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可導致很多併發症(第3期)

2021-01-17 生物谷

2019年12月31日訊/

生物谷

BIOON/---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愛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HIV通過破壞人體的T淋巴細胞,進而阻斷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過程,導致免疫系統癱瘓,從而致使各種疾病在人體內蔓延,最終導致愛滋病。由於HIV的變異極其迅速,難以生產特異性疫苗,至今無有效治療方法,對人類健康造成極大威脅。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愛滋病的流行已經奪去超過3400萬人的生命。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據估計,2017年,全世界有3690萬人感染上HIV,其中僅59%的HIV感染者接受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治療。目前為止HIV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公共衛生挑戰之一,因此急需深入研究HIV的功能,以幫助研究人員開發出可以有效對抗這種疾病的新療法。為阻止病毒大量複製對免疫系統造成損害,HIV感染者需要每天甚至終身服用ART。雖然服用ART已被證明能有效抑制愛滋病發作,但這類藥物價格昂貴、耗時耗力且副作用嚴重。人們急需找到治癒HIV感染的方法。

鑑於HIV感染會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不難想像,HIV感染者會遭受一系列併發症。基於此,生物谷小編對過去幾年這方面的研究進展進行一番梳理,以饗讀者。

1.Clin Infect Dis:即使進行了早期治療,HIV病毒仍然會攻擊年輕的大腦
doi:10.1093/cid/ciz1088

當前,絕大多數感染HIV的兒童都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儘管較早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ART)治療可以降低感染HIV和暴露於HIV的兒童的死亡率,但是有研究表明這種病毒仍可能影響大腦。HIV可能會破壞神經發育,影響兒童的學習和推理能力。這就是為何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整形外科學院精神病學研究計劃主任Michael Boivin教授在一項為期兩年的縱向研究中著手確切地了解HIV如何影響兒童的神經心理髮育。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frican Multi-Site 2-Year Neuropsychological Study of School-AgeChildren Perinatally Infected, Exposed, and Unexposed to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圖片來自CC0 Public Domain。

Boivin和他的同事們評估了三組5~11歲兒童的神經心理髮育:圍產期感染HIV並接受抗ART藥物治療的兒童;暴露於HIV但HIV陰性的兒童;從未暴露於HIV的兒童。這項新的研究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四個國家的六個研究地點進行,以深入了解HIV如何影響這個地區的兒童。

這些研究人員通過各種評估發現,即使接受早期治療和良好的臨床護理,感染HIV的兒童仍然存在重大的神經心理學問題。在研究期間,在推理和規劃領域,HIV陽性兒童和HIV陰性兒童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通常而言,這些能力往往在健康兒童的學齡時期極大成長。

2.AIDS: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可能會損害子宮內暴露於HIV但未感染HIV的嬰兒的心臟
doi:10.1097/QAD.0000000000002443

感染了HIV的女性所生的所有嬰兒都會在子宮內暴露於這種病毒,但並非所有人都感染了它。然而,美國所有感染HIV的孕婦都接受抗逆轉錄病毒藥物(ART)治療,因此在子宮內暴露於HIV的嬰兒無論是否感染HIV都會暴露於這些強效的藥物。

如今,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這些在子宮內暴露於HIV和ART藥物但未感染HIV的嬰兒在生命早期就表現出「臨床症狀不明顯但值得關注」的左心室功能障礙,這表明這些藥物可能讓這些嬰兒面臨不良心臟事件的風險。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AID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ysfunction in HIV-uninfected infants exposed in utero to antiretroviraltherapy」。論文第一作者為美國布法羅大學雅各布斯醫學與生物醫學科學學院兒科主任Steven E. L

ips

hultz教授。

根據這些發現,這些研究人員建議對這一人群進行連續超聲心動圖(serial echocardiogram)隨訪,以進一步評估子宮內暴露於ART藥物的「潛在心臟毒性」。

3.JAIDS:感染HIV的女性所生的嬰兒在青春期時具有較高的肥胖和哮喘風險
doi:10.1097/QAI.0000000000002235

在全球,每年有超過一百萬的嬰兒是由感染HIV的女性所生。為了阻止孕婦在懷孕期間將HIV傳播給胎兒,她們在產前接受抗逆轉錄病毒藥物(ART)治療。隨著產前ART治療規模的擴大,在這些嬰兒中高達98%的人可能暴露於HIV但未被感染(HIV-exposed but uninfected, HEU)。雖然科學家們已積極地研究子宮內HIV暴露對短期健康的影響,但是這些未感染的嬰兒進入青春期和成年期的長期健康結果仍知之甚少。

HIV,圖片來自Wikipedia Commons。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總醫院(MGH)的研究人員發現感染HIV的女性所生的嬰兒長大至青少年時仍然面臨著極大增加的肥胖和哮喘樣症狀(asthma-like symptom)風險。他們首次揭示具有子宮內HIV暴露史的HIV陰性青少年和年輕人出現肥胖和

哮喘

樣症狀的機率要比沒有子宮內HIV暴露史的同齡人增加了4倍以上。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Journal of Acquired 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ssociation of In Utero HIV Exposure with Obesity and Reactive Airway Disease in HIV-Negative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4.Circulation:新研究揭示HIV感染如何增加心源性猝死風險
doi:10.1161/CIRCULATIONAHA.119.043042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比較了來自感染HIV的男性和未感染HIV的男性的醫學信息和心電圖(ECG)數據,並報導在感染HIV的男性中,心跳之間的電「重置」時間段(稱為QT間期)存在更多的變異性,這可能會導致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的風險增加。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Circulation期刊上,論文標題為「HIV Infe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Variability in Ventricular Repolarization: The Multicenter AIDS Cohort Study (MACS)」。

論文第一作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醫學生Amir Heravi說,「就目前而言,向患者和治療提供者傳達的信息是,儘早治療和使用抗逆轉錄病毒療法控制HIV感染、堅持治療並繼續監測病毒水平仍然是最重要的。此外,人們應該通過遵循健康的飲食習慣、保持健身活動、戒菸和治療

糖尿病

來減少傳統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以彌補HIV對心臟的任何額外的負擔。」

這些研究人員表示,如果進一步的研究證實並擴展了他們的發現,醫生也許最終能夠使用這種測量心臟中的這種不穩定的電活動的方法來更準確地評估一個人發生心源性猝死的風險,並確定有望限制或阻止這種風險的幹預措施。

5.Circulation:HIV感染增加心力衰竭患者死亡風險
doi:10.1161/circ.140.suppl_1.16455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布朗大學醫學助理教授SebhatErqou博士及其團隊發現在診斷出心力衰竭後,與未感染HIV的人相比,HIV陽性的人更有可能住院或因任何原因死亡。這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項研究,旨在探究HIV狀態如何影響被

診斷

為心力衰竭的人。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Circulation期刊上,論文標題為「Heart Failure Outcomes Among Veterans With Human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Erqou說,「我們發現與HIV陰性的人相比,HIV陽性的心力衰竭患者更容易吸菸、患有心臟疾病和肝臟疾病以及患有

抑鬱症

或濫用藥物。但是即使考慮到這一點,HIV感染者仍然比未感染者有更差的結果。」

6.JAMA:要想控制HIV的流行,不能忽視HIV感染者的健康
doi:10.1001/jama.2019.19775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專家在JAMA雜誌發表文章稱,為了防止新的HIV傳播,必須解決與HIV相關的合併症以改善HIV感染者的健康。評論詳細介紹了擬議的《終結愛滋病毒流行:美國計劃》,該計劃旨在在五年內將美國的新愛滋病毒傳播減少75%,在十年內減少90%,並討論了新興的阿片類藥物注射方案在農村地區面臨的問題。

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

雖然以「終結愛滋病毒流行」為理想目標,美國目前仍有至少100萬人會感染該病毒。藉助有效的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HI​​V感染者的壽命有望接近正常人群。但是,即使接受抗逆轉錄病毒療法治療,愛滋病毒攜帶者也面臨多種合併症的高發生風險,包括心臟病,腎臟疾病,骨質疏鬆症,肝病,某些癌症和神經認知疾病等。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NIAID)主任Anthony S. Fauci說,要成功解決與愛滋病毒相關的併發症,就需要進行研究以更好地理解這些疾病的發展。還必須優先進行

臨床試驗

,以評估與HIV相關的合併症的治療方法,並努力減少醫療保健差異。

7.Lancet HIV:子宮中暴露於HIV藥物依法韋侖可增加兒童小頭畸形和發育遲緩的風險
doi:10.1016/S2352-3018(19)30340-6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研究人員報導接受含有依法韋侖(efavirenz)的抗HIV藥物治療的女性所生的兒童出現小頭畸形(microcephaly)的可能性比接受其他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的女性所生的孩子高2到2.5倍。與正常頭大小的兒童相比,小頭畸形的兒童發育遲緩的風險也更高。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Lancet HIV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ssociation of maternalantiretroviral use with microcephaly in children who are HIV-exposed but uninfected (SMARTT):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論文通訊作者為哈佛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的PaigeL.Williams博士。

在子宮內暴露於依非韋倫的141名兒童中,有14名(9.9%)出現小頭畸形,相比之下,2842名在子宮中未接觸依非韋倫的兒童中有142名(5%)出現小頭畸形。

8.Menopause:女性HIV感染者具有增加的過早絕經風險
doi:10.1097/GME.0000000000001423

由於醫學的進步,HIV陽性的女性如今具有更長的預期壽命,但這讓她們面臨許多中年健康問題,比如絕經(menopause, 也譯作更年期)。一項新研究表明,感染HIV的女性更可能在平均48歲時進入絕經,比一般人群年輕3歲。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Menopaus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early-onset menopause among women living with HIV in Canada」。

HIV-1病毒,圖片來自 J Roberto Trujillo/Wikipedia。

加拿大和美國女性的絕經平均年齡在50至52歲之間。先前的研究已表明感染HIV的女性出現絕經提前(early menopause, 年齡在40歲和45歲之間)和早絕經(premature menopause, 也稱為原發性卵巢功能不足,年齡在小於40歲)的風險增加。但是,來自加拿大的這項研究是已知的第一項確定HIV患者平均絕經年齡、絕經提前(40歲和45歲之間)發生率、早絕經(小於40歲)發生率以及其他影響絕經年齡的相關因素的研究。

這些研究人員證實感染HIV的女性絕經年齡更小,更具體地說48歲,比未感染的女性早3年。這個感染HIV的女性群體還具有更高的絕經提前發生率和早絕經發生率。此外,較低的教育水平和C型肝炎病毒合併感染也會影響絕經提前風險,其他可能的修正因素包括婚姻狀況和出生地區。

9.JCI:研究人員揭示為什麼愛滋病患者更容易患上結核病
doi:10.1172/JCI125810

肺結核和愛滋病是這兩種世界上最致命的傳染病,如果同時發生,情況會更糟。現在,德克薩斯生物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已經找到了解決這一健康問題的重要機制。而且,他們的發現可能會為高危人群帶來一種新的治療模式。研究結果發表在《臨床研究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

科學界長期以來一直認為,愛滋病毒攜帶者更容易罹患結核病的原因是CD4+ T細胞免疫細胞的耗竭。然而,Kaushal博士的團隊現在證明,病毒共同感染的其他影響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員使用了大約40隻恆河猴,確定肺特異性慢性免疫激活是導致疾病進展的原因。慢性免疫激活是產生免疫分子(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的免疫通路功能障礙,這些分子能抵抗

細菌

、病毒和真菌等病原體。

10.JACC子刊:較差的HIV控制增加心力衰竭患者發生心臟性猝死的風險
doi:10.1016/j.jchf.2019.04.025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麻省總醫院的Raza M. Alvi博士及其同事們發現因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住院的HIV感染者隨後發生心臟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的風險增加了。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JACC: Heart Fail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he Risk for Sudden Cardiac Death Among Patients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an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圖片來自JACC: Heart Failure, 2019, doi:10.1016/j.jchf.2019.04.025。

這些研究人員回顧性分析了來自單個學術中心的2578例因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的數據;這些患者中有344名患者為HIV感染者。通過病毒載量評估了SCD的發生率。

這些研究人員發現,86%的患者沒有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ICD; 344名HIV感染者和1805名未感染上HIV的對照者)。絕大多數發生心力衰竭的HIV感染者接受了抗逆轉錄病毒治療(91%),其中64%的HIV感染者體內的病毒受到抑制。在為期19個月的中位隨訪期間,共出現191例SCD。與對照者相比,HIV感染者發生的SCD增加了三倍(21%對6.4%;校正比值比為3.0)。HIV感染者中的SCD預測因子包括古柯鹼使用,左心室射血分數降低,β受體阻滯劑處方缺乏,CD4計數降低和病毒載量增加。具有不可檢測的病毒載量的HIV感染者具有與未感染HIV的個體相似的SCD發生率。在沒有指示需要常規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的情形下發生心力衰竭的HIV感染者中,SCD的發生率為每年10%。(生物谷 Bioon.com)

相關焦點

  • hiv陽性是什麼意思 平時要注意哪些
    大多數人對hiv都是有一定的了解的,知道這是比較難治的疾病,平時也很注意預防這種疾病。但是,很多人對hiv了解的不多。那麼,hiv陽性是什麼意思呢?hiv陽性要注意什麼?應該怎麼飲食?下面就一起看看吧。hiv陽性是什麼意思hiv陽性是感染則者,他們是是攜帶了病毒,在這個時候是病毒的潛伏期,時間大概是七到十年。
  • hiv的自我檢測方法
    高危後的恐友因為極度恐慌hiv這個「惡魔」,所以不敢去機構做hiv檢測。看自己能否判斷,各種的網上分析,問網友,結果是越判斷越恐慌。最後hiv沒感染上,到導致了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有了高危行為怎麼辦?
  • 他給全世界帶來希望,告訴HIV感染可能被治癒
    第一輪化療很順利;第二輪化療讓他得上了真菌性肺炎,抗真菌藥物讓他逃過一劫;第三輪化療讓他出現了嚴重的感染,醫生不得不誘導他進入昏迷,以便治療。在第三輪化療進行前,他的主治醫生取了他的一點血樣,送去德國紅十字會進行配型比對。許多白血病患者都找不到配型的配對,但蒂姆西則交了好運——資料庫裡有267個符合的配型,這給了他的主治醫生全新的操作空間。
  • 柳葉刀最新研究 | SARS-CoV-2感染者術後發生肺部併發症的風險較高
    《柳葉刀》(The Lancet)近日發表一項新的觀察性研究,研究結果強調了SARS-CoV-2感染患者接受手術後發生肺部併發症的風險。該研究於2020年1月1日至3月31日期間進行,共納入24個國家/地區的1,128名患者,作為數據來源的醫院大多位於SARS-CoV-2 感染肆虐的歐洲和美國。
  • 愛滋病實際也會導致神經問題,並且出現時間較早,對因治療可緩解
    導語:愛滋病,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是因為相應病毒感染導致體內的免疫功能出現相應問題所導致的,到時候患者都知道,愛滋病會導致免疫系統的問題,卻不知道實際上愛滋病也有可導致神經系統障礙等相應問題
  • 帕金森病晚期的三大併發症類型,別忽視,可引起殘疾等嚴重後果
    除了典型的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和姿勢步態異常外,疾病還會有很多併發症,需要重視。運動併發症運動併發症是帕金森病患者致殘的主要因素之一,運動併發症分為兩大類,一類為症狀波動,第二類為異動症。消化系統疾病由於植物神經功能障礙,會導致消化系統併發症的發生。首先就是患者會出現吞咽困難,這是因為咽部的肌肉協調動作發生障礙,那麼患者進食就比較困難,舌頭也難以將食物推入食管,食物容易在口腔和咽喉部位推擠,容易出現哽咽和嗆咳。
  • 愛滋病本身不導致死亡,導致死亡的是併發症!如何避免併發症!
    以下文章來源於羊小愛 ,作者龍貓 愛滋病的併發症:人體的免疫力遭到破壞後,會造成身體多系統的損壞,繼而發生各種各樣的併發症,人體有多個系統,有呼吸系統、消化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等,涉及到各個系統的疾病有:肺孢子菌肺炎、鵝口瘡、胃炎、腸結核、卡波西肉瘤等
  • 自愛與他愛——兩個HIV感染者的自述
    2017年第二季度新發現HIV感染者/AIDS病人36886例。新發現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HIV感染者男女之比為3.4:1,AIDS病人男女之比為4.0:1;15歲以下HIV感染者178例,AIDS病人44例。
  • 《柳葉刀》:抗逆轉錄病毒治療下HIV病毒感染零風險
    為此,研究人員們在14個歐洲國家招募了972對男同性戀伴侶,其中一方的HIV感染為陽性,並接受ART的治療以控制病情。另一方則為HIV感染陰性。隨後,研究人員們對他們進行了長期隨訪,中位隨訪時長為2年。在有效隨訪期間,這些志願者一共報導有76088起無保護性行為。以此,研究人員們得以評估在ART療法的作用下,HIV病毒是否會繼續傳染。
  • B肝在研新藥HepTcell和在多國啟動第2期臨床試驗
    一種治療性B肝疫苗在研藥物HepTcell,啟動多國第2期臨床試驗。HepTcell為Altimmune公司正在開發的一種新的治療慢性B肝免疫療法,該藥為新的肽鏈型免疫治療藥物,針對慢性B肝病毒感染方向。
  • HIV尿檢試劑在成都投用 在家就可檢測是否感染愛滋病病毒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愛滋病離我們很遠,沒有檢測的必要。實際上,愛滋病感染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據中國疾控中心、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聯合評估,截至2018年底,我國估計存活愛滋病感染者約125萬,截至2018年9月底,全國報告存活感染者85.0萬,死亡26.2萬例。也就是說,可能還有約30%的愛滋病感染者未被發現。
  • 直面病毒, 不懼前行 | HIV病毒特點及其檢測進展
    Lancet HIV. 7,  e340–347. doi: 10.1016/S2352-3018(20)30069-23. Kramer L. A tribute to Mathilde Krim, Ph.D. Founding Co-chair of amFAR. The Foundation for AIDS Research. Thank you, Dr. Krim.
  • HIV(愛滋病毒)-進化到精妙之巔的生物
    人有30億鹼基,只有3萬基因, 差不多10萬個鹼基對應1基因,利用率也真是低下了 丨HIV是怎麼做到的呢? 實際上,不光是高級動物可以兩性繁殖,HIV病毒也會 當一個動物,尤其是一個細胞被兩種不同的病毒感染以後, 新合成的病毒顆粒裡面就可能有兩條不一樣的核酸,基因就可能發生重組,從而產生新的物種 這種變異效率,是很多更複雜的動物都不具備的 雖然不總是進化,但是總體抵禦惡劣環境和抗藥的能力是大大增強
  • 再說說各類併發症
    因為一不小心就會出現各種併發症。 肋軟骨隆鼻術的併發症: 1、術後吸收率,極不持久。 2、弧形鼻腔移植。 3、術後感染和水腫。 4、鼻端銜接處的凹陷。
  • 世界上首位HIV感染治癒者去世了,這裡是他的故事
    ., Dies at 54, Retrieved October 1,2020,from https://www.nytimes.com/2020/09/30/health/timothy-ray-brown-first-patient-cured-of-hiv-dies-at-54.html[2] The Berlin Patient, Retrieved
  • 感染了HIV病毒還能活多久?
    據研究,感染的HIV病毒亞型、傳入人體病毒的多少、個人基因和健康差異及醫療品質等,都對愛滋病患者生存時間產生影響。一個健康人從感染上愛滋病毒到死亡,一般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感染初期。 也叫愛滋病急性感染期,又稱「窗口期」。感染後,少部分感染者會出現類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狀,如發熱、咽喉炎、皮疹、淋巴結腫大等,隨後這些症狀會消失。世界衛生組織界定「窗口期」為3-6周。
  • 警惕這4大奪命併發症
    Day 3發燒第三天,小莉轉院到了深圳市兒童醫院,住進了重症監護病房(PICU)。這時她仍然昏迷不醒,很快還出現了呼吸急促的情況,醫生只得上呼吸機幫助她呼吸。那麼,是什麼導致了流感患者的死亡呢?其主要原因是流感併發症。流感併發症分為「肺內併發症」「肺外併發症」和流感期間的基礎病併發症。警惕這4個「奪命」併發症根據「廣東公共DV現場」的報導,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李和蒞醫生介紹:「感冒合併多臟器功能衰竭,致死率可以高達80%以上。」
  • 如何減少併發症,改善預後
    帕金森病是一種危害人們健康的慢性進行性疾病,病情累及大腦,影響生活質量,並且多數帕金森病患者在60歲或更高齡被診斷,因此很多人對帕金森病與壽命之間的關係很在意。其實這個疾病本身並不致命,但是相關的併發症會降低患者的預期壽命。
  • Nat Commun:新研究揭示免疫系統檢測和應對HIV感染新機制
    一小部分的HIV可以在免疫細胞中潛伏數年,因此,如果患者停止服用ART藥物,那麼潛伏的HIV就會脫離潛伏狀態並重新感染患者。如今,隨著第一批開始接受ART藥物治療的人進入中年或老年,醫生們正觀察到由較低的循環HIV水平導致的炎症引起的副作用。這是開發出治癒這種疾病的另一個原因。圖片來自挪威科技大學分子炎症研究中心。
  • 第2例愛滋病患者被治癒,都用了一個方法,HIV就這樣被攻克了嗎?
    第1例病人和他的醫生3月10日,世界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發表了一篇文章,公布了第2例被治癒的HIV感染者。3、其它實體瘤:乳腺癌、卵巢癌、睪丸癌、神經母細胞瘤、小細胞肺癌等。4、免疫系統疾病: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症、嚴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都是造血幹細胞異常引起的造血系統惡性腫瘤,雖然目前有很多先進的藥物從遺傳學水平治療這些患者,但是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仍是治癒這些疾病的唯一治療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