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根:潛藏在人類基因的古老病毒,如何改變了人類?

2020-09-09 陳根

文/陳根

人類經歷了上千年的演化終於走到了今天,這個過程裡,我們對抗環境也被環境和生態塑造,遵循著自然的法則而發展。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人類和大猩猩等大型靈長動物在演化過程中,在演化過程中心臟尺寸發生了奇異的轉變,相比最初的小型哺乳動物,增加了好幾倍。而一般認為,更大的心臟增加了血液供應能力,從而一定程度上成就了我們如今相對較大的體型。

現在,來自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等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了促進心臟變大的一個因素:竟然是默默藏身於我們基因組裡的病毒序列。其研究結果已發表在《細胞》子刊上。

事實上,這些病毒並不罕見,我們人體基因組的約10%正是由這些病毒感染殘留物組成。這些病毒片段來自古老的病毒感染。幾千萬年,某些逆轉錄病毒感染了我們的祖先,並把自己的遺傳物質插入了宿主的基因組,一直流傳下來,被稱為內源性逆轉錄病毒。

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DNA裡混進來的這些古老搭車客對宿主細胞的發育或功能並無影響。但最近,科學家們開始意識到,其中某些序列對鄰近基因的表達很重要,特別是在發育細胞或癌細胞中

研究人員發現,一種被稱為BANCR的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序列,除了出現在某些癌症中,還在人類和大猩猩等大型靈長類動物的心肌細胞發育中起著作用。

而由於最初的病毒感染發生在靈長類祖先中,因此,在小鼠或其他非靈長類動物中未發現BANCR。研究人員使用誘導多能幹細胞技術研究了BANCR在人類中的表達,探究了其在黑猩猩,大猩猩和恆河猴的心肌細胞發育中的作用,發現BANCR有助於發育中的心肌細胞進行遷移。

一些有趣的跡象表明,BANCR對心肌細胞遷移的作用會影響心臟大小。

具體來說,當研究人員在胚胎小鼠中人工引入BANCR時,這些動物的心臟則比正常的左心室大。此外,表達BANCR的病毒注射到大鼠心臟中也導致心臟在某些實驗條件下擴張。最後,患有罕見病擴張型心肌病的兒童,表現為心臟異常大且功能較差,其BANCR水平也高於正常水平。

事實上,已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這些古老病毒感染的殘留物可能參與了癌症、精神分裂、多發性硬化等諸多疾病的發生,而它們看來還改變了人類演化的進程,對於這些古老病毒感染的殘留物研究或許也將成為某些疾病的突破口或潛在療法。

相關焦點

  • 陳根:《細胞》重磅——病毒基因與人類基因融合產生未知蛋白
    文/陳根一般而言,病毒基因與人類基因發生融合,並不是一件新鮮事。畢竟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無法合成自己複製所需的蛋白質。這樣,病毒就能欺騙細胞,讓它們生產病毒的關鍵蛋白。幾十年來,人們一直以為,這種宿主-病毒融合的mRNA,只會翻譯出屬於病毒的蛋白質。
  • 病毒基因與人類基因的融合,產生未知蛋白顛覆認知
    病毒基因與人類基因的融合,產生未知蛋白顛覆認知 2020-06-21 16: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研究揭示病毒如何改變人類進化
    義大利科學家近日表示,他們找到了病毒如何改變人類進化歷程的證據。他們在139個基因中發現了400多種不同的變異,這些基因變異對人們是否容易感染病毒至關重要。  義大利米蘭「住院病人治療和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全球不同地區的52個人種的基因組,這些地區均遭遇了人類在20萬年的進化過程中出現過的病毒。  科學家早就知道,病毒影響了人類的基因組。研究已經證明,8%的基因組由所謂的內源性逆轉錄病毒組成。
  • 陳根:研究報告十年監測,打破AAV病毒基因神話
    文/陳根充滿未來感的基因療法已經在不斷突破的技術和報導裡,離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近。簡單來說,基因療法就是將功能基因遞送到患者體內,以矯正或置換治病基因的一種治療方法。而重組腺相關病毒載體(rAAV)源於非致病的野生型腺相關病毒,具有安全性好、宿主細胞範圍廣和在體內表達時間長等特點,目前的科學界共識是AAV不會導致任何人類疾病,因此成為目前最有前景的基因治療載體。
  • 陳根:研究報告十年監測,打破AAV病毒基因神話
    文/陳根充滿未來感的基因療法已經在不斷突破的技術和報導裡,離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近。簡單來說,基因療法就是將功能基因遞送到患者體內,以矯正或置換治病基因的一種治療方法。而重組腺相關病毒載體(rAAV)源於非致病的野生型腺相關病毒,具有安全性好、宿主細胞範圍廣和在體內表達時間長等特點,目前的科學界共識是AAV不會導致任何人類疾病,因此成為目前最有前景的基因治療載體。
  • 科學家發現,人類的腦子裡有一個古老的病毒,它是意識思維的根源
    科學家近日又爆金句:人類的腦子裡有一個古老的病毒,它是人類意識思維的根源。今年1月科學家們在《細胞》雜誌上發表的兩篇論文上敘述了,很久以前,一個病毒的遺傳代碼綁定四足動物的基因組。這段代碼在今天人類的大腦中仍然很活躍,而且病毒還將遺傳信息「打包」,並將其從神經細胞傳到「鄰居」細胞。
  • 病毒如何感染人類?人類如何阻斷病毒?
    一、病毒的種類  人類世界上有很多的病毒,病毒是生態環境的一部分。病毒可在家畜或者野生動物之間傳播,也可在人間傳播。  二、病毒如何感染人類  對於RNA病毒,它在細胞質內複製,病毒的基因組大致包括兩部分,一是它的複製酶區域,二是它的結構基因區域。例如冠狀病毒,它的基因組是一個長的正鏈RNA,翻譯產生不同的蛋白質。基因組各部分保守性不同,圖上紅色區域表示保守性非常高,顏色遞減表示保守性減弱。
  • 混種交配:改變人類基因 影響人類進化
    關於人類的進化史,一直謎霧重重。科學家最新研究認為,當現代人第一次離開非洲大陸後,他們曾經與尼安德特人進行混種交配,這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類基因,並提高了人類的免疫力。正是由於混種交配,人類才成功進化存活至今,而人類的文化也才得以發展進步。然而,由於目前尚無法對遠古時代人類的基因進行分析,因此很難證明當時非洲大陸上存在混種交配。
  • 陳根:流產基因溯源,竟與尼安德特人有關
    文/陳根人類的基因在不斷變化,並且這種變化會影響人類的生育能力,這是目前醫學領域一直在研究的課題。最新的《分子生物學與進化》雜誌上就發表了一項關於人類的基於變異與流產問題的研究結果。在這之前,我們已知的,現代人類中最古老的基因變異的痕跡可以追溯到中國發現的一個4萬年前的個體。但這次通過對古代尼安德特人基因組的檢查,發現該變異體可被追溯到10萬年前。該項目研究的主要作者Hugo Zeberg指出,從古DNA研究中發現了幾例尼安德特人和現代人之間的雜交情況。然而,人們懷疑這種遺傳變異可能是在4.7萬至6.5萬年前的某個時候通過雜交產生的。
  • 科學家警告:若冰層古病毒復活,會給人類帶來致命災難
    隨著全球變暖威脅著世界各地的冰原,一些科學家警告說,在完全與世界其他地方隔絕了數萬年的冰層中,可能潛藏著等待被釋放的「致命殺手」。  在探索潛在威脅的過程中,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一些古老的威脅,其中一些直到現在才為科學界所知。
  • 人類早期遷移改變免疫力相關基因
    科技日報普利托利亞10月31日電南非生物學家的一項新研究稱,發現非洲大陸早期人類遷移改變了DNA並保護了非洲人免受疾病和病毒的侵害。該研究分析了來自13個非洲國家的426人的全基因組,其祖先代表了來自整個非洲大陸的50個民族語言群體。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
  • 陳根:降低女性流產率從提高尼安特人基因開始
    文/陳根人類的基因在不斷變化,並且這種變化會影響人類的生育能力,這是目前醫學領域一直在研究的課題。在這之前,我們已知的,現代人類中最古老的基因變異的痕跡可以追溯到中國發現的一個通過進一步的分析研究人員還發現,與沒有攜帶這種古老的尼安德特人基因變異體的女性相比,攜帶這
  • 基因編輯-是否會改變人類的進化之路?
    ,而CCR5基因是HIV病毒入侵機體細胞的主要輔助受體之一。北歐人群約10%的人天然存在CCR5基因缺失。擁有這種突變的人,能夠關閉致病力最強的HIV病毒感染大門,即能天然免疫HIV病毒。這個實驗始於2017年3月,截止到2019年3月。
  • 華大基因王俊:基因技術如何改變人類健康?
    而想要研究清楚絕大多數複雜疾病,需要100萬人基因的研究,如果這些研究完成,可以在所有數據的基礎上,預知未來健康走向,這種預知可以促進一些改變。王俊稱,1999年中國華大基因參與了1%人類基因組計劃。當時測序需要10億美金,最近已經降成1萬美金,仍然很貴;要搜集100萬人的數據仍然很貴,現在可以做到1000美金,估計明年會推出500美金可以測定一個人的完整基因。
  • 研究稱5億年前遠古病毒入侵讓人類具備高級思維能力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2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最新一項研究表明,一種向人類注入「異化遺傳代碼」的古老病毒讓我們的祖先具備更高的推理能力。專家指出,人類意識可能是早期階段四腿物種感染某種古老病毒,一系列基因代碼進入人類基因,從而對後期人類進化的大腦意識發生改變。
  • 改變人類基因新冠疫苗真的做不到
    對於mRNA疫苗來說,疫苗的納米微粒載體,只是將病毒的基因片段送入細胞質,根本不進入細胞核。連細胞核都不能進入,怎麼會有機會整合到人的基因組裡呢?據調查人員的報告,該藥劑師故意毀壞疫苗的原因,是因為擔心攜帶有新冠病毒基因片段的疫苗會通過改變人們的DNA而導致傷害。 因為此前,有美國研究人員發表的一篇論文表明:在添加了逆轉錄酶之後,可以在體外細胞實驗中將新冠病毒的RNA逆轉錄為DNA,並整合到人體細胞的基因中去。 新冠病毒的RNA會整合到人體DNA嗎?
  • 改變人類基因新冠疫苗真的做不到
    改變人類基因新冠疫苗真的做不到 2021-01-13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陳根:基因編輯的技術審思,我們離基因編輯實用化還有多遠?
    文/陳根基因編輯是當下生命科學領域的理論前沿與研究熱點,近二十年來基因編輯得到了迅猛發展,特別是新技術的發現,不僅重新定義了生物學研究邊界,更是引起了生物醫學研究領域的大變革。「基因療法」如何實現?並且,經基因編輯的人類胚胎很難檢測到嵌合現象,這就可能在臨床應用中造成嚴重的安全問題。「多代效應」是基因編輯技術研究和應用面臨的一大技術難題和潛在技術風險,也是基因編輯技術倫理爭論的焦點之一。基因編輯技術是一項通過改變基因排列來改變基因遺傳性徵的技術。
  • 陳根:基因編輯的技術審思,我們離基因編輯實用化還有多遠?
    文/陳根基因編輯是當下生命科學領域的理論前沿與研究熱點,近二十年來基因編輯得到了迅猛發展,特別是新技術的發現,不僅重新定義了生物學研究邊界,更是引起了生物醫學研究領域的大變革。基因編輯的研究對象也從非人類基因擴展到人類基因,與此同時,伴隨著的人們是對基因編輯技術的倫理質疑。
  • 12萬年前的人類統治者,其DNA上帶有病毒,或危及現代人類健康
    但強大的尼安德特人卻在地球上消失,生存了將近十萬餘年的他們究竟是如何滅亡的?是否與在他們身上發現的尼安德特人病毒相關聯?這個可能毀滅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對人類會有什麼影響嗎?50萬年前就已經存在於人類祖先的體內,這些古老的病毒是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屬於HML2病毒(與癌症和 HIV有關),約8%的內源性逆轉錄病毒與人類 DNA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