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如何感染人類?人類如何阻斷病毒?

2020-12-01 光明網

  編者按:「戰疫」是一場人類與病毒的較量,也是一場科研與時間的賽跑。3月16日,北京生命科學院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李文輝在《理解未來》科學講座上,帶來了一篇「從頭開始」的通俗科普。從病毒複製的機制、侵入細胞受體的機制,抽絲剝繭,通向藥物研發的基本科學知識。

  李文輝的演講全文由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博士生張倩倩整理。光明網經授權後刪改整理、發布。

  一、病毒的種類

  人類世界上有很多的病毒,病毒是生態環境的一部分。病毒可在家畜或者野生動物之間傳播,也可在人間傳播。

  我們處於病毒的汪洋大海中,但卻並沒有感染很多病毒。因為皮膚作為人體表面最大器官對所有病毒不易感,病毒要進入人體需要有自己的通道。這一通道就是人體和外界相通的通道,包括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以及通過蚊蟲叮咬、輸血傳播和母嬰傳播。

  病毒是嚴格的細胞內寄生生物,主要原因是病毒沒有自己的能量系統,也沒有自己的物質系統,它只能提供遺傳信息和少量的蛋白質及其他物質(複製)。病毒必須通過特定通道進入細胞,這個通道稱為受體。進入細胞以後,在細胞質和細胞核裡面分別進行複製。

  病毒可以分為兩大類,RNA病毒和DNA病毒。RNA病毒絕大部分在細胞質內複製,包括此次新型冠狀病毒和大部分的新發病毒,以及常見的C肝等等;絕大部分的DNA病毒都在細胞核內複製,包括常見的皰疹病毒、乳頭瘤病毒等等,但也存在在細胞質內複製的DNA病毒,如痘病毒,也就是天花病毒,天花病毒是目前唯一已經被人類疫苗徹底消滅的病毒,其他的病毒即使有很好的疫苗也沒有完全根除。

  在這兩個病毒世界之間,還有一種跨界病毒,通過從RNA到DNA的逆轉錄的過程實現複製,如:HIV和HBV。病毒用最精簡的方式複製,攜帶的核心是它的遺傳物質,它的遺傳物質在哪兒複製,是整個病毒生命的核心和最關鍵的要素。

  二、病毒如何感染人類

  對於RNA病毒,它在細胞質內複製,病毒的基因組大致包括兩部分,一是它的複製酶區域,二是它的結構基因區域。例如冠狀病毒,它的基因組是一個長的正鏈RNA,翻譯產生不同的蛋白質。基因組各部分保守性不同,圖上紅色區域表示保守性非常高,顏色遞減表示保守性減弱。RNA病毒進入細胞後可在「病毒工廠」中,進行基因複製和基因表達,產生病毒結構蛋白和基因組RNA,兩者組裝成完整RNA病毒以後釋放,至此完成它自己的生活史。

  RNA病毒必須在細胞質裡面連續地、活躍地複製,才能長期存在於細胞中。這意味著RNA病毒中任何一個關鍵酶或關鍵蛋白缺失或者被損傷,病毒都不能進行連續的複製。這為病毒抑制提供了多個作用靶點,任何一個(關鍵)靶點被有效地抑制,病毒都能被有效抑制。

  DNA病毒是完全不一樣的世界,DNA病毒主要存在於細胞核中,同時產生它的結構蛋白、非結構蛋白和基因組。正常情況下可以持續不斷地複製。但是DNA病毒和RNA病毒有一個巨大不同在於,DNA病毒在細胞核內也可以不複製,依然能夠長期存在。

  B肝病毒是介於RNA和DNA之間的一個病毒,它在細胞核裡的共價閉合環狀DNA(cccDNA)也是長期存在的,但它的複製可以被RNA逆轉錄酶的抑制劑抑制。

  RNA病毒和DNA病毒在生物學上有巨大不同,在病毒學者看來,RNA病毒只要研究得足夠深入,找到合適的靶點,可以像C肝一樣被消滅。對於DNA病毒來說,它的路要長得多。

  三、病毒感染的過程

  不管DNA或者RNA病毒在分子層面的表現如何,在個體層面,病毒感染都有它的自然史。

  病毒感染以後,會出現幾種結局。一種是只經歷亞臨床的改變最終康復,另一種是從亞臨床改變到臨床疾病,最後或者康復、或者死亡。但是由於病毒本身的特性不同,宿主個體的差異不同,病毒的自然史在個體水平上是有差別的。比如,有些病毒感染是隱性感染為主,如乙型腦炎病毒,大部分感染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而麻疹病毒等是以顯性感染為主,感染完都會發病,以臨床疾病作為最主要的突出表現。另外一個極端的例子就是狂犬病毒,只要感染,如果沒有及時進行疫苗接種、特免血清或者抗體的注射,病人都會死亡。

  四、冠狀病毒的前世今生

  冠狀病毒是一大類RNA病毒,第一例於1937年從禽類分離出來的禽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第一例人冠狀病毒是1965年從一個小男孩的鼻腔內的充氣部位分離出來,當時接種了該病毒的健康志願者也被感染髮病。

  冠狀病毒是已知的最大的RNA病毒。冠狀病毒要通過細胞膜進入宿主細胞,這個過程的關鍵是細胞膜受體和冠狀病毒的刺突蛋白的結合。這種結合過程相當於一個酶的催化過程,病毒的膜和細胞膜首先發生半融合,然後再完全融合,兩個膜完全融合以後,病毒的核衣殼進入細胞裡面,從而完成病毒複製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步。

  在這次新冠病毒以前已經有6種可感染人的冠狀病毒,最早發現的是229E病毒,最晚的是MERS。新冠病毒主要進入人體呼吸道,它的傳播效率很高,但是它的病死率並不是很高。它的重要病理特點是有肺泡上皮的瀰漫性損傷和多核巨細胞形成。這和病毒侵入最早的一步,也就是受體結合病毒的進入是有關係的。

  五、新冠病毒是如何感染人類的

  新冠病毒被發現以後,科研人員很快證明不敏感細胞轉染ACE2受體以後,可以被新冠病毒感染。後又有實驗證明阻斷ACE2受體可以阻斷新冠病毒的感染,這樣看來從充分性和必要性都可以證明ACE2在細胞培養水平是新冠病毒主要的受體。我們在早期也確定了ACE2是SARS病毒必要和充分的受體。

  但是在人體層面ACE2是什麼樣子呢?首先要看它在各器官的表達。ACE2在包括肺臟在內的很多器官內有表達。最新的報導表明,ACE2在口腔的很多細胞中也有表達,提示我們這和一部分病人僅僅是在上呼吸道發生病毒複製,而沒有在下呼吸道複製從而造成嚴重疾病有關。但是這個假設目前還未研究清楚。

  除ACE2之外,另外一個膜蛋白酶TMPRSS2也可以促進冠狀病毒尤其是SARS和新冠病毒的感染。TMPRSS2和ACE2疊加分布,可能和新冠病毒多器官損傷有關。但是TMPRSS2在器官損傷中發揮的作用並沒有比ACE2大,原因是在HCov-229E感染中也需要TMPRSS2的參與,但是HCov-229E顯然是自限性的疾病。當然,受體和輔助因子的表達也只是疾病發生發展中的一個因素,還有其他因素也在參與其中,這需要以後更多的研究。

  在人群水平上ACE2是什麼樣子的?ACE2是在人的X染色體的短臂。最新一篇文章分析了中國人的基因組的MAP和千人基因組結果,發現在編碼區有30多個核苷酸多態性位點,有意思的是多態性的位點和已知的病毒感染位點都沒有重合。意味著不存在對新冠病毒有天然抵抗力的人群存在。

  六、生物大分子藥物治療可能

  前面我提到由ACE2介導的病毒的侵入過程,如何阻斷病毒侵入呢?我想分享一下對於大分子藥物的一些想法。

  大分子藥物相對小分子藥物有很多優勢,包括給藥次數少、安全性高,耐藥屏障高,不受免疫優勢表位的影響。對疫苗接種反應不好的群體包括嬰幼兒、老年人都有效。當然也有它的限制,比如給藥方式不便、生產工藝複雜、成本比較高等問題。

  大分子藥物的研發也有先例,比如RSV的帕利珠單抗,當然還有一系列的流感病毒和HIV單抗目前正在臨床實驗中。

  抗新冠病毒的大分子藥物本質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抗體,包括抗ACE2抗體和抗S蛋白抗體,另一種是融合蛋白,包括RBD-Fc融合蛋白和ACE2-Fc融合蛋白,他們作用機制的共同點是阻斷新冠病毒和ACE2的結合,當然它們有各自的優缺點。

  對於新冠病毒來說,大分子藥物面臨的主要挑戰,最重要的有兩個,第一個是病毒是否有細胞和細胞間的傳播,病毒是否可以避開受體結合進入細胞?對於B肝病毒來說,這是不可能的。但是有些病毒是可以進行細胞間傳播的,比如說HIV,可以有細胞間的傳播,這種細胞間的傳播會妨礙大分子藥物的作用效率。

  對於冠狀病毒來說,研究比較多的是冠狀病毒小鼠MHV,在MHV裡面有自己的蛋白受體,也可以有唾液酸的受體,它們倆相互配合可以幫助病毒進入細胞。傳播階段,唾液酸也可以幫助完成細胞與細胞間的傳播。新冠病毒的受體是ACE2,是不是有唾液酸和糖分子的參與目前並不知道。但是新冠病毒基因組上並沒有編碼RDE的基因,RDE是以糖類進行擴散的病毒必須的酶,新冠病毒並沒有編碼RDE酶,所以它有用糖類分子進行繼續擴散的概率,但是不大。

  還有一個問題,是否存在抗體依賴的病毒感染增強效應(ADE)。所謂ADE效應在登革熱病毒裡面是廣為人知的,結合非中和性抗體的登革熱病毒可以通過旁路進入巨噬細胞裡面進行增殖,然後造成第二次感染,尤其是第二次感染和第一次感染的病毒株不一樣的時候,第二次感染的症狀更重,發生ADE效應。

  在冠狀病毒裡,新冠病毒目前不知道是不是有這種ADE的效應,但是對SARS病毒和MERS病毒已有研究發現S蛋白的低親和力抗體,可以介導病毒進入免疫細胞,但並不能發生活躍複製,最終只發生流產感染。當然也可能會激起細胞因子等等反應,目前並不是很清楚。ADE的因素取決於抗體本身有多強,對下遊信號的激活,尤其是ISG反應基因的激活程度等一系列因素,不光是對抗體治療,對疫苗研發也是很重要的考量。(宋雅娟整理)

[ 責編:肖春芳 ]

相關焦點

  • ...揭示早期人類如何逃避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有助開發出阻斷HIV感染...
    幸運的是,隨著人類從這些早期靈長類動物進化而來,我們獲得了一種讓我們免受SIV感染的突變,但是至少在20世紀初,這種病毒經過進化後突破我們的防禦,從而導致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產生和愛滋病(AIDS)大流行。如今,愛滋病影響全世界大約3800萬人。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了這種很久之前就已存在的人類突變如何幹擾SIV感染。
  • 多篇研究揭示病毒是如何感染機體的!
    2019年6月13日訊 /生物谷BIOON /——本期為大家帶來關於病毒感染的最新研究進展,和大家一起學習了解病毒如何感染機體。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eLif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闡明了兩種蛋白如何幫助甲型流感病毒顆粒與人類細胞鬥爭,文章中,研究者闡明了甲型流感病毒如何宿主機體氣管中的黏膜防禦屏障並引發感染,相關研究結果有望幫助開發幹擾甲型流感病毒活性的新型措施。
  • 科學家揭示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感染並擴散的分子機制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Vir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明尼蘇達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策略,或有望阻斷一種高傳染性病毒在澳大利亞中部偏遠地區的傳播,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1型(HTLV-1)在社區成年人中的感染率超過了40%,HTLV-1是科學家們發現的首個人類癌症病毒,其會誘發白血病和淋巴瘤。
  • 新冠病毒是如何工作的?
    covid-19病毒是人類最新的敵人。有人說,這種病毒「智商很高」。你瞧,它的致死率不高,但傳播力極強,甚至可以在不引起症狀的情況下傳播。所以,不論為了治療還是研製疫苗,我們都需要去了解它是如何工作的。從病毒學的角度看,病毒的傳播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過程,只要一個環節阻斷,就傳播不下去。那麼,covid-19病毒的傳播有哪些環節呢?
  • 研究揭示病毒如何改變人類進化
    義大利科學家近日表示,他們找到了病毒如何改變人類進化歷程的證據。他們在139個基因中發現了400多種不同的變異,這些基因變異對人們是否容易感染病毒至關重要。  義大利米蘭「住院病人治療和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全球不同地區的52個人種的基因組,這些地區均遭遇了人類在20萬年的進化過程中出現過的病毒。  科學家早就知道,病毒影響了人類的基因組。研究已經證明,8%的基因組由所謂的內源性逆轉錄病毒組成。
  • .& Microbe:揭示伊波拉病毒如何阻斷機體免疫系統發揮抗病毒機制
    Host & Microbe上的一篇題為「Ebola Virus VP24 Targets a Unique NLS Binding Site on Karyopherin Alpha 5 to Selectively Compete with Nuclear Import of Phosphorylated STAT1」的中,來自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鑑別出了伊波拉病毒躲避機體抗病毒防禦系統的一種途徑
  • 從蝙蝠到穿山甲,病毒是如何來到人類世界的?
    因為病毒通常很難直接從自然宿主傳播給人類——甚至根本無法感染人類,其中還涉及中間宿主。比如2003年的SARS病毒,就被認為是蝙蝠將病毒傳給果子狸,然後再由果子狸傳給人類的。正是中間宿主為病毒提供了大量繁殖、變異進化和接觸人類的機會,才最終按下疫情開始的開關。對於很多人類疫病,中間宿主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 棲息在人類居住領地內的蝙蝠,是如何將病毒傳播給人類的?|科學
    生活在非洲大陸的果蝠主要食物是水果,它攜帶的病毒也不是吃素的。果蝠每年孕育兩次後代,身體體內血液裡以及體外毛髮裡面寫著帶大量的傳播性病毒。果蝠同樣喜歡群居生活,而且棲息在人類種植的水果園附近。科學家在加納捕捉活的蝙蝠採取血液標本,通過研究發現了SARS傳染病病毒。通過對孟加拉蝙蝠的血液樣本檢測,發現了2004年在孟加拉果傳播的尼帕流感病毒。通過捕捉活的錘頭果蝠採取血液標本,通過研究發現果蝠身上攜帶著像伊波拉這樣的超級傳染病病毒。通過對不同地區不同品種蝙蝠抽血化驗,分離出各個地區曾經爆發過的傳染病病毒,病毒種類多大80多種。
  • 新冠病毒是如何劫持並摧毀人類肺部細胞的?
    新冠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感染人類肺泡上皮2型細胞(AT2),導致肺損傷和氣體交換受損,但是驅動感染和病理的機制尚不清楚。報導了首個人類肺部感染新冠病毒後的分子反應圖譜。研究人員通過將生物工程化的人體肺泡細胞與複雜的高精度質譜技術相結合,已經鑑定出肺細胞中的宿主蛋白和通路,在被新冠病毒感染後這些蛋白和通路水平會發生變化,從而洞悉疾病病理學和新的治療靶標來阻斷新冠病毒感染。
  • 人類撲滅了天花病毒後再也沒有消滅其他病毒,消滅一個病毒有多難
    直到1980年世衛組織宣布徹底撲滅天花病毒,人類與之的抗爭整整持續了3000多年之久。天花病毒通過空氣、口鼻分泌物進行傳播,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疾病,被感染後早期會出現發燒、頭痛等症狀,隨後身體會長出皮疹,嚴重者會出現血毒症、出血症,致死率高達25%。
  • 美科學家提出:禽流感病毒感染人類與受體形狀有關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1月6日表示,他們發現了感染禽類的病毒和感染人類的病毒之間存在著的關鍵性差異——對於感染人類的病毒,其感染能力取決於人類呼吸系統細胞表面受體是否有同病毒能夠結合的特定形狀
  • 你是「純種」人類嗎?科學家表示,人類基因組早已被病毒「汙染」
    第三,細胞與病毒平行進化理論。這種理論認為,在遠古時期,生命是存在有不同形式的,而生命前體分子獨立地向病毒和細胞這兩個方向平行進化。病毒是如何被發現的?這也是我們人類歷史上發現的第一個病毒,被稱為菸草花葉病毒。隨後,越來越多的科學家研究發現,很多疾病都是由病毒感染導致的。病毒之所以讓大家感到恐懼,是因為它具有非常快的進化速度,這也是病毒性疾病難以治療的一個原因。
  • Science重磅 | 預防人類感染致命病毒的策略有哪些?
    多種病毒可以寄生在蝙蝠體內而不引起任何症狀,因此,如何利用該特性開發制定預防及治療人類病毒性感染疾病的策略仍是未解之謎。蝙蝠作為病毒宿主的特異性提出了預防治療人類病毒感染疾病的研究策略。科學家們發現,人獸共患病毒從宿主物種傳播到人類的風險,隨著動物與人類的親緣關係、與人接觸的機會和病毒性狀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蝙蝠攜帶的人畜共患病毒最多,其次是靈長類動物和嚙齒類動物。
  • eb病毒能治療好嗎 如何預防EB病毒感染
    在我們生活中,想必大家對於eb病毒感染還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吧,EB病毒又稱人類皰疹病毒,是一種皰疹病毒。它主要感染人類口咽部的上皮細胞和B淋巴細胞。那麼,eb病毒能治療好嗎?eb病毒怎麼預防?下面來了解一下吧。eb病毒能治療好嗎可以治好的放心吧!可能要住院治療,我寶寶住院十天就出院了。
  • 徐實:人類與病毒纏鬥不休,藥物研發進展如何?
    而對於整個人類發展來說,也是一部科學戰勝病毒的歷史。【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徐實】病毒與宿主的進化總是相伴而生。人類基因組裡面,其實有許多祖先遭受病毒感染留下的印跡。一些來源於病毒的DNA序列被整合進了人類基因組,在人類體內代代相傳。由此可見,人類的進化史中從不缺少病毒的戲份,人類與病毒的鬥爭難免要持續下去。各種抗病毒藥物就是鬥爭中所需的武器。
  • 巨型病毒是如何釋放DNA物質感染細胞的?
    來源:新浪科技圖中顯微鏡呈現圖邦病毒打開星門感染一隻阿米巴原蟲。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結合多項技術研究巨型病毒如何釋放它們的DNA,滲透並感染細胞組織。巨型病毒是指比普遍感冒病毒體型大10倍以上的病毒,它們會滲透到細胞中,通過一種叫做「星門(stargate)」的特殊組織釋放自己的DNA。現在最新詳細的圖像揭曉了巨型病毒星門如何打開,以及實現病毒感染細胞組織的過程。
  • 病毒如何劫持損害肺泡?首張新冠感染人肺細胞分子反應圖繪出
    新冠病毒究竟是如何劫持並迅速對人肺細胞造成損害的?通過將生物工程人類肺泡細胞與高精度質譜技術相結合,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繪製出首張人肺細胞感染新冠病毒的分子反應圖,從而為阻斷新冠病毒提供了病理學基礎和新的治療靶標。
  • 陳根:潛藏在人類基因的古老病毒,如何改變了人類?
    文/陳根人類經歷了上千年的演化終於走到了今天,這個過程裡,我們對抗環境也被環境和生態塑造,遵循著自然的法則而發展。事實上,這些病毒並不罕見,我們人體基因組的約10%正是由這些病毒感染殘留物組成這些病毒片段來自古老的病毒感染。幾千萬年,某些逆轉錄病毒感染了我們的祖先,並把自己的遺傳物質插入了宿主的基因組,一直流傳下來,被稱為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DNA裡混進來的這些古老搭車客對宿主細胞的發育或功能並無影響。
  • 人體免疫力如何對抗病毒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與疾病包括病毒鬥爭的歷史,遠的例如天花病毒,近的包括脊髓灰質炎病毒,我們人類都最終戰勝了這些極其可怕的病毒。在此過程中,人類的免疫系統也在不斷進化,變得越來越強大。  在對付新冠病毒方面,除了科學的對症治療之外,人體免疫系統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 研究表明人類與犬類或通過病毒感染共享DNA
    科學家猜測,數千年來,人類與犬類或已經通過病毒交換遺傳物質。逆轉錄酶病毒最臭名昭著的例子是可導致獲得性免疫缺乏綜合症(愛滋病)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這些「搭車者」可以吸收其主人的遺傳物質並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