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多種病毒感染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
【1】Nat Microbiol:蚊子來源的蛋白有助於預防寨卡病毒感染
doi:10.1038/s41564-019-0385-x
通過靶向傳播寨卡病毒的蚊子唾液中發現的蛋白質,耶魯大學研究人員減少了小鼠中的寨卡病毒感染。該研究的作者說,這一發現表明研究人員如何開發針對寨卡病毒和類似蚊媒病毒的疫苗,相關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雜誌Nature Microbiology上。
目前沒有針對寨卡病毒感染的疫苗或治療方法,這種感染在2015年爆發期間造成了大量疾病,包括出生缺陷,影響了美洲一百多萬人。潛在疫苗策略的一個來源是攜帶並傳播病毒的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蚊子。耶魯研究小組最近關注這些蚊子唾液中發現的蛋白質以及它們如何影響寨卡傳播。
在耶魯大學傳染病科長Erol Fikrig的帶領下,該團隊從被蚊子咬傷的小鼠血液中分離出抗體。他們進行了基因組篩選以鑑定蚊子蛋白質,並測試了蛋白質在細胞培養中以及在受感染的小鼠模型中對寨卡病毒的影響。他們確定了一種蛋白質AgBR1,它加劇了小鼠中的寨卡病毒感染。
【2】PLoS Pathogen:巨細胞病毒感染會提高環境免疫原的廣譜性
doi:10.1371/journal.ppat.1007595
根據美國約翰內斯古騰堡大學大學醫學中心Rafaela Holtappels的開放獲取期刊PLOS Pathogens的一項研究,巨細胞病毒(CMV)感染可以將無害的吸入蛋白質抗原轉化為過敏原。研究結果表明,CMV氣道感染顯著擴大了過敏性氣道疾病的潛在環境誘導劑的範圍。
胎兒的CMV感染導致出生缺陷,並且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肺部的CMV感染可導致危及生命的肺炎。 Holtappels及其同事為CMV如何促成氣道疾病添加了一個新穎的方面。 CMV的原發感染發生在兒童早期並且涉及氣道黏膜,其中CMV和吸入的環境過敏原可以相遇。通過使用氣道共暴露於CMV和卵清蛋白(一種具有固有低致敏潛力的蛋白質抗原)的小鼠模型,實驗研究了這種醫學相關情況。
【3】Nat Immunol:科學家成功追蹤機體抵禦病毒感染時的蛋白質互作機制
doi:10.1038/s41590-019-0323-3
近日,來自慕尼黑工業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闡明了機體抗病毒先天性免疫反應的關鍵方面,即幹擾素刺激基因(ISGs,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相關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雜誌Nature Immunology上,文章中,研究人員首次成功記錄了利用ISGs所開發的策略來增強機體抵禦病毒的防禦力。
一旦進入人體後,病毒就開始了破壞之旅,其會利用細胞的分子機制來繁殖並擴散,有時候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為了有效應對病毒感染,機體會進化出一種有效的病毒防禦機制,其是先天性免疫反應的一部分,ISGs就在這種防禦中扮演關鍵角色,如今研究者知道,多種ISGs都能夠有效抑制病毒活性,但研究人員並不清楚其中的分子機制。
【4】Science:之前的登革熱病毒感染可預防寨卡病毒感染
doi:10.1126/science.aav6618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巴西和尼加拉瓜的研究人員通過追蹤了生活在位於巴西2015年寨卡病毒疫情爆發的核心地區的貧困社區的將近1500人,發現人們對登革熱病毒的免疫力越高,他們遭受寨卡病毒感染的風險就越低。他們還提供證據表明巴西的寨卡病毒疫情已基本上消失了,這是因為足夠多的人獲得了免疫力,從而降低了這種病毒傳播的效率。
研究者表示,「不過,對此還是不能完全相信。我們的這項研究是在一個非常小的城市地區開展的,巴西的很多其他地區,甚至在同一個城市的不同社區,人們仍然易受寨卡病毒感染。」
這一發現依賴於由Marques及其團隊開發的測試登革熱病毒和寨卡病毒的方法。美國匹茲堡大學獲得了這種方法的專利。Marques是Cura Zika的科學主任,其中Cura Zika是一個國際聯盟,旨在促進對寨卡病毒及其對嬰兒造成的小頭畸形和其他先天性疾病的研究。
【5】Science:首次發現產生乙醯膽鹼的T細胞是控制慢性病毒感染所必需的
doi:10.1126/science.aau9072
癌症科學家Tak Mak博士以複製人T細胞受體(TCR)而聞名。在一項新的研究中,Mak博士及其團隊證實免疫細胞能夠產生對抗感染的大腦化學物。這首個功能驗證的發現解決了一個多世紀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難題。
Mak博士解釋道,在感染過程中,免疫系統中的T細胞合成乙醯膽鹼。在大腦中,乙醯膽鹼作為神經遞質起作用並控制學習和記憶。在免疫系統中,合成這種經典的大腦化學物的T細胞能夠逃離血液循環並在組織中採取行動對抗感染。研究者指出,神經遞質乙醯膽鹼是T細胞在病毒感染期間產生的,並促進這些T細胞進入遭受病毒入侵的組織中,在那裡,它們殺死受到病毒感染的細胞。」
【6】JACI:遺傳因素影響機體抗病毒感染免疫反應
doi:10.1016/j.jaci.2018.11.039
根據澳大利亞昆士蘭州一項關於雙胞胎的新研究結果,遺傳學在身體的抗病能力方面可能比科學家之前認為的更重要。科學家們早就知道,人們使用抗體建立自己的免疫防禦網絡。然而,有強有力的證據表明,遺傳因素在如何有效和高效地建立和部署這些抗病分子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詹姆斯庫克大學澳大利亞熱帶健康與醫學研究所(AITHM)和昆士蘭大學(UQ)迪亞曼蒂納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分析了1835名雙胞胎和數千名兄弟姐妹的血液樣本。
【7】J Virol:科學家揭示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感染並擴散的分子機制
doi:10.1128/JVI.00333-18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Vir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明尼蘇達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策略,或有望阻斷一種高傳染性病毒在澳大利亞中部偏遠地區的傳播,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1型(HTLV-1)在社區成年人中的感染率超過了40%,HTLV-1是科學家們發現的首個人類癌症病毒,其會誘發白血病和淋巴瘤。
研究者Louis Mansky博士表示,如今我們已經深入闡明了HTLV-1如何產生病毒顆粒來擴散到機體的其它細胞中,這項研究中我們製造了HTLV-1病毒主要結構蛋白Gag的突變,並闡明了這些突變如何影響HTLV-1顆粒的產生,HTLV-1病毒在細胞間的擴散需要產生病毒顆粒,這對於機體中感染的建立至關重要。
【8】PNAS:癌症藥物有助於乳頭瘤病毒感染的治療
doi:10.1073/pnas.1801156115
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的臨床前實驗研究人員表示,抗癌藥物伏立諾他,belinostat和panobinostat可能有助於治療由人乳頭瘤病毒或HPV引起的感染。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2012年世界範圍內HPV感染導致約266,000例宮頸癌死亡。與全球欠發達地區相比,通過子宮頸抹片檢查或HPV DNA檢測進行的常規篩查降低了發達國家的死亡率。儘管如此,估計每年有12,200名美國女性被診斷患有宮頸癌。
目前市場上已經有了針對HPV感染的高效疫苗(包括最近批准的Gardasil 9,針對已知導致宮頸癌,外陰癌,陰道癌和肛門癌以及生殖器疣的9種HPV基因型進行免疫)。但是疫苗需要在一個人在進行活躍性行為之前給予,因為它對已經感染HPV後的病情沒有治療效果。
【9】Human Gene Therapy:合成疫苗可治療流感病毒感染
doi:10.1089/hum.2018.102
目前可用於預防季節性流感病毒感染的疫苗針對多種H3N2病毒的保護能力有限,而這種病毒則是近年來導致高發病率和死亡率的甲型流感病毒亞型。
現在,來自Wistar的科學家已經設計出一種合成DNA疫苗,可以對這些H3N2病毒產生廣泛的免疫反應。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Human Gene Therapy》雜誌上。
「目前用於滿足H3N2病毒抗原多樣性的疫苗的設計仍存在不小的挑戰,隨著另一個流感季節臨近,我們迫切需要新的流感疫苗方法,」首席研究員David B. Weiner博士說。,「我們還需要改進對新出現的病毒株的快速選擇,合成DNA疫苗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工具。」
【10】Immunity:科學家發現病毒感染促進糖尿病進展的重要機制!
doi:10.1016/j.immuni.2018.05.005
輔助性T細胞1(Th1)釋放的促炎症細胞因子能夠促進肥胖過程中的胰島素抵抗,但是該細胞機制的生理作用還不清楚。病毒感染是否以及如何誘導血糖水平的失控進而促進2型糖尿病的發生也未可知。最近來自克羅埃西亞的學者通過實驗探究對上述問題進行了科學解答。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Immunity上。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在小鼠和人類模型中發現病毒感染會引起短期的系統性胰島素抵抗。病毒誘導IFN-γ表達,能夠直接靶向骨骼肌下調骨骼肌細胞的胰島素受體表達,但是不會引起血糖水平的失控,研究發現機體存在胰島素合成的代償性增加。(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更多精彩盤點!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