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根:研究報告十年監測,打破AAV病毒基因神話

2020-12-02 陳根

文/陳根

充滿未來感的基因療法已經在不斷突破的技術和報導裡,離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近。簡單來說,基因療法就是將功能基因遞送到患者體內,以矯正或置換治病基因的一種治療方法。

在這種治療方法中,目的基因被導入到靶細胞(target cells)內,它們或與宿主細胞(host cell)染色體整合成為宿主遺傳物質的一部分,或不與染色體整合而位於染色體外,但都能在細胞中得到表達,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

病毒載體則是將目的基因導入靶細胞的重要一環。目前有兩大類病毒載體最為常用,一類是逆轉錄病毒載體(Retroviral vectors),一類是腺相關病毒載體(Adeno-associated viral vectors)。

其中,腺相關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是目前發現的一類結構最簡單的單鏈DNA缺陷型病毒。而重組腺相關病毒載體(rAAV)源於非致病的野生型腺相關病毒,具有安全性好、宿主細胞範圍廣和在體內表達時間長等特點,目前的科學界共識是AAV不會導致任何人類疾病,因此成為目前最有前景的基因治療載體。

而近日,一份發表在國際期刊 Nature 子刊 Nature Biotechnology 的研究論文打破了AAV病毒基因治療這一神話。

具體來說,研究人員對患有A型血友病的狗進行的AAV病毒基因治療試驗,效果明顯,在治療後長達十年的觀測,研究團隊發現AAV病毒攜帶的治療性基因片段有些被整合到了狗的染色體上控制生長的基因附近,有誘發癌症的可能性。

事實上,近20年來,科學界對AVV基因療法安全性的懷疑從未停止。先前已有研究發現:在新生小鼠體內注入高劑量的AAV病毒後,它可以將其遺傳物質整合到動物的DNA中,最終導致肝癌的發生。但許多基因治療專家仍然認為,在新生小鼠身上的發現與人類成年人無關。

這也提示了未來的研究需要對AAV基因治療的潛在遺傳毒性進行長期監測。儘管基因療法的為人類打開了另一扇大門,無論是基因編輯還是基因修飾,都給罕見病提供了新的治療方案,為人類壽命的延長和生存率的提高提供了更多可能。

但任何前沿技術都需要面對倫理的考驗,從基因編輯的性質、效應和制度,我們依然需要更多的謹慎和設計。

相關焦點

  • 研究報告十年監測,打破AAV病毒基因神話
    研究報告十年監測,打破AAV病毒基因神話 2020-12-01 11: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陳根:研究報告十年監測,打破AAV病毒基因神話
    文/陳根充滿未來感的基因療法已經在不斷突破的技術和報導裡,離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近。簡單來說,基因療法就是將功能基因遞送到患者體內,以矯正或置換治病基因的一種治療方法。而重組腺相關病毒載體(rAAV)源於非致病的野生型腺相關病毒,具有安全性好、宿主細胞範圍廣和在體內表達時間長等特點,目前的科學界共識是AAV不會導致任何人類疾病,因此成為目前最有前景的基因治療載體。
  • 打破AAV病毒基因神話 具有潛在致癌性
    原標題:打破AAV病毒基因神話,具有潛在致癌性   充滿未來感的基因療法已經在不斷突破的技術和報導裡,離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近。
  • 十年監測發現,最安全基因治療載體AAV,竟有潛在致癌性
    導語:在治療後長達十年的觀測,研究團隊發現AAV病毒攜帶的治療性基因片段有些被整合到了狗的染色體上控制生長的基因附近,有誘發癌症的可能性。 該研究對患有A型血友病的狗進行的AAV病毒基因治療試驗,效果明顯,在治療後長達十年的觀測,研究團隊發現AAV病毒攜帶的治療性基因片段有些被整合到了狗的染色體上控制生長的基因附近,有誘發癌症的可能性。
  • 獨家|基因治療載體AAV「安全神話破滅」?6位專家全方位解讀
    近日,一項發表在 Nature Biotechnology 雜誌上的研究報告受到眾多媒體的關注,在一項針對患有血友病的狗接受 AAV 基因療法的十年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 AAV 病毒攜帶的治療性基因片段有些被整合到了狗的染色體上控制生長的基因附近,有誘發癌症的可能性。
  • 獨家|基因治療載體AAV「安全神話破滅」?6位專家全方位解讀
    ,在一項針對患有血友病的狗接受 AAV 基因療法的十年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 AAV 病毒攜帶的治療性基因片段有些被整合到了狗的染色體上控制生長的基因附近,有誘發癌症的可能性。在此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用 AAV 基因療法治療 9 只 A 型血友病犬,並隨訪長達十年時間。通過 AAV 載體遞送的治療基因會合成一種叫作凝血因子 VIII(AAV-cFVIII)的蛋白。
  • 獨家|基因治療載體AAV「安全神話破滅」?6位專家全方位解讀:太炒作...
    AAV 基因療法的十年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 AAV 病毒攜帶的治療性基因片段有些被整合到了狗的染色體上控制生長的基因附近,有誘發癌症的可能性。生輝聯繫採訪了多名病毒學教授、基因治療教授和相關創業者,他們分享了各自的看法。  前景可期,但需長期監測  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本次研究的內容。  在此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用 AAV 基因療法治療 9 只 A 型血友病犬,並隨訪長達十年時間。
  • 陳根:《細胞》重磅——病毒基因與人類基因融合產生未知蛋白
    文/陳根一般而言,病毒基因與人類基因發生融合,並不是一件新鮮事。畢竟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無法合成自己複製所需的蛋白質。研究團隊揭示了病毒的一個全新特性:病毒會把自己的基因與人類基因拼接在一起,產生同時帶有病毒和人類遺傳信息的未知融合蛋白。
  • 陳根:潛藏在人類基因的古老病毒,如何改變了人類?
    文/陳根人類經歷了上千年的演化終於走到了今天,這個過程裡,我們對抗環境也被環境和生態塑造,遵循著自然的法則而發展。現在,來自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等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了促進心臟變大的一個因素:竟然是默默藏身於我們基因組裡的病毒序列。其研究結果已發表在《細胞》子刊上。
  • 碧博直播回顧:可擴展、高質量的pDNA和AAV製造平臺以加速AAV基因治療
    老師對於用sf9細胞生產aav的路線怎麼看Q2.What Material do you use for AEX?Q3.老師,dna合成也是自己做嗎Q4.相比其他國內的AAV 基因治療平臺,你們的優勢會有哪些呢?Q5.如何有效的去除空殼?Q6.老師,如何提高AAV治療的安全性?
  • 公認安全的AAV基因療法或致癌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6日電(記者張夢然)一項針對腺相關病毒(AAV)基因療法的研究,發現了可能會增加肝癌風險的基因組變化。這項16日發表在英國《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的研究報告向科學界表明:有必要開展進一步研究,以確定AAV是否會在極少數情況下促進了癌症。目前,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的兩項基因療法,都使用了這種載體。
  • Science:一項針對狗的研究提示著基因療法中使用的AAV病毒載體可能...
    2020年2月11日訊/生物谷BIOON/---正當基因療法最終似乎不負人們之所望的時候,一項研究使得人們對病毒載體存有一種持久的擔憂。許多研究工作都依賴於一種病毒載體將治療性基因導入患者體內。
  • 基因治療病毒載體的安全性再受質疑
    (圖源:DENNIS KUNKEL)近日,基因治療領域傳來了一個令人不安的消息:一位血友病患者參與了一項臨床試驗,被注射了一種攜帶治療性基因的病毒。結果,這位患者被檢查出了肝癌,這是許多人沒有預料到的。美國食品和藥物監督管理局(FDA)已經勒令停止了相關的臨床試驗。開展這項研究的公司叫uniQure,來自荷蘭,目前正在調查到底是不是病毒本身導致了癌症的發生。
  • 病毒基因與人類基因的融合,產生未知蛋白顛覆認知
    文/陳根一般而言,病毒基因與人類基因發生融合,並不是一件新鮮事。Pathogens Institute)和英國格拉斯哥MRC大學病毒研究中心(MRC University of Glasgow Centre for Virus Research)的研究人員主持的。
  • 上海監測發現1例境外輸入病例,病毒基因序列與近期英國報導的變異...
    近日,上海市疾控中心在對英國輸入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進行基因測序監測中,發現1例病例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為B.1.1.7亞型,與近期英國報導的變異病毒基因相似。該病例為中國籍,在英國留學,12月13日自英國出發,12月14日抵達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入關後即被集中隔離。
  • 陳根:基因編輯的技術審思,我們離基因編輯實用化還有多遠?
    文/陳根基因編輯是當下生命科學領域的理論前沿與研究熱點,近二十年來基因編輯得到了迅猛發展,特別是新技術的發現,不僅重新定義了生物學研究邊界,更是引起了生物醫學研究領域的大變革。20世紀70年代,基因工程興起。1979年首次實現酵母基因替換,至2015年,基因編輯的研究對象已從細菌、病毒擴展到植物、動物等幾乎所有非人類生命體,且許多實驗取了成功。
  • 陳根:基因編輯的技術審思,我們離基因編輯實用化還有多遠?
    文/陳根基因編輯是當下生命科學領域的理論前沿與研究熱點,近二十年來基因編輯得到了迅猛發展,特別是新技術的發現,不僅重新定義了生物學研究邊界,更是引起了生物醫學研究領域的大變革。基因編輯的研究對象也從非人類基因擴展到人類基因,與此同時,伴隨著的人們是對基因編輯技術的倫理質疑。
  • NIBS張二荃組發明在體監測基因轉錄的新方法
    然而,現有的實驗手段很難在正常生理和行為條件下研究基因轉錄的活性。目前主要依靠Real-time PCR體外檢測,原位雜交和Luciferase報告基因等方法測量基因轉錄水平,存在活體檢測困難、實時性差、費時費力,實驗誤差大等缺點,且無法監測動物在不同行為條件下基因轉錄的活性。
  • 陳根:腦機接口,一個關乎「人」的終極神話
    文/陳根 2014年6月12日,聖保羅巴西世界盃的開幕式,一個下身癱瘓的巴西少年,依靠大腦控制機械骨骼的裝置,順利開球,這一全球目睹的史詩級時刻,就是腦機接口最早的真實應用。 此後,腦機接口的突破性技術開始頻繁刊載於各大學術期刊,以及各新聞的科技版面。
  • 並非實鍾但提示未知風險,公認安全的AAV基因療法或致癌
    一項針對腺相關病毒(AAV)基因療法的研究,發現了可能會增加肝癌風險的基因組變化。這項16日發表在英國《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的研究報告向科學界表明:有必要開展進一步研究,以確定AAV是否會在極少數情況下促進了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