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基於AAV病毒載體的基因療法有望治療結節性硬化症

2021-01-13 生物谷

2021年1月13日訊/生物谷BIOON/---結節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TSC)是一種以身體多個器官長出非癌性腫瘤為特徵的遺傳性疾病,患者的治療方案有限。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總醫院(MGH)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團隊如今報導基因療法能夠有效地治療表達導致這種疾病的突變基因之一的小鼠。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1年1月8日的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Gene therapy for 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type 2 in a mouse model by delivery of AAV9 encoding a condensed form of tuberin」。


結節蛋白和cTuberin蛋白的示意圖,圖片來自Science Advances, 2021, doi:10.1126/sciadv.abb1703。

這個基因名為TSC2,編碼結節蛋白(tuberin),即一種抑制細胞生長和增殖的蛋白。當TSC2發生突變而導致細胞中缺乏結節蛋白時,細胞就會擴大和增殖,從而形成腫瘤。

為了恢復小鼠結節性硬化症模型中TSC2和結節蛋白的功能,這些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形式的基因療法,它使用一種攜帶編碼結節蛋白濃縮形式的DNA的腺相關病毒載體(AAV),這種結節蛋白濃縮形式(condensed form of tuberin, cTuberin)的功能就像正常的全長結節蛋白。患有結節性硬化症的小鼠平均壽命縮短了約58天,它們表現出的腦部異常跡象與結節性硬化症患者經常出現的症狀一致。然而,當通過靜脈注射給這些小鼠進行基因治療時,它們的平均存活期延長到462天,並且它們的大腦出現了減少的損傷跡象。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MGH神經學系研究員Shilpa Prabhakar說,「目前治療結節性硬化症的方法包括手術和/或終身使用藥物治療,這些藥物會導致免疫抑制,有可能損害早期大腦發育。」

Prabhakar補充道,「AAV已被廣泛用於針對許多遺傳性疾病的臨床試驗,幾乎沒有毒性,長期作用於非分裂細胞,並改善症狀。」她指出,單次注射後就可以觀察到治療益處,一些形式的病毒載體在靜脈注射後可以有效地進入大腦和外周器官。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經批准了有限數量的基因治療產品用於人體治療。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臨床試驗是有必要的,以測試這種策略在治療結節性硬化症患者中的潛力。(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

1.Pike-See Cheah et al. Gene therapy for 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type 2 in a mouse model by delivery of AAV9 encoding a condensed form of tuberin. Science Advances, 2021, doi:10.1126/sciadv.abb1703.

2.Gene therapy strategy found effective in mouse model of hereditary disease TSC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1-01-gene-therapy-strategy-effective-mouse.html

相關焦點

  • Science:一項針對狗的研究提示著基因療法中使用的AAV病毒載體可能...
    2020年2月11日訊/生物谷BIOON/---正當基因療法最終似乎不負人們之所望的時候,一項研究使得人們對病毒載體存有一種持久的擔憂。許多研究工作都依賴於一種病毒載體將治療性基因導入患者體內。
  • Science子刊:要有光!AAV基因治療一隻眼睛,竟能拯救雙眼視力——附...
    這項研究發現,將腺相關病毒 ( AAV ) 基因治療載體注射到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 (LHON) 患者的一隻眼睛中,可以顯著改善其雙眼的視力。可以說,隨著NR082的發展,基於AAV的LHON基因治療已成為可能。紐福斯CEO陸英明博士,自2003年起就在美國 Avigen 公司開始從事基因治療研究,是首款眼科基因療法、FDA批准的首款在體基因療法 Luxturna 締造者團隊的關鍵成員之一。
  • 基因治療病毒載體的安全性再受質疑
    一些基因治療領域的專家認為,這是不太可能發生的事情,因為這個病人本身患有其他的疾病,使他更易於罹患肝癌。儘管如此,科學家們還是表示,他們仍然無法排除腺相關病毒 (AAV) 致癌的可能性。AAV是一種病毒載體,數百項基因治療的臨床試驗中都用到了AAV。
  • 十年監測發現,最安全基因治療載體AAV,竟有潛在致癌性
    近年來,基因治療領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2017年底,著名基因治療公司Spark Therapeutics開發的Luxturna療法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成為首款在美國獲批的「體內給藥型」基因療法,開創了基因療法的新篇章。
  • 打破AAV病毒基因神話 具有潛在致癌性
    簡單來說,基因療法就是將功能基因遞送到患者體內,以矯正或置換治病基因的一種治療方法。   在這種治療方法中,目的基因被導入到靶細胞(target cells)內,它們或與宿主細胞(host cell)染色體整合成為宿主遺傳物質的一部分,或不與染色體整合而位於染色體外,但都能在細胞中得到表達,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
  • 基於AAV的基因療法治療小鼠亨廷頓舞蹈症
    膠質細胞轉化為神經元 圖片來源:Cell [3] 2020年2月27日,《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在線刊登了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陳功研究組的最新重要工作[4],他們開發了一種基於AAV的新型基因療法,將小鼠紋狀體內星形膠質細胞轉化為
  • 陳根:研究報告十年監測,打破AAV病毒基因神話
    文/陳根充滿未來感的基因療法已經在不斷突破的技術和報導裡,離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近。簡單來說,基因療法就是將功能基因遞送到患者體內,以矯正或置換治病基因的一種治療方法。病毒載體則是將目的基因導入靶細胞的重要一環。目前有兩大類病毒載體最為常用,一類是逆轉錄病毒載體(Retroviral vectors),一類是腺相關病毒載體(Adeno-associated viral vectors)。
  • 陳根:研究報告十年監測,打破AAV病毒基因神話
    文/陳根充滿未來感的基因療法已經在不斷突破的技術和報導裡,離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近。簡單來說,基因療法就是將功能基因遞送到患者體內,以矯正或置換治病基因的一種治療方法。目前有兩大類病毒載體最為常用,一類是逆轉錄病毒載體(Retroviral vectors),一類是腺相關病毒載體(Adeno-associated viral vectors)。
  • 裸質粒載體在基因治療藥物中的應用
    基因治療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全新的疾病治療模式,是通過載體將外源基因導入靶細胞,以糾正或改善致病基因所產生的缺陷,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裸質粒基因治療藥物的研發現狀裸質粒基因治療藥物是以裸質粒作為目的基因載體開發的藥物,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基因治療形式。目前全球範圍內以裸質粒DNA為載體的基因治療臨床試驗共開展了442個,排名第三;與以腺病毒和逆轉錄病毒為載體的臨床試驗數量基本相當。
  • CRISPR/Cas基因編輯療法的前景與倫理爭議
    Science子刊。第三種基因編輯療法則是利用病毒載體,將基因編輯工具直接輸送到患處,修正突變基因據抗盲症基金會網站報導,全球首個活體基因編輯療法臨床試驗將在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凱西眼科研究所實施,該臨床試驗將由美國Editas醫藥公司等機構發起,旨在利用腺病毒載體,將其研發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藥物輸送到約18位萊博先天性黑眼症10(LCA10
  • 【Science子刊】中科院聯合北大開發出延緩衰老的「基因療法​」
    ,並在此基礎上開發了可以延緩機體衰老的新型「基因療法」。「基因療法」。 在該項工作中,研究人員發現靜脈注射靶向敲低KAT7的Cas9/sgRNA慢病毒載體,可以減少衰老小鼠肝臟中衰老細胞的比例,顯著降低血液中促炎因子的水平,改善小鼠的健康狀態,延長生理性衰老小鼠和早衰症小鼠的壽命。
  • 新型基因療法有望治療亨廷頓舞蹈症
    新型基因療法有望治療亨廷頓舞蹈症 2020-03-09 中國科學報 朱漢斌 蘇運生 【字體:陳功說:「這項研究最令人興奮的發現是在基因治療後,HD小鼠不僅運動功能明顯恢復,而且其壽命也顯著延長。這種在腦內直接把膠質細胞原位轉化為神經元的新型神經再生技術相比外源性幹細胞移植方法具有很大的優勢,不僅神經再生的效率很高而且沒有免疫排斥反應。」
  • Cell子刊:這種專吃細菌的病毒,有望治療兒童發育遲緩
    Cell子刊:這種專吃細菌的病毒,有望治療兒童發育遲緩 2020-02-16 08: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Science子刊:利用非病毒載體將治療性蛋白遞送到神經元中,有望治療...
    基於Ichtchenko博士的假設,即之前報導的C1ad遞送載體可用於將治療性蛋白輸送到神經元的細胞質中,Ichtchenko博士領導的研究人員基於肉毒神經毒素(Botulinum neurotoxin, BoNT)亞型A1輕鏈金屬蛋白酶(BoNT subtype A1 light chain metalloprotease, LC/A1)的細胞內抑制,開發並測試了一種潛在治療肉毒桿菌毒素中毒
  • 獨家|基因治療載體AAV「安全神話破滅」?6位專家全方位解讀:太炒作...
    ,研究人員發現 AAV 病毒攜帶的治療性基因片段有些被整合到了狗的染色體上控制生長的基因附近,有誘發癌症的可能性。生輝聯繫採訪了多名病毒學教授、基因治療教授和相關創業者,他們分享了各自的看法。  前景可期,但需長期監測  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本次研究的內容。  在此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用 AAV 基因療法治療 9 只 A 型血友病犬,並隨訪長達十年時間。
  • 「Science子刊」厲害了!胞外囊泡可作為抗原特異性細胞療法治療多發性硬化症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Yun導言:多發性硬化症由於現有的MS療法會全身性地抑制免疫系統,因此科學家一直在嘗試尋找以抗原特異性方式針對疾病的替代療法。這種方法需要了解MS中涉及哪些髓磷脂自身抗原。問題是,致病抗原在不同患者之間可能不同,同一位患者的抗原隨時間變化也會不同。
  • Science子刊:基因療法有望長期預防沙林等神經毒劑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陸軍化學防禦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一次注射一種經過基因改造的病毒可保護小鼠在數月內免受沙林(sarin)和其他致命性化學戰劑(chemical warfare agent)的影響。
  • 獨家|基因治療載體AAV「安全神話破滅」?6位專家全方位解讀
    近日,一項發表在 Nature Biotechnology 雜誌上的研究報告受到眾多媒體的關注,在一項針對患有血友病的狗接受 AAV 基因療法的十年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 AAV 病毒攜帶的治療性基因片段有些被整合到了狗的染色體上控制生長的基因附近,有誘發癌症的可能性。
  • 獨家盤點:慢病毒載體基因治療公司現狀丨醫麥客盤點
    2016年,英國製藥巨頭葛蘭素史克(GSK)開發的基因療法Strimvelis在歐洲上市,用於治療腺苷脫氨酶(ADA)缺乏性重度聯合免疫缺陷症(ADA-SCID)兒科患者,成為首個獲批的γ-逆轉錄病毒載體基因療法。
  • 患結節性硬化症還會引起什麼併發症危害?了解發病症狀,配合治療
    導語:結節性硬化症屬於一種罕見的疾病,目前還沒有非常特效的藥物或是手段能夠治療這種疾病,所以可能會伴隨一生,需要進行終生治療。結節性硬化病是單一常染色體顯性基因造成的遺傳性複合性發育不良,血管纖維瘤和智力發育遲緩都是其導致的問題,並且腎衰竭和心力衰竭及癲癇都是其不良的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