人們不注意口腔衛生將會給牙齒造成嚴重的損傷。
  • 英攝影師借顯微鏡拍攝放大150倍後的昆蟲
    核心提示:藉助於掃描電子顯微鏡,英國職業微距攝影師史蒂芬·格斯徹梅斯涅將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昆蟲放大150倍,而後拍攝一系列令人嘆為觀止的照片。在他的鏡頭下,家居昆蟲的相貌猙獰而恐怖,令人毛骨悚然。
  • 放大多少倍可以看到原子核,電子顯微鏡能看到多小的粒子?
    如果放大後相當1釐米大小,大概是可以看出重元素原子核內部情況了吧?我們看一下需要放大多少倍。如果要把原子核放大到1毫米大小,就需要比100億倍再加100倍,要放大到1釐米大小,就需要在100億倍基礎上再增加1000倍,這樣顯微鏡就需要達到10000億~100000億倍。
  • 放大多少倍可以看到原子核,電子顯微鏡能看到多小的粒子?
    如果放大後相當1釐米大小,大概是可以看出重元素原子核內部情況了吧?我們看一下需要放大多少倍。如果要把原子核放大到1毫米大小,就需要比100億倍再加100倍,要放大到1釐米大小,就需要在100億倍基礎上再增加1000倍,這樣顯微鏡就需要達到10000億~100000億倍。
  • 國產手機顯微鏡發布!補齊手機鏡頭拍攝短板,1000倍放大細節
    而隨著一隻名為TipScope CAM國產手機顯微鏡的發布,智慧型手機鏡頭的拍攝短板將會得到補齊。華中科大的8位博士歷時3年,將顯微鏡和相機功能合二為一。TipScope CAM擁有1300萬超高清像素,支持1000倍放大細節,讓普通大眾也能一睹微觀世界的風採。
  • 顯微鏡下的蟲子世界:跳蚤蒼蠅放大百萬倍(圖)
    這些是通過放大鏡放大一百萬倍後,我們看到的潛伏在我們地毯、沙發和廚房柜子裡的蟎蟲、蒼蠅和跳蚤的真實面孔。它們包括粉蟎(破壞成袋的麵食、麵粉的害蟲)和在家具、窗簾及地毯上繁衍生息的塵蟎。這些圖片是由獲獎科學攝影師、61歲的史蒂夫·格斯克梅斯爾利用超級掃描電子顯微鏡拍攝的微觀世界。1.青蠅的蛆
  • 電子顯微鏡是什麼?有什麼用處?
    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的區別               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最大的區別在於所使用波長不同,前者使用可見光,解析度最高達0.1微米級,最高有效放大倍率只能到1600倍左右,而且相應的景深也很小(微米級).後者使用電子,根據物質波波長理論,在幾十千伏至幾百千伏的電壓加速下
  • 用放大多少倍的顯微鏡才能看到亞原子粒子?
    透鏡能夠使光發生折射,繼而讓人看到放大、縮小或扭曲的像。利用透鏡觀察放大的物體可能有上千年的歷史,16世紀末有人發現將兩個凸透鏡放在合適的位置能夠將物體放大很多倍。17世紀時科學家製造出了真正意義的顯微鏡,並被用來觀察細胞、微生物等。光有波動性,遇到比較小的障礙物會發生明顯的衍射。光經過一個很小的障礙物時可能會繞過它,即使被它反射後也容易擴大為一個光斑。
  • 只有巴掌大的顯微鏡,卻能放大60-120倍!隨時隨地探索世界
    前不久,小助理給餃子買了個口袋顯微鏡2.0升級版,說是功能變得更強大了,同樣還是輕巧便攜——> 放大鏡把側面的鏡片放下來,它又變身9倍放大鏡——>鐘錶顯微鏡另一面內置有電子鐘錶,液晶顯示屏可以實時顯示時間,出門在外看時間有它就夠了。
  • 電子顯微鏡成像,揭示了DNA摺紙納米結構的細節!
    艾姆斯實驗室的科學家,現在能夠看到DNA摺紙納米結構的更多細節,這將促使對未來應用的組裝有更好的理解和控制。DNA摺紙是將單鏈環狀DNA分子的長「支架」鏈摺疊在一起,使用短的「短」鏈在納米尺度上創建各種二維或三維形狀。由於互補鹼基對之間相互作用的特異性,DNA被廣泛用作這些結構的構建塊。
  • 是誰發明了電子顯微鏡?電子顯微鏡的原理解釋
    普通光學顯微鏡通過提高和改善透鏡的性能,使放大率達到1000-1500倍左右,但一直未超過2000倍,這是由於普通光學顯微鏡的放大能力受光的波長的限制。有人採用波長比可見光更短的紫外線,放大能力也不過再提高一倍左右。
  • 光學顯微鏡理論最大放大倍數是多少?
    光學顯微鏡並沒有什麼理論最大倍率,但有一個理論極限解析度,到了這個放大倍數時,再增加放大倍數或者再增加亮度,都看不清細節了!這個極限解析度就是可見光波長的一半!倍!2、電子顯微鏡,1931年英國物理學家盧斯卡發明了電子顯微鏡!
  • 電子顯微鏡的原理和應用
    電子顯微鏡是根據電子光學原理,用電子束和電子透鏡代替光束和光學透鏡,使物質的細微結構在非常高的放大倍數下成像的儀器。  電子顯微鏡的分辨能力以它所能分辨的相鄰兩點的最小間距來表示。20世紀70年代,透射式電子顯微鏡的解析度約為0.3納米(人眼的分辨本領約為0.1毫米)。
  • 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的區別 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的區別是什麼
    顯微鏡的作用是通過放大物體的具體形態來研究物體的構造和具體的內部特徵, 主要應用於物理生物和醫學的方面,通過顯微鏡放大後,可以直觀的了解細胞和各種細小物體的內部做構造,來做出相應的研究,對疾病的治療有一定的幫助。顯微鏡有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它們兩個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顯微鏡放大40億倍,能看到什麼?盧瑟福100多年前看到了原子核!
    >R≈λ/2R為物體最小可分辨距離,λ為入射光的波長,假如我們肉眼能看到的上限紫光與紫外波長380nm極限計算的話,大約是是190nm,按我們肉眼極限解析度在25mm時的極限解析度0.2mm計算的話,那麼放大倍率為:D=0.2/190×10^6=1050倍左右現代光學顯微鏡的極限解析度大約為1500-2000倍,那是因為顯微鏡的等效視物距離跟肉眼對比的
  • 掃描電子顯微鏡的基本原理和結構
    掃描電子顯微的解析度介於光學顯微鏡和透射電子顯微鏡之間,但在對厚塊試樣的觀察進行比較時,因為在透射電子顯微鏡中還要採用復膜方法,而復膜的解析度通常只能達到10nm,且觀察的不是試樣本身。因此,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厚塊試樣更有利,更能得到真實的試樣表面資料。⑤ 觀察試樣的各個區域的細節。
  • SEM(掃描電子顯微鏡)是什麼?
    SEM是什麼先放一張圖SEM(掃描電子顯微鏡)的圖片,實驗室的真傢伙我還沒見過,不過看樣子應該不算太便宜,以後應該也不讓隨變搞,到時候再說,反正我肯定要玩兒它幾次才行,一看就比顯微鏡高級,說來慚愧,顯微鏡還沒玩兒幾次呢。這個東西跟顯微鏡有相似的地方,就是可以用來觀察物理細節,成像。
  • 顯微鏡放大一千倍的「生命美圖」
    細胞骨架,看似孔雀羽靈,實則是三層細胞疊加在一起後形成的細胞骨架,藍色的細胞核、紅色的骨架,旨在測量細胞骨架彈性的強弱(顯微鏡放大1600倍)。鍾欣 攝顯微鏡下的神經細胞:黃色為神經元、紅色為神經纖維,綠色為神經膠質細胞、藍色為細胞核,細胞大小約10-30um(顯微鏡放大1000倍)。鍾欣 攝神經元細胞染色。
  • 1000倍放大率!指尖上的顯微鏡讓朋友圈畫風大變
    1000倍放大率!最近,在國外的眾籌網站上,腦洞大開的設計者開發出了一款手機超級微距攝像頭套件--DIPLE,能夠實現最高1000倍的放大倍率,甚至已經達到了專業顯微鏡的級別。DIPLE非常緊湊,大約只有一個智慧型手機盒子那麼大,囊括了從顯微鏡頭、玻璃載片、支架等所有觀測所需部件。該顯微鏡套件能夠讓我們通過智慧型手機隨時隨地觀測微生物、細菌、甚至人體血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