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Yun
導言:多發性硬化症(MS)被稱為「千面疾病」,是以中樞神經系統白質炎性脫髓鞘病變為主要特點的自身免疫病。本病最常累及的部位為腦室周圍白質、視神經、脊髓、腦幹和小腦,在臨床上常表現為是神經系統多部位功能障礙,易復發。
現有的多發性硬化療法可系統地調節免疫系統,以減弱其對神經細胞周圍保護性髓鞘的錯誤攻擊,但是這種方法會提高患者感染的風險。近日,託馬斯·傑斐遜大學的科學家找到了一種訓練免疫系統以耐受自身抗原的方法,同時保持免疫系統的其餘部分不變,大大降低患者的感染風險。
這項新的研究由於11月4日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題為「Oligodendrocyte-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s antigen-specific therapy for autoimmune neuroinflammation in mice」。
圖 文章發表 來源:《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研究人員從少突膠質細胞中分離出胞外囊泡,囊泡中含有髓磷脂抗原,當他們將這些顆粒注射到小鼠體內時,就可以安全地抑制MS 。
由於現有的MS療法會全身性地抑制免疫系統,因此科學家一直在嘗試尋找以抗原特異性方式針對疾病的替代療法。這種方法需要了解MS中涉及哪些髓磷脂自身抗原。問題是,致病抗原在不同患者之間可能不同,同一位患者的抗原隨時間變化也會不同。
該研究的資深作者Abdolmohamad Rostami博士說:「髓鞘中有許多可能的免疫激活抗原,但最大的障礙是我們不知道髓磷脂的哪個成分正在引發MS患者的免疫反應,先前的研究使用單一的髓磷脂抗原或抗原組合來預防動物模型中的自身免疫,但在人類中,它們取得的成功有限。」
Rostami和他的同事通過轉向少突膠質細胞(產生了髓鞘的鞘)來避免了查明特定髓鞘抗原的需要。研究小組表明,少突膠質細胞產生的細胞外囊泡幾乎含有所有相關的髓磷脂抗原。
Rostami說:「這些囊泡的便捷之處在於,它們使我們有機會以抗原特異性方式治療疾病,而不必知道靶抗原的確切身份,它涵蓋了所有的。」
該團隊在三種慢性和復發性MS小鼠模型中測試了囊泡的功效。結果顯示,在症狀出現之前和疾病發作之後注射該藥物均可改善臨床疾病。
研究人員發現,這種療法抑制了中樞神經系統中浸潤的CD45+和CD4+ T細胞的數量。注入的囊泡優先被一些白細胞吸收,包括單核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吸收了囊泡的單核細胞促進了PD-L1和IL-10等幾種抗炎分子的表達,進一步幫助抑制了MS。
研究人員指出,這種療法的效果僅僅取決於髓鞘抗原,而不是囊泡上的其他成分。人類胚胎腎細胞衍生的小泡沒有任何治療益處,也沒有減少CD4+t細胞的數量,但是表達髓鞘少突膠質細胞蛋白的基因編輯版本卻有。
Rostami的研究小組還從人少突膠質細胞中分離了囊泡,並證實它們含有與治療相關的髓磷脂抗原。研究人員正在為該方法申請專利,他們希望該方法可以用於臨床試驗。
Rostami說:「先前的療法好比免疫系統的重錘,而我們新穎的抗原特異性方法在這方面具有巨大優勢。」
此外,羅切斯特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先前以另一種方式利用少突膠質細胞在髓鞘形成中的作用來治療MS。該小組使用人類神經膠質祖細胞產生新的少突膠質細胞,從而在MS小鼠模型中恢復了髓磷脂。
在另一項旨在替代MS中受損的髓磷脂的研究中,維吉尼亞州維吉尼亞衛生保健系統和馬裡蘭大學醫學院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一些表達CD34的幹細胞可以轉化為少突膠質細胞。
參考資料:
【1】https://www.fiercebiotech.com/research/treating-multiple-sclerosis-antigen-specific-cell-therapy
【2】https://stm.sciencemag.org/content/12/568/eaba0599