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早期人類如何逃避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有助開發出阻斷HIV感染...

2021-01-17 生物谷

2019年8月25日訊/

生物谷

BIOON/---數十萬年來,猴子和猿一直受到猿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折磨,這種病毒仍然在摧毀非洲的靈長類動物。

幸運的是,隨著人類從這些早期靈長類動物進化而來,我們獲得了一種讓我們免受SIV感染的突變,但是至少在20世紀初,這種病毒經過進化後突破我們的防禦,從而導致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產生和愛滋病(AIDS)大流行。如今,愛滋病影響全世界大約3800萬人。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了這種很久之前就已存在的人類突變如何幹擾SIV感染。這些發現可能為開發新的療法來阻止HIV和類似的病毒感染提供了新的線索。相關研究結果於2019年8月22日在線發表在Cell Host & Microb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tructural Basis for Tetherin Antagonism as a Barrier to Zoonotic Lentiviral Transmission」。

圖片來自UC Berkeley image by Cosmo Buffalo。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

細胞生物學

教授James Hurley說:「這篇論文的重要意義在於它告訴我們在這種病毒跳躍到人類之前,最後的主要障礙之一是什麼。當前的這篇論文從考古學的角度研究了這是如何發生的。」

這種障礙是人體細胞中發生的一種阻斷SIV迫使這些細胞脫落上千個病毒拷貝的突變。結果就是人類不能再彼此感染SIV。

這種基因突變幹擾了一種稱為Nef的SIV蛋白與兩種人類蛋白--- AP-2和tetherin---之間的緊密結合併將它們轉移到細胞內將它們破壞而不再抵抗這種病毒的能力。這些研究人員利用低溫電鏡(cryoEM)解析出這種蛋白複合物的結構,並發現這種突變有效地破壞了Nef蛋白的結合位點,從而使得SIV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找到應對措施。

Hurley說,「所涉及的結合位點在結構上非常複雜,因此一旦緊密結合失去,這種病毒基本上不可能適應這種情形。它必須發明一種完全不同的方法來適應,這需要進化很長時間才能實現。這給我們的史前祖先帶來了一個優勢:從黑猩猩開始,每種靈長類動物都易受SIV感染,但是人類免受SIV感染。這很可能就為人類提供了數萬到數十萬年的寬限期而不需要處理這種病毒感染性疾病。我傾向於認為這在早期進化過程中確實給人類帶來了優勢。」

儘管作為人類中毒性較弱的HIV-2毒株的來源,SIV病毒(來自於一種稱為白眉猴的猴子)與困擾著人類的HIV毒株在幾個方面有所不同,但是在人們尋找治療愛滋病的「功能性」療法時,這些發現可能會有助於精確確定藥物的作用靶點。這些都是一次性的治療方法,可以防止疾病的爆發,即使病毒仍然在體內。

Hurley說,「我們實驗室的總體策略是試圖找到被這種病毒攻擊的人類蛋白結構中的區域,但這些區域不是宿主的正常功能所需要的,這樣就可以設計出一種藥物來攻擊這些區域。這種病毒通常會通過變異作出反應,這意味著它會產生耐藥性,但這一新發現表明,針對正確的攻擊點而言,SIV或HIV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數萬年的進化才能趕上。」

白眉猴

作為慢病毒的SIV和HIV很難從體內根除,這是因為它們將DNA插入宿主細胞的基因組中,它就像定時炸彈一樣,隨時準備復活,接管宿主細胞的分子機器,製作自己的拷貝並發送數以千計的這些拷貝---稱為病毒顆粒---來感染其他細胞。

當這些新拷貝的病毒DNA將自身包裹在宿主細胞的一部分細胞膜中並進行出芽時,這些病毒顆粒就產生了,它們安全地置於囊泡中直至它們能夠再次感染其他的細胞。

鑑於出芽是許多病毒傳播的重要一步,靈長類動物很久以前就會進化出天然防禦,包括細胞表面的蛋白,這些蛋白將出芽的病毒顆粒釘在細胞上並阻止它們離開。隨著它們的積累,免疫系統將這些未出芽的病毒顆粒識別為異常並摧毀整個細胞和病毒等一切。

在猴子、猿和人類細胞中,這種蛋白稱為tetherin,這是因為它將出芽中的病毒顆粒拴在細胞膜上。

在宿主和病原體之間的持續軍備競賽中,SIV進化出一種利用另一種正常細胞功能---它的循環系統---的應對策略。細胞有辦法移除表面上的蛋白,如果沒有跡象表明它需要與入侵的病毒作鬥爭,細胞會不斷地攝取和循環利用tetherin。它通過讓細胞膜向內凹陷而在細胞內形成一小囊泡,將tetherin和其他表面蛋白捕獲在這種囊泡中,然後消化囊泡中的所有內含物,包括tetherin。

SIV的應對策略是產生一種名為Nef的蛋白,這種蛋白促進tetherin的循環利用,即便在感染期間,也是如此。這使得SIV的病毒顆粒能夠出芽並尋找新的受害者。

Hurley和論文共同通訊作者Xuefeng Ren發現Nef緊密地楔入在tetherin和囊泡中的一種稱為AP-2的蛋白之間,從而阻止tetherin從囊泡中逃逸,並促進它循環利用。

Ren說,「Nef是AP-2和tetherin之間的橋梁,可促進它們遭受內吞作用,從而將tetherin拖入囊泡中。因此,它欺騙我們自己的細胞機器擺脫我們不想要擺脫的東西,但不會擺脫病毒不想要擺脫的東西。」

在人類中,tetherin蛋白丟失的5個胺基酸---這種讓人類免受SIV感染的突變---放鬆了tetherin、Nef和AP-2之間的緊密結合,這使得tetherin逃脫了循環利用。Ren說,這阻止了人畜共患病毒傳播的交叉,這是因為這種結構重排是如此廣泛以至於SIV無法通過Nef中的簡單突變來加以修復。

SIV產生一種新技巧

然而,一些SIV變體最終找到了繞過這個障礙的方法。在某個時間點,一些SIV獲得了第二種稱為Vpu的蛋白來做Nef做的事情---將自身楔入這些蛋白之間以鞏固有助於這種病毒的連接。在某些時候,也許是一百年前,這種SIV菌株從黑猩猩身上跳躍到人類,而且Vpu中的輕微突變再次引發了人體中的tetherin循環利用,從而促進了我們今天所知的HIV-1 M組產生。HIV-1 M組是全世界毒力最強的HIV形式。

Hurley說,「SIV很可能多次發生到人類中的跳躍,但都失敗了,但是最終,非洲的一些獵人,可能在屠殺黑猩猩的過程中,接觸了它的血液,這種病毒隨後又獲得一種額外的突變,這一小步使得SIV變成了HIV。」

接下來,Hurley、Ren和他們的同事們計劃使用cryoEM來確定SIV大猩猩變體中的三種蛋白複合物的結構。這種SIV大猩猩變體隨後經進化後變成HIV-1 O組,即一種起源自非洲喀麥隆的毒力較弱的毒株。(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Cosmo Z. Buffalo et al. Structural Basis for Tetherin Antagonism as a Barrier to Zoonotic Lentiviral Transmission. Cell Host & Microbe, 2019, doi:10.1016/j.chom.2019.08.002.

2.Here's how early humans evaded immunodeficiency viruses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19-08-early-humans-evaded-immunodeficiency-viruses.html

相關焦點

  • 病毒如何感染人類?人類如何阻斷病毒?
    一、病毒的種類  人類世界上有很多的病毒,病毒是生態環境的一部分。病毒可在家畜或者野生動物之間傳播,也可在人間傳播。  二、病毒如何感染人類  對於RNA病毒,它在細胞質內複製,病毒的基因組大致包括兩部分,一是它的複製酶區域,二是它的結構基因區域。例如冠狀病毒,它的基因組是一個長的正鏈RNA,翻譯產生不同的蛋白質。基因組各部分保守性不同,圖上紅色區域表示保守性非常高,顏色遞減表示保守性減弱。
  • 多篇研究揭示病毒是如何感染機體的!
    圖片來源:Nature研究者Jason Rosch博士說道,細菌似乎會利用流感病毒來裝飾其表面,從而在感染早期增強細菌吸附到呼吸道組織上的能力,在似乎也是在感染早期細菌和病毒互相協作促進感染的一種方式。
  • 《柳葉刀》:抗逆轉錄病毒治療下HIV病毒感染零風險
    科學家們發現,在現有的抗逆轉錄病毒治療(ART)下,即便是進行了無保護的性行為,HIV病毒的感染風險依然是0%!這一研究也讓人類站到了消滅愛滋病的歷史節點上。愛滋病是一種影響廣泛的疾病,在全球約有4000萬名患者。這種疾病的歷史並不久遠:1981年6月,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才報導了愛滋病的首個病例。
  • Cell:史上最全面揭示在HIV感染後發生的最早事件
    2016年4月15日/生物谷BIOON/--一項針對接觸猴免疫缺損病毒(SIV)---人HIV的動物等同物---的猴子的新研究揭示出在感染的最早期階段發生了什麼。在這個最早期階段,人們不能夠在血液中檢測到病毒,而且這個最早期階段是人體中一段關鍵性的但是很難研究的時期。這些發現對疫苗開發和制定阻止感染的其他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 科學家揭示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感染並擴散的分子機制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Vir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明尼蘇達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策略,或有望阻斷一種高傳染性病毒在澳大利亞中部偏遠地區的傳播,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1型(HTLV-1)在社區成年人中的感染率超過了40%,HTLV-1是科學家們發現的首個人類癌症病毒,其會誘發白血病和淋巴瘤。
  • 愛滋病日:感染了HIV病毒還能活多久?蚊子叮咬不會傳播愛滋病!
    愛滋病的醫學全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英文縮寫AIDS),是由愛滋病病毒(醫學全稱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縮寫HIV)引起的一種嚴重傳染病。愛滋病病毒侵入人體後,破壞人的免疫功能,使人體易發生多種感染和腫瘤,最終導致死亡。
  • Retrovirology:整合到人基因組中的古老逆轉錄病毒有助抵抗HIV-1感染
    2017年7月19日/生物谷BIOON/---在我們的進化過程中,病毒持續地感染人體。一些早期的病毒已整合到我們的基因組中,如今它們被稱作為人內源性逆轉錄病毒(human endogenous retroviruses, HERV)。在上百萬年來,它們因它們的遺傳密碼發生突變或較大的缺失而變得沒有活性。
  • .& Microbe:揭示伊波拉病毒如何阻斷機體免疫系統發揮抗病毒機制
    Cell Host & Microbe上的一篇題為「Ebola Virus VP24 Targets a Unique NLS Binding Site on Karyopherin Alpha 5 to Selectively Compete with Nuclear Import of Phosphorylated STAT1」的中,來自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鑑別出了伊波拉病毒躲避機體抗病毒防禦系統的一種途徑
  • 感染HPV有助抵禦皮膚癌 病毒中也有抗癌「友軍」
    感染HPV有助抵禦皮膚癌 病毒中也有抗癌「友軍」 2019-12-11 19:59:19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金鳳80%的女性會感染人乳頭瘤病毒宮頸癌一直是困擾女性健康的巨大難題,有數據顯示,99.7%的宮頸癌都是因感染HPV造成的。「人乳頭瘤病毒,顧名思義,就是一類會引起皮膚和黏膜發生增生性病變的病毒,病灶往往形似乳頭狀突起。」南京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病原生物學系副主任、副教授嚴沁介紹。迄今為止,HPV已經分離出200多種亞型,不同的亞型引起不同的臨床表現。
  • 他給全世界帶來希望,告訴HIV感染可能被治癒
    三周後,他出現了一系列感染症狀,一名柏林的醫生建議他做HIV檢測。6月20日,這名患者確診感染HIV。圖片來源:123RF10天後,這位德國年輕人開始了雞尾酒治療,將幾種不同的抗HIV藥物進行組合,試圖多管齊下,抑制病毒。雞尾酒療法很成功。很快,他身體內的病毒水平就直線下降。
  • 研究:細胞納米海綿或有助抑制新冠病毒感染
    細胞納米海綿或有助抑制新冠病毒感染科技日報華盛頓6月17日電 (記者劉海英)美國一研究小組17日在《納米快報》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研究出一種利用細胞納米海綿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策略。動物實驗表明,這種策略不僅能很好地抑制病毒的感染性,而且從理論上講,在病毒發生突變的情況下仍會起作用。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加班加點地尋找新冠肺炎的有效治療方法。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是通過刺突蛋白與人類細胞表面的ACE2和CD147兩種蛋白結合來感染人類細胞的,阻止這種相互作用就會阻止病毒感染細胞,所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成為了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
  • HIV感染可導致很多併發症(第3期)
    2019年12月31日訊/生物谷BIOON/---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愛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
  • Nat Commun:科學家篩選出能有效治療COVID-19感染的迷你抗體—sy...
    SARS-CoV-2感染細胞的能力依賴於病毒表面刺突蛋白與人類細胞表面蛋白ACE2的相互作用,為了促進病毒粘附到細胞表面,刺突蛋白往往會利用三指樣的突起(稱之為受體結合結構域,RBDs)與ACE2結合,而阻斷RBDs或能潛在阻斷病毒進入宿主細胞中,而利用抗體就能完成這項任務。
  • 解讀近期多種病毒感染研究新成果!
    該研究的作者說,這一發現表明研究人員如何開發針對寨卡病毒和類似蚊媒病毒的疫苗,相關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雜誌Nature Microbiology上。目前沒有針對寨卡病毒感染的疫苗或治療方法,這種感染在2015年爆發期間造成了大量疾病,包括出生缺陷,影響了美洲一百多萬人。潛在疫苗策略的一個來源是攜帶並傳播病毒的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蚊子。
  • Cell子刊:利用開創性的iPALM技術揭示HIV病毒的Gag蛋白晶格發生...
    2020年7月26日訊/生物谷BIOON/---病毒是可怕的。它們像隱形的軍隊一樣侵入我們的細胞,而且每一種病毒都有自己的攻擊策略。當病毒摧毀人類和動物群體時,科學家們爭相反擊。許多人使用電子顯微鏡,這種工具可以「看到」病毒中的單個分子在做什麼。然而,即使是最複雜的技術,也需要將樣本冷凍和固定,以獲得最高的解析度。
  • 病毒如何劫持損害肺泡?首張新冠感染人肺細胞分子反應圖繪出
    新冠病毒究竟是如何劫持並迅速對人肺細胞造成損害的?通過將生物工程人類肺泡細胞與高精度質譜技術相結合,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繪製出首張人肺細胞感染新冠病毒的分子反應圖,從而為阻斷新冠病毒提供了病理學基礎和新的治療靶標。
  • 【乾貨】HIV陽性家庭,如何生一個健康的寶寶?
    別慌,只要在生產前病毒被抑制至檢測不出,那傳播的風險一樣很小(當然生與不生由孕婦自己決定例如北京地壇醫院近幾年來有14例超過28周開始藥物阻斷的孕產婦成功母嬰阻斷率為100%; 4.陽性媽媽臨產前或臨產時診斷HIV 感染,咋辦呢? 別急,老規矩:服藥阻斷,安全分娩,人工餵養,新生兒阻斷。所生嬰兒用藥持續6-12 周。
  • 「誘餌」納米顆粒可以阻斷愛滋病毒並防止感染
    2020年5月13日訊 /生物谷BIOON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工程師們開發了一種有前途的新"納米海綿體"方法防止愛滋病病毒在體內增殖:給聚合物納米粒子塗上輔助T細胞的細胞膜,並將之轉化成誘餌攔截病毒粒子和阻止他們結合和進入人體的免疫細胞。
  • 【學術前沿】胡德慶/高欣聯合團隊揭示HIV潛伏感染與複製的表觀...
    關注我們,獲取更多CSCB2020相關資訊愛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是一種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所引起的對人類健康具有極大危害的傳染病。
  • Cell Rep:多組學研究揭示HIV-1感染細胞的詳細特徵和異質性
    2020年8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為了消除HIV感染,在體內闡明HIV-1感染細胞的詳細特徵和異質性就變得非常重要了,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東京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表示,利用基因修飾的HIV-1來感染造血幹細胞移植的人源化小鼠模型或有望在體內揭示產生HIV-1的細胞的多種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