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一項針對狗的研究提示著基因療法中使用的AAV病毒載體可能...

2020-11-22 生物谷

2020年2月11日訊/

生物谷

BIOON/---正當基因療法最終似乎不負人們之所望的時候,一項研究使得人們對病毒

載體

存有一種持久的擔憂。許多研究工作都依賴於一種病毒

載體

將治療性基因導入患者體內。這種病毒

載體

是腺相關病毒(AAV)的簡化版本,被認為是安全的,這是因為它很少將它攜帶的人DNA片段整合到宿主細胞染色體中,然而一旦整合,它可能激活致癌基因。但是一項針對患有血友病的狗的研究表明,在這些在10年前用AAV治療的狗中,這種病毒載體可以很容易將它攜帶的治療性DNA插入到宿主中控制細胞生長的基因附近的DNA中。

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

基因治療

研究員Charles Venditti說,2019年12月美國費城的一個研究團隊在一次

會議

演講中描述的這些新數據是「既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通過插入染色體中而不是自由漂浮,治療性DNA可能有更持久的益處。加拿大皇后大學醫師科學家David Lillicrap說,整合「會發生,這可能對於必需蛋白的長期表達實際上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這些發現也引發了關於AAV載體是否可能帶來無法接受的癌症風險的爭論。 Lillicrap說,「對於這一點,我們知道的還不夠多。」

圖片來自Blood, 2019, doi:10.1182/blood-2019-126007。

在一些早期

基因治療

試驗中使用的另一種病毒載體,在將它攜帶的治療性DNA片段整合到細胞染色體中後,導致一些兒童患上癌症。AAV似乎是一種更安全的選擇,這是因為由這種經過修飾的病毒導入的基因通常會在細胞核中變成自由漂浮的環狀結構,即附加體(episome)。 AAV載體近期幫助推動了成功的基因療法的激增。這些基因療法包括去年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的一種用於治療脊髓性肌萎縮症---一種致命性的兒童神經系統疾病---的基因療法。一種用於治療B型血友病的基因療法有望在今年獲得

FDA

的批准。在血友病治療中,AAV感染肝細胞並將這種器官轉變成製造患者所需的凝血蛋白的工廠。

自從早期的一項研究發現在給予高劑量AAV病毒載體的新生小鼠中,它能夠將它攜帶的DNA片段整合到這些小鼠的DNA中並引起

肝癌

以來,人們對AAV安全性的懷疑已經持續了將近20年。許多

基因治療

師認為,在新生小鼠中取得的發現與成年人無關。但是新的警告來自體型較大、年齡較大的動物:患有A型血友病的成年狗。在A型血友病中,一種稱為VIII因子的凝血蛋白缺失了。

在9隻患有A型血友病的成年狗的7隻中,AAV病毒載體成功地提供了VIII因子編碼基因的替代拷貝,會恢復了這種因子的穩定產生。然而,費城兒童醫院

基因治療

研究員Denise Sabatino在2019年美國血液學會會議上報導,在其中的兩隻狗中,血液中的VIII因子水平在大約3年後進一步上升,到7至8年時達到原來水平的四倍。

在結束這一實驗並研究了六隻狗的肝臟後,她的團隊發現,在每隻狗中,AAV攜帶的DNA---VIII因子編碼基因或更常見的調控序列片段---已經整合到了狗肝細胞基因組的多個位點上,有時整合位點位於影響細胞生長的基因的附近。

這些肝細胞中的一些比其他細胞分裂得更多,從而在兩隻狗中形成了許多細胞「克隆」。Sabatino的研究團隊猜測(儘管無法證實)插入的DNA序列激活了生長基因,從而解釋了這兩隻狗中的細胞克隆產生和VIII因子血液水平的升高。(Sabatino拒絕討論這些結果,這是因為它們迄今為止尚未發表。)

對於一些研究人員而言,這些結果令人鼓舞:整合水平相對較低,這些狗有著看似健康的肝臟,並且它們的VIII因子水平保持穩定。美國聖猶大兒童研究醫院的Andrew Davidoff說,「我認為沒有什麼太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該醫院贊助了首個成功的B型血友病患者

基因治療

臨床試驗,該臨床試驗也使用了AAV病毒載體。實際上,AAV攜帶的治療性DNA整合到細胞基因組中可以解釋為什麼在參加這項

臨床試驗

的一些患者中,他們的凝血蛋白水平在9年後似乎保持穩定。相反,隨著細胞分裂,附加體中攜帶的DNA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丟失,這是因為只有一個子細胞會繼承替代基因。

但是

基因治療

領域的其他人擔心,這樣的細胞克隆獲得另一種驅動生長的突變並變成

腫瘤

只是時間問題:Venditti問道,「如果狗再活5年怎麼辦?」一些研究人員說,這樣的風險不僅可能發生在肝臟中,而且可能還會發生在AAV病毒載體靶向的其他組織中,比如神經組織和肌肉。

Lillicrap說,Sabatino的數據使得人們迫切需要在其他的長期狗研究以及來自聖猶大兒童研究醫院血友病患者的未來肝活檢中研究AAV攜帶的基因到細胞基因組中的整合。Lillicrap如今正在他自己的9隻狗中研究這一點。與此同時,研究人員強調,接受AAV

基因治療

的患者應當接受

FDA

要求的5年跟蹤檢查,以監測

肝癌

的跡象是否存在。

FDA

發言人僅表示,它「注意到」Sabatino的研究發現。(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Jocelyn Kaiser. Virus used in gene therapies may pose cancer risk, dog study hints. 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a7696.

2.Giang N. Nguyen et al. Long-Term AAV-Mediated Factor VIII Expression in Nine Hemophilia A Dogs: A 10 Year Follow-up Analysis on Durability, Safety and Vector Integration. Blood, 2019, doi:10.1182/blood-2019-126007.

相關焦點

  • 並非實鍾但提示未知風險,公認安全的AAV基因療法或致癌
    一項針對腺相關病毒(AAV)基因療法的研究,發現了可能會增加肝癌風險的基因組變化。這項16日發表在英國《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的研究報告向科學界表明:有必要開展進一步研究,以確定AAV是否會在極少數情況下促進了癌症。
  • 基因治療病毒載體的安全性再受質疑
    (圖源:DENNIS KUNKEL)近日,基因治療領域傳來了一個令人不安的消息:一位血友病患者參與了一項臨床試驗,被注射了一種攜帶治療性基因的病毒。結果,這位患者被檢查出了肝癌,這是許多人沒有預料到的。美國食品和藥物監督管理局(FDA)已經勒令停止了相關的臨床試驗。開展這項研究的公司叫uniQure,來自荷蘭,目前正在調查到底是不是病毒本身導致了癌症的發生。
  • 公認安全的AAV基因療法或致癌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6日電(記者張夢然)一項針對腺相關病毒(AAV)基因療法的研究,發現了可能會增加肝癌風險的基因組變化。這項16日發表在英國《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的研究報告向科學界表明:有必要開展進一步研究,以確定AAV是否會在極少數情況下促進了癌症。目前,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的兩項基因療法,都使用了這種載體。
  • Science子刊:基於AAV病毒載體的基因療法有望治療結節性硬化症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總醫院(MGH)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團隊如今報導基因療法能夠有效地治療表達導致這種疾病的突變基因之一的小鼠。這個基因名為TSC2,編碼結節蛋白(tuberin),即一種抑制細胞生長和增殖的蛋白。當TSC2發生突變而導致細胞中缺乏結節蛋白時,細胞就會擴大和增殖,從而形成腫瘤。
  • 研究報告十年監測,打破AAV病毒基因神話
    簡單來說,基因療法就是將功能基因遞送到患者體內,以矯正或置換治病基因的一種治療方法。在這種治療方法中,目的基因被導入到靶細胞(target cells)內,它們或與宿主細胞(host cell)染色體整合成為宿主遺傳物質的一部分,或不與染色體整合而位於染色體外,但都能在細胞中得到表達,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
  • 陳根:研究報告十年監測,打破AAV病毒基因神話
    文/陳根充滿未來感的基因療法已經在不斷突破的技術和報導裡,離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近。簡單來說,基因療法就是將功能基因遞送到患者體內,以矯正或置換治病基因的一種治療方法。病毒載體則是將目的基因導入靶細胞的重要一環。目前有兩大類病毒載體最為常用,一類是逆轉錄病毒載體(Retroviral vectors),一類是腺相關病毒載體(Adeno-associated viral vectors)。
  • 陳根:研究報告十年監測,打破AAV病毒基因神話
    在這種治療方法中,目的基因被導入到靶細胞(target cells)內,它們或與宿主細胞(host cell)染色體整合成為宿主遺傳物質的一部分,或不與染色體整合而位於染色體外,但都能在細胞中得到表達,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病毒載體則是將目的基因導入靶細胞的重要一環。
  • 打破AAV病毒基因神話 具有潛在致癌性
    簡單來說,基因療法就是將功能基因遞送到患者體內,以矯正或置換治病基因的一種治療方法。   在這種治療方法中,目的基因被導入到靶細胞(target cells)內,它們或與宿主細胞(host cell)染色體整合成為宿主遺傳物質的一部分,或不與染色體整合而位於染色體外,但都能在細胞中得到表達,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
  • 獨家|基因治療載體AAV「安全神話破滅」?6位專家全方位解讀:太炒作...
    近日,一項發表在 Nature Biotechnology 雜誌上的研究報告受到眾多媒體的關注,在一項針對患有血友病的狗接受AAV 基因療法的十年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 AAV 病毒攜帶的治療性基因片段有些被整合到了狗的染色體上控制生長的基因附近,有誘發癌症的可能性。
  • 十年監測發現,最安全基因治療載體AAV,竟有潛在致癌性
    導語:在治療後長達十年的觀測,研究團隊發現AAV病毒攜帶的治療性基因片段有些被整合到了狗的染色體上控制生長的基因附近,有誘發癌症的可能性。 該研究對患有A型血友病的狗進行的AAV病毒基因治療試驗,效果明顯,在治療後長達十年的觀測,研究團隊發現AAV病毒攜帶的治療性基因片段有些被整合到了狗的染色體上控制生長的基因附近,有誘發癌症的可能性。
  • 獨家|基因治療載體AAV「安全神話破滅」?6位專家全方位解讀
    近日,一項發表在 Nature Biotechnology 雜誌上的研究報告受到眾多媒體的關注,在一項針對患有血友病的狗接受 AAV 基因療法的十年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 AAV 病毒攜帶的治療性基因片段有些被整合到了狗的染色體上控制生長的基因附近,有誘發癌症的可能性。
  • 獨家|基因治療載體AAV「安全神話破滅」?6位專家全方位解讀
    雜誌上的研究報告受到眾多媒體的關注,在一項針對患有血友病的狗接受 AAV 基因療法的十年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 AAV 病毒攜帶的治療性基因片段有些被整合到了狗的染色體上控制生長的基因附近,有誘發癌症的可能性。
  • 改進版病毒載體可助力基因療法
    新華社海牙11月9日電 歐洲一個研究團隊最新開發出一種生產病毒載體的新方法,使病毒載體在傳遞相關基因時更加安全有效,這將有助於改善基因療法的臨床應用。顧名思義,「病毒載體」就是將病毒作為載體,利用病毒可向細胞中傳送基因的特性,應用於基因療法。
  • 最安全基因治療載體不安全?10年研究發現或增加肝癌風險
    基因療法如火如荼,然而長期存在的安全性顧慮仍無法接觸。11月17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一項針對患有血友病的狗接受腺相關病毒(AAV)基因療法的10年研究發現了可能會增加肝癌風險的基因組變化。
  • CRISPR/Cas基因編輯療法的前景與倫理爭議
    用基因編輯治療各類疾病的研究在不斷推進中,那麼,基因編輯技術是否可以用於臨床治療?使用基因編輯技術還存在哪些問題呢?這一基因編輯療法已針對癌症、白血病、愛滋病、遺傳性眼病等疾病開展了臨床試驗。第三種基因編輯療法則是利用病毒載體,將基因編輯工具直接輸送到患處,修正突變基因
  • 最「安全」基因治療載體似乎並不安全,血友病患者治療後患上肝癌
    長期以來,腺相關病毒載體(AAV)由於具有長期潛伏於人體而不表現出任何明顯致病性的優點被公認是目前最理想的基因治療基因載體。然而,近年來不斷有聲音提醒,這一看似安全的療法或許存在著致命的風險。報導稱,荷蘭生物製藥公司uniQure的一項針對B型血友病的基因療法被美國FDA叫停,起因是接受治療後該患者患上了肝細胞癌。doi:10.1126 / science.abg2917處於輿論中心的是一種基於AAV5病毒載體的基因療法,該療法此前曾被FDA授予突破性療法稱號以及EMA授予優先藥品(PRIME)稱號。從此前的臨床數據來看,這一療法療效頗佳。
  • 獨家盤點:慢病毒載體基因治療公司現狀丨醫麥客盤點
    時至今日,佔據基因療法遞送載體半壁江山的分別是慢病毒(lentivirus, LV)和腺相關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其中,LV是逆轉錄病毒的一種亞型,其含有RNA基因組,其通過逆轉錄酶在轉導的細胞中轉化為DNA。
  • 針對新冠病毒,Science期刊最新研究進展一覽
    2.Science:氣候的局部變化不太可能導致早期的COVID-19大流行 doi:10.1126/science.abc2535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氣候的局部變化不太可能主導COVID-19的第一波疫情。
  • 最「安全」基因治療載體似乎並不安全,血友病患者接受治療後患上肝癌
    >最理想的基因治療基因載體。報導稱,荷蘭生物製藥公司uniQure的一項針對B型血友病的基因療法被美國FDA叫停,起因是接受治療後該患者患上了肝細胞癌。處於輿論中心的是一種基於AAV5病毒載體的基因療法,該療法此前曾被
  • Science子刊:要有光!AAV基因治療一隻眼睛,竟能拯救雙眼視力——附...
    這項研究發現,將腺相關病毒 ( AAV ) 基因治療載體注射到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 (LHON) 患者的一隻眼睛中,可以顯著改善其雙眼的視力。眼睛最佳矯正視力(BCVA)從基線到第96周的變化為了調查單眼治療是如何改善另外一隻眼睛的,研究人員在食蟹獼猴身上進行了一項研究:在單眼注射rAAV2/2-ND4的3個月後,研究人員通過通過採集分析獼猴眼睛和大腦不同部位組織發現,在未治療眼的前段、視網膜和視神經中均檢測到病毒載體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